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育搏击比赛训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6161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体育搏击比赛训练系统,涉及体育训练器材技术领域,包括顶板、支撑柱和出拳机构,顶板上转动连接有中心轴,中心轴的上下两端分别贯穿并位于顶板的上下两侧,中心轴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槽轮,顶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二电机、丝杆、移动块和移动槽的配合,启动第二电机会带动丝杆转动,使得丝杆上的移动块会在移动槽内前后移动,使得移动块底部的连接板前后移动,同步带动出拳机构的移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出拳机构可以绕着中心轴旋转,并且还可以在转动箱上前后移动,提高了灵活性,更加符合实战模拟的训练。

A training system of sports fighting compet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体育搏击比赛训练系统
本技术涉及体育训练器材
,具体为一种体育搏击比赛训练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拳击、散打或自由搏击中,运动员通常需要与人对打才能提高训练水平,提升实战能力,这样的话,需要有帮助训练的陪练员,而陪练员毕竟是人,有一定的体力限度,且经常进行陪练的人员,身体容易受伤,而且运动员多数情况下较难找到与自身水平实力相当的陪练员,这种情况下不利于提高运动员的专业技能,针对这一情况,虽然也有对拳击、散打或自由搏击的训练装置,但通常结构较为单一,对运动员的训练不够到位,自动化程度不高,对运动员训练强度受限,只能是原地固定的装置,不能实现移动并快速回位。在公开号为CN106390404B的一种拳击散打训练用装置,包括框架,框架的一侧或两侧设有出拳机构,出拳机构包括第一动力源和固定于第一动力源前端的第一拳手实现直拳动作;出拳机构还包括第二动力源和固定于第二动力源前端的第二拳手,第二动力源的运动方向与第一动力源运动方向垂直,第二动力源带动第二拳手运动实现摆拳动作;第一拳手与第二拳手均可拆卸设置,第二拳手与一个向框架竖直中心弯折的拳杆连接,拳杆的端部与第二动力源垂直连接;该方案中由第一动力源带动第一拳手实现搏击或散打中直拳的出击与收回,并由第二动力源带动第二拳手张开或收回实现第二拳手模拟搏击或散打中摆拳的动作,在实际训练中,运动员可站立在框架的一侧,由控制系统设定程序,控制相应的拳手动作,实现与运动员对打,有效代替陪练人员。但是在比赛中,对手往往会绕着自身跑并展开攻击,该训练装置只能面对一个方向进行散打训练,并不能起到较好的实战模拟训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体育搏击比赛训练系统。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体育搏击比赛训练系统,包括顶板、支撑柱和出拳机构,所述顶板上转动连接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上下两端分别贯穿并位于顶板的上下两侧,所述中心轴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槽轮,所述顶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拨盘,所述拨盘带动槽轮转动,所述中心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箱,所述转动箱内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转动箱的底部开设有移动槽,所述丝杆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底部穿过移动槽并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出拳机构位于连接板的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电机、槽轮、拨盘和中心轴的配合,第一电机转动会带动拨盘转动,拨盘会带动槽轮同步转动,槽轮转动会带动中心轴同步旋转,从而带动中心轴底部的转动箱圆周转动,通过第二电机、丝杆、移动块和移动槽的配合,启动第二电机会带动丝杆转动,丝杆上的移动块会在移动槽内前后移动,使得移动块底部的连接板前后移动,同步带动出拳机构的移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出拳机构可以绕着中心轴旋转,并且还可以在转动箱上前后移动,提高了灵活性,更加符合实战模拟的训练。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拨盘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设有拨杆和转轮,所述槽轮在圆周上开设有用于拨杆插入的径向槽,所述槽轮在圆周上开设有用于贴合转轮的圆弧面,且圆弧面和径向槽间隔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拨杆和径向槽的配合,当第一电机带动底盘转动时,拨杆会插入槽轮的径向槽内,并且拨杆转动会带动槽轮同步转动,通过转轮和圆弧面的配合,当拨杆转出径向槽内后,转轮会与圆弧面贴合,用于防止槽轮的转动,并且把径向槽的位置对准拨杆下一次转入位置,保障槽轮和拨盘的传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板的底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转动箱远离中心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卡入滑动槽内,所述滑动块和滑动槽的截面均呈T形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动槽和滑动块的配合,当转动箱转动时,转动箱上的滑动块会在滑动槽内转动,使得转动箱更好的滑动连接在顶板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心轴上连接有轴承,且轴承的底部与顶板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轴承,保障中心轴露出顶板的高度,防止中心轴下滑。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拳机构包括第一旋转凸轮和固定于第一旋转凸轮前端的第一拳杆、第二旋转凸轮和固定于第二旋转凸轮前端的第二拳杆,所述第一旋转凸轮带动第一拳杆运动实现直拳动作,所述第二旋转凸轮带动第二拳杆运动实现摆拳动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旋转凸轮和第一拳杆的配合,实现第一拳杆的直拳动作,通过第二旋转凸轮和第二拳杆的配合,实现第二拳杆摆拳动作,使得出拳机构更加符合现实模拟训练的出拳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均设有连接杆,所述第一拳杆穿过连接杆与第一旋转凸轮贴合,且第一拳杆上设有固定环,所述第一拳杆上套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于固定环和连接杆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旋转凸轮和第一拳杆配合,当第一旋转凸轮转动时,会带动第一拳杆移出,通过连接杆、第一弹簧和固定环的配合,使得第一拳杆会一直贴合着第一旋转凸轮的表面,控制第一拳杆的伸出和缩回,实现第一拳杆的直拳运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拳杆包括弯杆、直杆和套环,所述弯杆和直杆的一端固定在套环上,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开设有空槽,且空槽转动连接有旋转杆,所述套环套设在旋转杆上,所述直杆远离套环的一端贴合在第二旋转凸轮上,所述连接板和直杆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旋转凸轮、第二拳杆和旋转杆的配合,第二旋转凸轮转动,带动第二拳杆上的直杆以旋转杆为圆心向连接板外侧转动,使得第二拳杆上的套环带着弯杆同步转动,实现第二拳杆的摆拳运动,通过直杆和第二弹簧的配合,使得直杆会一直贴合着第二旋转凸轮的表面,控制直杆摆动的幅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拳杆和第二拳杆上均套设有橡胶拳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橡胶拳套,在第一拳杆和第二拳杆击中运动员时,不易给训练者造成较大的痛苦。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电机、槽轮、拨盘和中心轴的配合,第一电机转动会带动拨盘转动,拨盘会带动槽轮同步转动,槽轮转动会带动中心轴同步旋转,从而带动中心轴底部的转动箱圆周转动,通过第二电机、丝杆、移动块和移动槽的配合,启动第二电机会带动丝杆转动,使得丝杆上的移动块会在移动槽内前后移动,使得移动块底部的连接板前后移动,同步带动出拳机构的移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出拳机构可以绕着中心轴旋转,并且还可以在转动箱上前后移动,提高了灵活性,更加符合实战模拟的训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体育搏击比赛训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体育搏击比赛训练系统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体育搏击比赛训练系统中去掉支撑柱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处放大图。附图标记:1、顶板;2、支撑柱;3、中心轴;4、槽轮;5、第一电机;6、拨盘;61、底盘;62、拨杆;63、转轮;7、转动箱;8、第二电机;9、丝杆;10、移动槽;11、移动块;12、径向槽;13、圆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体育搏击比赛训练系统,包括顶板(1)、支撑柱(2)和出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上转动连接有中心轴(3),所述中心轴(3)的上下两端分别贯穿并位于顶板(1)的上下两侧,所述中心轴(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槽轮(4),所述顶板(1)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拨盘(6),所述拨盘(6)带动槽轮(4)转动,所述中心轴(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箱(7),所述转动箱(7)内设有第二电机(8),所述第二电机(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9),所述转动箱(7)的底部开设有移动槽(10),所述丝杆(9)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块(11),所述移动块(11)的底部穿过移动槽(10)并连接有连接板(17),所述出拳机构位于连接板(17)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育搏击比赛训练系统,包括顶板(1)、支撑柱(2)和出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上转动连接有中心轴(3),所述中心轴(3)的上下两端分别贯穿并位于顶板(1)的上下两侧,所述中心轴(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槽轮(4),所述顶板(1)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拨盘(6),所述拨盘(6)带动槽轮(4)转动,所述中心轴(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箱(7),所述转动箱(7)内设有第二电机(8),所述第二电机(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9),所述转动箱(7)的底部开设有移动槽(10),所述丝杆(9)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块(11),所述移动块(11)的底部穿过移动槽(10)并连接有连接板(17),所述出拳机构位于连接板(17)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育搏击比赛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盘(6)包括底盘(61),所述底盘(61)上设有拨杆(62)和转轮(63),所述槽轮(4)在圆周上开设有用于拨杆(62)插入的径向槽(12),所述槽轮(4)在圆周上开设有用于贴合转轮(63)的圆弧面(13),且圆弧面(13)和径向槽(12)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育搏击比赛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的底部开设有滑动槽(14),所述转动箱(7)远离中心轴(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块(15),所述滑动块(15)卡入滑动槽(14)内,所述滑动块(15)和滑动槽(14)的截面均呈T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育搏击比赛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凤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五岳龙威文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