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风道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和交通工具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4431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风道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和交通工具,该空调风道系统用于运输工具司机或乘客舱室,舱室至少形成前后两排座椅,每一排的每一座椅设有风道及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出风方向朝向后排座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风道系统的出风位置符合冷风下送,热风上送的物理定律,气流分布更加合理,且增大了出风位置的可调节范围,从而提高了空调的舒适性,提高用户体验值。

An air conditioning duct system and its air conditioning and transportation too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风道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和交通工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调风道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运输工具司机或乘客舱室的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和交通工具。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空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尤其在交通工具上的应用,例如客车,在客车上安装空调,为坐车的旅客提供更好的制冷或者制热效果。目前客车风道一般安装在车内顶部两侧位置,高位顶出风,气流局部循环,易短路,由于冷气往下运动、热气往上聚集的特性,空调在夏天制冷时,基本可以满足将冷空气送达乘客脚下位置的要求;但是当空调制热时,热风不能送到底部,造成头脚温差大。而采用上送风的形式,风口直接开在乘客头上,冷风、热风直吹到顾客的头上,会使乘客舒适度下降,而且出风口送风位置无法大幅度调整,无法实现精准送风,用户体验差,进一步降低空调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空调风道系统。具体地: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风道系统,用于运输工具司机或乘客舱室,舱室至少形成前后两排座椅,每一排的每一座椅设有风道及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出风方向朝向后排座椅。进一步地,出风口包括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上出风口吹向人的上部,下出风口吹向人的下部。进一步地,上出风口和/或下出风口设置有导风板调节出风大小和出风方向。进一步地,上出风口沿座椅靠背周向设置或横向设置或纵向设置。进一步地,座椅靠背背面设有显示设备,风道和显示设备在靠背方向上的投影有重叠且两者之间可形成热交换。进一步地,出风口和显示设备在靠背方向上的投影没有重叠。进一步地,座体靠背背面的风道上设有一门体,所述显示设备设置在门体上。进一步地,上出风口也设备在门体上。进一步地,门体面向风道的内侧或风道上,可拆卸地设有空气净化设备或加湿设备,如负离子发生器,或清新剂,或加湿器。进一步地,进风口设有可调节风速的风扇。进一步地,进风口位置设在座椅的下出风口的下方位置。进一步地,进风口位置有控制进风流量的控制阀。进一步地,每排座椅的风道进风口连接到每排座椅的分支风道,每排座椅的分支风道连接到一总风道,总风道按照每一排出风口为一个梯度,沿着总风道送风方向逐级减小。进一步,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空调风道系统的送风方法。当空调为制冷模式时关闭下风口,保留上风口开启状态,空调为制热模式时,关闭上风口,保留下风口为开启状态;当空调制冷时,关闭下出风口,打开上出风口,空调冷风从上出风口吹出;特殊模式下,在乘客有特别要求的情况下,空调在制冷或者制热的情况下,上下出风口可以同时开启。如此出风设计符合冷风下送,热风上送的物理定律,气流分布更加合理,且增大了出风位置的可调节范围,从而提高了空调的舒适性,提高用户体验值。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交通工具舱室的空调,其设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空调风道系统。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其设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空调风道系统或空调。优选的,所述交通工具为一种客车或飞机。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座椅中空调风道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座椅中空调风道结构仰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座椅中空调风道结构右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带有空调风道结构的风道系统实施例整体示意图;图5是图4实施例在图4中A-A处的截面图;图6是另一风道系统实施例在图4中在A-A处的截面图。图中:1-进风口;2-上出风口;3-下出风口;21-上出风口导风板;31-下出风口导风板;4-座椅;5-汽车底板;6-右侧风道;61-左侧风道;7-总风道;71-支风道;72-送风道;8-门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技术通过将舱室的座椅与送风道、送出风口结合,实现了更加个性化和满足不同乘客需求的精细化供风。本技术总的技术构思如下:将至少形成前、后两排座椅的交通工具,设计为每相邻两排座椅,前排座椅背后的出风口向后排座椅吹风。为更好的说明本技术的效果,下面以空调风道系统设置在客车上为示例。实施例1:本技术可以用于飞机、火车、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本实施例以一种设置于客车上的空调风道系统为示例。如图1-6,乘客舱室内至少形成前后两排座椅4,以形成前座椅4向后座椅4送风的方式。这里所指的前后是根据乘客或者司机的就坐方向分的前后,而不是座椅4本身在舱室中必须是绝对前后,也可以是左右关系。优选的,每一排的每一座椅4设有送风道72及进风口1和出风口,出风口出风方向朝向后排座椅4,如此可以利用前后座椅4的位置关系方便的为乘客提供更精准的制冷或者制热效果。优选的,进风口1位置有控制阀以控制进风流量。优选的,如图1、2,在座椅4上设置的出风口包括上出风口2和下出风口3,上出风口2吹向人的上部,下出风口3吹向人的下部。优选的,上出风口2位于座椅4靠背上部,下出风口3位于座椅4下部。上出风口2主要用于空调制冷时的送风,下出风口3主要用于空调制热时的送风。因为空调冷风密度大,有往下运动的物理规律,制冷出风口位于上部,有利于将空调冷风送达乘客全身,使乘客全身上下温度更均衡;而送热风时,由于空调热风密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风道系统,用于运输工具司机或乘客舱室,所述舱室至少形成前、后两排座椅(4),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座椅(4)设有风道及进风口(1)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出风方向朝向所述后排座椅(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风道系统,用于运输工具司机或乘客舱室,所述舱室至少形成前、后两排座椅(4),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座椅(4)设有风道及进风口(1)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出风方向朝向所述后排座椅(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包括上出风口(2)和下出风口(3),所述上出风口(2)用于吹向人的上部,所述下出风口(3)用于吹向人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风口(2)和/或下出风口(3)设置有导风板调节出风大小和出风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风口(2)沿座椅(4)靠背周向设置或横向设置或纵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所述的空调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座椅(4)靠背背面设置一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和所述上出风口在靠背方向上的投影没有重叠或不完全重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泰霖韩鹏林田秀益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