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冷冷凝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6885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空冷冷凝换热器,包括设在外框架内的受电机驱动旋转的换热组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圆环形的两端封闭的换热筒;所述的换热筒的底部与排液管、排气管连接,所述换热筒的上端与换热筒支架固定,所述电机安装在电机支架上并与所述换热筒支架连接以驱动所述换热筒支架旋转,所述电机支架焊接在所述外框架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电机带动环形通道换热筒旋转,在离心力作用下,换热筒内的液体附着在换热筒的内壁上,重力作用流至换热筒底部,经排液管引出,同时,旋转的换热筒增加流过空气的扰动,强化换热筒内制冷剂与筒外空气传热效果,提高制冷系统性能。

An air-cooled condensing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冷冷凝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制冷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空冷冷凝换热器。
技术介绍
空气冷却式冷凝器,广泛应用于制冷空调领域的制冷系统中,制冷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冷凝器,制冷剂与换热筒外的空气热交换放热冷凝,凝结的液体占据换热筒空间,或是聚集在换热筒表面,使换热筒的表面不能与筒外的空气充分换热,导致冷凝器的传热性能下降,冷凝温度设升高,制冷压缩机的压力比增大,制冷系统的性能降低,能耗增大,开发高效传热空冷冷凝器,可以有效提高冷凝器的传热效率,提高制冷系统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制冷空调领域用空冷冷凝换热器,以解决空冷冷凝器的高效传热,实现制冷系统的性能提高,节约能源。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冷冷凝换热器,包括至少一个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包括设在外框架内的受电机驱动旋转的换热组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圆环形的两端封闭的换热筒;所述的换热筒的底部与排液管、排气管连接,所述换热筒的上端与换热筒支架固定,所述电机安装在电机支架上并与所述换热筒支架连接以驱动所述换热筒支架旋转,所述电机支架焊接在所述外框架的顶部。其中,所述换热筒为多个,同心布置,且筒径依次减小;多个所述换热筒的顶部与换热筒连接架固定。其中,外层换热筒的底部与排气管连接,多个所述换热筒的内外环面外壁上近顶部或底部的位置开设孔口并通过连接管相互连接起来,以实现换热介质自排气管进入后依次流过最后进入内层的换热筒的环形通道中实现换热;多个所述换热筒的底部靠近外环面内壁的上形成排液孔口分别与经排液管与集液管连接。其中,所述外框架焊接固定在室外机框架或是墙体上。其中,所述电机的一侧朝向空中,所述集液管的一侧朝向地面。其中,所述换热筒是外表光滑筒,或是外表带低肋筒。其中,所述排气管与制冷压缩机的排气管连接,所述集液管与节流降压元件的入口连接。本技术的空冷冷凝换热器,利用电机带动环形通道换热筒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换热筒内的液体附着在换热筒的内壁上,重力作用流至换热筒底部,经排液管引出,同时,旋转的换热筒增加流过空气的扰动,强化换热筒内制冷剂与筒外空气的传热效果,提高制冷系统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单通道空冷冷凝换热器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的A向视图;图3所示为双通道空冷冷凝换热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单通道空冷冷凝换热器,包括电机1、电机支架2、第一连接管3、外框架4、集液管5、第一排液管6、第二排液管7、第三排液管8、第三换热筒9、第二连接管10、排气管11、第二换热筒12、第一换热筒13、换热筒连接架14、主轴15;其中,所述第一换热筒13、第二换热筒12、第三换热筒9为两端封闭的圆环形,第一换热筒13的底部开设的孔口与排气管11焊接,第一换热筒13靠近顶部内环面外壁开设的孔口与第一连接管3一端焊接,第一连接管3的另一端与第二换热筒12靠近顶部外环面外壁开设的孔口焊接,第二换热筒12靠近底部内环面外壁开设的孔口与第二连接管10的一端焊接,第二连接管10的另一端与第三换热筒9靠近底部外环面外壁开设的孔口焊接;第一换热筒13、第二换热筒12、第三换热筒9的底部靠近外环面内壁开设的孔口分别与第一排液管6、第二排液管7、第三排液管8的一端焊接,第一排液管6、第二排液管7、第三排液管8的另一端与集液管5的对应孔口焊接;第一换热筒13、第二换热筒12、第三换热筒9的顶部与换热筒连接架14的外端焊接,换热筒连接架14的中心与主轴15焊接。所述电机1的外框与电机支架2的一端焊接,电机支架2的另一端与外框架4焊接,外框架4焊接固定在室外机框架或是墙体上。其中,所述主轴15与电机连接,在电机1的带动下转动,从而带动换热筒同步旋转。具体的,本技术中,所述电机1的一侧朝向空中,集液管5的一侧朝向地面。需要说明是,本技术中,所述第一换热筒13、第二换热筒12、第三换热筒9可以是外表光滑,也可以是外表带低肋。所述排气管11与集液管5为耐高温高压、可伸缩的塑胶软筒,排气管11与制冷压缩机的排气管连接,集液管5与节流降压元件的入口连接。本技术中,所述的排气管与集液管可以为耐高温高压、可伸缩的塑胶软筒,外表分别包有保温层,并用可伸缩的塑胶软筒套装捆绑固定在一起。当制冷系统运行时,制冷压缩机排出的气体经排气管11进入第一换热筒13环形通道内,经第一连接管3进入第二换热筒12环形通道内,经第二连接管10进入第三换热筒9环形通道内,电机通过主轴带动各个换热筒旋转,在离心力作用下,第一换热筒13、第二换热筒12、第三换热筒9内凝结的液体附着在换热筒的外环面内壁上,由于重力作用,流至底部经各个排液管引出,集液管5内的液体至节流降压元件。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示出了三个换热筒配置在一起的情形,实际上,该换热筒的数量不受限制,可以根据工况的需要来设计相应的数量,如一个,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具体不限。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所述空冷冷凝换热器可以作一个换热模块来使用,形成单通道空冷冷凝换热器,也可以两个并列设置使用,形成双通道空冷冷凝换热器,如图3所示。当然也可以是更多个,形成多通道冷冷凝换热器。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冷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包括设在外框架内的受电机驱动旋转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圆环形的两端封闭的换热筒;所述的换热筒的底部与排液管、排气管连接,所述换热筒的上端与换热筒支架固定,所述电机安装在电机支架上并与所述换热筒支架连接以驱动所述换热筒支架旋转,所述电机支架焊接在所述外框架的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冷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包括设在外框架内的受电机驱动旋转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圆环形的两端封闭的换热筒;所述的换热筒的底部与排液管、排气管连接,所述换热筒的上端与换热筒支架固定,所述电机安装在电机支架上并与所述换热筒支架连接以驱动所述换热筒支架旋转,所述电机支架焊接在所述外框架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冷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筒为多个,同心布置,且筒径依次减小;多个所述换热筒的顶部与换热筒连接架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冷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外层换热筒的底部与排气管连接,多个所述换热筒的内外环面外壁上近顶部或底部的位置开设孔口并通过连接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静红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商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