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联网开发板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293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物联网开发板保护电路,其电源输入端接收物联网开发板的电源输入信号,其输出端连接到物联网开发板的各个功能模块;所述电源输入端和地电位之间设置有瞬态抑制二极管和输入电容器,瞬态抑制二极管和输入电容器并联连接;保护电路还包括稳压电路,稳压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物联网开发板保护电路可以实现物联网开发板的可靠供电,对上电瞬间冲击浪涌电流进行可靠吸收,保证电源电路的可靠稳定,进而保证物联网开发板的可靠工作,当上电瞬间冲击浪涌电流过大,也只会导致保护电路的损坏,后级功能模块被有效保护。

A protection circuit of Internet of things development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联网开发板保护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物联网开发板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伴随着高速通讯时代的到来,物联网技术也伴随着无线传输技术迅速发展,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把人和“物”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于是各种物联网类的开发板也如雨后春笋,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物联网开发板。对于物联网开发板而言,电源输入保护是一个重要问题,其中电路负载方案不统一、芯片使用不一致,便会导致系统上电瞬间冲击浪涌电流过大,从而导致电源系统的损坏以及带来对后级芯片损坏的重大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物联网开发板保护电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物联网开发板上电瞬间冲击浪涌电流过大对系统造成损坏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物联网开发板保护电路,其电源输入端(POWER-IN)接收物联网开发板的电源输入信号,其输出端(POWER-OUT)连接到物联网开发板的各个功能模块;所述电源输入端和地电位之间设置有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D5)和输入电容器(C4),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D5)和输入电容器(C4)并联连接;保护电路还包括稳压电路,稳压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Q2)和第二开关管(Q5),第一开关管(Q2)的源极通过第一电阻器(R1)和第五电阻器(R5)连接到电源输入端(POWER-IN),第一电阻器(R1)一端连接到电源输入端(POWER-IN),其另一端连接到第五电阻器(R5)的一端,第五电阻器(R5)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一开关管(Q2)的源极;第一电阻器(R1)两端还并联有尖峰抑制支路,尖峰抑制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器(C3)和第四电阻器(R4),第一电容器(C3)的一端连接到电源输入端(POWER-IN),第一电容器(C3)的另一端连接到第四电阻器(R4)的一端,第四电阻器(R4)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一电阻器(R1)和第五电阻器(R5)的公共端,第一开关管(Q2)的漏极连接到地电位,第一开关管(Q2)的门极连接到第二电阻器(R2)和第六电阻器(R6)的公共端,第二电阻器(R2)和第六电阻器(R6)构成分压电路,第二电阻器(R2)的一端连接到电源输入端(POWER-IN),第二电阻器(R2)的另一端连接到第六电阻器(R6)的一端和第一开关管(Q2)的门极,第六电阻器(R6)的另一端连接到地电位,第一开关管(Q2)的门极和地电位之间还连接有第二电容器(C7);第二开关管(Q5)的源极连接到电源输入端,第二开关管(Q5)的门极连接到第一电容器(C3)和第四电阻器(R4)的公共端,第二开关管(Q5)的漏极通过第三电容器(C2)和第三电阻器(R3)连接到其门极;保护电路还包括辅助电源输入端(POWER1),用于接收辅助电源电压,辅助电源输入端(POWER1)连接到第二开关管(Q5)的漏极,辅助电源输入端(POWER1)通过第四电容器(C146)连接到第二开关管(Q5)的门极;辅助电源输入端(POWER1)通过第二瞬态抑制二极管(D4)连接到继电器(QS2)的2号管脚,继电器(QS2)为JQC-3FF继电器,其1号管脚连接辅助电源输入端(POWER1),其3号管脚通过第三开关管(Q7)接地电位,第三开关管的集电极接继电器(QS2)的3号管脚,其发射极接地电位,其基极通过串联的电阻器(R97)和电容器(EC9)连接到辅助电源输入端(POWER1),继电器(QS2)的4号管脚悬空或者接高阻态阻抗,继电器(QS2)的5号管脚为整个保护电路的输出端;继电器(QS2)的1号管脚和3号管脚之间反向连接第一稳压二极管(D6);继电器(QS2)的5号管脚通过第二稳压二极管(D7)连接到与第三开关管(Q7)基极串联的电阻器和电容器的公共端。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管(Q2)为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可选地,所述第二开关管(Q5)为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可选地,所述第三开关管(Q7)为NPN三极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对上电瞬间冲击浪涌电流进行可靠吸收,保证电源电路的可靠稳定,进而保证物联网开发板的可靠工作;(2)可以实现物联网开发板的可靠供电;(3)当上电瞬间冲击浪涌电流过大,也只会导致保护电路的损坏,后级功能模块被有效保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物联网开发板的系统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物联网开发板保护电路的电路图;附图标记:POWER-IN、电源输入端;POWER-OUT、电源输出端;POWER1、辅助电源输入端;D5、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D4、第二瞬态抑制二极管;D6、第一稳压二极管;D7、第二稳压二极管;C4、输入电容器;C3、第一电容器;C7、第二电容器;C2、第三电容器;C146、第四电容器;Q2、第一开关管;Q5、第二开关管;R1、第一电阻器;R2、第二电阻器;R3、第三电阻器;R4、第四电阻器;R5、第五电阻器;R97、电阻器;EC9、电容器;QS2、继电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物联网开发板保护电路,该保护电路设置在物联网开发板的电源输入端,接收物联网开发板的电源输入信号,保护电路的输出端给物联网开发板的各个功能模块供电,例如主控芯片、地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ADC转换芯片、无线模块等。保护电路的电源输入端POWER-IN接收物联网开发板的电源输入信号,通常,物联网开发板的电源输入信号是直流电压信号,保护电路的输出端POWER-OUT连接到物联网开发板的各个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保护电路的输入端和地电位之间设置有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D5(DO214)和输入电容器C4(0.1μF),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D5和输入电容器C4并联连接。保护电路还包括稳压电路,稳压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Q2和第二开关管Q5,第一开关管Q2为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第二开关管Q5为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第一开关管Q2的源极通过第一电阻器R1和第五电阻器R5连接到电源输入端POWER-IN,第一电阻器R1一端连接到电源输入端POWER-IN,其另一端连接到第五电阻器R5的一端,第五电阻器R5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一开关管Q2的源极。第一电阻器R1两端还并联有尖峰抑制支路,尖峰抑制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器C3和第四电阻器R4,第一电容器C3的一端连接到电源输入端POWER-IN,第一电容器C3的另一端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联网开发板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其电源输入端(POWER-IN)接收物联网开发板的电源输入信号,其输出端(POWER-OUT)连接到物联网开发板的各个功能模块;/n所述电源输入端和地电位之间设置有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D5)和输入电容器(C4),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D5)和输入电容器(C4)并联连接;/n保护电路还包括稳压电路,稳压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Q2)和第二开关管(Q5),第一开关管(Q2)的源极通过第一电阻器(R1)和第五电阻器(R5)连接到电源输入端(POWER-IN),第一电阻器(R1)一端连接到电源输入端(POWER-IN),其另一端连接到第五电阻器(R5)的一端,第五电阻器(R5)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一开关管(Q2)的源极;第一电阻器(R1)两端还并联有尖峰抑制支路,尖峰抑制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器(C3)和第四电阻器(R4),第一电容器(C3)的一端连接到电源输入端(POWER-IN),第一电容器(C3)的另一端连接到第四电阻器(R4)的一端,第四电阻器(R4)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一电阻器(R1)和第五电阻器(R5)的公共端,第一开关管(Q2)的漏极连接到地电位,第一开关管(Q2)的门极连接到第二电阻器(R2)和第六电阻器(R6)的公共端,第二电阻器(R2)和第六电阻器(R6)构成分压电路,第二电阻器(R2)的一端连接到电源输入端(POWER-IN),第二电阻器(R2)的另一端连接到第六电阻器(R6)的一端和第一开关管(Q2)的门极,第六电阻器(R6)的另一端连接到地电位,第一开关管(Q2)的门极和地电位之间还连接有第二电容器(C7);第二开关管(Q5)的源极连接到电源输入端,第二开关管(Q5)的门极连接到第一电容器(C3)和第四电阻器(R4)的公共端,第二开关管(Q5)的漏极通过第三电容器(C2)和第三电阻器(R3)连接到其门极;/n保护电路还包括辅助电源输入端(POWER1),用于接收辅助电源电压,辅助电源输入端(POWER1)连接到第二开关管(Q5)的漏极,辅助电源输入端(POWER1)通过第四电容器(C146)连接到第二开关管(Q5)的门极;辅助电源输入端(POWER1)通过第二瞬态抑制二极管(D4)连接到继电器(QS2)的2号管脚,继电器(QS2)为JQC-3FF继电器,其1号管脚连接辅助电源输入端(POWER1),其3号管脚通过第三开关管(Q7)接地电位,第三开关管的集电极接继电器(QS2)的3号管脚,其发射极接地电位,其基极通过串联的电阻器(R97)和电容器(EC9)连接到辅助电源输入端(POWER1),继电器(QS2)的4号管脚悬空或者接高阻态阻抗,继电器(QS2)的5号管脚为整个保护电路的输出端;继电器(QS2)的1号管脚和3号管脚之间反向连接第一稳压二极管(D6);继电器(QS2)的5号管脚通过第二稳压二极管(D7)连接到与第三开关管(Q7)基极串联的电阻器和电容器的公共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联网开发板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其电源输入端(POWER-IN)接收物联网开发板的电源输入信号,其输出端(POWER-OUT)连接到物联网开发板的各个功能模块;
所述电源输入端和地电位之间设置有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D5)和输入电容器(C4),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D5)和输入电容器(C4)并联连接;
保护电路还包括稳压电路,稳压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Q2)和第二开关管(Q5),第一开关管(Q2)的源极通过第一电阻器(R1)和第五电阻器(R5)连接到电源输入端(POWER-IN),第一电阻器(R1)一端连接到电源输入端(POWER-IN),其另一端连接到第五电阻器(R5)的一端,第五电阻器(R5)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一开关管(Q2)的源极;第一电阻器(R1)两端还并联有尖峰抑制支路,尖峰抑制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器(C3)和第四电阻器(R4),第一电容器(C3)的一端连接到电源输入端(POWER-IN),第一电容器(C3)的另一端连接到第四电阻器(R4)的一端,第四电阻器(R4)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一电阻器(R1)和第五电阻器(R5)的公共端,第一开关管(Q2)的漏极连接到地电位,第一开关管(Q2)的门极连接到第二电阻器(R2)和第六电阻器(R6)的公共端,第二电阻器(R2)和第六电阻器(R6)构成分压电路,第二电阻器(R2)的一端连接到电源输入端(POWER-IN),第二电阻器(R2)的另一端连接到第六电阻器(R6)的一端和第一开关管(Q2)的门极,第六电阻器(R6)的另一端连接到地电位,第一开关管(Q2)的门极和地电位之间还连接有第二电容器(C7);第二开关管(Q5)的源极连接到电源输入端,第二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华李雄飞杨爱国范帅万源王会洪袁鹏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后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