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使蒸发器薄型化,并提高空间效率。冷气在冷却器室14内产生后,该冷气从冷却器室14供给冷藏室和冷冻室。冷冻室内的水分含量少的冷气通过开口31b返回冷却器室14内,与散热片间距密集的冷冻室用蒸发器22进行热交换,被高效率地冷却。而冷藏室内的水分含量多的冷气通过开口32b返回冷却器室14内,与散热片间距宽的冷藏室用蒸发器21进行热交换。在冷藏室用蒸发器21上结霜。因此,蒸发器26对冷气的冷却效率提高。(*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在冷却器室内产生的冷气从冷藏室和冷冻室返回冷却器室而构成循环的冰箱。在冰箱中,提供一种如附图说明图13所示的将制冷循环单元2配置在冰箱本体1上面的冰箱(以下称压缩机上置型冰箱)。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在制冷循环单元2内形成冷却器室3和机械室4,在冷却器室3内装有冷却器3a,当冷却风扇开动时,在冷却器室内产生的冷气通过冷气供给管供给冰箱本体1的冷藏室和冷冻室,使冰箱内部冷却后,再从各室通过冷气回气管5返回到冷却器室3内。图14示出冷却器室3的现有结构,符号6a是从冷藏室排出的返回空气(以下称R回气,以箭头R表示)的冷气流入口,符号6b是从冷冻室排出的返回空气(以下称F回气,以箭头F表示)的冷气流入口。具有这种结构时,冷却器3a上游部分的散热片间距P设定得比其余部分宽,所以可防止水分含量多的R回气造成的冷却器3结霜恶化。但是,上述现有结构由于冷却器3a上游部分的散热片间距P宽,所以为确保必要的冷却面积,必须加大冷却器3a。因此,冰箱的空间效率降低,特别是象压缩机上置型冰箱,制冷循环单元2处在外形上明显的位置,商品化有困难。而且,冰箱本体1和制冷循环单元2如按规定的产品高度(由安装空间或产品流通问题所限定的值)制造,则还存在冰箱本体1的内部容积减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开发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随着冷却器的小型化而能使空间效率得到提高的冰箱。本专利技术的冰箱备有冷藏室、冷冻室和冷却器室,冷却器室内装设了具有制冷剂流路构成体及按规定间距排列固定在该流路构成体上的散热片并产生供给上述冷藏室和冷冻室的冷气的冷却器,上述冷却器室分别与上述冷藏室和冷冻室连通并备有将上述冷却器产生的冷气排出的冷气排出口、使上述冷藏室的冷气返回冷却器室的第1冷气流入口、及使冷冻室的冷气返回冷却器室的第2冷气流入口,上述冷却器由用于冷却从第1冷气流入口流入的冷气的第1冷却器和用于冷却从第2冷气流入口流入的冷气的第2冷却器构成,上述第2冷却器的散热片间距小于排列在通过上述第1冷却器的冷气流上游部分的第1冷却器的散热片间距。也可以使冷藏室和冷冻室的冷气合流,由相对于该冷气流位于上游侧的第1冷却器和位于下游侧的第2冷却器构成冷却器,并使该第2冷却器的散热片间距小于排列在通过上述第1冷却器的冷气流上游部分的散热片间距。还备有用于除去上述第1和第2冷却器上的结霜的第1和第2热源以及控制这两个热源的发热的发热控制装置,上述热源在压缩机的每1次循环中发热一次。而发热控制装置使第2热源相隔规定时间发热。上述第1和第2冷却器沿水平方向并列设置,并将包含上述冷却器的制冷循环装置配置在冰箱本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并列设置的第1冷却器和第2冷却器的制冷剂流路构成体各自都具有U形弯曲部,位于彼此靠近一侧的第1冷却器的U形弯曲部和第2冷却器的U形弯曲部相对于冷气流交错配置。在冷却器室内产生的冷气从冷却器室供给冷藏室和冷冻室。而冷冻室的冷气(水分含量少的冷气)经第2冷气流入口流入冷却器室,并通过散热片间距密集的第2冷却器进行热交换。冷藏室的冷气(水分含量多的冷气)经第1冷气流入口流入冷却器室,并通过散热片间距宽的第1冷却器进行热交换。这时,返回冷气中的水分在第1冷却器上结霜。因此,冷冻室和冷藏室的冷气分别与第2和第1冷却器进行热交换,特别是温度低的冷冻室的冷气虽然是通过散热片间距密度大热交换能力强的第2冷却器,但因水分含量少结霜少,散热片间距即使密集也不存在问题,由于冷却器的冷却效率提高,冷却器得以小型化,其结果是冰箱的空间效率提高。在冷藏室内的冷气和冷冻室内的冷气通过单独设置的第1和第2冷气回气管分别从第1和第2冷气流入口返回到第1冷却器和第2冷却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使冷藏室内的冷气和冷冻室内的冷气明确地分开返回冷却器,所以冷却器对冷气的冷却效率进一步提高。使冷冻室内的冷气和冷藏室内的冷气合流,并使流入的冷气与位于该冷气流上游侧的散热片间距宽的第1冷却器进行热交换并在第1冷却器上结霜,然后使通过第1冷却器后的冷气与位于下游侧的散热片间距窄的第2冷却器进行热交换,在这种情况下可使冷却器小型化,提高冰箱的空间效率。将容易结霜的第1冷却器用第1热源加热,使凝结的霜溶化,而且,在压缩机的每1次循环中使第1热源发热一次,所以第1冷却器就被除霜一次。因此,防止了第1冷却器的结霜恶化,冷却效率也随之提高。加热第2冷却器的第2热源是相隔规定时间发热一次,由于第2冷却器不是未经控制地加热,所以冷却效率进一步提高。第1冷却器和第2冷却器沿水平方向并列设置,与将第1冷却器和第2冷却器按上下方向配置的情况相比,可使冷却器薄型化。将包含压缩机、冷却器的制冷循环装置配置在冰箱本体上部构成压缩机上置型冰箱时,对实现薄型化的冰箱是极为有利的。使与第1冷却器的U形弯曲部靠近一侧的第2冷却器的U形弯曲部错开配置,形成在第1冷却器的U形弯曲部之间插入第2冷却器U形弯曲部的形态,可减小冷却器的宽度尺寸。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制冷循环单元的横断面图。图2是表示冷藏室用蒸发器和冷冻室用蒸发器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冷藏室用蒸发器和冷冻室用蒸发器的配置关系的斜视图。图4是制冷循环装置连接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总体结构的侧视纵剖面图。图6是表示总体结构的正视纵剖面图。图7是表示冷气管道的横断面图。图8是机械室的放大侧视纵剖面图。图9是表示制冷循环单元的正视纵剖面图。图10是表示电气结构的简略框图。图11是表示压缩机运转和玻璃管加热器运行的定时图。图12是与图1相当的表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的图。图13是与图9相当的表示现有例的图。图14是与图1相当的图。符号说明11-冰箱本体、11e-冷藏室、11g-冷冻室、14-冷却器室、16-冷冻循环装置、17-压缩机、21-冷藏室用蒸发器(第1冷却器)、22-冷冻室用蒸发器(第2冷却器)、24a′、24b′-U形弯曲部、26-蒸发器(冷却器)、28-冷气送风口(冷气排出口)、31-F冷气回气管(第2冷气回气管)、31b-开口(第2冷气流入口)、32-V冷气回气管(第1冷气回气管)、32b-开口(第1冷气流入口)、34-控制装置(发热控制装置)、37-玻璃管加热器(第1热源)、38-玻璃管加热器(第2热源)。以下,根据图1至图11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首先,在图5中,冰箱本体11制成正面开门的箱形,在合成树脂制作的内箱11a的外侧装配钢板制的外箱11b,在内箱11a与外箱11b之间填充浇铸发泡成型的氨基甲酸乙酯泡沫等绝热材料。在冰箱本体11的箱体内部11d,从上侧起依次形成冷藏室11e、冷冻室11g、蔬菜室11h。上述冷藏室11e、冷冻室11g、蔬菜室11h是将箱体内部11d用间壁11i分隔后形成的,冷藏室11e的正面敞口部利用以枢轴支承在冰箱本体11上的门12a关闭。而冷冻室11g用关闭冰箱本体11的正面敞口部的门12b和12c关闭,蔬菜室11h用关闭冰箱本体11的正面敞口部的门12d关闭。在冷藏室11e的底部还设置着一个冷却室11f。在门12b、12c、12d上设有容器11k、11m、11n,各容器11k、11m、11n的侧面设置滑轨构件(图中未画出)。而各滑轨构件支承在冰箱本体11的内壁上可自由拉出。因此,当拉出门12b、12c、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冰箱,它备有冷藏室、冷冻室和冷却器室,冷却器室内安装了具有制冷剂流路构成体及按规定间距排列固定在该流路构成体上的散热片并产生供给上述冷藏室和冷冻室的冷气的冷却器,该冰箱的特征在于:上述冷却器室分别与上述冷藏室和冷冻室连通,并备有将上述冷却器产生的冷气排出的冷气排出口、使上述冷藏室的冷气返回冷却器室的第1冷气流入口、及使冷冻室的冷气返回冷却器室的第2冷气流入口,上述冷却器由用于冷却从第1冷气流入口流入的冷气的第1冷却器和用于冷却从第2冷气流入口流入的冷气的第2冷却器构成,上述第2冷却器的散热片间距小于排列在通过上述第1冷却器的冷气流上游部分的第1冷却器的散热片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泉利正,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