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质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3241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质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水质监测系统,包括:静置室,设有溢流口和水样口,水样口低于溢流口;进水装置,通过进水管路向静置室内通入样水,进水管路上设有水质探头传感器;第一溢流管路,与溢流口连接;液位传感器,检测静置室内的液位是否达到设定高度;第一排水管路,与静置室的底部连通,其上设置有第一排放电磁阀;第二排水管路,与水样口连接,其上设有水样电磁阀和第二排放电磁阀,水样电磁阀和第二排放电磁阀之间连接有分析测量仪器;除藻灯,安装在静置室内;以及过滤装置,安装在第二排水管路上,且位于水样电磁阀和分析测量仪器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质监测系统布局简单,使用洁净度较高。

A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质监测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质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水质除藻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用水量以及废水排放量逐渐增加,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破坏,使水的质量变差。随着城市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人们对用水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对水质监测的力度也在加大,水质监测站应运而生。水质监测站一般用于监视和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设备,其监测范围十分广泛,常用生活用水监测、工业用水监测、工业废水排放监测、水处理质量监测、天然水(江、河、湖、海和地下水)监测等等,主要参数有温度、PH值、浊度、溶解氧、电导率、氨氮、总磷、总氮、COD等。其中,用于检测氨氮、总磷、总氮及COD的仪器对检测水的浊度有一定的要求,所以为了保证仪器能够正常工作,需要将水进行沉沙处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有技术的水质监测站一般会设置沉沙池将待检测的水进行沉沙处理,然后再通过泵将尘沙后的水抽到另外一个储水箱里等待仪器抽取检测。采用这种结构时,需要在沉沙池的前面设置用于抽取样水的泵,又要在沉沙池的后面设置将水抽去另外一个水箱的泵,其结构复杂,且由于后面泵的存在,会将沉沙池和储水箱分隔开,若需要对水路系统进行全面的清洗,则需要分成沉沙池和储水箱两个部分分别单独进行清洗,给后期处理带来很大的不便。此外,上述监测系统容易在沉沙池内积累藻类物质,不仅影响产品的洁净度,还会影响监测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水质监测系统,简化水路布局构造。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水质监测系统,提高系统的洁净度。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水质监测系统,便于水路系统的一体化清洗。本技术的一种水质监测系统,包括:静置室,其侧壁设有溢流口和水样口,所述水样口低于溢流口;进水装置,通过进水管路向静置室内通入样水,所述进水管路上设有水质探头传感器;第一溢流管路,与静置室的溢流口连接;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静置室内的液位是否达到设定高度;第一排水管路,与静置室的底部连通,其上设置有第一排放电磁阀;第二排水管路,与静置室的水样口连接,其上依次设置有水样电磁阀和第二排放电磁阀,水样电磁阀和第二排放电磁阀之间连接有分析测量仪器;除藻灯,安装在静置室内;以及过滤装置,安装在第二排水管路上,且位于水样电磁阀和分析测量仪器之间。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除藻灯固定在静置室的顶部。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进水装置包括并联连接的潜水泵和自吸泵,所述潜水泵和自吸泵各自配置有进水开启阀。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液位传感器安装在第一溢流管路靠近溢流口的位置处。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静置室的底部连接有总管道,所述进水管路和第一排水管路均与总管道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暂存管道和第二溢流管路,所述暂存管道与位于水样电磁阀和第二排放电磁阀之间的第二排水管路连通,所述分析测量仪器用于抽取暂存管道内的样水,所述第二溢流管路与暂存管道连通,且第二溢流管路与暂存管道连通的部位高于水样口,所述第二溢流管路上设置有溢流电磁阀。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暂存管道设有一个;或者,当所述分析测量仪器检测至少两个参数时,所述暂存管道与分析测量仪器的检测参数的个数相同,多个暂存管道沿第二排水管路依次排列设置,且多个暂存管道的上部之间连通。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溢流管路在溢流电磁阀和暂存管道之间设有反冲洗入口。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反冲洗管路,所述反冲洗管路与位于水样电磁阀和第二排放电磁阀之间的第二排水管路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水质探头传感器包括温度PH值传感器、浊度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以及电导率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分析测量仪器包括氨氮检测仪、总磷检测仪、总氮检测仪以及COD检测仪中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水质监测系统通过在静置室的侧壁连通第一溢流管路以及液位传感器来检测静置室内的液位,达到设定液位时,可以通过中控系统控制进水装置停止进水,然后将静置室内的水样进行一定时间的静置沉沙后,将水样电磁阀打开,由于水样口低于溢流口,在水压差的作用下,静置室内的水会流入第二排水管路内,待分析测量仪器抽取检测完毕后,将第一排放电磁阀和第二排放电磁阀打开,进而将静置室和第二排放水路中的样水排出,以便下次使用。本技术的系统在分析测量仪器的前方增加了过滤装置,可以保证进入分析测量仪器的水质的洁净度,减少对分析测量仪器的损害。相对现有技术的水质监测系统,本技术的水质监测系统的管路布局简便,整体结构简单。此外,采配水系统利用水样口和溢流口的高度差以使样水自动流入至第二排水管路中,无需在静置室后再安装抽水泵,只需安装用于抽取样水进入静置室的进水装置即可,不仅可以简化结构,还可以提高整个水路系统的密封性和流通性,若需要对整个水路系统进行反冲洗时,只需要在第二排水管路接入反冲洗水源即可将静置室一同冲洗。此外,本技术的系统在静置室内设置有除藻灯,通过除藻灯防止静置室内产生藻类物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水质监测系统的管路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技术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仅此声明,本技术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技术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具体限定。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质监测系统,包括静置室1、进水装置2、第一排水管路3、第一溢流管路4、液位传感器41、第二排水管路5、水质探头传感器61、分析测量仪器62、除藻灯11和过滤装置53。本技术的静置室1可以为箱体结构,也可以为直径较大的水管结构。所述静置室1的侧壁设有溢流口和水样口,所述水样口低于溢流口,溢流口具体设置在靠近静置室1顶部的侧壁位置。所述第一溢流管道4与静置室1的溢流口连接,所述第一溢流管路4的另一端连通外界大气,即附图中的大气连通口D,所述液位传感器41用于检测静置室1内的液位是否达到设定高度,且优选将所述液位传感器41安装在第一溢流管路4靠近溢流口的位置处。所述进水装置2通过进水管路7向静置室1内通入样水,进水管路7的两端分别与进水装置2和静置室1连接。所述第一排水管路3与静置室1的底部连通,其上设置有第一排放电磁阀31。所述除藻灯11安装在静置室1内,用于防止静置室内产生藻类生物,提高静置室的洁净度。所述除藻灯11优选固定在静置室1的顶部。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液位传感器41也可以采用静置室1内装式液位传感器,若采用内装式液位传感器的方式检测静置室1的水位,进水装置2在进水过程中会使静置室1的水起伏甚至溅起,影响水位检测的精准度。而采用液位传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静置室,其侧壁设有溢流口和水样口,所述水样口低于溢流口;/n进水装置,通过进水管路向静置室内通入样水,所述进水管路上设有水质探头传感器;/n第一溢流管路,与静置室的溢流口连接;/n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静置室内的液位是否达到设定高度;/n第一排水管路,与静置室的底部连通,其上设置有第一排放电磁阀;/n第二排水管路,与静置室的水样口连接,其上依次设置有水样电磁阀和第二排放电磁阀,水样电磁阀和第二排放电磁阀之间连接有分析测量仪器;/n除藻灯,安装在静置室内;以及/n过滤装置,安装在第二排水管路上,且位于水样电磁阀和分析测量仪器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静置室,其侧壁设有溢流口和水样口,所述水样口低于溢流口;
进水装置,通过进水管路向静置室内通入样水,所述进水管路上设有水质探头传感器;
第一溢流管路,与静置室的溢流口连接;
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静置室内的液位是否达到设定高度;
第一排水管路,与静置室的底部连通,其上设置有第一排放电磁阀;
第二排水管路,与静置室的水样口连接,其上依次设置有水样电磁阀和第二排放电磁阀,水样电磁阀和第二排放电磁阀之间连接有分析测量仪器;
除藻灯,安装在静置室内;以及
过滤装置,安装在第二排水管路上,且位于水样电磁阀和分析测量仪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藻灯固定在静置室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装置包括并联连接的潜水泵和自吸泵,所述潜水泵和自吸泵各自配置有进水开启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传感器安装在第一溢流管路靠近溢流口的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置室的底部连接有总管道,所述进水管路和第一排水管路均与总管道连接。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江南樊晓龙张杜伍金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鼎钛海工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