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循环空气冷却的制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3098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制冷设备的冷却区域(6)被第一隔板(29)划分为存储区域和空气分配区域(27,31)。进气和排气孔(37,33)开口入空气分配区域,并且多个孔(30,32)形成于隔板(29)中,用于允许空气从空气分配区域(27,31)进入存储区域或者反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循环空气冷却的制冷设备,换言之,其壳体中 蒸发区域和用于容纳冷藏物品的冷却区域彼此分开并且冷却区域 由从蒸发区域供应的冷空气所冷却的制冷设备。为了获得封闭的空 气回路,冷却区域必须具有进气孔和排气孔并且空气从进气孔经过 冷却区域流至排气孔。
技术介绍
紧邻进气孔和排气孔地获得了高的空气流速,这会导致未保护 的冷藏物品变干。而且,如果冷藏室的期望温度没有有利地设置, 就存在着冷藏物品会被流入的不可避免地比期望温度更冷的冷空 气损坏的危险。冷却区域能由一个或多个支承板或其它配件划分为多个隔室, 冷空气一个接一个地流过所述隔室。在这种冷却区域或者其中分开的隔室填充有抽屉时,这明显地 阻挡地气流。因此提出冷气流应当沿着这种抽屉的侧壁或底部偏 转,以通过抽屉壁冷却其内部。每单位时间以这种方式从抽屉消散 的热量可能很小但却是可接受的,因为周围全是冷空气的抽屉仅受 到来自制冷设备周围非常小的热流入。然而不利的是,来自新装入 抽屉的尚温暖的冷藏物品的热输入仅能非常缓慢地消散。而且抽屉 附近所需的流路需要空间,那么这就不再能容纳冷藏物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提供一种通过循环空气而冷却的制冷设备,其 避免了冷却空气不利的高流速。这个目标的实现在于,其上布置有进气和排气孔的冷却区域被 第一隔板划分为存储区域和空气分配区域,进气和排气孔布置在其 中,并且多个孔形成于隔板中用于空气从空气分配区域通向存储区 域以及反之。因此隔板允许一方面由于通过隔板散热而进行冷却, 而且还主要由于空气交换来进行冷却,因此在存储区域中能以低的 空气流速实现所需冷却能力所要求的空气交换速率,因为与空气分 配区域的空气交换在隔板很大的表面上分布。空气分配区域优选地被厚的第二隔板划分为进气孔开口入其 中并且空气由此进入存储区域的上游区域以及排气孔开口入其中 并且来自存储区域的空气进入其中的下游区域。第二隔板确保了所 有冷空气从进气孔至排气孔越过存储区域,吸收那里的热。为了在存储区域中局部规则的分布之下实现低的空气流速,隔 板应当尽可能地大,优选地占用存储区域的一侧。这个一侧优选地是存储区域的盖板,因为冷藏物品堵塞进气和 排气的危险在那里最小。特别有利的是,存储区域包含在顶部开口的抽屉,因为冷空气 能通过附着至存储区域盖板的隔板毫无阻碍地流入抽屉并且又从 其中抽出。进气和排气孔之中, 一个优选连接至制冷设备后壁中的管道并 且另一个面对制冷设备的门中的管道的端孔。其优选地是后壁中的进气管道,而排气管道穿过门,尤其是在 制冷设备具有多个冷藏隔室的情形下。为了防止制冷设备隔室和多个冷藏隔室之间的空气交换(这使得隔室中的温度难以独立地控制),能提供借助于密封件把将要与 关闭状态的门接触的冷藏隔室分隔开的中间壁。为了实现气流在第一隔板表面上的规则分布,可透气纤维材料 的片材能附着至其上,这易于收集到达的气流。根据一个特别优选的改进,第一隔板能拆卸以使得如果需要的 话,用户能将其移除以便还能使用空气分配区域来容纳冷藏物品。附图说明从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将显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 特点和优点,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制冷设备的透视图2示出了图l所示制冷设备沿着图i中线n的剖视图3示出了第一和第二隔板的第一改进的视图4示出了隔板的第二改进的视图5示出了隔板的第三改进的视图;和图6示出了穿过制冷设备的门的水平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了一种制冷设备的透视图,本专利技术将基于此进行描述。 该设备具有本体1和门2。本体1的内部被划分为顶部处位于本体 1的盖下面的蒸发区域3、第一冷却区域4以及由绝缘中间壁5与 其分开的第二冷却区域6。抽屉7容纳在第二冷却区域6中。第一 冷却区域4通常被多个用于冷藏物品的支架分为多个彼此叠置的 隔室,但这些支架在附图中省略以便能尽可能多地示出本体1的后 壁8。;在将蒸发区域3与第一冷却区域4分隔开的中间壁9 (参见图2)的前表面上形成有进气孔10,来自第一冷却区域4的空气能由 此进入蒸发区域3。供来自第二冷却区域6的空气流到蒸发区域3 且在附图中不可见的管路能定位在本体1的侧壁中;附图中示出的 另一选择是门2的内部中的空气管线11,其开始于第二冷却区域6 的水平处并且终止于与进气口 IO相对之处,这个路线在附图中用 虚线示出。分配罩12靠近后壁8固定至中间壁9,其上形成有多个气孔 13,由此来自蒸发区域3的冷空气在第一冷却区域4的上部中以不 同的方向分布。多对也能让冷空气流过的孔14定位在后壁8上分 配罩12之下。这些成对孔14的水平被选择为使得当冷藏物品支架 安装在第一冷却区域4时,每对孔14供应一个隔室。图2示出了图1所示制冷设备沿着垂直延伸的中心平面且朝向本体1底部的剖视图,在图1中用点划线n表示。在这个剖视图中,蒸发器15的冷却软管示出为处于蒸发区域3的内部,穿过进气孔 10的空气流到该冷却软管。中间壁9朝着本体1的后壁8向下倾 斜至通道16,其中收集从蒸发器15滴下的冷凝物。冷凝物通过管 (未示出)达到容纳在本体1的基部区域17 (参见图1)中的蒸发 单元。具有马达18、由所述马达18驱动的斗轮19以及壳体20的风 扇容纳在通道16后面,靠近后壁8。进气孔在斗轮19的轴向上形 成于壳体20的前表面上。壳体20的上半部绕斗轮19沿周向紧密 地延伸;壳体20在底部打开以使得由于斗轮19的旋转而径向向外 加速的空气向下流入腔21。可枢转的活叶22容纳在这个腔21中。在附图所示的位置中, 活叶22堵塞垂直向下地导向至第一冷却区域4的冷空气进气孔23。 空气因而被朝着后壁8推动并进入冷空气供应路24,该供应路24从由薄的绝缘层25分开的第一冷却区域4在后壁8的内部中导向 至第二冷却区域6。当在冷空气进气孔23和冷空气供应路24之间 链接至中间壁26的活叶22移动到附图中虚线轮廓所示的垂直位置 时,其堵塞冷空气供应路24并且冷空气流通过冷空气进气孔23达 到分配罩12。附图示出了一个气孔13,由此从分配罩12流出的空 气进入第一冷却区域4。冷空气供应路24通向第二冷却区域6的冷空气进气孔37并且 在那里达到第一分配腔27,该第一分配腔27垂直于图2中的剖视 平面在第二冷却区域6的整个宽度和大致一半深度上延伸至垂直 隔板28。垂直隔板由塑料模塑为与水平隔板29成单体。水平隔板 29构成第一分配腔27的底部并且将其与下面第二冷却区域的存储 区域分隔开。其提供有多个孔30 (参见图3),通过供应路24供应 至分配腔27的冷空气在进入存储区域和容纳于其中且在上面开口 的抽屉7时由此被广泛地分配。第二分配腔31在垂直隔板28和门2之间定位为第一分配腔27 的镜像图像。隔板28在冷却区域4和6之间邻近中间壁5的变宽 上缘将分配腔27、 31彼此分隔开并且防止或限制冷空气从腔27至 腔31的直接通路。为了在腔27、 31之间形成有效的空气阻隔,隔 板28的上缘可提供有密封条(附图中未示出),其被压縮在隔板 28和中间壁5之间并且形成紧密接触。然而对此还可接受的是隔 板28的上缘和中间壁5之间有狭窄的间隙,只要穿过这个间隙的 气流与从第一分配腔27流入抽屉7的气流相比非常小即可。空气通过在存储区域和第二分配腔之间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第一冷藏隔室(6)的制冷设备,由风扇强制循环的冷空气通过至少一个进气孔(37)供应至所述第一冷藏隔室(6)并通过排气孔(33)从中移走,其特征在于,第一冷却区域(6)被第一隔板(29)划分为存储区域和空气分配区域(27,31),进气和排气孔(37,33)在其中开口,并且多个孔(30,32)形成于隔板(29)中,用于使空气从空气分配区域(27,31)通向存储区域以及从存储区域通向空气分配区域(27,3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格茨H伊勒P福蒂亚迪斯
申请(专利权)人: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