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框组件、显示主体及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6503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加强框组件、显示主体及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其中,加强框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平行设置在显示主体的背板上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横梁靠近第二横梁的一侧连接有两个主梁,主梁包括连接第一横梁的第一端和延伸至邻近于背板的下端的第二端,两个主梁的第二端通过第三横梁连接。上述结构的加强框组件可以对背板进行有效地支撑,防止背板变形,位于背板下端的第三横梁将两个主梁的下端连接,加强了主梁的强度,且第三横梁仅设置在两个主梁之间的区域,可以在保证背板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的同时在背板上留出足够的避让空间供显示主体的控制主板等部件安装。

Reinforcing frame component, display body and splicing intelligent interactive pa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强框组件、显示主体及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
本技术涉及智能电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加强框组件、显示主体及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
技术介绍
智能交互平板如会议机,其集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电视、广告机和音响于一体,具备书写、批注、同步交互、多媒体、远程视频会议等功能,融合高清显示、人机交互、多媒体信息处理和网络传输等多项技术,常用于政企会议室、媒体演播厅、教育培训机构等地方。智能交互平板的背板需要支撑LED灯珠、扩散板、光学膜片、主板、电源等部件,因此要求背板具有较高的支撑强度和平整度,但是背板通常是采用薄板制成,容易发生变形,因此在安装和使用时需要额外增加加强框对其进行加强处理。目前智能交互平板的背板上的加强框大多为简单的T字型结构或倒U字型结构,此结构的加强框存在支撑效果不佳,强度不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强框组件,其结构简单,支撑强度高。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主体及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其背板不易变形。为达此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加强框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平行设置在显示主体的背板上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和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均分别延伸至邻近于所述背板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横梁靠近所述第二横梁的一侧连接有两个主梁,两个所述主梁沿所述第一横梁的长度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主梁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一端和延伸至邻近于所述背板的下端的第二端,两个所述主梁的第二端通过第三横梁连接。作为加强框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梁上设有供所述第二横梁穿过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的开口朝向所述背板。作为加强框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梁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通过螺钉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面和所述主梁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面连接,所述第一本体的两侧分别朝向所述主梁垂直于所述背板的一侧面延伸有第一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形成容纳所述主梁的容纳槽,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所述螺钉与所述主梁连接。作为加强框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一横梁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横梁垂直于所述背板的一侧面延伸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所述螺钉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作为加强框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横梁包括第二本体和固定在所述第二本体的两端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由所述第二本体端部朝向垂直于所述背板的方向延伸的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连接有第四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平行于所述背板,所述第四连接板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主梁的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面。作为加强框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本体包括与所述背板平行且间隔的第一板,所述第一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朝向所述背板延伸有第二板,所述第二板远离所述第一板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本体的外部延伸有第三板,所述第三板通过螺钉与所述背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与所述第四连接板垂直的第五连接板,所述第五连接板贴合在所述主梁的第二端的端面,所述第五连接板远离所述第四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有第六连接板,所述第六连接板部分贴合在所述第三板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面,所述第六连接板通过螺钉与所述第三板连接。作为加强框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梁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两个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开设螺纹孔,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柱邻近于所述第一端,另一个所述固定柱邻近于所述第二端。作为加强框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横梁上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把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主体,包括背板和显示模组,所述背板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的背侧,所述背板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的加强框组件。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包括主屏和与所述主屏连接的副屏,所述主屏包括所述的显示主体;和/或,所述副屏包括所述的显示主体。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上述结构的加强框组件可以对背板进行有效地支撑,防止背板变形,位于背板下端的第三横梁将两个主梁的下端连接,加强了主梁的强度,且第三横梁仅设置在两个主梁之间的区域,可以在保证背板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的同时在背板上留出足够的避让空间供显示主体的控制主板等部件安装。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主体的结构示意图(未示出后壳)。图3为图2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加强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4的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0、显示主体;1、加强框组件;11、第一横梁;12、第二横梁;121、横梁本体;122、第一弯折板;123、第二弯折板;13、第三横梁;131、第二本体;1311、第一板;1312、第二板;1313、第三板;132、第二连接件;1321、第三连接板;1322、第四连接板;1323、第五连接板;1324、第六连接板;14、主梁;141、第一端;142、第二端;143、避让槽;15、第一连接件;151、第一本体;152、第一连接板;153、第二连接板;16、固定柱;161、螺纹孔;17、把手;2、背板;3、后壳;100、主屏;200、副屏;300、脚架;310、支腿;320、加强连接板;400、壁挂板组件;410、第一壁挂板;420、第二壁挂板;430、第三壁挂板;500、壁挂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强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竖直方向平行设置在显示主体的背板上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和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均分别延伸至邻近于所述背板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横梁靠近所述第二横梁的一侧连接有两个主梁,两个所述主梁沿所述第一横梁的长度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主梁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一端和延伸至邻近于所述背板的下端的第二端,两个所述主梁的第二端通过第三横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强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竖直方向平行设置在显示主体的背板上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和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均分别延伸至邻近于所述背板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横梁靠近所述第二横梁的一侧连接有两个主梁,两个所述主梁沿所述第一横梁的长度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主梁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一端和延伸至邻近于所述背板的下端的第二端,两个所述主梁的第二端通过第三横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上设有供所述第二横梁穿过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的开口朝向所述背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通过螺钉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面和所述主梁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面连接,所述第一本体的两侧分别朝向所述主梁垂直于所述背板的一侧面延伸有第一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形成容纳所述主梁的容纳槽,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所述螺钉与所述主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强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一横梁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横梁垂直于所述背板的一侧面延伸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所述螺钉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横梁包括第二本体和固定在所述第二本体的两端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由所述第二本体端部朝向垂直于所述背板的方向延伸的第三连接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科松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