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养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088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一种培养箱,包括设有箱门的箱体,箱体内设有多个放置板,多个放置板通过竖直设置的转动轴成串连接,转动轴两端与箱体侧壁转动连接,且转动轴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平稳转动,转动轴转动带动多个放置板同时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多个放置板通过转动轴成串设置,配合转动设置的转动轴能将放置板远离箱门的部门转动至靠近箱门位置,便于培养皿的取拿,并且为避免在转动放置盘过程中使用的外力过大,使培养皿产生离心力在放置板上滑动造成倾倒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设置了驱动组件用于平稳的驱动转动轴进行转动,使得箱体内设置的放置板在便于取拿培养皿的同时还能保证培养皿在取拿过程中的平稳安全性,避免造成培养样品的损坏等问题。

A kind of incub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培养箱
本技术属于实验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培养箱。
技术介绍
培养箱具有制冷和加热双向调温系统,温度可控的功能,是生物、遗传工程、医学、卫生防疫、环境保护、农林畜牧等行业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生产单位或部门实验室的重要试验设备,广泛应用于低温恒温试验、培养试验、环境试验等,生化培养箱控制器电路由温度传感器、电压比较器和控制执行电路组成,生化培养箱广泛适用于环境保护、卫生防疫、药检、农畜、水产等研究、院校、生产部门、是水体分析和BOD测定,细菌、霉菌、微生物的培养、保存、植物栽培、育种实验的专用恒温设备。现有技术中的培养箱包括带有箱门的箱体,箱体内设有温控装置及放置培养皿的多层放置板,放置板在箱体内从上到下叠成设置,但是放置板的设置方式不便于操作人员对远离箱门侧的培养皿的取拿。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将放置板抽拉设置在箱体内,在放置培养皿或拿取培养皿时,将放置板部分抽拉出箱体,再将培养皿放置或取拿,便能解决培养皿取拿不便捷的问题;但是,抽拉设置的放置板在抽拉过程中,操作人员抽拉力度控制不得当就易造成放置板上放置的培养皿的倾倒或导致培养皿内的培养基(培养液)倾晒,造成培养样品的浪费、污染的同时还增加了放置板的清洁评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培养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固定设置的放置板取拿培养皿不便捷或活动设置的放置板在取拿培养皿不平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培养箱,包括设有箱门的箱体,箱体内设有多个放置板,多个放置板通过竖直设置的转动轴成串连接,转动轴两端与箱体侧壁转动连接,且转动轴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平稳转动,转动轴转动带动多个放置板同时转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将多个放置板通过转动轴成串设置,配合转动设置的转动轴能将放置板远离箱门的部门转动至靠近箱门位置,便于培养皿的取拿,并且为避免在转动放置盘过程中使用的外力过大,使培养皿产生离心力在放置板上滑动造成倾倒等问题,本技术还设置了驱动组件用于平稳的驱动转动轴进行转动,使得箱体内设置的放置板在便于取拿培养皿的同时还能保证培养皿在取拿过程中的平稳安全性,避免造成培养样品的损坏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限位齿轮与限位卡齿配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转动杆与转动把手配合端截面图;图5为本技术转动把手截面图;图6为本技术移动槽与限位槽位置关系图。图中,箱体1、转动轴2、放置板3、通气孔31、围板32、第一锥齿轮41、固定座42、第二锥齿轮43、转动把手44、转动杆45、限位齿轮51、限位卡齿52、限位通道53、移动槽54、限位槽55、楔块56、限位滑槽57、环形槽58、球形滑动块59、移动块510。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6所示,本技术涉及了一种培养箱,包括设有箱门的箱体1,箱体1内设有多个放置板3,多个放置板3通过竖直设置的转动轴2成串连接,转动轴2两端与箱体1侧壁转动连接,且转动轴2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平稳转动,转动轴2转动带动多个放置板3同时转动。本技术将多个放置板3通过转动轴2成串设置,配合转动设置的转动轴2能将放置板3远离箱门的部门转动至靠近箱门位置,便于培养皿的取拿,并且为避免在转动放置盘过程中使用的外力过大,使培养皿产生离心力在放置板3上滑动造成倾倒等问题,本技术还设置了驱动组件用于平稳的驱动转动轴2进行转动,使得箱体1内设置的放置板3在便于取拿培养皿的同时还能保证培养皿在取拿过程中的平稳安全性,避免造成培养样品的损坏等问题。具体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转动轴2上的第一锥齿轮41,第一锥齿轮41啮合有第二锥齿轮43,且第一锥齿轮41齿径大于第二锥齿轮43齿径,其中第二锥齿轮43同轴设有转动杆45。其中转动杆45设置在靠近转动轴2底端设置,通过箱体1内设置的两个固定座42安装,转动杆45与固定座4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由于第一锥齿轮41的齿径大于第二锥齿轮43的齿径,在较快速度转动转动杆45时,第一锥齿轮41与第二锥齿轮43的配合也能降低转动轴2的转动速度,进而减缓放置板3的转动速率,避免放置板3上方式的培养皿移位倾斜等问题。虽然未设置该驱动组件也能转动放置板3,但是一旦操作人员控制力不得当就会导致放置板3上放置的培养皿在离心力作用下滑动碰撞相邻培养皿,导致培养皿的倾倒,培养样品的损坏,需要重新进行培养处理,而培养工作周期又长,耽搁实验进程,所以设置该驱动组件很有必要,即便转动杆45在转动过程中转速过快,齿径差的第一锥齿轮41与第二锥齿轮43也能有效降低该影响,进而时放置板3的转动平稳进行。由于培养皿在箱体1内一般会放置几十小时,为避免培养皿在放置板3上分布不均可能造成放置板3转动而影响培养皿放置安全的问题,本技术设置的转动杆45通过限位组件控制其转动或固定设置,进而限定转动轴2转动或固定,具体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与转动杆45同轴设置的限位齿轮51,限位齿轮51设有配合使用的限位卡齿52,限位卡齿52进入限位齿轮51齿槽内对限位齿轮51进行限位,限位齿轮51限位使转动杆45固定设置,限位卡齿52与限位齿轮51齿槽分离,转动杆45可在外力作用下转动设置。限位卡齿52与限位齿轮51的配合使用能有效锁紧限位齿轮51,避免限位齿轮51的转动,进而限定转动杆45的转动,从而使转动轴2固定。为使限位卡齿52能有效进入限位齿轮51齿槽内或与其分离,限位卡齿52外围设置有限位滑槽57,且限位卡齿52与限位滑槽57滑动设置,限位卡齿52远离限位齿轮51的一端设有楔面,楔面设有配合使用的楔块56,其中移动楔块56使限位卡齿52沿限位滑槽57滑动,使限位卡齿52进入限位齿轮51齿槽或与其分离。本技术设置的限位卡齿52竖直设置,能在其自身重力及楔块56的作用下上下移动,但是考虑到限位卡齿52的设置方式也不一定是竖直设置,所以为是两者之间能密切接触,限位卡齿52与楔块56带有磁性,正负极吸附设置。锁紧楔块56即能锁定转动轴2,所以为有效将楔块56锁定或滑动,本技术设置的楔块56设置在箱体1内壁固定的限位通道53内,限位通道53侧壁上开设有移动槽54,如图6所示,移动槽54靠近限位齿轮51的一端设有用于限位的限位槽55;所述楔块56上设有与移动槽54、限位槽55配合使用的移动块510,移动块510沿移动槽54滑动带动楔块56朝向楔面移动或背离楔面移动,移动块510位于限位槽55内使楔块56位置保持不变。楔块56上外围开设有环形槽58,环形槽58内嵌设有球形滑动块59,球形滑动块59与移动块510连接。使用时,外力控制移动块510沿移动槽54移动至其端部位置,此时移动块510移动带动楔块56移动,楔块56移动带动限位卡齿52沿限位滑槽57进入限位齿轮51的齿槽内,将限位齿轮51锁紧,再转动移动块510,使球形滑动块59沿环形槽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培养箱,包括设有箱门的箱体,箱体内设有多个放置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放置板通过竖直设置的转动轴成串连接,转动轴两端与箱体侧壁转动连接,且转动轴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平稳转动,转动轴转动带动多个放置板同时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培养箱,包括设有箱门的箱体,箱体内设有多个放置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放置板通过竖直设置的转动轴成串连接,转动轴两端与箱体侧壁转动连接,且转动轴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平稳转动,转动轴转动带动多个放置板同时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转动轴上的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啮合有第二锥齿轮,且第一锥齿轮齿径大于第二锥齿轮齿径;其中第二锥齿轮同轴设有转动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培养箱,其特征在于:转动杆通过限位组件控制其转动或固定设置,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与转动杆同轴设置的限位齿轮,限位齿轮设有配合使用的限位卡齿,限位卡齿进入限位齿轮齿槽内对限位齿轮进行限位,限位齿轮限位使转动杆固定设置,限位卡齿与限位齿轮齿槽分离,转动杆可在外力作用下转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培养箱,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昱燃沈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安迪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