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孔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72178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钻孔灌注桩,其包括桩身以及设置于桩身内的钢筋笼,所述钢筋笼连接有一根横梁,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与桩身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横梁伸出于桩身。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使相邻两个钻孔灌注桩之间通过横梁相互连接,某一钻孔灌注桩的桩身受到过度的载荷后,可以通过横梁将受到的横向载荷、压力载荷或其他偶然载荷进行传递分担,单根桩基的承载力较大的效果。

A bored pil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钻孔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构件及其施工方法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钻孔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钻孔灌注桩基础作为一种常见的基础形式,因为其施工工艺简单成熟,且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桥梁工程、建筑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各个领域。现有钻孔灌注桩的桩基以承受垂直压力载荷为主,水平载荷为辅,桥梁工程水平荷载刹车制动力、风荷载和其他偶然荷载;建筑工程和水利工程水平荷载主要为风荷载、流体水平压力荷载等。为增加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设计单位一般根据地质勘察报告中各土层的力学参数,按照设计规范的计算规则,通过增大桩基直径或增加桩长来实现。但单根桩基桩径的增大和桩长的增加同时也会导致该桩基本身重量的增加,无形中增加自重荷载而冲减部分承载能力,因此如何在不过度增加单根桩基重量的前提下增加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单根桩基承载力较大的钻孔灌注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钻孔灌注桩,包括桩身以及设置于桩身内的钢筋笼,所述钢筋笼连接有一根横梁,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与桩身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横梁伸出于桩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相邻两个钻孔灌注桩之间通过横梁相互连接,某一钻孔灌注桩的桩身受到过度的载荷后,可以通过横梁将受到的横向载荷、压力载荷或其他偶然载荷进行传递分担,单根桩基的承载力较大。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横梁与钢筋笼之间设有卡接组件,所述卡接组件包括设于横梁上的第一卡口以及位于钢筋笼上的第一卡舌,所述第一卡舌卡接于第一卡口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钢筋笼与横梁之间通过卡接组件相互连接,当桩基受到载荷后,钢筋笼将受到的载荷通过与其连接的横梁传递出去,横梁与桩身连接较为紧密,不易受力后断裂,延长其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横梁朝向钢筋笼的一端设有空心组件,所述空心组件自上而下的截面积逐渐减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空心组件的使用减少桩身内混凝土的浇注量,减少桩身的自重,防止桩身因为其自重荷载而冲减部分承载能力,自上而下逐渐减小的截面积使空心组件在钻孔灌注桩进行浇注的过程中产生的浮力逐渐增大,不易突然增大而导致空心组件发生偏移。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空心组件与横梁之间活动连接,所述横梁朝向空心组件的一端设有与桩身长度方向相同的竖直槽,所述空心组件上设有与竖直槽配合的卡接块,所述卡接块插设于竖直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空心组件通过钻孔灌注桩的桩孔进行吊放,使空心组件的卡接块可以直接卡合在横梁的竖直槽内,操作方便。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钢筋笼上开有至少一个连通孔,所述第一卡舌设于连通孔上且与钢筋笼固定连接,第一卡舌与钢筋笼的长度方向垂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横梁便于穿过钢筋笼与空心组件连接,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施工操作。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空心组件与横梁之间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空心组件上的第二卡舌以及设置于横梁上的第二卡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卡接块卡合于竖直槽内后,空心组件与横梁之间的限位机构配合,空心组件不易在钻孔灌注桩进行浇注的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偏移而影响其结构强度。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横梁朝向空心组件的一端设有卡口主体,所述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均设在卡口主体上,所述第一卡舌和第二卡舌均为一根圆杆状的卡接杆,所述卡口主体朝向卡接杆的一端开有放置槽,所述卡接杆放置于放置槽内,所述放置槽上开设有与放置槽长度方向垂直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有的一个往复运动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背离限位槽底部的一端设有导向斜面,所述限位杆与放置槽底部之间留有放置卡接杆的间隙;所述限位杆与限位槽朝向空心组件的底面通过若干压缩弹簧连接,所述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均包括一个放置槽、限位槽、限位杆以及若干压缩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卡接杆位于放置槽处时,卡接杆与导向面接触,导向斜面受力朝向限位槽内收缩,卡接杆位于限位杆与放置槽底部之间的间隙处,压缩弹簧复位将限位杆推出,卡接杆被固定于限位槽内,空心组件不易在钻孔灌注桩进行浇注的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偏移而影响其结构强度一种使用上述任一所述的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包括:A、测量放线,准备作业区域,限定桩孔位置,根据桩孔位置确定地下作业基坑,地下作业基坑深度与横梁的水平高度相同;B、横梁钻孔,根据桩基的位置确定地下作业基坑的作业位置,一般选取成排桩基的中心线所在直线的交接处或在最少两个桩基的中心线所在直线的延伸处挖设,钻机沿水平方向钻设梁孔,梁孔连通相邻两个桩基之间;C、桩基钻孔作业,首先埋设护筒,钻机就位,采用小冲程钻进,保证在钻进过程中不产生位移和摇晃;D、清孔作业,钻孔达到要求深度后对钻孔灌注桩进行检验,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进行清孔作业,首先对梁孔进行清孔作业,然后再对钻孔灌注桩进行清孔,钻孔关注桩在清孔过程中,对梁孔进行临时封堵;E、钢筋骨架及导管安放,工作人员首先下放相邻两个钻孔灌注桩的钢筋笼,并悬吊起钢筋笼,同时,将横梁穿过梁孔使钢筋笼与横梁之间的卡接组件配合,然后松掉钢筋笼;最后,将导管安放于钻机孔灌注桩以及梁孔内,并对梁孔进行封堵;F、空心组件安置,工作人员将空心组件吊放于钻孔灌注桩内,并使空心组件的卡接块插设于横梁的竖直槽内,同时,使空心组件与横梁之间的限位机构配合;G、混凝土灌注,工作人员采用钢制导管回顶法施工,对相邻两个挖孔灌注桩同时进行灌注;H、基坑回填,地下作业基坑在梁孔封堵完毕后进行回填,回填采用地下作业坑以及钻孔过程中产生的原位土进行回填压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提高单根桩基的承载能力,使钻孔灌注桩的桩身受到过度的载荷后,可以通过横梁将受到的横向载荷、压力载荷或其他偶然载荷进行传递分担。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当混凝土灌注超过梁孔一半的高度时,导管同时对梁孔内进行灌注,导管始终位于混凝土以下,位于梁孔内的导管放置于梁孔的1/2高度以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钻孔灌注桩及梁孔内不易产生高压气囊,压漏导管,浇筑过程较为安全。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相邻两个钻孔灌注桩之间的间距为该钻孔灌注桩桩径的2倍到4倍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横梁较短,进而使地下作业基坑直径较小,施工作业较为简单。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使相邻两个钻孔灌注桩之间通过横梁相互连接,某一钻孔灌注桩的桩身受到过度的载荷后,可以通过横梁将受到的横向载荷、压力载荷或其他偶然载荷进行传递分担,单根桩基的承载力较大;2.使空心组件的使用减少桩身内混凝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钻孔灌注桩,包括桩身1以及设置于桩身1内的钢筋笼2,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2连接有一根横梁3,所述横梁3的长度方向与桩身1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横梁3伸出于桩身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孔灌注桩,包括桩身1以及设置于桩身1内的钢筋笼2,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2连接有一根横梁3,所述横梁3的长度方向与桩身1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横梁3伸出于桩身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与钢筋笼2之间设有卡接组件4,所述卡接组件4包括设于横梁3上的第一卡口41以及位于钢筋笼2上的第一卡舌42,所述第一卡舌42卡接于第一卡口4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孔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朝向钢筋笼2的一端设有空心组件5,所述空心组件5自上而下的截面积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钻孔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组件5与横梁3之间活动连接,所述横梁3朝向空心组件5的一端设有与桩身1长度方向相同的竖直槽311,所述空心组件5上设有与竖直槽311配合的卡接块51,所述卡接块51插设于竖直槽31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钻孔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2上开有至少一个连通孔21,所述第一卡舌42设于连通孔21上且与钢筋笼2固定连接,第一卡舌42与钢筋笼2的长度方向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钻孔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组件5与横梁3之间设有限位机构52,所述限位机构52包括设置于空心组件5上的第二卡舌521以及设置于横梁3上的第二卡口5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钻孔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朝向空心组件5的一端设有卡口主体31,所述第一卡口41和第二卡口522均设在卡口主体31上,所述第一卡舌42和第二卡舌521均为一根圆杆状的卡接杆,所述卡口主体31朝向卡接杆的一端开有放置槽32,所述卡接杆放置于放置槽32内,所述放置槽32上开设有与放置槽32长度方向垂直的限位槽33,所述限位槽33内设有的一个往复运动的限位杆34,所述限位杆34背离限位槽33底部的一端设有导向斜面341,所述限位杆34与放置槽32底部之间留有放置卡接杆的间隙;所述限位杆34与限位槽33朝向空心组件5的底面通过若干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晓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