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3126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一密封结构以及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容器与所述第二容器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容器中,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容器;所述第二密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容器外部,用于密封所述第二容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使用方便,降低了实验误差,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实验过程的安全。

A kind of rea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装置
本技术属于化学反应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在进行生化实验时,操作员需要经常将两种不同的溶液进行混合或者反应,一般所采用的方法是首先各自量好所需体积的反应物,然后将其中一种反应物直接倒入另一种反应物容器中,或者利用诸如胶头滴管等装置将其中一种反应物与另一种反应物进行混合反应,以此将不同的物质混合或者进行反应。此类装置比较适用于性质稳定的溶液,但是对于一些易于挥发的溶液,或者将气体与溶液混合,亦或者将固体与溶液混合,则在移液混合的时候可能会引起溶液的挥发、气体漫出容器、固体则会附着在容器壁或者漂浮在容器内,这样不仅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还会由于液体的挥发或者固体的漂浮造成实验室内部空气污染,长期下去,对实验者的健康造成损坏。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反应装置在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现有的反应装置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反应装置存在的缺陷,本技术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的反应装置,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反应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提出的技术方案是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从而提供一种反应装置,该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的装置中存在的混合的时候引起反应物的损耗,这样不仅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还会由于其他物质的挥发或者固体的漂浮造成实验室内部空气污染,长期下去,对实验者的健康造成损坏的问题,所公开的装置使用方便,操作安全,精确性高,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一密封结构以及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容器与所述第二容器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容器中,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容器;所述第二密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容器外部,用于密封所述第二容器。根据本技术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具有向上的第一开口和位于侧面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外侧下方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具有向上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容器具有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外周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匹配,使得所述卡块插接在所述卡槽中,从而将所述第四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对应;所述第一密封结构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延伸进入所述第一容器中,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容器;所述第二密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四开口处,用于密封所述第四开口。根据本技术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与所述第三开口的方向垂直。根据本技术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器包括一体连通的腔室和腔室上方的中空管,所述中空管具有所述第四开口,所述中空管直径小于所述腔室的直径。根据本技术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柄部,所述柄部底端外周设有密封软片,所述柄部顶端设有手持部,所述柄部位于所述手持部下方的位置设有挂钩,所述密封软片的尺寸和形状与所述第一开口匹配,使得所述密封软片通过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第一容器中,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容器。根据本技术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结构为密封铝条,所述密封铝条包括密封部,用于密封所述第四开口,从所述密封部向外延伸的延长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延长部一端的钩环部,所述钩环部与所述挂钩匹配,使得所述钩环部能够扣在所述挂钩上。根据本技术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软片为橡胶材质。根据本技术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器由弹性材料制成。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反应装置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将两个容器内的物质混合前进行密封,保证了物质的稳定性;通过先将容器固定在另一个容器上然后再进行密封拆除、混合,降低了实验误差,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整个操作更加方便;另外,还将其中一个容器设为弹性结构,使得混合时,保证反应物充分流出该容器,保证了反应的准确;最后,当将一个容器内的反应物倒入另一个容器时,使得容器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这样能够方便反应物的倒出,也能节省时间,避免浪费。综上所述,本技术特殊的反应装置,有效解决现有的装置中存在的混合的时候引起溶液的挥发、气体漫出容器、固体则会附着在容器壁或者漂浮在容器内,这样不仅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还会由于其他物质的挥发或者固体的漂浮造成实验室内部空气污染,长期下去,对实验者的健康造成损坏的问题,所公开的装置使用方便,操作安全,精确性高,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结构中未见有类似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反应装置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参照附图,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反应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反应装置的结构分解图。附图中各标号为:第一容器-1;第二容器-2;第一密封结构-3;第二密封结构-4;连接件-5;第一开口-10;第二开口-11;卡槽-12;第三开口-13;第四开口-20;卡块-21;腔室-22;中空管-23;柄部-30;密封软片-31;手持部-32;挂钩-33;密封部-40;延长部-41;钩环部-4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仅为示例性说明,并未按照严格比例绘制,而且其中可能有为描述便利而进行局部放大、缩小,对于公知部分亦可能有一定缺省。图1是本技术的反应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反应装置的结构分解图。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反应装置,包括第一容器1、第二容器2、第一密封结构3以及第二密封结构4。第一容器1与第二容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一密封结构以及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容器与所述第二容器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容器中,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容器;所述第二密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容器外部,用于密封所述第二容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一密封结构以及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容器与所述第二容器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容器中,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容器;所述第二密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容器外部,用于密封所述第二容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具有向上的第一开口和位于侧面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外侧下方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具有向上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容器具有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外周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匹配,使得所述卡块插接在所述卡槽中,从而将所述第四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对应;所述第一密封结构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延伸进入所述第一容器中,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容器;所述第二密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四开口处,用于密封所述第四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与所述第三开口的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丹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浦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