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燕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分合式仿形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5907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分合式仿形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移动推车、左箱体组件、右箱体组件、冷却水箱和感应电源;该装置为分合式齿接式仿形电磁感应加热装置,感应线圈相互交叉使得轨头中心部位能够进一步充分加热,得到钢轨轮廓表面温度更加均匀,淬火层深度和硬度均匀性更好,符合生产要求;另外该装置分成左、右两个箱体,对于较长的钢轨来说,可以将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加热位置不受限制,在此基础上,该装置的两个箱体可以通过滚珠丝杠传动装置在垂直地面的方向上改变高度位置,可以适用于不同工厂不同高度的钢轨轨道,并且感应线圈齿部分弯折时设计成上下齿产生的感应磁力线的方向相同的缠绕方式,可提高装置的加热效率。

A kind of profiling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hea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合式仿形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感应加热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合式仿形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铁路运输量不断的增加以及列车运行高速化和重载化的发展,钢轨作为铁路轨道的主要组成部件,提高其质量与性能是有必要的,钢轨试件需要进行矫直或者顶弯处理才能投入使用,钢轨的矫直和顶弯称为顶调。由于钢轨顶调可能会出现裂纹甚至断裂等缺陷,因此需要对钢轨进行顶调前预处理。传统钢轨顶调前预处理为工人用火枪对需要处理的部位进行加热,该工艺主要为人为控制,质量不易控制、存在安全隐患、易造成环境污染。感应加热作为一种热处理技术,具有加热速度快、效率高、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节能环保的特点,现已应用于钢轨行业。但是现有的传统整体式钢轨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不仅加热不均匀,还存在钢轨放入和取出不便捷的缺点,不适用于较长钢轨的加热,因此分合式电磁感应装置应运而生;另外,传统圆形线圈或梯形线圈感应装置加热的钢轨轮廓存在较大温差,轨头过热而轨腰处温度过低,使钢轨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大大降低了钢轨的力学性能的使用质量,新研制的平接式仿形线圈感应加热装置可以一定程度改善该问题,但仍无法根本解决使钢轨加热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铁路钢轨顶调预处理,提高钢轨力学性能和质量,实现均匀加热的新型感应加热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分合式仿形电磁感应加热装置,该装置包括:移动推车、左箱体组件、右箱体组件、冷却水箱和感应电源;所述移动推车包括:底板、万向轮、背板、燕尾导轨、升降板、燕尾滑块、连接板、丝杠支座、伺服电机、联轴器和滚珠丝杠;万向轮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下表面;背板垂直焊接于底板上表面;两根带有凹槽的燕尾导轨分别焊接于背板的前表面两侧;丝杠支座焊接在背板前表面顶部两个燕尾导轨中间的位置;升降板与底板平行,用于放置右箱体并带动右箱体沿着燕尾导轨上下移动;升降板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外形与燕尾导轨的凹槽匹配的两个燕尾滑块,所述燕尾滑块分别置于两个燕尾导轨的凹槽内,用以带动升降板沿所述燕尾滑轨垂直于所述底板上下移动;连接板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升降板底部表面中间位置,连接板的第二端中间有与圆孔,圆孔内有与滚珠丝杠匹配的螺纹;伺服电机焊接在底板上表面宽度方向的中部,伺服电机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与滚珠丝杠的第一端连接,滚珠丝杠的第二端穿过连接板的圆孔与丝杠支座连接;左箱体组件包括左箱体、左感应线圈、左箱体连接装置、左箱体接线口、左箱体进水口和左箱体出水口;左齿状箱体与右箱体相对的一侧为齿状结构,所述齿状结构与铁轨外形相匹配;所述左感应线圈位于左箱体内部,由中空的导线制成;左箱体上部焊接有左箱体连接装置,左箱体连接装置与右箱体连接装置配合,用以改变左箱体和右箱体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左箱体的表面焊接有左箱体接线口、左箱体进水口和左箱体出水口;左箱体接线口第一端与所述左感应线圈连接,左箱体接线口第二端通过电线与感应电源连接;左箱体进水口的第一端焊接在左感应线圈的第一端,左箱体进水口的第二端依次通过管接头、接水管与冷却水箱连接;左箱体出水口的第一端焊接在左感应线圈的第二端,左箱体出水口的第二端依次通过管接头、接水管与冷却水箱连接;右箱体组件包括右箱体、右感应线圈、右箱体连接装置、右箱体底板、右箱体接线口、右箱体进水口和右箱体出水口;右箱体与左箱体相对应的一侧为齿状结构,所述齿状结构与铁轨外形相匹配;所述右感应线圈位于右箱体内部,由中空的导线制成;右箱体上部焊接有右箱体连接装置;右箱体底板固定连接在右箱体底部,右箱体底板与升降板上表面固定连接;右箱体的表面焊接有右箱体接线口、右箱体进水口和右箱体出水口;右箱体接线口第一端与所述右感应线圈连接,右箱体接线口第二端通过电线与感应电源连接;右箱体接线口的第一端焊接在右感应线圈的第一端,右箱体接线口的第二端依次通过管接头、接水管与冷却水箱连接;右箱体出水口的第一端焊接在感应线圈的第二端,右箱体出水口的第二端依次通过管接头、接水管与冷却水箱连接。优选的,所述背板采用边框结构。优选的,所述背板的后表面两侧焊接有肋板用于增加所述背板的刚度。优选的,所述左箱体齿状结构前端的侧面顶部设有左箱体卡扣,所述右箱体齿状结构前端的侧面顶部设有右箱体卡扣,所述左箱体卡扣用卡套与右箱体卡扣连接,用于防止本专利技术装置在工作时箱体发生错位。优选的,所述左箱体上部焊接有把手,用以对左箱体进行人工移动操作。优选的,左箱体连接装置为两个平行的滑道,右箱体连接装置包括两个平行的旋转连接板、旋转杆和挡圈,所述两个旋转连接板上相应位置有同轴的圆孔,旋转杆穿过所述圆孔;旋转杆的两端在两个所述滑道内沿着滑道移动,用以改变两个箱体的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优选的,旋转杆两端焊接有挡圈,防止旋转杆在滑道中的移动轨迹发生偏转。优选的,在两个旋转连接板的外侧与挡圈之间分别套合连接有垫环。优选的,左感应线圈和右感应线圈需要弯折的部位铣出坡口。优选的,左感应线圈和右感应线圈的齿状部分弯折时设计成上下齿产生的感应磁力线的方向相同的缠绕方式,可提高装置的加热效率。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分合式仿形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为分合式齿接式仿形电磁感应加热装置,感应线圈相互交叉使得轨头中心部位能够进一步充分加热,得到钢轨轮廓表面温度更加均匀,淬火层深度和硬度均匀性更好,符合生产要求;该装置分成左、右两个箱体,对于较长的钢轨来说,可以将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加热位置不受限制,在此基础上,该装置的两个箱体可以通过滚珠丝杠传动装置在垂直地面的方向上改变高度位置,可以适用于不同工厂不同高度的钢轨轨道,并且感应线圈齿部分弯折时设计成上下齿产生的感应磁力线的方向相同的缠绕方式,可提高装置的加热效率。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感应加热装置在未工作分离状态下的轴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感应加热装置在工作时闭合状态下的轴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移动推车的细节部分轴测图;图4是图3中106燕尾滑块局部放大轴测图;图5是图3中107燕尾轨道局部放大轴测图;图6是图2中左箱体的细节部分轴测图;以及图7是图2中右箱体的细节部分轴测图。主要附图标记:1.移动推车;2.左箱体;3.右箱体;4.冷却水箱;5.感应电源;101.伺服电机;102.联轴器;103.滚珠丝杠;1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合式仿形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移动推车、左箱体组件、右箱体组件、冷却水箱和感应电源;/n所述移动推车包括:底板、万向轮、背板、燕尾导轨、升降板、燕尾滑块、连接板、丝杠支座、伺服电机、联轴器和滚珠丝杠;万向轮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下表面;背板垂直焊接于底板上表面;两根带有凹槽的燕尾导轨分别焊接于背板的前表面两侧;丝杠支座焊接在背板前表面顶部两个燕尾导轨中间的位置;升降板与底板平行,用于放置右箱体并带动右箱体沿着燕尾导轨上下移动;升降板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外形与燕尾导轨的凹槽匹配的两个燕尾滑块,所述燕尾滑块分别置于两个燕尾导轨的凹槽内,用以带动升降板沿所述燕尾滑轨垂直于所述底板上下移动;连接板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升降板底部表面中间位置,连接板的第二端中间有与圆孔,圆孔内有与滚珠丝杠匹配的螺纹;伺服电机焊接在底板上表面宽度方向的中部,伺服电机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与滚珠丝杠的第一端连接,滚珠丝杠的第二端穿过连接板的圆孔与丝杠支座连接;/n左箱体组件包括左箱体、左感应线圈、左箱体连接装置、左箱体接线口、左箱体进水口和左箱体出水口;左箱体与右箱体相对的一侧为齿状结构,所述齿状结构与铁轨外形相匹配;所述左感应线圈位于左箱体内部,由中空的导线制成;左箱体上部焊接有左箱体连接装置,左箱体连接装置与右箱体连接装置配合,用以改变左箱体和右箱体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左箱体的表面焊接有左箱体接线口、左箱体进水口和左箱体出水口;左箱体接线口的第一端与左感应线圈相连,左箱体接线口的第二端通过电线与感应电源连接;左箱体进水口的第一端焊接在左感应线圈的第一端,左箱体进水口的第二端依次通过管接头、接水管与冷却水箱连接;左箱体出水口的第一端焊接在左感应线圈的第二端,左箱体出水口的第二端依次通过管接头、接水管与冷却水箱连接;/n右箱体组件包括右箱体、右感应线圈、右箱体连接装置、右箱体底板、右箱体接线口、右箱体进水口和右箱体出水口;右箱体与左箱体相对应的一侧为齿状结构,所述齿状结构与铁轨外形相匹配;所述右感应线圈位于右箱体内部,由中空的导线制成;右箱体上部焊接有右箱体连接装置;右箱体底板固定连接在右箱体底部,右箱体底板与升降板上表面固定连接;右箱体的表面焊接有右箱体接线口、右箱体进水口和右箱体出水口;右箱体接线口的第一端与右感应线圈相连,右箱体接线口的第二端通过电线与感应电源连接;右箱体接线口的第一端焊接在右感应线圈的第一端,右箱体接线口的第二端依次通过管接头、接水管与冷却水箱连接;右箱体出水口的第一端焊接在右感应线圈的第二端,右箱体出水口的第二端依次通过管接头、接水管与冷却水箱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合式仿形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移动推车、左箱体组件、右箱体组件、冷却水箱和感应电源;
所述移动推车包括:底板、万向轮、背板、燕尾导轨、升降板、燕尾滑块、连接板、丝杠支座、伺服电机、联轴器和滚珠丝杠;万向轮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下表面;背板垂直焊接于底板上表面;两根带有凹槽的燕尾导轨分别焊接于背板的前表面两侧;丝杠支座焊接在背板前表面顶部两个燕尾导轨中间的位置;升降板与底板平行,用于放置右箱体并带动右箱体沿着燕尾导轨上下移动;升降板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外形与燕尾导轨的凹槽匹配的两个燕尾滑块,所述燕尾滑块分别置于两个燕尾导轨的凹槽内,用以带动升降板沿所述燕尾滑轨垂直于所述底板上下移动;连接板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升降板底部表面中间位置,连接板的第二端中间有与圆孔,圆孔内有与滚珠丝杠匹配的螺纹;伺服电机焊接在底板上表面宽度方向的中部,伺服电机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与滚珠丝杠的第一端连接,滚珠丝杠的第二端穿过连接板的圆孔与丝杠支座连接;
左箱体组件包括左箱体、左感应线圈、左箱体连接装置、左箱体接线口、左箱体进水口和左箱体出水口;左箱体与右箱体相对的一侧为齿状结构,所述齿状结构与铁轨外形相匹配;所述左感应线圈位于左箱体内部,由中空的导线制成;左箱体上部焊接有左箱体连接装置,左箱体连接装置与右箱体连接装置配合,用以改变左箱体和右箱体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左箱体的表面焊接有左箱体接线口、左箱体进水口和左箱体出水口;左箱体接线口的第一端与左感应线圈相连,左箱体接线口的第二端通过电线与感应电源连接;左箱体进水口的第一端焊接在左感应线圈的第一端,左箱体进水口的第二端依次通过管接头、接水管与冷却水箱连接;左箱体出水口的第一端焊接在左感应线圈的第二端,左箱体出水口的第二端依次通过管接头、接水管与冷却水箱连接;
右箱体组件包括右箱体、右感应线圈、右箱体连接装置、右箱体底板、右箱体接线口、右箱体进水口和右箱体出水口;右箱体与左箱体相对应的一侧为齿状结构,所述齿状结构与铁轨外形相匹配;所述右感应线圈位于右箱体内部,由中空的导线制成;右箱体上部焊接有右箱体连接装置;右箱体底板固定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志奎董晓蕊谷林赵焕
申请(专利权)人:燕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