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斑鱼苗种过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6689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斑鱼苗种过筛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若干第一通孔和若干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通过分隔板隔开,分隔板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孔径依次减小,第一壳体的表面还设有若干滑槽,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的侧面均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滑块,滑块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块在所述滑槽内滑动,第二壳体的侧面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第三壳体的侧面设有若干第二通孔,第二壳体侧面的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壳体侧面的第一通孔相对齐,第三壳体侧面的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壳体侧面的第二通孔相对齐,能够避免因机械筛选而导致鱼苗受到损伤,降低死亡率。

A screening device for grouper f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斑鱼苗种过筛装置
本技术涉及鱼苗筛选机构,具体涉及一种石斑鱼苗种过筛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鱼苗在筛选过程中常常采用机械的方式对不同的大小的鱼苗进行筛选,从而便于将同一大小的鱼苗进行统一的养殖,但是在采用机械方式筛选时常常会导致鱼苗受到损伤而导致死亡率较高,而且在后续养殖中需要投放大量的抗生素避免鱼苗身上的伤口发炎,从而导致养殖的鱼类残留抗生素,对食用人群的人体产生了一定的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能够避免因机械筛选而导致鱼苗受到损伤,降低死亡率的一种石斑鱼苗种过筛装置。本技术的一种石斑鱼苗种过筛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若干第一通孔和若干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通过分隔板隔开,所述分隔板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孔径依次减小,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还设有若干滑槽,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的侧面均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块在所述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二壳体的侧面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第三壳体的侧面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壳体侧面的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壳体侧面的第一通孔相对齐,所述第三壳体侧面的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壳体侧面的第二通孔相对齐。优选的,还包括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用于遮挡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与之相连通的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连通处设有滤网,所述第三壳体上设有与之相连通的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与所述第三壳体的连通处亦设有所述滤网,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上均设有与之相连通的抽水泵,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的另一端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抽水泵与外接电源电连接。优选的,所述阻挡机构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铰连接,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铰连接,所述第三挡板与所述第三壳体的顶部铰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的截面均呈矩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一种石斑鱼苗种过筛装置,当需要进行鱼苗的筛选工作时,将身上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均充满水源,通过将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上的所述滑块插入所述滑槽内,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第一通孔相对齐,使得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壳体上的第二通孔相对齐,将需要进行筛选的鱼苗倒入所述第一壳体内,然后将饲料或吸引鱼类的食物先倒入在所述第三壳体内,由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最小,因此尺寸最小的一批鱼苗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通孔进入所述第三壳体内,然后再将饲料或吸引鱼类的食物先放置在第二壳体内,因此较大的一批鱼苗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第二壳体内,而尺寸最大的鱼苗则会始终留存在所述第一壳体内,因此通过非机械筛选的方式实现了鱼苗的尺寸筛选,降低了鱼苗的受损率,因此有效降低了鱼苗因受伤而死亡的几率,同时也避免了因鱼苗受伤而大量投放抗生素所带来的恶性连锁反应,避免了人群因食用滥用抗生素的鱼类而被危害的情况发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石斑鱼苗种过筛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石斑鱼苗种过筛装置的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石斑鱼苗种过筛装置的局部结构的配合示意图。图中,1为第一壳体,2为第二壳体,3为第三壳体,4为第一通孔,5为第二通孔,6为分隔板,7为滑槽,8为滑块,9为第一水管,10为滤网,11为第二水管,12为抽水泵,13为第一挡板,14为第二挡板,15为第三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理解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的一种石斑鱼苗种过筛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第三壳体3,所述第一壳体1的一侧设有若干第一通孔4和若干第二通孔5,所述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通过分隔板6隔开,所述分隔板6与所述第一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的孔径依次减小,所述第一壳体1的表面还设有若干滑槽7,所述第二壳体2和第三壳体3的侧面均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滑块8,所述滑块8位于所述滑槽7内,所述滑块8在所述滑槽7内滑动,所述第二壳体2的侧面设有若干第一通孔4,所述第三壳体3的侧面设有若干第二通孔5,所述第二壳体2侧面的第一通孔4与所述第一壳体1侧面的第一通孔4相对齐,所述第三壳体3侧面的第二通孔5与所述第一壳体1侧面的第二通孔5相对齐,当需要进行鱼苗的筛选工作时,将身上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第三壳体3均充满水源,通过将所述第二壳体2和第三壳体3上的所述滑块8插入所述滑槽7内,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壳体1上的第一通孔4与所述第二壳体2上的第一通孔4相对齐,使得所述第一壳体1上的第二通孔5与所述第三壳体3上的第二通孔5相对齐,将需要进行筛选的鱼苗倒入所述第一壳体1内,然后将饲料或吸引鱼类的食物先倒入在所述第三壳体3内,由于所述第二通孔5的孔径最小,因此尺寸最小的一批鱼苗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通孔5进入所述第三壳体3内,然后再将饲料或吸引鱼类的食物先放置在第二壳体2内,因此较大的一批鱼苗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通孔4进入所述第二壳体2内,而尺寸最大的鱼苗则会始终留存在所述第一壳体1内,因此通过非机械筛选的方式实现了鱼苗的尺寸筛选,降低了鱼苗的受损率,因此有效降低了鱼苗因受伤而死亡的几率,同时也避免了因鱼苗受伤而大量投放抗生素所带来的恶性连锁反应,避免了人群因食用滥用抗生素的鱼类而被危害的情况发生。具体的,还包括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用于遮挡所述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通过所述阻挡机构的作用,能够在筛选工作完毕后,将所述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关闭,进而能够将筛选后的鱼苗进行分别养殖。具体的,所述第二壳体2上设有与之相连通的第一水管9,所述第一水管9与所述第二壳体2的连通处设有滤网10,所述第三壳体3上设有与之相连通的第二水管11,所述第二水管11与所述第三壳体3的连通处亦设有所述滤网10,所述第一水管9和第二水管11上均设有与之相连通的抽水泵12,所述第一水管9和第二水管11的另一端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内,所述抽水泵12与外接电源电连接,通过所述第一水管9、第二水管11分别与所述抽水泵12的配合,能够使得水流始终从所述第一壳体1流向第二壳体2或第三壳体3,而通过所述滤网10的作用能够尽可能的减少饲料通过第一水管9或第二水管11流入所述第一壳体1内,从而确保了倒入所述第二壳体2或第三壳体3内的饲料能够尽可能的不出现扩散,因此能够保证鱼苗能够为了吃食进入相应的位置,故能够高效并可靠的实现鱼苗的筛选工作。具体的,所述阻挡机构包括第一挡板13、第二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斑鱼苗种过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若干第一通孔和若干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通过分隔板隔开,所述分隔板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孔径依次减小,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还设有若干滑槽,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的侧面均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块在所述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二壳体的侧面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第三壳体的侧面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壳体侧面的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壳体侧面的第一通孔相对齐,所述第三壳体侧面的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壳体侧面的第二通孔相对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斑鱼苗种过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若干第一通孔和若干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通过分隔板隔开,所述分隔板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孔径依次减小,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还设有若干滑槽,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的侧面均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块在所述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二壳体的侧面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第三壳体的侧面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壳体侧面的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壳体侧面的第一通孔相对齐,所述第三壳体侧面的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壳体侧面的第二通孔相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斑鱼苗种过筛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用于遮挡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林林川李有文陈泽冻
申请(专利权)人:陵水德林诚信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