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墨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4936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墨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现有技术中,混凝、沉淀、厌氧处理、好氧生化处理、生化剩余污泥压滤分别通过混凝池、沉淀池、厌氧池、好氧池、压滤机等设备独立运行,存在占地面积大,运行操作复杂、成本高的缺点。为解决以上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墨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反应池主体、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反应池主体内部设有厌氧处理区、好氧处理区和MBR膜过滤区,所述进水管伸入所述反应池主体底部。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厌氧处理与好氧生化处理整合到同一台设备里,处理效率高,且省略了混凝后的沉淀工序,将剩余的污泥回流混凝,大大节省了设备的占地面积,设备稳定可靠且操作方便。

An integrated ink wastewater treatme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墨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油墨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含油墨的废水,其处理工艺为:混凝、沉淀、厌氧处理、好氧生化处理、生化剩余污泥压滤,现有技术中,上述工序分别通过混凝池、沉淀池、厌氧池、好氧池、压滤机等设备独立运行,存在占地面积大,运行操作复杂、成本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现在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油墨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墨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反应池主体、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反应池主体内部设有厌氧处理区、好氧处理区和MBR膜过滤区,所述进水管伸入所述反应池主体底部。优选地,所述厌氧处理区、好氧处理区和MBR膜过滤区在所述反应池主体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所述进水管伸入所述反应池主体底部的厌氧处理区,所述出水管与所述MBR膜过滤区连通。优选地,还包括混凝池和压滤机,所述进水管依次连通所述混凝池和所述压滤机并伸入所述反应池主体底部的厌氧处理区,在所述混凝池与所述压滤机之间,还设有隔膜泵,所述隔膜泵的进水端与所述混凝池的出水端连通,所述隔膜泵的出水端与所述压滤机的进水端连通。优选地,还包括回流管道,所述回流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反应池主体连通且设于所述MBR膜过滤区的上方,所述回流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水管连通且设于所述混凝池的进水端一侧,在所述回流管道上还安装有回流泵。优选地,所述压滤机设有排泥口。优选地,在所述出水管上安装有抽吸泵。优选地,还包括伸入所述反应池主体的压缩空气管,所述压缩空气管上开设有多个朝向好氧处理区的出气孔,在所述出气孔上安装有曝气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将厌氧处理与好氧生化处理整合到同一台设备里,处理效率高,且省略了混凝后的沉淀工序,将剩余的污泥回流混凝,大大节省了设备的占地面积,设备稳定可靠且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油墨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的简化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如下所示:反应池主体1;进水管2;出水管3;厌氧处理区4;好氧处理区5;MBR膜过滤区6;混凝池7;压滤机8;隔膜泵9;回流管道19;回流泵11;抽吸泵12;压缩空气管13;曝气盘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请看图1所示的本技术一种油墨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反应池主体1、进水管2和出水管3,所述反应池主体1内部设有厌氧处理区4、好氧处理区5和MBR膜过滤区6,所述进水管2伸入所述反应池主体1底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厌氧处理区4、好氧处理区5和MBR膜过滤区6在所述反应池主体1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所述进水管2伸入所述反应池主体1底部的厌氧处理区4,所述出水管3与所述MBR膜过滤区6连通,即待处理的油墨污水依次进行厌氧处理、有氧生化处理和MBR膜过滤处理后排出。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混凝池7和压滤机8,所述进水管2依次连通所述混凝池7和所述压滤机8并伸入所述反应池主体1底部的厌氧处理区4,在所述混凝池7与所述压滤机8之间,还设有隔膜泵9,所述隔膜泵9的进水端与所述混凝池7的出水端连通,所述隔膜泵9的出水端与所述压滤机8的进水端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回流管道10,所述回流管道10的一端与所述反应池主体1连通且设于所述MBR膜过滤区6的上方,所述回流管道10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水管2连通且设于所述混凝池7的进水端一侧,在所述回流管道10上还安装有回流泵11,反应池主体1内部的剩余污泥可以通过回流泵11回流到混凝池7,省略了沉淀工序,剩余污泥可促进混凝效果再经压滤机排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滤机8设有排泥口,用于排出剩余污泥。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出水管3上安装有抽吸泵12。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伸入所述反应池主体1的压缩空气管13,所述压缩空气管13上开设有多个朝向好氧处理区5的出气孔,在所述出气孔上安装有曝气盘14,压缩空气管13的设置为反应池带来了充足的氧气参与反应,提高了好氧处理区5的反应速度。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污水从进水管2进入,经混凝池7进行混凝工序后,进入压滤机8进行压滤,压滤机8出水稳定且效率高,将污水送入反应池主体1的底部,依次进行在厌氧处理区4和好氧处理区5分别进行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再由MBR膜过滤区6的MBR膜对污水与微生物进行分离处理,从与MBR膜过滤区6连通的出水管排出。在MBR膜过滤区6的上方还设有连通至进水管2的回流管道10,反应池主体1内部的剩余污泥通过回流管道10回流到混凝池7,可提高混凝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墨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池主体(1)、进水管(2)和出水管(3),所述反应池主体(1)内部设有厌氧处理区(4)、好氧处理区(5)和MBR膜过滤区(6),所述进水管(2)伸入所述反应池主体(1)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墨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池主体(1)、进水管(2)和出水管(3),所述反应池主体(1)内部设有厌氧处理区(4)、好氧处理区(5)和MBR膜过滤区(6),所述进水管(2)伸入所述反应池主体(1)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处理区(4)、好氧处理区(5)和MBR膜过滤区(6)在所述反应池主体(1)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所述进水管(2)伸入所述反应池主体(1)底部的厌氧处理区(4),所述出水管(3)与所述MBR膜过滤区(6)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凝池(7)和压滤机(8),所述进水管(2)依次连通所述混凝池(7)和所述压滤机(8)并伸入所述反应池主体(1)底部的厌氧处理区(4),在所述混凝池(7)与所述压滤机(8)之间,还设有隔膜泵(9),所述隔膜泵(9)的进水端与所述混凝池(7)的出水端连通,所述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惠明梁炎光程凯英甘杰武郑丽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黄圃食品工业园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