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329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子,包括:转子本体,转子本体包括圆环体和环设在圆环体周向的若干转子头,圆环体的外壁上具有若干凹陷槽,凹陷槽的横截面呈六边形,每个凹陷槽开设在相邻两个转子头的间隙之间,在每个凹陷槽底上具有一出风口,出风口的直径值与凹陷槽的长度值相等,在每个转子头与圆环体的接合部开设有线缺槽,圆环体的内壁上具有若干入风口,每个出风口与一个入风口通过环流道相通;此种转子,通过转子本体上的出风口、进风口以及环流道,实现风量的传输效果,通过凹陷槽的存在,当其绕线的时候,形成间隙,便于风量进出出风口,通过线缺槽的设置,实现线束的卡设并且促进空间的预留,便于使凹陷槽的凸出而促进环流道的流通。

A r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子
本技术涉及电机零部件,特别地涉及一种转子。
技术介绍
申请号:CN201920312655.0,公开了一种永磁电机用转子冲片,涉及定转子领域。该转子冲片包括圆形的冲片本体,冲片本体的中心位置贯穿有轴孔,且外边缘位置处贯穿有若干永磁体孔,若干永磁体孔沿冲片本体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冲片本体上贯穿有多个散热孔,多个散热孔沿冲片本体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并且相邻两个散热孔之间形成长条形的支撑部。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设置散热孔提高整个转子的通透性,使得空气以及气流可以沿着散热孔流动,利用热交换远离将转子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达到冷却降温的效果,提高转子的散热效果。经过实际试验,该转子冲片的散热效果极低,对于单一的转子冲片的散热良好,而当整体堆叠以后,因为转子冲片的集聚堆叠的原因,导致散热孔的长度过长导致散热效果差,并且整体结构强度低;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不仅单一散热效果良好并且结构强度稳定的转子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仅单一散热效果良好并且结构强度稳定的转子。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子,包括:转子本体,所述转子本体包括圆环体和环设在所述圆环体周向的若干转子头,所述圆环体的外壁上具有若干凹陷槽,所述凹陷槽的横截面呈六边形,每个所述凹陷槽开设在相邻两个所述转子头的间隙之间,在每个所述凹陷槽底上具有一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直径值与所述凹陷槽的长度值相等,在每个所述转子头与所述圆环体的接合部开设有线缺槽,所述圆环体的内壁上具有若干入风口,每个所述出风口与一个所述入风口通过环流道相通,若干所述环流道形成旋流;其中线束卡设在所述线缺槽内并敞开所述凹陷槽,以使循环风在所述环流道内流通。作为优选,所述圆环体的端面上环设有若干流风叶,每个所述流风叶的端部指向所述凹陷槽的中线,若干所述流风叶形成旋流。作为优选,若干所述流风叶上固定有一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端面上环设有若干散热叶,每个所述散热叶的端部指向所述转子头的中线。作为优选,若干所述散热叶上固定有遮盖环,所述遮盖环的外圈直径值与所述转子本体的外圈直径值相等。作为优选,所述遮盖环的内圈直径值小于等于所述固定环的外圈直径值;所述遮盖环的内圈直径值大于所述固定环的内圈直径值。作为优选,所述流风叶的端部指向两个所述散热叶之间的间隙中间。作为优选,所述散热叶上一体设置有一下接叶,所述下接叶的端部与所述固定环的外圈壁固定连接,所述下接叶的下表面与所述转子本体的上端面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每个所述转子头呈T形,所述转子头包括T形短边和长接边,所述T形短边的中部与所述长接边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长接边的另一个端部与所述圆环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T形短边包括外圆弧、分别与所述外圆弧一端接合的导向圆弧,与所述导向圆弧接合的过渡圆弧,以及所述过渡圆弧与所述长接边的端部接合。作为优选,所述外圆弧上开设有向所述圆环体凹陷的凹陷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此种转子,通过转子本体上的出风口、进风口以及环流道,实现风量的传输效果,其次,通过凹陷槽的存在,当其绕线的时候,形成间隙,便于风量进出出风口,通过线缺槽的设置,实现线束的卡设并且促进空间的预留,便于使凹陷槽的凸出而促进环流道的流通。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转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转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转子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转子本体1,圆环体11,转子头12,凹陷槽13,线缺槽14,环流道15,T形短边16,外圆弧161,凹陷弧162,导向圆弧163,过渡圆弧164,长接边17,流风叶2,固定环3,散热叶4,下接叶41,遮盖环5。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3所示,一种转子,包括:转子本体1,所述转子本体1包括圆环体11和环设在所述圆环体11周向的若干转子头12,所述圆环体11的外壁上具有若干凹陷槽13,所述凹陷槽13的横截面呈六边形,每个所述凹陷槽13开设在相邻两个所述转子头12的间隙之间,在每个所述凹陷槽13底上具有一出风口,将出风口设置在凹陷槽13内,防止其直接被绕线遮挡而无法实现通风的效果。所述出风口的直径值与所述凹陷槽13的长度值相等,因为出风口的直径值与凹陷槽13的长度值的相等,能够保证出风口中的风量稳定的排出,在每个所述转子头12与所述圆环体11的接合部开设有线缺槽14,而线缺槽14的存在,能够为绕线留存绕线空间,从而使绕线能够向两侧展开从而使与出风口相对应的凹陷槽13裸露,便于直接的散热的效果,所述圆环体11的内壁上具有若干入风口,每个所述出风口与一个所述入风口通过环流道15相通,若干所述环流道15形成旋流;其中线束卡设在所述线缺槽14内并敞开所述凹陷槽13,以使循环风在所述环流道15内流通,旋流的形成,使风量形成旋涡状,便于热量的排出。此种转子,通过转子本体1上的出风口、进风口以及环流道15,实现风量的传输效果,其次,通过凹陷槽13的存在,当其绕线的时候,形成间隙,便于风量进出出风口,通过线缺槽14的设置,实现线束的卡设并且促进空间的预留,便于使凹陷槽13的凸出而促进环流道15的流通。进一步地,所述圆环体11的端面上环设有若干流风叶2,每个所述流风叶2的端部指向所述凹陷槽13的中线,若干所述流风叶2形成旋流。流风叶2指向凹陷槽13的中线位置,使流风叶2的两侧的风流能够顺势排出,并且旋流的形成,形成旋涡状,便于整体热量的排出。进一步地,若干所述流风叶2上固定有一固定环3,所述固定环3的端面上环设有若干散热叶4,每个所述散热叶4的端部指向所述转子头12的中线。其中,固定环3的设置,便于保证多个流风叶2的定位固定,而其中其他散热叶4的设置,并且指向转子头12的中线,便于将热量形成漩涡向转子头12的两侧吹去。进一步地,若干所述散热叶4上固定有遮盖环5,遮盖环5的设置,加强整体散热叶4与遮盖环5之间的固定效果,保证散热叶4的定位作用,所述遮盖环5的外圈直径值与所述转子本体1的外圈直径值相等,其中,该遮盖环5的外圈直径值与转子本体1的外圈直径相等的设置能够较好保护转子本体1以及散热叶4,同时加强了散热叶4的整体强度。进一步地,所述遮盖环5的内圈直径值小于等于所述固定环3的外圈直径值;所述遮盖环5的内圈直径值大于所述固定环3的内圈直径值。如上设置,形成了关于散热叶4的入风内环,即在转动的过程中,风能够自入风内环飘入,而从相邻的两个散热叶4之间的间隙排出,形成排风散热的循环。同时,遮盖环5的内圈直径值大于固定环3的内圈直径值,使对于散热叶4的定位形成上下错位定位,加强整体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本体,所述转子本体包括圆环体和环设在所述圆环体周向的若干转子头,所述圆环体的外壁上具有若干凹陷槽,所述凹陷槽的横截面呈六边形,每个所述凹陷槽开设在相邻两个所述转子头的间隙之间,在每个所述凹陷槽底上具有一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直径值与所述凹陷槽的长度值相等,在每个所述转子头与所述圆环体的接合部开设有线缺槽,所述圆环体的内壁上具有若干入风口,每个所述出风口与一个所述入风口通过环流道相通,若干所述环流道形成旋流;其中/n线束卡设在所述线缺槽内并敞开所述凹陷槽,以使循环风在所述环流道内流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本体,所述转子本体包括圆环体和环设在所述圆环体周向的若干转子头,所述圆环体的外壁上具有若干凹陷槽,所述凹陷槽的横截面呈六边形,每个所述凹陷槽开设在相邻两个所述转子头的间隙之间,在每个所述凹陷槽底上具有一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直径值与所述凹陷槽的长度值相等,在每个所述转子头与所述圆环体的接合部开设有线缺槽,所述圆环体的内壁上具有若干入风口,每个所述出风口与一个所述入风口通过环流道相通,若干所述环流道形成旋流;其中
线束卡设在所述线缺槽内并敞开所述凹陷槽,以使循环风在所述环流道内流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环体的端面上环设有若干流风叶,每个所述流风叶的端部指向所述凹陷槽的中线,若干所述流风叶形成旋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若干所述流风叶上固定有一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端面上环设有若干散热叶,每个所述散热叶的端部指向所述转子头的中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若干所述散热叶上固定有遮盖环,所述遮盖环的外圈直径值与所述转子本体的外圈直径值相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向前肖功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克普斯莱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