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框架的加工装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3789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壁框架的加工装夹装置,包括装在主线圈框架内部的主线圈装夹筒,在所述主线圈装夹筒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沿周向均布的定位块组件,所述定位块组件由对称布置的外侧定位块和内侧定位块组成,所述外侧定位块、内侧定位块分别通过主线圈夹紧螺栓与主线圈框架连接,并且所述外侧定位块、内侧定位块分别通过定位块安装螺栓与主线圈装夹筒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不仅可以避免直接装夹框架外圆面造成高精度外圆受装夹损伤,还能实现薄壁框架装夹后一次完成两端加工,避免工件调头加工造成两端同心度误差,从根本上解决机床转动扭矩对工件产生的扭曲变形。

A processing and clamping device for thin wall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壁框架的加工装夹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薄壁框架在卧式加工车床上的装夹,具体涉及一种薄壁框架的加工装夹装置,属于机械加工

技术介绍
现有薄壁框架在卧式加工车床上的装夹,通常是在框架内部焊接多处支撑来增加框架刚性,减少框架变形。现有装夹方法加工时,具有以下缺点一是需要从一端夹紧框架外圆,加工另一端外圆时需将框架调头,重新夹住已经加工好的外圆,再次加工未加工一端的外圆,主线圈框架不能一次加工完成,加工精度较低;二是现有装夹方法夹住框架外圆,使精度要求极高的框架外圆有轻微装夹变形,且表面装夹痕迹明显;三是现有装夹方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机床转动扭矩的传递,薄壁框架及支撑仍是转动扭矩的受力主体,加工后仍然后较明显扭曲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薄壁框架的加工装夹装置,该装置不仅能够避免直接装夹框架外圆面造成的高精度外圆受装夹损伤,还能实现薄壁框架装夹后一次完成两端加工,避免工件调头造成的两端同心度误差,同时从根本上解决了机床转动扭矩对工件产生的扭曲变形。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薄壁框架的加工装夹装置,包括装在主线圈框架内部的主线圈装夹筒,在所述主线圈装夹筒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沿周向均布的定位块组件,所述定位块组件由对称布置的外侧定位块和内侧定位块组成,所述外侧定位块、内侧定位块分别通过主线圈夹紧螺栓与主线圈框架连接,并且所述外侧定位块、内侧定位块分别通过定位块安装螺栓与主线圈装夹筒固定连接。本技术采用定位块安装螺栓将各定位块安装在主线圈装夹筒上,同时将主线圈夹紧螺栓安装在各定位块上,从内外两侧夹紧主线圈框架,不使用机床直接装夹薄壁的主线圈框架,避免了主线圈框架的装夹和加工变形,具有装夹便捷、调整便利、工件变形极小的优点。进一步的,所述主线圈装夹筒主要由筒体以及分别焊接在筒体两端的第一装夹筒封板和第二装夹筒封板组成,所述第一装夹筒封板与机床尾座的顶尖相连,所述第二装夹筒封板与机床卡盘的中心顶尖相连。进一步的,在所述筒体两端的外圆周面上分别设有一组沿其周向均匀布置的凹槽,在所述凹槽中安装有外侧定位块和内侧定位块。上述结构中,在主线圈框架的两端,分别采用内外侧定位块上的主线圈夹紧螺栓从主线圈两端框架封板的内外两侧夹紧工件—主线圈框架,防止单侧装夹造成铝合金框架变形。同时,使用刚性极好的主线圈装夹筒传递机床转动扭矩,使得薄壁的主线圈框架在加工过程中不直接承受机床转动扭矩,避免了主线圈框架的中部连接支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形。进一步的,所述外侧定位块、内侧定位块均呈长方体状,在所述外侧定位块、内侧定位块上分别设有沿宽度方向贯穿的螺纹孔,与所述螺纹孔配合设有主线圈夹紧螺栓;在所述外侧定位块、内侧定位块上分别沿厚度方向设有贯穿孔,与所述贯穿孔配合设有定位块安装螺栓。这样,定位块安装螺栓穿过贯穿孔后安装在主线圈装夹筒凹槽的螺孔内,主线圈夹紧螺栓安装在外侧定位块或内侧定位块上,主线圈夹紧螺栓从内外两侧夹紧主线圈框架的端部。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装夹筒封板的中心制有第一中心孔,所述第一中心孔与机床尾座的顶尖配合连接,在所述第二装夹筒封板的中心制有第二中心孔,所述第二中心孔与机床卡盘的中心顶尖配合连接,主线圈装夹筒两端封板中心均有中心孔定位,使得整体装夹精度高。进一步的,所述主线圈框架主要由中部连接支架以及分别焊接在中部连接支架两端的端部框架组成,所述端部框架中具有框架封板,二者为一整体,所述框架封板可设置在外侧定位块与内侧定位块之间。这样,通过一对外侧定位块和内侧定位块上的主线圈夹紧螺栓可以夹持框架封板的内部边沿。进一步的,所述主线圈装夹筒的长度大于主线圈框架的长度。本技术的优点是不仅可以避免直接装夹框架外圆面造成高精度外圆受装夹损伤,还能实现薄壁框架装夹后一次完成两端加工,避免工件调头加工造成两端同心度误差,同时从根本上解决机床转动扭矩对工件产生的扭曲变形。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总装夹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主线圈框架与主线圈装夹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B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应用的主线圈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主线圈装夹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的主视图。图7为图1的侧视图。图8为图2的主视图。图9为图2的侧视图。图10为图9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11为本技术中机床卡盘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线圈框架,101.中部连接支架,102.框架封板,2.主线圈装夹筒,201.筒体,202.第一装夹筒封板,203.第二装夹筒封板,3.定位块组件,301.外侧定位块,302.内侧定位块,4.主线圈夹紧螺栓,5.定位块安装螺栓,6.机床卡盘,601.卡盘主体,602.滑轨,603.卡爪,604.机床卡盘的中心顶尖,7.机床尾座的顶尖。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一种薄壁框架的加工装夹装置,包括一件主线圈装夹筒2,十六件定位块组件3,以及与定位块组件3相对应的十六套定位块安装螺栓5和十六套主线圈夹紧螺栓4。十六件定位块组件3分为两组,沿周向均匀布置在主线圈装夹筒2的外圆周面上,主线圈装夹筒2安装在主线圈框架1的内部,并且主线圈装夹筒2的长度大于主线圈框架1的长度。定位块组件3由对称布置的外侧定位块301和内侧定位块302组成,外侧定位块301、内侧定位块302分别通过主线圈夹紧螺栓4与主线圈框架1连接,并且外侧定位块301、内侧定位块302分别通过定位块安装螺栓5与主线圈装夹筒2固定连接。主线圈装夹筒2的两端各使用内外八组共十六件定位块夹紧主线圈框架1的框架封板102。如图5所示,主线圈装夹筒2主要由筒体201以及分别焊接在筒体201端部的第一装夹筒封板202和第二装夹筒封板203组成,在第一装夹筒封板202的中心制有第一中心孔,第一中心孔与机床尾座的顶尖7配合连接,在第二装夹筒封板203的中心制有第二中心孔,第二中心孔与机床卡盘的中心顶尖604配合连接。机床卡盘6包括截面为圆形的卡盘主体601,卡盘主体601的中心设有中心顶尖604,在卡盘主体601的正面设有至少四个沿径向均布的滑轨602,在滑轨602上设有可沿其移动的卡爪603,卡爪603可抵触在主线圈装夹筒2的外圆周面上,主线圈装夹筒2的筒体201通过机床卡盘6上的卡爪603装夹在加工机床上,第二装夹筒封板203通过第二中心孔与机床卡盘的中心顶尖604配合连接。在筒体201两端的外圆周面上分别设有八个沿其周向均匀布置的凹槽,在凹槽中安装有外侧定位块301和内侧定位块302。另外,外侧定位块301、内侧定位块302均呈长方体状,在外侧定位块301、内侧定位块302上分别设有沿宽度方向贯穿的螺纹孔,与螺纹孔配合设有主线圈夹紧螺栓4,主线圈夹紧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壁框架的加工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在主线圈框架(1)内部的主线圈装夹筒(2),在所述主线圈装夹筒(2)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沿周向均布的定位块组件(3),所述定位块组件(3)由对称布置的外侧定位块(301)和内侧定位块(302)组成,所述外侧定位块(301)、内侧定位块(302)分别通过主线圈夹紧螺栓(4)与主线圈框架(1)连接,并且所述外侧定位块(301)、内侧定位块(302)分别通过定位块安装螺栓(5)与主线圈装夹筒(2)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壁框架的加工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在主线圈框架(1)内部的主线圈装夹筒(2),在所述主线圈装夹筒(2)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沿周向均布的定位块组件(3),所述定位块组件(3)由对称布置的外侧定位块(301)和内侧定位块(302)组成,所述外侧定位块(301)、内侧定位块(302)分别通过主线圈夹紧螺栓(4)与主线圈框架(1)连接,并且所述外侧定位块(301)、内侧定位块(302)分别通过定位块安装螺栓(5)与主线圈装夹筒(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薄壁框架的加工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线圈装夹筒(2)主要由筒体(201)以及分别焊接在筒体(201)两端的第一装夹筒封板(202)和第二装夹筒封板(203)组成,所述第一装夹筒封板(202)与机床尾座的顶尖(7)相连,所述第二装夹筒封板(203)与机床卡盘的中心顶尖(604)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薄壁框架的加工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201)两端的外圆周面上分别设有一组沿其周向均匀布置的凹槽,在所述凹槽中安装有外侧定位块(301)和内侧定位块(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进利马晅何娟娟袁垚秦汉耿志辉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