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部湾大学专利>正文

板形工件包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6160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3:24
一种板形工件包边方法。板形工件包边方法所述总体配置包括基台、下料机构、包成件、下料车、上料车、待包件、上料机构、馈带机构和被包件。板形工件包边系统软件结构包括上料部、下料部、主旋部、馈带部和抽气部。其中上料部包括上料臂和上料杆两模块,下料部包括下料臂和下料杆两模块,主旋部包括主电机模块,馈带部包括摆臂部、甩刀部和加热部,抽气部包括上料阀模块和下料阀模块。主旋部利用主电机给定转角信号,通过主电机运行控制环节最终控制、操作主电机的运行状态。

Edge wrapping method of plate-shaped workpie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形工件包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平板形工件进行侧边包贴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许多平板形产品生产线中,都有一道对平板形工件进行侧边包贴的工序,尤其是电路板生产企业。这类生产工序是:用专用胶带将平板形工件全周边包贴起来。目前该类工序均为人工完成,其结果是包贴状态一致性差,且有不等部位的偏贴、褶皱、漏隙等缺陷。对于通常的大、重板件,人工操作困难更大。这对于相关产品生产线是个严重影响流程的瓶颈,掣肘整个生产过程自动化。这就亟待研发一种能够保证包贴状态一致性且取代重体力人工操作的自动化方法,以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包贴状态一致性差,偏贴、褶皱、漏隙等缺陷和人工包贴操作笨重等困难,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板形工件包边方法。板形工件包边方法所述总体配置包括基台、下料机构、包成件、下料车、上料车、待包件、上料机构、馈带机构和被包件。板形工件包边系统软件结构包括上料部、下料部、主旋部、馈带部和抽气部。其中上料部包括上料臂和上料杆两模块,下料部包括下料臂和下料杆两模块,主旋部包括主电机模块,馈带部包括摆臂部、甩刀部和加热部,抽气部包括上料阀模块和下料阀模块。主旋部利用主电机给定转角信号,通过主电机运行控制环节最终控制、操作主电机的运行状态。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板形工件包边方法所述的总体配置包括基台、下料机构、包成件、下料车、上料车、待包件、上料机构、馈带机构和被包件。基台作为系统总体装置的主体工作台、机箱体和工作、承载面,坐落于工作场中间偏右处。下料机构作为系统装置工作的包成件抓持、转移、下放机构,装配于基台上面的左端。包成件作为系统装置工作的对象-已包边完成工件,由下料机构抓持、转移、下放,依次置于下料车内。下料车作为承载、运送包成件的转运设备,暂停于基台的左侧,处于待装载定位位置。上料车作为承载、运送待包件的转运设备,暂停于基台的外侧,处于待卸载定位位置。待包件作为系统装置工作的对象-待包边工件,依次由上料机构抓持、转移、下放,按压于基台上面中部的工作位。上料机构作为系统装置工作的待包件抓持、转移、下放、按压机构,装配于基台上面的右外端。馈带机构8作为包边胶带的馈送机构,装配于基台上面的上料机构右侧。被包件作为正在被包边的工件,由上料机构抓持、转移、下放,按压于基台上面中部的工作位。板形工件包边系统软件结构包括上料部、下料部、主旋部、馈带部和抽气部。其中上料部包括上料臂和上料杆两模块,下料部包括下料臂和下料杆两模块,主旋部包括主电机模块,馈带部包括摆臂部、甩刀部和加热部,抽气部包括上料阀模块和下料阀模块。上料部利用上料臂给定摆角信号αR,通过上料臂运行控制环节Cα最终控制、操作上料臂的上料臂旋摆电机Mα的运行状态;利用上料杆给定上缩位移信号dTFR和上料杆给定下伸位移信号dSFR,通过上料杆运行控制环节CdF最终控制、操作上料杆的上料杆伸缩电机定子绕组LTF的工作状态。下料部利用上料臂给定摆角信号βR,通过下料臂运行控制环节Cβ最终控制、操作上料臂的上料臂旋摆电机Mβ的运行状态;利用下料杆给定上缩位移信号dBR,通过下料杆运行控制环节CdB最终控制、操作下料杆的下料杆伸缩电机定子绕组LTB的上缩运行工作状态。主旋部利用主电机给定转角信号nR,通过主电机运行控制环节Cn最终控制、操作主电机MM的运行状态。板形工件包边方法的动作时序为:时点0.上、下料吸盘触压已处于高压状态;时点1.上、下料杆上缩→上、下料吸盘触压转为低压状态;时点2.上、下料杆上缩到位→维持;时点3.上料臂内摆,下料臂外摆;时点4.上料臂内摆到位,下料臂外摆到位→上、下料杆下伸;时点5.上、下料杆下伸到位→上、下料吸盘触压高压,上、下料气管放气,馈带机构之弹臂内靠;→时点6.上、下料吸盘触压低压,弹臂靠紧,胶带贴敷;下料杆上缩;时点7.胶带贴实,主电机启动,切刀刀刃预热;下料杆上缩到位;时点8.主电机转到1位→切刀加热;时点9.主电机转到2位→切头内甩,切刀退热;时点10.主电机转到3位→切头外摆,切刀退热;弹臂归位;→时点11.上料杆上缩→上料吸盘触压放压;时点12.上、下料臂外摆;时点13.上料杆上缩到位;14.上料臂外摆到位→上料杆下伸;下料臂内摆到位→下料杆下伸;时点15.上、下料杆下伸到位→上、下料吸盘触压低压;上、下料气管抽气;时点16.上、下料气管抽气维持→上、下料吸盘触压高压;返回。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可以高效支持并实现平板形工件侧边包贴的设备成套系统。它使得平板形工件侧边包贴在较宽的规格范围可设定、调节,并能在多给定值下保持稳定,并克服了人工操作不可靠、不可控等缺陷。特别对于批量包贴,能快速完成,远远超过人工工作速度;而且同时大大节省了人工、人力。系统以紧凑、简洁的结构实现了平板形工件侧边包贴,其控制系统结构化、系统化程度高,易于调整;极易形成性价比高的成套设备系统。整体易于批量生产;系统维护、维修简便易行。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板形工件包边方法俯视示意图。图2是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结构主视图。图3是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结构俯视图。图4是板形工件包边系统软件结构图。图5是板形工件包边方法的动作时序图。图6是板形工件包边系统软件总体流程图。图7是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主电机控制系统框图。图8是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上料臂控制系统框图。图9是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下料臂控制系统框图。图10是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上料杆控制系统框图。图11是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下料杆控制系统框图。图12是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馈带机构控制系统框图。在图1~3中:1.基台,2.下料机构,3.包成件,4.下料车,5.上料车,6.待包件,7.上料机构,8.馈带机构,9.工件。α00为上料臂摆角取料位,α10为上料臂摆角放料位;β00为下料臂摆角放料位,β10为下料臂摆角取料位。在图2~3中:1.1.旋座,1.2.测数器,1.3.主电机,1.4.操作盘,2.1.下料气管,2.2.下料臂,2.3.下料柱,2.4.下料伸缩杆,2.5.下料吸盘,7.1.上料气管,7.2.上料臂,7.3.上料柱,7.4.上料伸缩杆,7.5.上料吸盘,8.1.导带轮,8.2托带轴,8.3.胶带卷,8.4.托带盘,8.5.端坐盘,8.6.摇臂电缆,8.7.摇臂电机,8.8.摇臂,8.9.弹臂,8.10.连臂,8.11.切头驱动线圈,8.12.连杆,8.13.电热电缆,8.14.切头,8.15.切刀。在图3中:2.6.下料杆管线孔道,2.7.下料管线槽;7.6.上料杆管线孔道,7.7.上料管线槽;8.10.1.牵轴,8.10.2.柔臂,8.10.3.摇轴,8.11.切头驱动线圈,8.16.牵带轮,8.17.调节柄,8.18.压带轮,8.19.胶带;8.12.1.基铰轴,8.12.2.动铰轴,在图4~12中:αR为上料臂给定摆角信号,dTFR为上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形工件包边方法,其特征是:方法所述的总体配置包括基台、下料机构、包成件、下料车、上料车、待包件、上料机构、馈带机构和被包件;基台作为系统总体装置的主体工作台、机箱体和工作、承载面,坐落于工作场中间偏右处;下料机构作为系统装置工作的包成件抓持、转移、下放机构,装配于基台上面的左端;包成件作为系统装置工作的对象-已包边完成工件,由下料机构抓持、转移、下放,依次置于下料车内;下料车作为承载、运送包成件的转运设备,暂停于基台的左侧,处于待装载定位位置;上料车作为承载、运送待包件的转运设备,暂停于基台的外侧,处于待卸载定位位置;待包件作为系统装置工作的对象—待包边工件,依次由上料机构抓持、转移、下放,按压于基台上面中部的工作位;上料机构作为系统装置工作的待包件抓持、转移、下放、按压机构,装配于基台上面的右外端;馈带机构8作为包边胶带的馈送机构,装配于基台上面的上料机构右侧;被包件作为正在被包边的工件,由上料机构抓持、转移、下放,按压于基台上面中部的工作位;/n板形工件包边系统软件结构包括上料部、下料部、主旋部、馈带部和抽气部;其中上料部包括上料臂和上料杆两模块,下料部包括下料臂和下料杆两模块,主旋部包括主电机模块,馈带部包括摆臂部、甩刀部和加热部,抽气部包括上料阀模块和下料阀模块;/n上料部利用上料臂给定摆角信号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形工件包边方法,其特征是:方法所述的总体配置包括基台、下料机构、包成件、下料车、上料车、待包件、上料机构、馈带机构和被包件;基台作为系统总体装置的主体工作台、机箱体和工作、承载面,坐落于工作场中间偏右处;下料机构作为系统装置工作的包成件抓持、转移、下放机构,装配于基台上面的左端;包成件作为系统装置工作的对象-已包边完成工件,由下料机构抓持、转移、下放,依次置于下料车内;下料车作为承载、运送包成件的转运设备,暂停于基台的左侧,处于待装载定位位置;上料车作为承载、运送待包件的转运设备,暂停于基台的外侧,处于待卸载定位位置;待包件作为系统装置工作的对象—待包边工件,依次由上料机构抓持、转移、下放,按压于基台上面中部的工作位;上料机构作为系统装置工作的待包件抓持、转移、下放、按压机构,装配于基台上面的右外端;馈带机构8作为包边胶带的馈送机构,装配于基台上面的上料机构右侧;被包件作为正在被包边的工件,由上料机构抓持、转移、下放,按压于基台上面中部的工作位;
板形工件包边系统软件结构包括上料部、下料部、主旋部、馈带部和抽气部;其中上料部包括上料臂和上料杆两模块,下料部包括下料臂和下料杆两模块,主旋部包括主电机模块,馈带部包括摆臂部、甩刀部和加热部,抽气部包括上料阀模块和下料阀模块;
上料部利用上料臂给定摆角信号αR,通过上料臂运行控制环节Cα最终控制、操作上料臂的上料臂旋摆电机Mα的运行状态;利用上料杆给定上缩位移信号dTFR和上料杆给定下伸位移信号dSFR,通过上料杆运行控制环节CdF最终控制、操作上料杆的上料杆伸缩电机定子绕组LTF的工作状态;
下料部利用上料臂给定摆角信号βR,通过下料臂运行控制环节Cβ最终控制、操作上料臂的上料臂旋摆电机Mβ的运行状态;利用下料杆给定上缩位移信号dBR,通过下料杆运行控制环节CdB最终控制、操作下料杆的下料杆伸缩电机定子绕组LTB的上缩运行工作状态;
主旋部利用主电机给定转角信号nR,通过主电机运行控制环节Cn最终控制、操作主电机MM的运行状态;
板形工件包边方法的动作时序为:时点0.上、下料吸盘触压已处于高压状态;时点1.上、下料杆上缩→上、下料吸盘触压转为低压状态;时点2.上、下料杆上缩到位→维持;时点3.上料臂内摆,下料臂外摆;时点4.上料臂内摆到位,下料臂外摆到位→上、下料杆下伸;时点5.上、下料杆下伸到位→上、下料吸盘触压高压,上、下料气管放气,馈带机构之弹臂内靠;→时点6.上、下料吸盘触压低压,弹臂靠紧,胶带贴敷;下料杆上缩;时点7.胶带贴实,主电机启动,切刀刀刃预热;下料杆上缩到位;时点8.主电机转到1位→切刀加热;时点9.主电机转到2位→切头内甩,切刀退热;时点10.主电机转到3位→切头外摆,切刀退热;弹臂归位;→时点11.上料杆上缩→上料吸盘触压放压;时点12.上、下料臂外摆;时点13.上料杆上缩到位;时点14.上料臂外摆到位→上料杆下伸;下料臂内摆到位→下料杆下伸;时点15.上、下料杆下伸到位→上、下料吸盘触压低压;上、下料气管抽气;时点16.上、下料气管抽气维持→上、下料吸盘触压高压;返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形工件包边方法,其特征是:
基台为系统总体装置的主体工作台、机箱体和工作、承载面;旋座作为承载并带动被包件旋转的机件,通过其配轴孔与主轴,即主电机的输出轴紧固配接;测数器作为感知、检测、传送旋座转角的器件,根植安装于基台上面的主电机右侧,旋座下方,其上端与旋座下面留有3mm距离;主电机作为系统装置工作的主动力和系统执行器件,嵌装于基台的中部偏左位,其输出轴与旋座配接;操作盘作为系统工作的人机交互键盘操作面,以抽拉结构内嵌装配于基台内侧偏右的槽室内;
下料气管作为为下料取得负压的抽气管线,引自下料,穿过下料伸缩杆,再穿入下料臂、下料柱和基台,引到抽气系统;下料臂作为下料机构的转移运动悬臂梁机构,首端作为转轴端装配于的下料柱顶部,尾端作为工作端装配有下料伸缩杆;下料柱作为下料机构的主支撑结构,上端装配下料臂,下端安装于基台的左端中部;下料伸缩杆作为下料机构的提起、下放机构,装配于下料臂的工作端,下端装配下料吸盘;下料吸盘作为下料机构的抓持、转移、下放的终端机件,为柔性材料伞形机构,以其顶端装配于下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宪宝屈百达佟艳芬赵荣阳韩开旭
申请(专利权)人:北部湾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