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CD背光源清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3394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LCD背光源清洁系统,包括机架、通过支撑架安装于机架上的清洁装置、治具和与治具连接的驱动装置,清洁装置包括:清洁机构,其与支撑架连接,具有吹风腔室和位于吹风腔室两侧的抽风腔室,吹风腔室对应的底板设有吹风口,抽风腔室对应的底板设有抽风口,清洁机构间隔位于治具的上方,底板与治具上的LCD背光源平行,驱动装置可驱动治具沿其中一个抽风口朝向另一个抽风口的方向往复移动;吹风装置,与吹风腔室连接;抽风装置,与抽风腔室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LCD背光源清洁系统具有良好的清洁效果,可以解决LCD背光清洁不干净、清洁微小尘粒不全面、清洁效率低和清洁时带来二次污染的问题。

A cleaning system for LCD backl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CD背光源清洁系统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器
,具体涉及一种LCD背光源清洁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的LCD背光模组组装机在组装前,背光由人工或机械撕掉保护膜投料进去再进行组装,受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其LCD背光表面会附着粉尘、微小的尘粒等杂物,使用LCD背光模组组装前若不将这些灰尘杂物去除,会影响到LCD模组的品质。常规的人工清洁或不清洁时,由于静电的吸附作用,很难将杂物清除干净,清洁效率较低且容易收到清洁工具带来的二次污染,同时清洁时间较长、清洁程度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CD背光源清洁系统,可以解决LCD背光清洁不干净、清洁微小尘粒不全面、清洁效率低和清洁时带来二次污染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LCD背光源清洁系统,包括机架、通过支撑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清洁装置、用以放置LCD背光源的治具和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治具连接,所述清洁装置包括:清洁机构,其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清洁机构具有吹风腔室和位于所述吹风腔室两侧的抽风腔室,所述吹风腔室对应的底板设有吹风口,所述抽风腔室对应的底板设有抽风口,所述清洁机构间隔位于所述治具的上方,所述底板与所述治具上的LCD背光源平行,所述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治具沿其中一个所述抽风口朝向另一个所述抽风口的方向往复移动;吹风装置,所述吹风装置与所述吹风腔室连接;抽风装置,所述抽风装置与所述抽风腔室连接。作为LCD背光源清洁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吹风口包括凹设于所述吹风腔室的底板上端的凹槽和位于所述凹槽槽底的第一缝隙,所述第一缝隙沿所述底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凹槽,所述凹槽和所述第一缝隙的长度均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作为LCD背光源清洁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抽风口邻近所述吹风腔室设置,且所述抽风口包括位于所述底板靠近所述治具一侧的引流槽和开设于所述引流槽的槽底的第二缝隙,所述第二缝隙的下端朝向所述吹风口倾斜。作为LCD背光源清洁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缝隙与所述第一缝隙之间的夹角为15~25°,所述第一缝隙的宽度为0.4~0.7mm,所述第二缝隙的宽度为2.5~5mm,所述清洁机构的底板与所述治具上的LCD背光源之间的距离为3~6mm。作为LCD背光源清洁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清洁机构还具有位于所述吹风腔室和所述抽风腔室的上端的总抽风腔室,所述总抽风腔室与所述吹风腔室和所述抽风腔室通过顶板隔开,所述顶板上设有供所述总抽风腔室和两个所述抽风腔室连通的通孔,所述总抽风腔室沿其长度方向的一侧壁与所述抽风装置连接。作为LCD背光源清洁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千分尺、两个位于所述千分尺两侧的直线轴承和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方的连接板,所述直线轴承一端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清洁机构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架的顶板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千分尺穿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顶板连接。作为LCD背光源清洁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高度调节装置还包括两个锁紧螺丝,两个所述锁紧螺丝分别位于所述千分尺与所述直线轴承之间,且所述锁紧螺丝穿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顶板连接。作为LCD背光源清洁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和与所述伺服电机连接的丝杆模组,所述丝杆模组与所述治具连接。作为LCD背光源清洁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吹风装置包括与所述吹风腔室连接的第一管路和通过所述第一管路沿靠近所述吹风腔室的方向依次连接的减压油水分离器、通断电磁阀、洁净型过滤器和节流阀。作为LCD背光源清洁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抽风装置包括与所述抽风腔室连接的第二管路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上的高压吸气变频风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吹风装置与所述吹风腔室连接,吹风口吹出的风用于吹走LCD背光源上的尘粒,尘粒在吹风口的吹风作用下朝向尘粒初始位置的两侧移动;抽风装置与所述抽风腔室连接,位于吹风口两侧的抽风口可以快速、及时将经吹风口的吹风吹往两侧的尘粒抽入抽风腔室并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LCD背光源清洁系统具有良好的清洁效果,可以解决LCD背光清洁不干净、清洁微小尘粒不全面、清洁效率低和清洁时带来二次污染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LCD背光源清洁系统(不包括吹风装置和抽风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清洁机构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LCD背光源清洁系统的示意图。图中:1、支撑架;2、治具;21、支撑座;22、真空平台;3、驱动装置;31、伺服电机;32、丝杆模组;33、传感器;4、清洁机构;41、吹风腔室;42、抽风腔室;43、吹风口;431、凹槽;432、第一缝隙;44、抽风口;441、引流槽;442、第二缝隙;45、总抽风腔室;46、通孔;5、吹风装置;51、第一管路;52、减压油水分离器;53、通断电磁阀;54、洁净型过滤器;55、节流阀;6、抽风装置;61、第二管路;62、高压吸气变频风机;7、高度调节装置;71、千分尺;72、直线轴承;73、连接板;74、连接件;75、锁紧螺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连接”等指示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该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CD背光源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通过支撑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清洁装置、用以放置LCD背光源的治具和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治具连接,所述清洁装置包括:/n清洁机构,其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清洁机构具有吹风腔室和位于所述吹风腔室两侧的抽风腔室,所述吹风腔室对应的底板设有吹风口,所述抽风腔室对应的底板设有抽风口,所述清洁机构间隔位于所述治具的上方,所述底板与所述治具上的LCD背光源平行,所述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治具沿其中一个所述抽风口朝向另一个所述抽风口的方向往复移动;/n吹风装置,所述吹风装置与所述吹风腔室连接;/n抽风装置,所述抽风装置与所述抽风腔室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CD背光源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通过支撑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清洁装置、用以放置LCD背光源的治具和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治具连接,所述清洁装置包括:
清洁机构,其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清洁机构具有吹风腔室和位于所述吹风腔室两侧的抽风腔室,所述吹风腔室对应的底板设有吹风口,所述抽风腔室对应的底板设有抽风口,所述清洁机构间隔位于所述治具的上方,所述底板与所述治具上的LCD背光源平行,所述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治具沿其中一个所述抽风口朝向另一个所述抽风口的方向往复移动;
吹风装置,所述吹风装置与所述吹风腔室连接;
抽风装置,所述抽风装置与所述抽风腔室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背光源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口包括凹设于所述吹风腔室的底板上端的凹槽和位于所述凹槽槽底的第一缝隙,所述第一缝隙沿所述底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凹槽,所述凹槽和所述第一缝隙的长度均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CD背光源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口邻近所述吹风腔室设置,且所述抽风口包括位于所述底板靠近所述治具一侧的引流槽和开设于所述引流槽的槽底的第二缝隙,所述第二缝隙的下端朝向所述吹风口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CD背光源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缝隙与所述第一缝隙之间的夹角为15~25°,所述第一缝隙的宽度为0.4~0.7mm,所述第二缝隙的宽度为2.5~5mm,所述清洁机构的底板与所述治具上的LCD背光源之间的距离为3~6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望强黄赞扬王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集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