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纸张应力平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4366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纸张应力平衡装置,包括框架、支撑座、上压平钢模板、下压平钢模板、行程开关手动阀、出油管、进油管、压力表、溢流阀、液压缸、油箱、电气盒、加热系统和加湿系统,上压平钢模板的下侧向外形成有弧形凸面,对应地,下压平钢模板的上侧形成有弧形凹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借助液压缸将纸张压紧在上压平钢模板和下压平钢模板之间,弧形凸面和弧形凹面的设置增加了平整幅度,并且从上下两端同时进行平整,大大提高了平整效果,而且还借助加热系统和加湿系统调节纸张的硬度和湿度,从而加快了平整速度。

A paper tension stress balanc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纸张应力平衡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纸张应力平衡装置。
技术介绍
纸张在印刷过程中,将经过多道工序,纸张需要被多次转移和传送过程,在此期间,纸张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容易引起起皱,边角翘起、下趴、变形等问题,最终导致纸张卡在印刷设备中或者印刷不充分变为废纸,浪费资源,因此,纸张在使用前需要进行平整。现有的纸张平整方法大都采用人工手动压平,即在印刷大张码放好后,在上端覆盖压放大批量印刷废纸,借印刷废纸的重力压平,此方法取材方便,原理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消耗额外的人力和时间,而且平整幅度小,平整效果欠佳;而且只能从纸张上方改变纸张应力,底部的纸张的变形仍旧没有改善,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增加了平整幅度并从上下两端同时进行平整,大大提高了平整效果,而且还加快了平整速度的纸张应力平衡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纸张应力平衡装置,包括框架、支撑座、上压平钢模板、下压平钢模板、行程开关手动阀、出油管、进油管、压力表、溢流阀、液压缸、油箱、电气盒、加热系统和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内侧底部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端设置有横向分布的下压平钢模板,对应地,所述上压平钢模板横向设置在下压平钢模板的上方并设于框架的内部上方,所述上压平钢模板与下压平钢模板之间形成了物料腔;所述液压缸设置在框架的上端外侧,所述液压缸的伸缩端竖直向下穿过框架的上侧并固定在上压平钢模板的上侧中心,所述油箱固定在框架的上方并设于液压缸的一侧,所述行程开关手动阀和电气盒均设于框架的一侧,所述出油管的一端连接在油箱上,所述出油管的另一端连接在行程开关手动阀上,所述进油管的一端连接在行程开关手动阀上,所述进油管的另一端连接在液压缸上,所述压力表设置在进油管上,所述溢流阀设置在出油管上,所述框架上还设置有加热系统和加湿系统;所述上压平钢模板的下侧向外形成有弧形凸面,对应地,所述下压平钢模板的上侧形成有弧形凹面。优选地,所述加热系统包括电热丝、金属管、温度控制开关和外接高温线路;所述框架的中部设置有四个两两对称且竖直分布的金属管,四个所述金属管分别设于物料腔的四个转角处,每个所述金属管中均设置有一个电热丝,每个所述电热丝均通过一个外接高温线路与电气盒相连;所述温度控制开关设置在框架的底部一侧并与每个电热丝相连。优选地,所述加湿系统包括泵体、水箱、出水管、进水管、电控设备和喷淋管;所述泵体设置在框架的内侧底部并设于支撑座的下方,所述水箱和电控设备均设置在框架的另一侧,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连接在水箱的出水口上,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在泵体的进水端上,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连接在泵体的出水端上,所述喷淋管竖直设置在上压平钢模板的一侧,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与喷淋管相连。优选地,所述电控设备通过导线与泵体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借助液压缸将纸张压紧在上压平钢模板和下压平钢模板之间,弧形凸面和弧形凹面的设置增加了平整幅度,并且从上下两端同时进行平整,大大提高了平整效果,而且还借助加热系统和加湿系统调节纸张的硬度和湿度,有利于加快平整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加热系统和加湿系统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纸张应力平衡装置,包括框架1、支撑座2、上压平钢模板4、下压平钢模板5、行程开关手动阀6、出油管7、进油管8、压力表9、溢流阀10、液压缸11、油箱12、电气盒23、加热系统和加湿系统,框架1的内侧底部设置有支撑座2,支撑座2的上端设置有横向分布的下压平钢模板5,对应地,上压平钢模板4横向设置在下压平钢模板5的上方并设于框架1的内部上方,上压平钢模板4与下压平钢模板5之间形成了物料腔3;液压缸11设置在框架1的上端外侧,液压缸11的伸缩端竖直向下穿过框架1的上侧并固定在上压平钢模板4的上侧中心,油箱12固定在框架1的上方并设于液压缸11的一侧,行程开关手动阀6和电气盒23均设于框架1的一侧,出油管7的一端连接在油箱12上,出油管7的另一端连接在行程开关手动阀6上,进油管8的一端连接在行程开关手动阀6上,进油管8的另一端连接在液压缸11上,压力表9设置在进油管8上,溢流阀10设置在出油管7上,框架1上还设置有加热系统和加湿系统;上压平钢模板4的下侧向外形成有弧形凸面41,对应地,下压平钢模板5的上侧形成有弧形凹面51;加热系统包括电热丝13、金属管14、温度控制开关15和外接高温线路16;框架1的中部设置有四个两两对称且竖直分布的金属管14,四个金属管14分别设于物料腔3的四个转角处,每个金属管14中均设置有一个电热丝13,每个电热丝13均通过一个外接高温线路16与电气盒23相连;电气盒23用来控制每个电热丝13的通断,温度控制开关15设置在框架1的底部一侧并与每个电热丝13相连,用来调节电热丝13的发热功率;加湿系统包括泵体17、水箱18、出水管19、进水管20、电控设备21和喷淋管22;泵体17设置在框架1的内侧底部并设于支撑座2的下方,水箱18和电控设备21均设置在框架1的另一侧,进水管20的一端连接在水箱18的出水口上,进水管20的另一端连接在泵体17的进水端上,出水管19的一端连接在泵体17的出水端上,喷淋管22竖直设置在上压平钢模板4的一侧,出水管19的另一端与喷淋管22相连;电控设备21通过导线与泵体17相连以控制泵体17的启闭。使用时:将一托盘弯曲变形的纸张推送至物料腔3中并抽离托盘,然后根据纸张变形方向将纸张上的凸起部分朝下并放置在弧形凹面51上,然后将框架1放置在密闭容器中;打开行程开关手动阀6使得油箱12中的液压油经由出油管7并通过行程开关手动阀6进入进油管8,再进入液压缸11中以驱动液压缸11的伸缩端向下伸出,进而推动上压平钢模板4向下移动,从而使得弧形凸面41向下压紧纸张以消除变形,压力表9用来显示进油管8中的压力值,溢流阀10能防止液压油倒流,同时,操作电气盒23以使得设在四个金属管14中的电热丝13均通电以发热,操作温度控制开关15以调节电热丝13的发热功率,进而实现加热温度的调节;接着操作电控设备21以启动泵体17运转,使得水箱18中的水经由出水管19进入泵体17,再经由进水管20输入到喷淋管22中,最后水通过喷淋管22上的多个喷淋孔向外喷出以增加纸张湿度,促进纸张恢复平整。现有的纸张平整方法大都采用人工手动压平,即在印刷大张码放好后,在上端覆盖压放大批量印刷废纸,借印刷废纸的重力压平,此方法取材方便,原理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消耗额外的人力和时间,而且平整幅度小,平整效果欠佳;而且只能从纸张上方改变纸张应力,底部的纸张的变形仍旧没有改善;本技术借助液压缸11将纸张压紧在上压平钢模板4和下压平钢模板5之间,弧形凸面41和弧形凹面51的设置增加了平整幅度,并且从上下两端同时进行平整,大大提高了平整效果,而且还借助加热系统和加湿系统调节纸张的硬度和湿度,从而加快了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纸张应力平衡装置,包括框架、支撑座、上压平钢模板、下压平钢模板、行程开关手动阀、出油管、进油管、压力表、溢流阀、液压缸、油箱、电气盒、加热系统和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内侧底部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端设置有横向分布的下压平钢模板,对应地,所述上压平钢模板横向设置在下压平钢模板的上方并设于框架的内部上方,所述上压平钢模板与下压平钢模板之间形成了物料腔;所述液压缸设置在框架的上端外侧,所述液压缸的伸缩端竖直向下穿过框架的上侧并固定在上压平钢模板的上侧中心,所述油箱固定在框架的上方并设于液压缸的一侧,所述行程开关手动阀和电气盒均设于框架的一侧,所述出油管的一端连接在油箱上,所述出油管的另一端连接在行程开关手动阀上,所述进油管的一端连接在行程开关手动阀上,所述进油管的另一端连接在液压缸上,所述压力表设置在进油管上,所述溢流阀设置在出油管上,所述框架上还设置有加热系统和加湿系统;所述上压平钢模板的下侧向外形成有弧形凸面,对应地,所述下压平钢模板的上侧形成有弧形凹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纸张应力平衡装置,包括框架、支撑座、上压平钢模板、下压平钢模板、行程开关手动阀、出油管、进油管、压力表、溢流阀、液压缸、油箱、电气盒、加热系统和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内侧底部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端设置有横向分布的下压平钢模板,对应地,所述上压平钢模板横向设置在下压平钢模板的上方并设于框架的内部上方,所述上压平钢模板与下压平钢模板之间形成了物料腔;所述液压缸设置在框架的上端外侧,所述液压缸的伸缩端竖直向下穿过框架的上侧并固定在上压平钢模板的上侧中心,所述油箱固定在框架的上方并设于液压缸的一侧,所述行程开关手动阀和电气盒均设于框架的一侧,所述出油管的一端连接在油箱上,所述出油管的另一端连接在行程开关手动阀上,所述进油管的一端连接在行程开关手动阀上,所述进油管的另一端连接在液压缸上,所述压力表设置在进油管上,所述溢流阀设置在出油管上,所述框架上还设置有加热系统和加湿系统;所述上压平钢模板的下侧向外形成有弧形凸面,对应地,所述下压平钢模板的上侧形成有弧形凹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传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顺泰包装印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