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地源热泵机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6791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空调地源热泵机组系统,涉及了空调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单个地下换热器进行能量交换,难以持续保证提供给地源热泵机组为所需要的温度的问题,包括热泵机组主机和多个换热器,热泵机组主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换热出水管和换热回水管,换热出水管分别与多个换热器之间固定连接有出水分管和回水分管,多个出水分管和多个回水分管内均固定有温度传感器多个热回水管的周侧均固定有导通阀和电动执行器,热泵机组主机的外部固定有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其他回水分管继续引导符合温度要求的调节水进入热泵机组主机内,保持进入热泵机组主机内的调节水的水温恒定,使得空调终端的制冷/制热效果稳定,减少了多余能耗,更加节能环保。

Air conditioning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地源热泵机组系统
本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尤其是涉及空调地源热泵机组系统。
技术介绍
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了地球表面浅层地热资源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交换的供暖空调系统,实际应用时,是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通常地源热泵消耗1kw/h的能量,用户可以得到4.4kwh/h以上的热量或冷量,地源热泵技术属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运行过程中没有任何污染,较为环保。授权公告号为CN202709342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小型地源热泵机组系统,包括小型地源热泵机组、末端空调和地下换热器,末端空调和小型地源热泵机组之间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连接,地下换热器和小型地源热泵机组之间通过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连接,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上面分别设置有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和第三三通阀和第四三通阀,第一三通阀和第三三通阀通过第五管道连接,第二三通阀和第四三通阀通过第六管道连接。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实际应用中,通过单个地下换热器中的换热介质与大地间的进行热交换,而从大地吸收热量或冷量(下文将热量和冷量统称为能量),再将能量提供给地源热泵机组中的冷媒,由于地下换热器所处的地下位置周边的能量有限,通过单个地下换热器进行能量交换,工作一段时间后,难以持续保证提供给地源热泵机组中冷媒为所需要的温度,影响空调终端的制冷/制热效果,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包含多组换热器、保持换热能量温度恒定、保障空调终端工作效能的空调地源热泵机组系统。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空调地源热泵机组系统,包括热泵机组主机和埋设于地下的多个换热器,所述热泵机组主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换热出水管和换热回水管,所述换热出水管分别与多个所述换热器之间固定连接有出水分管,所述换热回水管分别与多个所述换热器之间固定连接有回水分管,多个出水分管和多个回水分管均分别与多个所述换热器内部的换热管连通;多个所述出水分管和多个所述回水分管内均固定有温度传感器多个所述热回水管的周侧均固定有导通阀和电动执行器,所述热泵机组主机的外部固定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电动执行器均电性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在控制器内预设温度基准信号范围,调节水通过换热出水管从热泵机组主机流向回水分管,通过多个回水分管依次进入至多个换热器的换热管内,调节水在换热管内流动的过程中,调节水与地下的热量/冷量进行能量交换,进行能量交换后的调节水通过回水分管流向换热回水管,并通过换热回水管流回至热泵机组主机内部,换热过程中,利用温度传感器对出水分管和回水分管内部的调节水的水温进行感应;当回水分管内的温度偏离预设的基准温度范围时,通过电动执行器控制该回水分管上的导通阀关闭,使得该回水分管暂停输送交换能量后的调节水,并通过其他回水分管继续引导符合温度要求的调节水进入热泵机组主机内,以保持进入至热泵机组主机的调节水的水温恒定,使得空调终端的制冷/制热效果稳定,减少了多余的能耗,更加节能环保。进一步设置为:多个所述出水分管内均固定有流速传感器,所述流速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出水分管内的温度偏离所设定的温度时,通过流速传感器对该出水分管内的调节水的调节情况进行检测,通过控制器控制电动执行器工作,从而暂时停止该出水分管的导流工作。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泵机组主机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出水分管内的温度偏离所设定的温度,且该出水分管内有调节水流动时,控制器控制蜂鸣器报警。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热器的换热管为盘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盘管构成的换热管与地下接触面更大,与地下交换能量的面积更大,能量交换更加充分。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热出水管与多个所述出水分管、所述换热回水管与多个所述回水分管均通过法兰环实现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法兰环便于换热出水管与出水分管、换热回水管与回水分管之间的连接与拆卸,从而便于对换热出水管、换热回水管、出水分管、回水分管内部进行清理和调节。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热出水管的内部和所述换热回水管的内部均同轴固定连接有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滤网分别对换热出水管和换热回水管内部流动的调节水进行过滤,减少进入至换热器的换热管内的杂质,保持换热管的内部洁净,使用寿命更加长久。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热出水管和所述换热回水管的周侧均同轴套设有保温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保温套对换热出水管和换热回水管内部流动的调节水进行保温,减少调节水与外界的热量交换,更加节能。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多个换热器同时进行换热,工作效率更高;(2)通过温度传感和流速传感器对出水分管内调节水的水温和流速进行感应,当出水分管内的水温偏离设定的温度值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处于该回水分管上的电动执行器工作,电动执行器控制该回水分管上的导通阀关闭,使得该回水分管暂停输送交换能量后的调节水,并通过其他回水分管继续引导符合温度要求的调节水进入热泵机组主机内,以保持进入至热泵机组主机的调节水的水温恒定,从而保持空调终端的制冷/制热效果稳定,减少了多余的能耗,更加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部分剖视图。附图标记:1、热泵机组主机;2、换热器;3、换热出水管;4、换热回水管;5、出水分管;6、回水分管;7、温度传感器;8、导通阀;9、电动执行器;10、控制器;11、流速传感器;12、蜂鸣器;13、滤网;14、保温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空调地源热泵机组系统,包括热泵机组主机1和埋设于地下的多个换热器2,换热器2的换热管为盘管。热泵机组主机1连接于室内空调和换热器2之间,起到中间水温调节的作用,由盘管构成的换热管与地下接触面更大,与地下交换能量的面积更大,能量交换更加充分。热泵机组主机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换热出水管3和换热回水管4,换热出水管3和换热回水管4均与热泵机组主机1内部的制冷/制热管路连通设置,换热回水管4的周侧固定有将调节水引导至热泵机组主机1内的回水泵。利用换热出水管3将热泵机组主机1内的调节水导出,调节水换热后,通过回水泵将调节水引入至换热回水管4内,并输送至热泵机组主机1内。换热出水管3分别与多个换热器2之间固定连接有出水分管5,换热回水管4分别与多个换热器2之间固定连接有回水分管6,多个出水分管5和多个回水分管6分别沿换热出水管3的轴线和换热回水管4的轴线等间距排列设置,多个出水分管5的两端和多个回水分管6的两端均分别与换热出水管3的内部和换热器2内部的换热管连通设置。利用出水分管5和回水分管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空调地源热泵机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泵机组主机(1)和埋设于地下的多个换热器(2),所述热泵机组主机(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换热出水管(3)和换热回水管(4),所述换热出水管(3)分别与多个所述换热器(2)之间固定连接有出水分管(5),所述换热回水管(4)分别与多个所述换热器(2)之间固定连接有回水分管(6),多个出水分管(5)和多个回水分管(6)均分别与多个所述换热器(2)内部的换热管连通;/n所述换热出水管(3)和换热回水管(4)的内部均固定有温度传感器(7),多个所述热回水管的周侧均固定有导通阀(8)和电动执行器(9),所述热泵机组主机(1)的外部固定有控制器(10),所述控制器(10)与所述温度传感器(7)和所述电动执行器(9)均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空调地源热泵机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泵机组主机(1)和埋设于地下的多个换热器(2),所述热泵机组主机(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换热出水管(3)和换热回水管(4),所述换热出水管(3)分别与多个所述换热器(2)之间固定连接有出水分管(5),所述换热回水管(4)分别与多个所述换热器(2)之间固定连接有回水分管(6),多个出水分管(5)和多个回水分管(6)均分别与多个所述换热器(2)内部的换热管连通;
所述换热出水管(3)和换热回水管(4)的内部均固定有温度传感器(7),多个所述热回水管的周侧均固定有导通阀(8)和电动执行器(9),所述热泵机组主机(1)的外部固定有控制器(10),所述控制器(10)与所述温度传感器(7)和所述电动执行器(9)均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地源热泵机组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出水分管(5)内均固定有流速传感器(11),所述流速传感器(11)与所述控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立许艳李忠英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洁能工程技术开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