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6499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应釜,属于化工生产设备领域,包括反应釜本体,反应釜本体下端连通有液体进料管,反应釜本体上端连通有粉末进料管,液体进料管外侧设置有电机,电机输出轴同轴连接有贯穿液体进料管外周面设置且与液体进料管转动连接的转杆,转杆位于液体进料管的一端固定有两块弧形板,弧形板分置转杆两侧,其中一块弧形板一侧铰接有推杆,推杆远离弧形板的一端滑动连接有靠近液体进料管管口设置的推板,推板外周面设置有两条导向杆,导向杆分别与液体进料管内壁滑动连接。从而通过驱动推板向上运动来撑开粘结在液体进料管管口处的粉末固体,从而有利于提高液体进料管的畅通性,同时有利于液体原料通入反应釜。

A kind of re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化工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为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由于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加工、检测并试运行,进而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操作条件等不尽相同,反应釜的设计结构及参数不同,即反应釜的结构样式不同,属于非标的容器设备。现有的一种反应釜下端与液体进料口连通,上端开有粉末进料口,先通过泵将液体原料通入反应釜,并将粉末反应物料从粉末进料口投入并进行反应,而后通过搅拌加速其反应效率,进而得到反应产物。在液体原料与粉末反应结束后,会将反应产物以及粉末固体一并通入过滤装置进行过滤,而在残存在反应釜内的粉末固体易在液体进料口处集聚并粘结成块,进而不利于液体原料进入反应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釜,具有便于液体原料进入反应釜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下端连通有液体进料管,所述反应釜本体上端连通有粉末进料管,所述外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同轴连接有贯穿所述液体进料管外周面设置且与液体进料管转动连接的转杆,所述转杆位于液体进料管的一端固定有两块弧形板,两侧所述弧形板分置转杆两侧,当所述弧形板转动至与液体进料管平行时,所述弧形板背离转杆的弧面与液体进料管内壁抵接且封闭进料管设置,其中一块所述弧形板一侧铰接有推杆,所述推杆远离弧形板的一端滑动连接有靠近液体进料管管口设置的推板,所述推杆垂直所述推板设置,所述推板外周面设置有两条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分别与所述液体进料管内壁滑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杆两端设置弧形板,并通过电机驱动转杆转动而实现弧形板对液体进料管的开闭,同时通过推杆与推板滑动连接的设置,使得推杆垂直向上移动的同时,可左右移动,进而不干涉弧形板的转动,将推杆与液体进料管内壁滑动连接,进而通过弧形板的转动开启的同时,也驱动推板向上运动,从而在推板向上的过程并撑开粘结在液体进料管管口处的粉末固体,从而减少粉末固体堵塞液体进料管的情况,从而有利于维持液体进料管的畅通,进而有利于液体原料通入反应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板靠近转杆的一侧沿垂直于转杆的方向开有燕尾槽,所述推杆远离弧形板的一端固定有与所述燕尾槽滑动连接的燕尾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推板下端面开设燕尾槽,进而通过燕尾槽的导向作用下,推杆可沿燕尾槽长度方向左右移动,同时通过燕尾槽对燕尾块的周向限位,进而减少推杆脱离燕尾槽的情况,有利于推板对粉末固体的正常撑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液体进料管内壁沿液体进料管长度方向开有两条与反应釜本体内部连通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杆分别与所述导向槽滑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液体进料管内壁开设导向槽,通过导向槽的导向作用使得推板可沿导向槽长度方向上下移动,同时通过导向槽对导向杆进行周向限位,进而导向杆在实现滑动效果的前提下减少与液体进料管内壁脱离的情况,有利于导向杆正常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弧形板朝向推板的一侧开有与转杆垂直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远离转杆的一侧与弧形板弧面连通,所述推杆远离推板的一端与所述容纳槽正对的两个内壁铰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弧形板开设容纳槽,使得弧形板转动至与推板垂直时,推杆收纳与容纳槽内,从而减少推杆对液体原料流动的影响,有利于液体原料正常通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板背离推杆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锥型尖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推板朝向反应釜内壁移动的过程锥型尖刺对凝固成块的粉末固体进行顶推,有利于对较坚固的粉末凝结块进行撑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板上端面与导向杆下端面的距离不小于所述推杆与弧形板铰接点与转杆的距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弧形板转动至与推板平行时,导向杆不脱离导向槽,减少导向杆因脱离导向槽而难以复位的情况,有利于推板沿液体进料管轴线方向的正常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板外周面与液体进料管内壁抵接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弧形板封闭液体进料管且反应釜对液体原料以及粉末固体进行搅拌反应时,推板封闭液体进料管管口设置,进而减少反应产物流入液体进料管并残存在弧形板与推板之间的情况,有利于减少该情况对反应产物收取率的影响。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推杆一端与弧形板一侧铰接,同时推杆另一端与推板下端面滑动连接,并将推杆与液体进料管内壁滑动连接,使得弧形板转动的同时,也驱动推板向上运动,从而撑开粘结在液体进料管管口处的粉末固体,从而有利于提高液体进料管的畅通性,同时有利于液体原料通入反应釜;2.通过在推板上端面设置锥型尖刺,使得推板在向上移动时,锥型尖刺顶推凝结在液体进料管管口的粉末固体,有利于对较坚固的粉末凝结块进行撑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反应釜本体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液体进料管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推板以及导向杆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反应釜本体;11、粉末进料管;111、封盖;12、反应物出料管;2、支脚;3、液体进料管;31、导向槽;4、搅拌电动机;41、搅拌轴;42、搅拌桨;5、电机;51、转杆;52、弧形板;521、容纳槽;6、推杆;61、燕尾块;7、推板;71、导向杆;72、锥型尖刺;73、燕尾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反应釜本体1上端面连通有粉末进料管11,粉末进料管11远离反应釜本体1的一端安装有封盖111。反应釜本体1下端连通有反应物出料管12。反应釜本体1下端连通有液体进料管3。反应釜本体1下端固定有四根支脚2。如图2所示,反应釜本体1上端安装有搅拌电动机4。搅拌电动机4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有贯穿反应釜本体1上端设置且与反应釜上端面转动连接的搅拌轴41。搅拌轴41设置在反应釜本体1内的部分同轴连接有若干个搅拌桨42。各搅拌桨42沿搅拌轴41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如图2和图3所示,液体进料管3外侧安装有靠近反应釜本体1设置的电机5,电机5输出轴同轴连接有贯穿液体进料管3外周面设置且与液体进料管3转动连接的转杆51。转杆51位于液体进料管3的一端固定有两块弧形板52,弧形板52分置转杆51两侧且相互平行设置。当两块弧形板52转动至与液体进料管3平行时,弧形板52背离转杆51的弧面分别与液体进料管3内壁抵接且封闭液体进料管3设置。弧形板52朝向反应釜本体1内部的一侧开有与转杆51垂直的容纳槽521,容纳槽521远离转杆51的一侧与弧形板52弧面连通。容纳槽521位于弧形板52中部设置。容纳槽521正对的两个内壁铰接有推杆6。如图3和图4所示,推杆6远离弧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所述反应釜本体(1)下端连通有液体进料管(3),所述反应釜本体(1)上端连通有粉末进料管(11),其特征是:所述液体进料管(3)外侧设置有电机(5),所述电机(5)输出轴同轴连接有贯穿所述液体进料管(3)外周面设置且与液体进料管(3)转动连接的转杆(51),所述转杆(51)位于液体进料管(3)的一端固定有两块弧形板(52),所述弧形板(52)分置转杆(51)两侧,当所述弧形板(52)转动至与液体进料管(3)平行时,所述弧形板(52)背离转杆(51)的弧面与液体进料管(3)内壁抵接且封闭液体进料管(3)设置,其中一块所述弧形板(52)一侧铰接有推杆(6),所述推杆(6)远离弧形板(52)的一端滑动连接有靠近液体进料管(3)管口设置的推板(7),所述推杆(6)垂直所述推板(7)设置,所述推板(7)外周面设置有两条导向杆(71),所述导向杆(71)分别与所述液体进料管(3)内壁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所述反应釜本体(1)下端连通有液体进料管(3),所述反应釜本体(1)上端连通有粉末进料管(11),其特征是:所述液体进料管(3)外侧设置有电机(5),所述电机(5)输出轴同轴连接有贯穿所述液体进料管(3)外周面设置且与液体进料管(3)转动连接的转杆(51),所述转杆(51)位于液体进料管(3)的一端固定有两块弧形板(52),所述弧形板(52)分置转杆(51)两侧,当所述弧形板(52)转动至与液体进料管(3)平行时,所述弧形板(52)背离转杆(51)的弧面与液体进料管(3)内壁抵接且封闭液体进料管(3)设置,其中一块所述弧形板(52)一侧铰接有推杆(6),所述推杆(6)远离弧形板(52)的一端滑动连接有靠近液体进料管(3)管口设置的推板(7),所述推杆(6)垂直所述推板(7)设置,所述推板(7)外周面设置有两条导向杆(71),所述导向杆(71)分别与所述液体进料管(3)内壁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其特征是:所述推板(7)靠近转杆(51)的一侧沿垂直于转杆(51)的方向开有燕尾槽(73),所述推杆(6)远离弧形板(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小刚孙林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詹姆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