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器总成NVH下线检测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3340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器总成NVH下线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振动传感器、上柱体、下柱体、顶杆、隔振套和连接块,所述下柱体的顶部同轴地安装有所述上柱体,所述上柱体的顶部安装有可与换档控制机构连接的连接块,所述下柱体及上柱体的中心安装有所述顶杆,所述顶杆的顶部可延伸至所述连接块内而底部可延伸至所述下柱体外侧,所述下柱体及上柱体的中心还设有套装于所述顶杆上的所述隔振套,所述隔振套的两端可分别抵靠在所述顶杆和上柱体上,所述顶杆的顶部同轴地安装有所述振动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真实地反应变速器总成振动的大小,且可为台架EOL检测与整车NVH测试的数据相关性提供可靠保证。

A kind of transmission assembly NVH offline detection too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速器总成NVH下线检测工装
本技术属于变速器总成NVH下线检测
,具体是涉及一种变速器总成NVH下线检测工装。
技术介绍
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已进入稳健增长期,且车型品质的提升已取代产能成为发展的主流,同时因汽车的NVH性能为衡量汽车品质的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这就对汽车的NVH性能有更高的要求。变速器总成作为汽车的三大重要部件之一,其NVH特性也成为各变速器厂家重点关注的特性之一。具体表现是,各变速器厂家都在致力于使每一台变速器总成在下线时均进行NVH性能检测,并使用振动传感器来采集NVH的客观数据以进行统计分析及质量追溯。然而,传统的振动传感器布局安装采集的方式,是将振动传感器安装在台架连接板上,这种采集方式虽然简单易操作,但是振动传感器会将下线检测台架设备自身的振动采集进来,而且采集的距离变速器总成较远的振动会有一定的衰减,这样就不能真实地反应变速器总成振动的大小,从而导致台架测试结果与整车NVH的相关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真实地反应变速器总成振动大小的变速器总成NVH下线检测工装。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器总成NVH下线检测工装,包括振动传感器、上柱体、下柱体、顶杆、隔振套和连接块,所述下柱体的顶部同轴地安装有所述上柱体,所述上柱体的顶部安装有可与换档控制机构连接的连接块,所述下柱体及上柱体的中心安装有所述顶杆,所述顶杆的顶部可延伸至所述连接块内而底部可延伸至所述下柱体外侧,所述下柱体及上柱体的中心还设有套装于所述顶杆上的所述隔振套,所述隔振套的两端可分别抵靠在所述顶杆和上柱体上,所述顶杆的顶部同轴地安装有所述振动传感器。更优的,所述隔振套的材质为橡胶。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检测工装与台架换档控制机构连为一体,当台架换档控制机构与变速器选换档球头对接到位后,固定在台架换档控制机构上的检测工装会相应同步地与变速器总成的表面进行对接接触,这样既可以将振动传感器直接对接于变速器总成表面上,又可以降低生产节拍及劳动强度;同时,通过在顶杆上套装橡胶的隔振套,当振动传感器的对接顶杆与变速器总成的表面接触时,随着台架换档控制机构的下降,顶杆可通过橡胶隔振套的压缩与变速器总成的表面紧密接触,这样可有效隔振外部设备上的振动信号,保证振动传感器采集的信号仅来自于变速器总成内部的振动,从而为台架EOL检测与整车NVH测试的数据相关性提供可靠保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一种变速器总成NVH下线检测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采用三种不同的NVH下线检测方式采集的数据曲线图。图示说明:1-振动传感器,2-上柱体,3-下柱体,4-顶杆,5-隔振套,6-内六角螺栓Ⅰ,7-连接块,8-内六角螺栓Ⅱ,9-内六角螺栓Ⅲ,10-换档控制机构,11-变速器总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变速器总成NVH下线检测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振动传感器1、上柱体2、下柱体3、顶杆4、隔振套5、内六角螺栓Ⅰ6、连接块7、内六角螺栓Ⅱ8和内六角螺栓Ⅲ9。上述下柱体3整体呈倒圆锥台形,在该下柱体3的顶部周向均布有3个可与内六角螺栓Ⅰ6相匹配的螺纹孔,在下柱体3的顶部还同轴地设置有凹槽,在下柱体3的中心设置有与凹槽连通的台阶孔。上述上柱体2整体呈圆台形,在该上柱体2上也相应地周向均布有3个可与内六角螺栓Ⅰ6相匹配的螺栓安装孔,在上柱体2的底面设置有可与下柱体3上的凹槽相配合的凸台,这样就可将上柱体2通过内六角螺栓Ⅰ6固定安装在下柱体3的顶部。在上柱体2上还设置有一个可与内六角螺栓Ⅱ8相匹配的螺纹孔、可与下柱体3同轴的台阶孔。上述连接块7整体呈“[”形,在该连接块7的底部设置有通孔和可与内六角螺栓Ⅱ8相匹配的台阶孔,连接块7上的通孔与台阶孔的中心距与上柱体2上的台阶孔与螺纹孔的中心距保持一致,这样就可将连接块7通过内六角螺栓Ⅱ8固定安装在上柱体2的顶面。在连接块7的顶部还设置有2个可与内六角螺栓Ⅲ9相匹配的螺纹孔,而该内六角螺栓Ⅲ9又可与台架上的换档控制机构10的相应台阶孔相匹配,这样就可将连接块7与换档控制机构10通过内六角螺栓Ⅲ9固定连接。上述顶杆4整体由多段圆柱或圆锥组成,该顶杆4可同轴地安装在上柱体2和下柱体3内,且顶杆4的底端可延伸至下柱体3的外侧而顶部可延伸至连接块7内。在上柱体2和下柱体3内还设置有可套装在顶杆4上的橡胶的隔振套5,该隔振套5的顶端可抵靠在上柱体2的台阶孔内而底端可抵靠在顶杆4的相应轴肩上。在顶杆4的顶端还通过螺纹紧固连接有振动传感器1,该振动传感器1同时设置于连接块7的通孔内,这样可起到保护振动传感器1的目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工作时,当台架换档控制机构10与变速器选换档球头对接到位后,固定在台架换档控制机构10上的检测工装会相应同步地与变速器总成11的表面进行对接接触;同时,由于因在顶杆4上套装有橡胶的隔振套5,当振动传感器1的对接顶杆4与变速器总成11的表面接触时,随着台架换档控制机构10的下降,顶杆4可通过橡胶的隔振套5的压缩与变速器总成11的表面紧密接触。测试时,外部设备上的振动信号可通过橡胶的隔振套5进行有效隔振,保证振动传感器1采集的信号仅来自于变速器总成11内部的振动。测试完成后,振动传感器1会随着台架换档控制机构10的退回原位同步退出与变速器总成11表面的接触,完成对变速器总成11的NVH测试。为了验证本技术中变速器总成NVH下线检测工装的实用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还对同一台变速器总成采用了三种不同检测方式进行测试。其中,第一种是将振动传感器安装于台架连接板上,第二种是用本技术新设计的检测工装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第三种是用胶水将振动传感器贴于变速器壳体上。上述用胶水将振动传感器贴于变速器壳体上采集的数据最为接近变速器的真实水平,故默认其为基准线。如图2所示,我们可以发现,将振动传感器安装于台架连接板上的振动(细线)要明显小于用胶水将振动传感器贴于变速器壳体上的振动(粗线),而使用本技术新工装将振动传感器安装于变速器壳体上的振动(虚线)与用胶水将振动传感器贴于变速器壳体上的振动(粗线)效果基本保持一致。由此可见,采用本技术新设计的EOLNVH下线检测工装的效果是可信赖的。同时,从下表中变速器总成主要的齿轮阶次振动值的对比中也可以看出:振动传感器安装于连接板上的振动值要明显小于用胶水将振动传感器贴于变速器壳体上的振动值,而本技术新工装将振动传感器安装于变速器壳体上的振动值与用胶水将振动传感器贴于变速器壳体上的振动值大小基本相同。以上所述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速器总成NVH下线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振动传感器、上柱体、下柱体、顶杆、隔振套和连接块,所述下柱体的顶部同轴地安装有所述上柱体,所述上柱体的顶部安装有可与换档控制机构连接的连接块,所述下柱体及上柱体的中心安装有所述顶杆,所述顶杆的顶部可延伸至所述连接块内而底部可延伸至所述下柱体外侧,所述下柱体及上柱体的中心还设有套装于所述顶杆上的所述隔振套,所述隔振套的两端可分别抵靠在所述顶杆和上柱体上,所述顶杆的顶部同轴地安装有所述振动传感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器总成NVH下线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振动传感器、上柱体、下柱体、顶杆、隔振套和连接块,所述下柱体的顶部同轴地安装有所述上柱体,所述上柱体的顶部安装有可与换档控制机构连接的连接块,所述下柱体及上柱体的中心安装有所述顶杆,所述顶杆的顶部可延伸至所述连接块内而底部可延伸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学锋段昔凡张贵芝李良熙周益
申请(专利权)人: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