一种涂层耐久性测试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7362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涂层耐久性测试设备,包括设有工作台的架体、第一固定夹具、配重块、第二固定夹具、直线模组以及动力装置。如此设置,第一固定夹具将样品固定在工作台上,且第二固定夹具将配重块夹紧并置于样品上方与表面涂层接触,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直线模组带动第二固定夹具作往复直线运动,从而使配重块不断摩擦表面涂层,这样采用设备代替试验人员,降低人员劳动强度,配重块与样品间作用力均匀,方向稳定,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试验误差,提高试验一致性及准确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测试过程中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影响样品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及准确性,且试验人员劳动强度大,长时间重复试验后易疲劳,造成测试结果误差大等问题。

A coating durability test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涂层耐久性测试设备
本技术涉及测试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涂层耐久性测试设备。
技术介绍
喷涂、电镀、烫金、丝印等涉及涂层的二次加工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产品上,起到外观装饰、产品保护、使用说明等作用。涂层的质量对于整个产品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外观产品的表面涂层,直接影响客户对产品的直观感受,而涂层的耐久性则是衡量涂层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对于喷涂、电镀、烫金、丝印等二次加工涂层的耐久性测试,主要由试验人员操作,模拟客户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涂层与各类常用试剂、其他物品接触、相对摩擦后,涂层是否能保持完好性。例如常见的耐酒精性、耐擦伤性、耐洗涤剂性试验,目前测试时是用符合试验要求的绸布或细纱手套将砝码包裹住后垂直放置于样品上,试验人员用手将砝码在测试样品表面涂层来回推动。但是,测试时要求往复移动摩擦的次数比较多,如耐酒精性试验、耐擦伤性试验要求来回滑动500次、耐洗涤剂性试验要求来回滑动50次(往复为一次),此外,测试速度要求为20次-30次/分钟,滑动行程为10厘米。由于测试过程中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滑动过程中试验人员易出现力道不均、方向偏差、砝码滑动速度、滑动距离不均匀、难以把握、滑动次数不准确等情况,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且测试样品较多或测试次数较多,人员劳动强度大,易疲劳,测试手法不稳定,从而影响测试结果。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测试过程中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影响样品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及准确性,且试验人员劳动强度大,长时间重复试验后易疲劳,造成测试结果误差大等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层耐久性测试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测试过程中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影响样品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及准确性,且试验人员劳动强度大,长时间重复试验后易疲劳,造成测试结果误差大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涂层耐久性测试设备,包括:架体,上端设有用于放置样品的工作台;第一固定夹具,用于将样品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配重块,用于与样品表面涂层接触摩擦;第二固定夹具,用于夹紧所述配重块并将所述配重块置于样品表面;直线模组,与所述第二固定夹具相连接、且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固定夹具作往复直线运动;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直线模组。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夹具至少为两个、且沿样品的长度方向分布,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固定夹具与所述工作台可滑动地相连接。优选地,各个所述第一固定夹具包括至少两个沿样品的宽度方向分布、用于固定样品的固定单元。优选地,各个所述固定单元包括与所述工作台相连接的样品固定夹支座、与所述样品固定夹支座相连接且可沿样品的厚度方向移动的第一调整件、以及与所述第一调整件相连接且用于固定样品的样品固定夹。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夹具包括与所述直线模组相连接的第一夹持臂、以及与所述第一夹持臂相对设置的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之间设有用于夹持所述配重块的间隙,所述第二固定夹具还包括用于调整所述间隙的大小的第二调整件。优选地,所述直线模组包括与所述架体相连接的直线模组支座、与所述直线模组支座可转动连接的丝杠、以及与所述第二固定夹具相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还设有供所述丝杠穿过、且与所述丝杠相配合的螺纹孔,当所述丝杠转动时、所述滑块能够沿所述丝杠的轴向移动。优选地,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所述丝杠相连接,以带动所述丝杠同步转动。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电机启动和停止,以及所述电机的转速、转动时间和转动方向的控制器,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器可通信连接。优选地,还包括罩设在所述工作台上方的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两端的护板、设置在所述护板靠近所述直线模组的一端且与两个所述护板的上端均相连接的连接板、以及与所述连接板可转动连接的护盖板,且所述护盖板为弯折板。优选地,还包括罩设在所述直线模组外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上设有供所述第二固定夹具伸入、且沿样品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以使所述直线模组与所述第二固定夹具相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二固定夹具作往复直线运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一种涂层耐久性测试设备包括架体,上端设有用于放置样品的工作台;第一固定夹具,用于将样品固定在工作台上;配重块,用于与样品表面涂层接触摩擦;第二固定夹具,用于夹紧配重块并将配重块置于样品表面;直线模组,与第二固定夹具相连接并带动第二固定夹具作往复直线运动;动力装置,用于驱动直线模组。如此设置,将样品固定在工作台上,且第二固定夹具将配重块置于样品上方并与表面涂层接触,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直线模组带动第二固定夹具作往复直线运动,从而使配重块摩擦表面涂层以进行涂层耐久性试验,这样采用设备代替试验人员的手动测试,降低人员劳动强度,配重块与样品间的作用力均匀,配重块始终沿一定轨迹运动,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试验误差,提高试验一致性及准确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测试过程中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影响样品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及准确性,且试验人员劳动强度大,长时间重复试验后易疲劳,造成测试结果误差大等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涂层耐久性测试设备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涂层耐久性测试设备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涂层耐久性测试设备的左视图;图4为图1中A向局部视图;图5为图4中B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直线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锁扣与锁片的组合安装示意图。图1-图8中:架体-1、第一固定夹具-2、样品固定夹支座-21、第一调整件-22、样品固定夹-23、手柄-24、配重块-3、第二固定夹具-4、第一夹持臂-41、第二夹持臂-42、第二调整件-43、安装板-44、肋板-45、直线模组-5、直线模组支座-51、丝杠-52、滑块-53、电机-6、联轴器-7、控制器-8、触摸显示屏-81、支架-82、保护罩-9、护板-91、连接板-92、护盖板-93、把手-94、防护罩-10、直线模组护盖-101、侧围板-102、锁扣-103、锁片-104、可调支脚-11、样品-12、启动键-13、停止键-14、支脚连接板-15、电源开关-16、电源插座-17。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涂层耐久性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架体(1),上端设有用于放置样品的工作台;/n第一固定夹具(2),用于将样品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n配重块(3),用于与样品表面涂层接触摩擦;/n第二固定夹具(4),用于夹紧所述配重块(3)并将所述配重块(3)置于样品表面;/n直线模组(5),与所述第二固定夹具(4)相连接、且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固定夹具(4)作往复直线运动;/n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直线模组(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涂层耐久性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架体(1),上端设有用于放置样品的工作台;
第一固定夹具(2),用于将样品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
配重块(3),用于与样品表面涂层接触摩擦;
第二固定夹具(4),用于夹紧所述配重块(3)并将所述配重块(3)置于样品表面;
直线模组(5),与所述第二固定夹具(4)相连接、且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固定夹具(4)作往复直线运动;
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直线模组(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层耐久性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夹具(2)至少为两个、且沿样品的长度方向分布,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固定夹具(2)与所述工作台可滑动地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层耐久性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第一固定夹具(2)包括至少两个沿样品的宽度方向分布、用于固定样品的固定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涂层耐久性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固定单元包括与所述工作台相连接的样品固定夹支座(21)、与所述样品固定夹支座(21)相连接且可沿样品的厚度方向移动的第一调整件(22)、以及与所述第一调整件(22)相连接且用于固定样品的样品固定夹(2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层耐久性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夹具(4)包括与所述直线模组(5)相连接的第一夹持臂(41)、以及与所述第一夹持臂(41)相对设置的第二夹持臂(42),所述第一夹持臂(41)与所述第二夹持臂(42)之间设有用于夹持所述配重块(3)的间隙,所述第二固定夹具(4)还包括用于调整所述间隙的大小的第二调整件(4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绮玥樊宇博王军康扬刘爽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