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主体及蒸发冷凝换热器、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967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公开了一种换热主体及蒸发冷凝换热器、空调,其在双层平板内穿插、胀接换热管使得换热器流路精确控制,增设管式结构抗胀开力远高于双层板片式结构,制冷效果可控,控温性能得到提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板内穿管式换热主体适用于一切蒸发冷却空调组外机、蒸发冷凝换热器中涉及制冷换热的场合。

A kind of heat exchange main body, evaporation condensatio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主体及蒸发冷凝换热器、空调
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主体及蒸发冷凝换热器、空调,具体涉及一种板内穿管式换热主体及蒸发冷凝换热器、空调,尤其是应用于蒸发冷却空调组外机蒸发冷凝换热器上的一种板内穿管式换热主体。
技术介绍
目前层积式换热器常常采用具有凸凹结构的双层金属板片进行阵列式点焊或者机械装配方式,冷媒在换热板形成的流动路径内流动。但这种方式导致各条流动路径的冷媒量不可控,且这一问题又同时带来了导致换热效率的不可控的问题。当将这种板片式蒸发式冷凝换热器应用于蒸发冷却空调组外机上时,由于蒸发冷却空调组外机愈来愈需要冷媒流动路径可控、换热效率高、控温性好等性能,当前板片式蒸发式冷凝换热器很难满足要求,对蒸发式冷凝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带来巨大的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抗胀开能力强、制冷效果可控、控温性能更好的内穿管式换热主体及采用其的蒸发冷凝换热器、蒸发冷却空调,具体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方面,一种换热主体,其包括至少一个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包括两个平行相对的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以及设置在第一换热板与第二换热板之间的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板、第二换热板相对设置,其中第一换热板与第二换热板相对的侧面形成有多个沿着第一换热板板面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换热板与所述第一换热板的侧面对应的形成有多个沿着第二换热板板面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所述多个第一凹槽与多个第二凹槽在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叠置在一起时构成多个可容纳换热管沿着换热板板面方向延伸的管孔;所述换热管(设置所述管孔内沿着换热板方向延伸。上述方案可选的,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均为半圆弧状凹槽,两者在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叠置在一起时构成与所述所述换热管形状相应的管孔;所述换热管通过穿插或胀接方式或焊接方式设置在所述管孔中。上述方案可选的,所述第一换热板与第二换热板采用阵列式点焊或者机械装配为一体。上述方案可选的,所述第一换热板与第二换热板均为具有传热、散热功能的金属薄板。上述方案可选的,所述管孔等间距设置。上述方案可选的,所述换热管为蛇形管。上述方案可选的,所述第一换热板与第二换热板为平板。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蒸发冷凝换热器,其换热主体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换热主体。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其设有上述蒸发冷凝换热器。本技术实现制冷介质流通路径确定、板式换热器制冷效果可控,在双层平板内穿插、胀接换热管使得换热器流路精确控制,增设管式结构抗胀开力远高于双层板片式结构,换热主体的控温性能得到提升。本技术中的板内穿管式换热主体适用于一切蒸发冷却空调组外机、蒸发冷凝换热器中涉及制冷换热的场合。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蒸发冷却空调机组外机示意图;图2是板内穿管式换热器示意图;图3是板内穿管式换热器截面视图;图4是集管式换热器;图中:1-排风口;2-风机;3-挡水板;4-喷淋嘴;5-循环管;6-水泵;7-空气进气口;8-水盘,9-板内穿管式蒸发式换热器;10-换热弯头;11-换热直管;12-第一换热板;121-第一凹槽;13-第二换热板;第二凹槽131;管孔-123;14-换热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技术通过在双层带有多个形成有凹槽的换热板内部穿插、胀接和/或焊接换热管,实现了制冷介质流通路径确定,换热器制冷效果的可控性,增设管式结构抗胀开力远高于双层板片式结构,换热主体的控温性能得到提升。本技术中的板内穿管式换热主体适用于一切蒸发冷却空调机组外机、蒸发冷凝换热器中涉及制冷换热的场合。实施例1: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板内穿管式换热主体示例,换热管采用蛇形管。具体的,其包括第一换热板12,第二换热板13,换热管14;第一换热板12、第二换热板13均采用凸凹结构,两者平行、相对设置,第一换热板12与第二换热板13相对的一侧形成有多个沿着第一换热板12板面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121,第二换热板13与第一换热板12的一侧对应的形成有多个沿着第二换热板13板面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131,多个第一凹槽与多个第二凹槽在第一换热板12和第二换热板13叠置一起时构成多个沿着换热板板面方向延伸的管孔123,在管孔内设置有沿着管孔方向延伸的换热管14,相邻两根换热管14的两端通过换热弯头10焊接在一起,使得制冷介质只能沿着换热管14进行单一方向的流通,不再并联多个流路,流通路径确定,制冷效果可控。可优选的,凹糟的形状不受局限,可实现内部穿插、胀接的换热管14跟板的槽面形状相匹配即可,本实施例优选为半圆弧状,换热管14通过穿插、胀接方式设置在管孔中。可优选的,换热管14的布局形式优选为平行等距离的换热管。可优选的,第一换热板12与第二换热板13均为具有传热、散热功能的金属薄板,通过换热管14与第一换热板12、第二换热板13的热传导,降低热对流作用。可优选的,第一换热板12与第二换热板13采用进行阵列式点焊或者机械装配为一体。本实施例提供的板内穿管式换热主体聚集管式换热器的高承压力和单一流路的优势,相比纯金属板式换热器,板内穿管式结构因内部设置有单向换热管路,因而可精确控制制冷介质的流通量,同时增设的换热管结构抗胀开力远高于双层板片式结构,避免了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主体,其包括至少一个换热单元,其特征在于:/n所述换热单元包括两个平行相对的第一换热板(12)和第二换热板(13)以及设置在第一换热板与第二换热板之间的换热管(14);/n所述第一换热板(12)、第二换热板(13)相对设置,其中第一换热板(12)与第二换热板(13)相对的侧面形成有多个沿着第一换热板(12)板面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121),所述第二换热板(13)与所述第一换热板(12)的侧面对应的形成有多个沿着第二换热板(13)板面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131),所述多个第一凹槽与多个第二凹槽在第一换热板(12)和第二换热板(13)叠置在一起时构成多个可容纳换热管沿着换热板板面方向延伸的管孔(123);/n所述换热管(14)设置所述管孔内沿着换热板方向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主体,其包括至少一个换热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单元包括两个平行相对的第一换热板(12)和第二换热板(13)以及设置在第一换热板与第二换热板之间的换热管(14);
所述第一换热板(12)、第二换热板(13)相对设置,其中第一换热板(12)与第二换热板(13)相对的侧面形成有多个沿着第一换热板(12)板面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121),所述第二换热板(13)与所述第一换热板(12)的侧面对应的形成有多个沿着第二换热板(13)板面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131),所述多个第一凹槽与多个第二凹槽在第一换热板(12)和第二换热板(13)叠置在一起时构成多个可容纳换热管沿着换热板板面方向延伸的管孔(123);
所述换热管(14)设置所述管孔内沿着换热板方向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均为半圆弧状凹槽,两者在第一换热板(12)和第二换热板(13)叠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岚原符众邢煊烨肖艺光李庆鑫沈仁敏李路王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