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氧化硫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6345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硫吸收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设置有碱液吸收区,且装置本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连接有进气管,且进气管延伸至碱液内,所述碱液吸收区上方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处设置有气体减速机构,所述气体减速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且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第一固定板两侧通过螺栓与第二固定板连接,所述螺栓上靠近第二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且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气体减速机构上方还设置有固体吸收区和过滤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用于二氧化硫气体的吸收,具有吸收效果好的优点,降低了污染排放。

A sulfur dioxide absorp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氧化硫吸收装置
本技术属于环境污染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硫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生产成为社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行业,伴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变的越来越严重,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环境污染中二氧化硫气体是主要污染源之一,现有的二氧化硫吸收装置存在吸收效果不好的问题,通过装置处理后,排出的气体还是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硫气体,无法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氧化硫吸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二氧化硫吸收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设置有碱液吸收区,且装置本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连接有进气管,且进气管延伸至碱液内,所述碱液吸收区上方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处设置有气体减速机构,所述气体减速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且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第一固定板两侧通过螺栓与第二固定板连接,所述螺栓上靠近第二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且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气体减速机构上方还设置有固体吸收区和过滤装置。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支气管,所述支气管的出口位于碱液上方,且支气管的出口处设置有压力阀。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体吸收区内设置有氧化钙固体。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装置为活性炭吸附层。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碱液吸收区上设置有碱液进口和碱液出口。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体吸收区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微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通过设置有碱液吸收区和固体吸收区双重吸收区,能够大幅提高二氧化硫气体的吸收效果,同时在碱液吸收区出气口处设置有气体减速机构能够减缓气体从碱液吸收区排出的速度,只有碱液吸收区气体达到一定量,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从气体减速机构排出进入至固体干燥区内,增长了气体在碱液吸收区内的时间,提高了二氧化硫吸收效果,此外在进气管上设置有支气管,当进气管内的气体稀少时,由于进气管内气压低,可以使负压吸入至进气管内的碱液从支气管重新排入到碱液吸收区内,避免碱液对气体通路的污染损坏,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污染,具有二氧化硫吸收效果好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气体减速机构示意图。图中:1-装置本体;2-进气口;3-进气管;4-支气管;5-压力阀;6-碱液进口;7-碱液出口;8-出气口;9-气体减速机构;91-第一固定板;92-通气孔;93-第二固定板;94-第一限位板;95-复位弹簧;96-第二限位板;97-螺栓;10-固体吸收区;11-过滤装置;12-排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如下实施例:一种二氧化硫吸收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内设置有碱液吸收区,碱液吸收区上设置有碱液进口6和碱液出口7,碱液吸收区可以通过碱液进口6加入氢氧化钠等可以与二氧化硫反应的碱液,在吸收二氧化硫后可以从碱液出口7排出,在装置本体1上设置有进气口2和排气口12,具体地,所述进气口2连接有进气管3,且进气管3延伸至碱液内,通过进气口2与二氧化硫气体排放管道连接将二氧化硫气体导入至碱液内进行吸收处理,所述碱液吸收区上方设置有出气口8,所述出气口8处设置有气体减速机构9,具体地,所述气体减速机构9包括第一固定板91,且第一固定板91上设置有通气孔92,所述第一固定板91两侧通过螺栓97与第二固定板93连接,所述螺栓97上靠近第二固定板9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板94和第二限位板96,且第一限位板94和第二限位板96间设置有复位弹簧95,在碱液吸收区内被碱液吸收后的残余气体,由于有气体减速机构9的存在不能及时排出碱液吸收区内,可以增长气体在碱液吸收区内的停留时间,提高二氧化硫吸收效果,当碱液吸收区内的气体达到一定量,气压达到一定值后,气体会推动第二固定板93压缩复位弹簧95,此时第一固定板91和第二固定板93间就会产生间隙供气体排出,当碱液吸收区内的集聚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在复位弹簧95的作用下第二固定板93会重新压住第一固定板91上,降低气体流速,从气体减速机构9排出的气体经过固体吸收区10和过滤装置11后从排气口12排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3上设置有支气管4,所述支气管4的出口位于碱液上方,且支气管4的出口处设置有压力阀5,当进气管3内气体稀少时,由于进气管3产生负压会将碱液吸入进气管3内,通过在进气管3上设置有支气管4,碱液吸入至进气管3后会由于重力自然流入至支气管4内,当支气管4内的碱液压力达到一定值后,压力阀5会自动打开,碱液重新进入至碱液吸收区内,避免碱液被吸入至气体管道内,污染管道和损坏管道,提高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固体吸收区10内设置有氧化钙固体,固体吸收区10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微孔,用以将二氧化硫气体通过,用以吸收二氧化硫气体。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11为活性炭吸附层,用以将气体内的杂质进行吸附去除,避免气体从排气口12排出后污染空气。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未尽详细说明的地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的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在此不作赘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氧化硫吸收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内设置有碱液吸收区,且装置本体(1)上设置有进气口(2)和排气口(12),所述进气口(2)连接有进气管(3),且进气管(3)延伸至碱液内,所述碱液吸收区上方设置有出气口(8),所述出气口(8)处设置有气体减速机构(9),所述气体减速机构(9)包括第一固定板(91),且第一固定板(91)上设置有通气孔(92),所述第一固定板(91)两侧通过螺栓(97)与第二固定板(93)连接,所述螺栓(97)上靠近第二固定板(9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板(94)和第二限位板(96),且第一限位板(94)和第二限位板(96)间设置有复位弹簧(95),所述气体减速机构(9)上方还设置有固体吸收区(10)和过滤装置(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硫吸收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内设置有碱液吸收区,且装置本体(1)上设置有进气口(2)和排气口(12),所述进气口(2)连接有进气管(3),且进气管(3)延伸至碱液内,所述碱液吸收区上方设置有出气口(8),所述出气口(8)处设置有气体减速机构(9),所述气体减速机构(9)包括第一固定板(91),且第一固定板(91)上设置有通气孔(92),所述第一固定板(91)两侧通过螺栓(97)与第二固定板(93)连接,所述螺栓(97)上靠近第二固定板(9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板(94)和第二限位板(96),且第一限位板(94)和第二限位板(96)间设置有复位弹簧(95),所述气体减速机构(9)上方还设置有固体吸收区(10)和过滤装置(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笑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翔宇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