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喷雾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466857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4: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防水喷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喷雾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该防水喷雾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氟碳树脂20‑32份、丙烯酸树脂0‑8份、聚硅氮烷1‑3份、其它助剂0‑3份、有机溶剂A55‑78份。以氟碳树脂为主体树脂并溶于有机溶剂A中,在常温下即可使用,涂覆后有机溶剂A挥发使氟碳树脂形成防水透气膜,提高了防水效果,聚硅氮烷混入于氟碳树脂中起加固作用,提高防水透气膜的防水时效;进一步的,若加入8重量份以下的丙烯酸树脂,与氟碳树脂协同作用,提高防水喷雾剂涂覆于载体表面的附着性和成膜性,提高防水透气膜的柔韧性。

Waterproof spray,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喷雾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水喷雾
,具体涉及一种防水喷雾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普通衣物、鞋、包包等物品,不防水、不防污,一旦与水接触,很容易被浸润、打湿、粘污。目前市场上有成熟的防水产品,但是其应用工艺复杂,需要有专业的设备和严格的温度控制,且防水效果和时效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防水喷雾剂,在常温下即可使用,涂覆后形成防水透气膜,提高防水效果,防水时效更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防水喷雾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控制方便,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可用于大规模生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防水喷雾剂的应用,该防水喷雾剂应用于喷雾罐中,作用于织物表面防水、皮革表面防水、鞋包表面防水,使用方便,适合家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水喷雾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本专利技术的防水喷雾剂,以氟碳树脂为主体树脂并溶于有机溶剂A中,在常温下即可使用,涂覆后有机溶剂A挥发使氟碳树脂形成防水透气膜,提高了防水效果,聚硅氮烷混入于氟碳树脂中起加固作用,提高防水透气膜的防水时效;进一步的,若加入8重量份以下的丙烯酸树脂,与氟碳树脂协同作用,提高防水喷雾剂涂覆于载体表面的附着性和成膜性,提高防水透气膜的柔韧性。优选的,所述氟碳树脂为氟代乙醚树脂和丙烯酸氟化树脂按重量比5:1-2混合而成;所述氟碳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2000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氟碳树脂在常温下即可溶解于有机溶剂A,涂覆后有机溶剂A挥发使氟碳树脂形成防水透气膜。控制氟碳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20000,氟碳树脂分子量若过小,则由此树脂制得的喷雾剂在使用过程中易渗出游离态化合物,对防水喷雾剂的成膜性造成不利影响;分子量若过大,喷雾固化成膜速率降低,对防水喷雾剂的成膜性造成不利影响。进一步的,所述氟代乙醚树脂为三氟乙烯-乙烯基醚共聚物或四氟乙烯-乙烯基醚共聚物。优选的,所述丙烯酸氟化树脂由如下方法制得:(R1)、按重量份称取25-28份丙烯酸丁酯、30-40份苯乙烯、5-10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10-25份丙烯酸羟丙酯、1-3份丙烯酸、2-3份引发剂、10-25份含氟丙烯酸单体和80-100份有机溶剂B,备用;(R2)、取丙烯酸丁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一部分的引发剂和一部分的有机溶剂B混合均匀,得到组分A;(R3)、取含氟丙烯酸单体、剩余的引发剂和剩余的有机溶剂B混合均匀,得到组分B;(R4)、取一部分的组分A升温至78-80℃搅拌一定时间后,维持80-85℃温度条件下加入组分B和剩余的组分A,搅拌一定时间后,冷却至室温,得到丙烯酸氟化树脂。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得的丙烯酸氟化树脂呈透明液体,与氟代乙醚树脂相容性好,且易溶于有机溶剂A,促进了氟代乙醚树脂溶于有机溶剂A中,该丙烯酸氟化树脂与氟代乙醚树脂协同作用,共同提高防水喷雾剂成膜后的疏水性和透气性,且提高防水喷雾剂涂覆于载体表面的附着性和成膜性。其中,以丙烯酸丁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等单体局部引发聚合,再将含氟丙烯酸单体引入,得到的丙烯酸氟化树脂固含量达到60-63%,羟值适中并能控制其重均分子量在5000-20000。步骤(R4)中,升温至78-80℃搅拌30-60min后,使组分A的单体预聚合,控制热效应的散热,维持80-85℃温度条件下加入组分B和剩余的组分A,搅拌80-100min,使组分A和组分B充分反应,提高丙烯酸氟化树脂的固含量。所述步骤(R2)的引发剂用量和步骤(R3)的引发剂用量的重量份之比为1:0.5-1;所述步骤(R2)的有机溶剂B用量和步骤(R3)的有机溶剂B用量的重量份之比为1:1-2;所述步骤(R4),一部分的组分A用量和剩余的组分A用量的重量份之比为1:4-6。优选的,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或过氧化苯甲酰;所述含氟丙烯酸单体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丙烯酸六氟丁酯和丙烯酸三氟乙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有机溶剂B为二甲苯和丙二醇甲醚醋酸酯按重量比2:3-5混合而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上述引发剂提高稳定性、反应活性,引发单体聚合的效果更好,大大降低单体的残留,提高单体的反应转化率。采用上述含氟丙烯酸单体,更优选的,所述含氟丙烯酸单体选自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按重量比1:3-5混合,得到的丙烯酸氟化树脂呈透明液体,与氟代乙醚树脂相容性好,且易溶于有机溶剂A,促进了氟代乙醚树脂溶于有机溶剂A中,丙烯酸氟化树脂与氟代乙醚树脂协同作用,共同提高防水喷雾剂成膜后的疏水性和透气性,且提高防水喷雾剂涂覆于载体表面的附着性和成膜性。采用上述二甲苯和丙二醇甲醚醋酸酯按特定比例混合,促进单体溶解于有机溶剂B中聚合,充分反应,得到的丙烯酸氟化树脂羟值适中并能控制其重均分子量在5000-20000。优选的,所述丙烯酸树脂为相对分子量在85000-120000、粘度在200-250s、酸值在1-3mgKOH/g、Tg值在40-42℃的热塑性丙烯酸树脂。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氟碳树脂协同作用,提高防水喷雾剂涂覆于载体表面的附着性和成膜性,提高防水透气膜的柔韧性,且该丙烯酸树脂快干,提高防水喷雾的干燥速率。进一步的,所述粘度是在涂-4杯、25℃条件下测得。优选的,所述有机溶剂A为异己烷、正庚烷、环己烷、二甲苯、醋酸丁酯和正丁醚中的至少一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促进氟碳树脂、丙烯酸树脂和聚硅氮烷溶解,便于制得喷雾剂并用于喷雾罐中作喷雾使用。更优选的,所述有机溶剂A为异己烷和醋酸丁酯按重量比1:2-3混合而成,溶解效果更好,且对人体危害比其它溶剂更低。优选的,每份所述其它助剂包括重量份1-2份分散剂和1-2份消泡剂。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防水喷雾剂的分散性和消泡性,便于制得喷雾剂并用于喷雾罐中作喷雾使用,避免涂覆于载体表面产生泡沫影响成膜效果,同时避免泡沫残留于喷雾罐的喷嘴造成堵塞。更优选的,所述分散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乙二醇2000或聚山梨酯-80;所述消泡剂为BYK-085、BYK-070或BYK-173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的防水喷雾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按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备用;(S2)、向有机溶剂A中加入氟碳树脂在600-1000rpm转速搅拌下搅拌一定时间后,加入其它原料并在400-600rpm转速下搅拌一定时间,得到防水喷雾剂。其中,向有机溶剂A中加入氟碳树脂在600-1000rpm转速搅拌下搅拌30-35min后,加入其它原料并在400-600rpm转速下搅拌10-20min,促进原料溶解,搅拌时间更短,节省搅拌能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的防水喷雾剂的应用,所述防水喷雾剂应用于喷雾罐中,所述防水喷雾剂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喷雾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喷雾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喷雾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氟碳树脂为氟代乙醚树脂和丙烯酸氟化树脂按重量比5:1-2混合而成;所述氟碳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200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水喷雾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氟化树脂由如下方法制得:
(R1)、按重量份称取25-28份丙烯酸丁酯、30-40份苯乙烯、5-10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10-25份丙烯酸羟丙酯、1-3份丙烯酸、2-3份引发剂、10-25份含氟丙烯酸单体和80-100份有机溶剂B,备用;
(R2)、取丙烯酸丁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一部分的引发剂和一部分的有机溶剂B混合均匀,得到组分A;
(R3)、取含氟丙烯酸单体、剩余的引发剂和剩余的有机溶剂B混合均匀,得到组分B;
(R4)、取一部分的组分A升温至78-80℃搅拌一定时间后,维持80-85℃温度条件下加入组分B和剩余的组分A,搅拌一定时间后,冷却至室温,得到丙烯酸氟化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水喷雾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或过氧化苯甲酰;所述含氟丙烯酸单体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丙烯酸六氟丁酯和丙烯酸三氟乙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有机溶剂B为二甲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茂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极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