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模制粒机用环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6471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生物质颗粒制粒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环模制粒机用环模,所述环模包括两个以上的环模单元,所述环模单元沿所述环模的周向分布,所述环模单元的顶端设有上法兰,底端设有下法兰,所述上法兰和下法兰与所述环模单元连接;所述环模外侧设有内凹的拱形面,所述环模上设有若干模孔,所述模孔沿所述内凹的拱形面的径向设置;所述环模单元的端面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止口,所述环模单元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固定部,所述上法兰和下法兰上设有与所述固定部配合的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环模制粒机用环模,便于拆装维护和更换,成本低,环模结构强度高,提高环模持久极限。

A kind of ring mold for pelletiz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模制粒机用环模
本技术属于生物质颗粒制粒
,具体是指一种环模制粒机用环模。
技术介绍
能源短缺和环境危机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对比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生物质能因其可再生、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友好而逐渐成为能源产业的新生力量,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我国发展生物质颗粒燃料意义重大,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建立可持续的能源系统,有利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调整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我国的生物质颗粒生产和应用技术正在逐步发展。制作生物质颗粒的原料被压辊碾压,随着压辊的持续转动,夹在环模与压辊之间的物料被不断压缩,随着物料内部压力和密度不断增大,达到一定密度的物料就被压入环模模孔中,经过一段时间保压成型,具有一定密度的生物质颗粒即成型,然后成型颗粒被压出环模,由切刀切断形成一粒一粒的小颗粒,从下方的制粒机出料仓落下。经过分析发现,现有制粒机的环模用于受成本及制造技术限制,环模通常发生疲劳损坏而导致环模失效,需要更换环模,成本高,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模制粒机用环模,结构强度高,成本低,提高持久极限,而且便于更换。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环模制粒机用环模,所述环模包括两个以上的环模单元,所述环模单元沿所述环模的周向分布,所述环模单元的顶端设有上法兰,底端设有下法兰,所述上法兰和下法兰与所述环模单元连接;所述环模外侧设有内凹的拱形面,所述环模上设有若干模孔,所述模孔沿所述内凹的拱形面的径向设置;所述环模单元的端面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止口,所述环模单元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固定部,所述上法兰和下法兰上设有与所述固定部配合的卡槽。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环模内侧设有内凸的拱形面,所述内凸的拱形面的圆心和内凹的拱形面的圆心在同一水平面上。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内凸的拱形面和内凹的拱形面的圆心重合。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模孔包括孔径相同的模孔主体,所述模孔主体的两端分别连接孔径大于所述模孔主体孔径的圆台形开口部,靠近所述环模内周面的圆台形开口部的锥度小于等于靠近所述环模外周面的圆台形开口部的锥度。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模孔内可拆卸安装有模孔模型,所述模孔从所述环模内侧的开口端向所述环模外侧的开口端地孔径逐渐变小,所述模孔模型内设有所述模孔主体和圆台形开口部。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定位止口包括设置在所述环模单元的端面上的两个以上的定位凸起,相邻所述定位凸起之间形成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与所述定位凸起相对应,所述定位凸起弧形延伸且其弧度与所述内凹的拱形面的弧度和环模圆周弧度相同。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模孔沿所述环模周向均匀排列,位置在上的所述模孔与位置在下的所述模孔交错设置,所述模孔的直径为8mm-12mm,所述环模中部的模孔的开孔率高于环模上部和下部的模孔的开孔率。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环模制粒机用环模,包括两个以上的环模单元,便于拆装维护和更换,尤其当部分环模损坏需要更换时,可以仅仅更换损坏部分的环模单元,而不需要更换整个环模,操作简便,成本低。本技术的环模外侧设有内凹的拱形面,模孔沿内凹的拱形面的径向设置,拱形面结构分散压辊的挤压力,使得环模受力均匀,增强环模结构强度,提高环模持久极限,模孔沿内凹的拱形面的径向设置,尽量减少对环模结构强度和持久极限的影响。由于环模内侧设有内凸的拱形面,内凸的拱形面的圆心和内凹的拱形面的圆心在同一水平面上,压辊的周面形状与内凸的拱形面相配合,使得压辊与环模之间挤压物料的高度大,空间也大,提高物料有效挤压长度,增加物料的密度,进而提高物料的成型效果,而且制粒效率高,降低环模和压辊的接触应压力,有利于减轻环模和压辊的疲劳和磨损,延长环模和压辊使用寿命,而且相同开孔率条件下,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由于内凸的拱形面和内凹的拱形面的圆心重合,使内凸的拱形面上的压力可以很好的传递并分布到内凹的拱形面上,受力传递分散性好,有效提高环模的持久极限。由于模孔包括孔径相同的模孔主体,模孔主体的两端分别连接孔径大于模孔主体孔径的圆台形开口部,靠近环模内周面的圆台形开口部的锥度小于等于靠近环模外周面的圆台形开口部的锥度,模孔主体两端均设有锥度开口,便于物料进出模孔,有利于物料成型。由于模孔内可拆卸安装有模孔模型,模孔模型内设有模孔主体和圆台形开口部,可以制作不同孔径的模孔模型,根据物料情况不同安装相应的模孔模型以供使用,而无需制造不同孔径的环模,节约成本,使用方便。由于模孔沿环模周向均匀排列,位置在上的模孔与位置在下的模孔交错设置,有利于使环模的结构强度整体平衡,由于环模中部的结构强度要强于环模上部和下部,因此在环模中部设有更多的模孔,平衡整个环模的结构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环模的俯视图;图3是环模单元端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环模单元上模孔的分布示意图;图5是模孔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环模单元,2-上法兰,3-下法兰,4-内凹的拱形面,5-模孔,501-模孔主体,502-圆台形开口部,6-固定部,7-内凸的拱形面,8-模孔模型,9-定位凸起,10-定位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图5共同所示,一种环模制粒机用环模,该环模包括两个以上的环模单元1,环模单元1沿环模的周向分布,环模单元1的顶端设有上法兰2,底端设有下法兰3,上法兰2和下法兰3与环模单元1连接,尤其当部分环模损坏需要更换时,可以仅仅更换损坏部分的环模单元1,而不需要更换整个环模,操作简便,成本低;环模外侧设有内凹的拱形面4,环模上设有若干模孔5,模孔5沿内凹的拱形面4的径向设置,拱形面结构分散压辊的挤压力,使得环模受力均匀,增强环模结构强度,提高环模持久极限,模孔沿内凹的拱形面4径向设置,尽量减少对环模结构强度和持久极限的影响;环模单元1的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模制粒机用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模包括两个以上的环模单元,所述环模单元沿所述环模的周向分布,所述环模单元的顶端设有上法兰,底端设有下法兰,所述上法兰和下法兰与所述环模单元连接;/n所述环模外侧设有内凹的拱形面,所述环模上设有若干模孔,所述模孔沿所述内凹的拱形面的径向设置;/n所述环模单元的端面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止口,所述环模单元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固定部,所述上法兰和下法兰上设有与所述固定部配合的卡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模制粒机用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模包括两个以上的环模单元,所述环模单元沿所述环模的周向分布,所述环模单元的顶端设有上法兰,底端设有下法兰,所述上法兰和下法兰与所述环模单元连接;
所述环模外侧设有内凹的拱形面,所述环模上设有若干模孔,所述模孔沿所述内凹的拱形面的径向设置;
所述环模单元的端面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止口,所述环模单元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固定部,所述上法兰和下法兰上设有与所述固定部配合的卡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模制粒机用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模内侧设有内凸的拱形面,所述内凸的拱形面的圆心和内凹的拱形面的圆心在同一水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模制粒机用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凸的拱形面和内凹的拱形面的圆心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模制粒机用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孔包括孔径相同的模孔主体,所述模孔主体的两端分别连接孔径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宏张浩张兆东周益军张翔游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