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制备鱼油和白藜芦醇共包埋微胶囊粉末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5285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备鱼油和白藜芦醇共包埋微胶囊粉末的方法,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所述方法是先将谷氨酰胺转移酶处理的乳清分离蛋白与白藜芦醇进行混合后,再加入鱼油形成水包油型乳状液,然后加入阿拉伯胶,经喷雾干燥,得到共包埋鱼油和白藜芦醇的微胶囊粉末;其中乳清分离蛋白的浓度是15%,阿拉伯胶的浓度是5%,鱼油含量为5‑10%,白藜芦醇含量为0.1‑0.3%;进行喷雾干燥,得到鱼油和白藜芦醇共包埋微胶囊粉末。所得的微胶囊中鱼油包埋率约为90%,白藜芦醇包埋率约为89%。

A method for preparing microencapsulated powder of fish oil and resveratr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鱼油和白藜芦醇共包埋微胶囊粉末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鱼油和白藜芦醇共包埋微胶囊粉末的方法,属于食品加工

技术介绍
鱼油中富含ω-3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PA、C20:5)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6)。白藜芦醇(logP~2.57-3.40)是一种多酚化合物,其在脂肪和水中的溶解度都比较低。鱼油和白藜芦醇具有抗氧化性、抗炎等多种功能特性。因为鱼油和白藜芦醇的疏水性和氧化不稳定,导致它们在食品中的应用受限。微胶囊技术在功能因子周围形成物理屏障,以增加功能因子的溶解性,并减少外界环境对其的影响。微胶囊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单一功能因子的包埋,且其在不同功能因子的共包埋应用中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兴趣。然而,具有不同溶解性的功能因子实现共包埋成为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以酶交联的乳清分离蛋白和阿拉伯胶为壁材,由于乳清分离蛋白具有乳化特性,且能与多酚类化合物相结合生成复合物,使得将疏水性功能因子和白藜芦醇分别包埋于水包油型乳状液的内部油相和油-水界面蛋白层成为可能,再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出包埋率高、复溶性好的微胶囊粉末。本专利技术在于制备功能因子的共包埋微胶囊,既可以克服两种功能因子的缺陷,又扩展微胶囊的应用价值。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鱼油和白藜芦醇共包埋微胶囊粉末的方法,所述方法具体是先将谷氨酰胺转移酶处理的乳清分离蛋白与白藜芦醇进行混合后,再加入鱼油形成水包油型乳状液,然后加入阿拉伯胶,经喷雾干燥,得到共包埋鱼油和白藜芦醇的微胶囊;所述乳清分离蛋白和阿拉伯胶为微胶囊壁材,所述乳清分离蛋白和阿拉伯胶质量比为(2~5):1,优选地,乳清分离蛋白和阿拉伯胶质量比为3: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采用谷氨酰胺转移酶处理乳清分离蛋白;步骤2:将步骤1酶处理的乳清分离蛋白水溶液和白藜芦醇乙醇溶液进行混合,获得乳清分离蛋白-白藜芦醇纳米粒子;步骤3:向步骤2所得的乳清分离蛋白-白藜芦醇纳米粒子中加入鱼油,进行高速剪切和高压均质,制备水包油型乳状液;步骤4:向步骤3得到的水包油型乳状液中,加入阿拉伯胶,制得乳清分离蛋白-白藜芦醇-阿拉伯胶稳定的鱼油乳状液;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乳清分离蛋白-白藜芦醇-阿拉伯胶稳定的鱼油乳状液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共包埋鱼油和白藜芦醇的微胶囊粉末。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中所用酶为谷氨酰胺转移酶,酶活为7-10U/g乳清分离蛋白,处理温度为45-50℃,时间为60-120分钟。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3中均质条件为:在10000-20000rpm的转速条件下进行高速剪切1-3分钟,在5-10℃、30-80MPa的条件下进行3次均质,得到水包油型乳状液。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乳清分离蛋白和阿拉伯胶为微胶囊壁材,所述鱼油和白藜芦醇为微胶囊芯材,所述壁材与芯材的质量比为(1.5-2.5):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按质量百分数计,乳清分离蛋白含量为14-18%,阿拉伯胶含量为3-6%,鱼油含量为5-10%,白藜芦醇含量为0.1-0.3%。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制得乳状液组成为:按质量百分数计,15%乳清分离蛋白、5%阿拉伯胶、10%鱼油、0.19%白藜芦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5中喷雾干燥条件为进口温度150-180℃、进料速率540-630mL/h、出口温度70-90℃、空气流速500-600L/h,得到鱼油和白藜芦醇共包埋微胶囊。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鱼油和白藜芦醇共包埋微胶囊。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上述鱼油和白藜芦醇共包埋微胶囊的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方法在制备具有不同溶解性的功能因子共包埋微胶囊粉末中的应用;将鱼油替换成其他甘油三脂类油脂或能溶于甘油三脂的疏水性功能因子,和/或,将白藜芦醇替换成其他多酚类化合物。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由于白藜芦醇在甘油三脂类油脂和水中的溶解性都比较低,本专利技术以酶交联的乳清分离蛋白和阿拉伯胶为壁材,利用乳清蛋白的配体结合特性,使其与白藜芦醇相结合生成复合物,再利用蛋白质的乳化特性,使得白藜芦醇和鱼油分别主要包埋于油-水界面蛋白层和水包油型乳状液的内部油相,最后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出包埋率高、复溶性好的微胶囊粉末;本专利技术所得鱼油和白藜芦醇共包埋微胶囊产品为白色,水分活度低、颗粒完整、水溶性好,复溶率为100%。(2)乳清分离蛋白和阿拉伯胶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制备得到的微胶囊粉末热稳定性好;微胶囊中鱼油包埋率约为90%,白藜芦醇包埋率约为89%。(3)本专利技术工艺简单,易操作。(4)本产品具有鱼油和白藜芦醇的多种功效,可以应用于功能性食品的开发。附图说明图1为原料和产物的红外图。图2为微胶囊的表观形貌和颜色参数。图3为微胶囊的扫描电镜图。图4为乳清分离蛋白-白藜芦醇-阿拉伯胶稳定的鱼油乳状液及其复溶微胶囊的粒径分布。图5为微胶囊的热重分析图。图6为微胶囊在45℃储藏过程中过氧化值。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1、粒径和电位的检测方法:利用NanoBrookOmni粒径分析仪对微胶囊的粒径和ζ-电位进行检测。2、水分活度的检测方法:利用水分活度仪测定微胶囊的水分活度。3、包埋率的检测方法:鱼油包埋率的测定:利用有机溶剂萃取表面油和总油,其中表面油含量和鱼油包埋率的计算公式分别为:白藜芦醇包埋率的测定:采用超速离心联合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藜芦醇的包埋率,其计算公式为:4、微观结构的检测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胶囊的微观结构进行测定。5、热稳定性的检测方法:采用热重分析仪对微胶囊样品进行热重分析。6、氧化稳定性的检测方法:将制备的共包埋鱼油和白藜芦醇的微胶囊置于45℃条件下,储藏60天。在不同时间取样进行稳定性的测定。利用硫氰酸铵法测定氢过氧化物。谷氨酰胺转移酶购于泰兴市东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来源于茂原链轮丝菌发酵。实施例1:制备鱼油和白藜芦醇共包埋微胶囊(1)乳清分离蛋白的酶交联:在56mLpH7的25%乳清分离蛋白溶液中,加入1.67g谷氨酰胺转移酶进行交联;其中,酶活为8U/g蛋白,交联温度为50℃,交联时间为90分钟。(2)乳状液的制备:向交联后的乳清分离蛋白水溶液中加入3.52mL0.0505g/mL的白藜芦醇乙醇溶液,搅拌30分钟,制备乳清分离蛋白-白藜芦醇纳米粒子;然后,加入9.34g鱼油,在16000rpm条件下高速剪切2分钟,在10℃、50MPa的条件下均质3次;最后,添加阿拉伯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鱼油和白藜芦醇共包埋微胶囊粉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先将谷氨酰胺转移酶处理的乳清分离蛋白与白藜芦醇进行混合后,再加入鱼油形成水包油型乳状液,然后加入阿拉伯胶,经喷雾干燥,得到共包埋鱼油和白藜芦醇的微胶囊粉末;所述乳清分离蛋白和阿拉伯胶质量比为(2-5):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鱼油和白藜芦醇共包埋微胶囊粉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先将谷氨酰胺转移酶处理的乳清分离蛋白与白藜芦醇进行混合后,再加入鱼油形成水包油型乳状液,然后加入阿拉伯胶,经喷雾干燥,得到共包埋鱼油和白藜芦醇的微胶囊粉末;所述乳清分离蛋白和阿拉伯胶质量比为(2-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清分离蛋白和阿拉伯胶为微胶囊壁材,所述鱼油和白藜芦醇为微胶囊芯材,所述壁材与芯材的质量比为(1.5-2.5):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数计,乳清分离蛋白含量为14-18%,阿拉伯胶含量为3-6%,鱼油含量为5-10%,白藜芦醇含量为0.1-0.3%。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谷氨酰胺转移酶处理乳清分离蛋白;
步骤2:将步骤1酶处理的乳清分离蛋白水溶液和白藜芦醇乙醇溶液进行混合,获得乳清分离蛋白-白藜芦醇纳米粒子;
步骤3:向步骤2所得的乳清分离蛋白-白藜芦醇纳米粒子中加入鱼油,均质得到水包油型乳状液;
步骤4:向步骤3得到的水包油型乳状液中,加入阿拉伯胶,制得乳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丽常旋程昊罗惠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