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血治疗用血液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2651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放血治疗用血液收集装置,包括针体组件、连接组件、容血组件和消毒组件,所述针体组件包括针头、针座、固定管和螺纹连接管,通过设置压管阀门和将负压瓶的内腔设置成负压状态,使得在将针头刺入患者静脉后,打开压管阀门,由于负压瓶内腔为负压状态,从而可以将患者静脉内的血液抽取至负压瓶的内腔,同时使用者可以通过压管阀门,控制压管阀门上的滚轮对压缩连接管的程度,从而对血液抽取的量和抽取速度,避免目前临床常用放血方法是使用留置针或者一次性静脉穿刺针头穿刺后使血液从静脉流出,但血流速度相对较慢、放血量不易控制,且放血量较大,容易使患者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舒适得问题。

A blood collection device for bleeding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放血治疗用血液收集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放血治疗用血液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PV增殖期或红细胞增多期常有红细胞增多,为尽快使血容量及红细胞容量接近正常,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临床上对于较年轻患者,如无血栓并发症,可采用放血治疗。放血治疗可在较短时间内使血容量降至正常,症状减轻,减少出血及血栓形成。每隔2天~3天放血200ml~400ml,直至红细胞数在6.0×1012/L以下,红细胞压积在50%以下。目前临床常用放血方法是使用留置针或者一次性静脉穿刺针头穿刺后使血液从静脉流出,但血流速度相对较慢、放血量不易控制,且放血量较大,患者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放血治疗用血液收集装置,旨在解决目前临床常用放血方法是使用留置针或者一次性静脉穿刺针头穿刺后使血液从静脉流出,但血流速度相对较慢、放血量不易控制,且放血量较大,容易使患者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舒适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放血治疗用血液收集装置,包括针体组件、连接组件、容血组件和消毒组件,所述针体组件包括针头、针座、固定管、连接座和螺纹连接管,所述针座与所述针头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针头的底端,所述固定管与所述针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针座远离所述针头的一端,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固定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固定管远离所述针座的一端,所述螺纹连接管与所述连接座一体成型,且位于所述连接座远离所述连接座的一端;所述连接管、螺纹连接座和压管阀门,所述螺纹连接座与所述螺纹连接管螺纹连接,且位于所述螺纹连接管远离所述连接座的一端,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螺纹连接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螺纹连接座远离所述螺纹连接管的一端,所述压管阀门与所述连接管滑动连接,且套设于所述连接管的外侧;所述容血组件包括负压瓶、透明玻璃片、排液管、调节块、调节杆和排液孔,所述负压瓶与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螺纹连接座的一侧,所述透明玻璃片与所述负压瓶一体成型,且位于所述负压瓶的前端,所述排液管与所述负压瓶固定连接,且位于负压瓶的底端,所述调节块与所述排液管一体成型,且位于所述负压瓶的底端,所述调节杆与所述调节块滑动连接,且套设于所述调节块的内腔,所述排液孔开设于所述调节杆的内腔,所述负压瓶侧内腔处于负压状态;所述消毒组件包括外螺管、内螺管、单向阀、堵块、刺穿针、橡胶塞、中空囊袋、肝素封管液层和含氯消毒剂层,所述内螺管与所述固定管和所述负压瓶固定连接,且分别位于所述固定管的右端和所述负压瓶的顶端,所述外螺管与所述内螺管螺纹连接,且位于所述内螺管外侧,所述单向阀与所述内螺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内螺管远离所述外螺管的一侧的内腔,所述堵块与所述内螺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内螺管的内腔,所述刺穿针与所述堵块固定连接,且贯穿于所述堵块的内腔至所述内螺管的顶端,所述橡胶塞与所述外螺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螺管远离所述内螺管一侧的内腔,所述中空囊袋与所述外螺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螺管远离所述内螺管的一端,所述肝素封管液层位于靠近所述固定管一侧的所述中空囊袋的内腔,所述含氯消毒剂层位于所述靠近所述负压瓶一侧的所述中空囊袋的内腔,所述中空囊袋的内腔均为高压状态。本技术提供优选的,所述针体组件还包括蝶形针柄,所述蝶形针柄与所述针座一体成型,且位于所述针座的最右两端。本技术提供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连接带和固定绳,所述连接带与所述连接管滑动连接,且套设于所述连接管的外侧,所述固定绳与所述连接带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连接带的左右两侧。本技术提供优选的,所述容血组件还包括刻度槽,所述刻度槽与所述负压瓶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透明玻璃片的前端右侧。本技术提供优选的,所述容血组件包括压块,所述压块与所述调节杆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调节杆的左右两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放血治疗用血液收集装置,通过设置压管阀门和将负压瓶的内腔设置成负压状态,使得在将针头刺入患者静脉后,打开压管阀门,由于负压瓶内腔为负压状态,从而可以将患者静脉内的血液抽取至负压瓶的内腔,同时使用者可以通过压管阀门,控制压管阀门上的滚轮对压缩连接管的程度,从而对血液抽取的量和抽取速度,避免目前临床常用放血方法是使用留置针或者一次性静脉穿刺针头穿刺后使血液从静脉流出,但血流速度相对较慢、放血量不易控制,且放血量较大,容易使患者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舒适得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消毒组件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排液管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调节杆结构俯视图。图中:1-针体组件、11-针头、12-针座、13-蝶形针柄、14-固定管、15-连接座、16-螺纹连接管、2-连接组件、21-连接管、22-螺纹连接座、23-压管阀门、24-连接带、25-固定绳、3-容血组件、31-负压瓶、32-透明玻璃片、33-刻度槽、34-排液管、35-调节块、36-调节杆、37-压块、38-排液孔、4-消毒组件、41-外螺管、42-内螺管、43-单向阀、44-堵块、45-刺穿针、46-橡胶塞、47-中空囊袋、48-肝素封管液层、49-含氯消毒剂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放血治疗用血液收集装置,包括针体组件1、连接组件2、容血组件3和消毒组件4,针体组件1包括针头11、针座12、固定管14、连接座15和螺纹连接管16,针座12与针头11固定连接,且位于针头11的底端,固定管14与针座12固定连接,且位于针座12远离针头11的一端,连接座15与固定管14固定连接,且位于固定管14远离针座12的一端,螺纹连接管16与连接座15一体成型,且位于连接座15远离连接座15的一端;连接管21、螺纹连接座22和压管阀门23,螺纹连接座22与螺纹连接管16螺纹连接,且位于螺纹连接管16远离连接座15的一端,连接管21与螺纹连接座22固定连接,且位于螺纹连接座22远离螺纹连接管16的一端,压管阀门23与连接管21滑动连接,且套设于连接管21的外侧;容血组件3包括负压瓶31、透明玻璃片32、排液管34、调节块35、调节杆36和排液孔38,负压瓶31与连接管21固定连接,且位于连接管21远离螺纹连接座22的一侧,透明玻璃片32与负压瓶31一体成型,且位于负压瓶31的前端,排液管34与负压瓶31固定连接,且位于负压瓶31的底端,调节块35与排液管34一体成型,且位于负压瓶31的底端,调节杆36与调节块35滑动连接,且套设于调节块35的内腔,排液孔38开设于调节杆36的内腔,负压瓶31侧内腔处于负压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放血治疗用血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针体组件(1)、连接组件(2)、容血组件(3)和消毒组件(4),所述针体组件(1)包括针头(11)、针座(12)、固定管(14)、连接座(15)和螺纹连接管(16),所述针座(12)与所述针头(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针头(11)的底端,所述固定管(14)与所述针座(1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针座(12)远离所述针头(11)的一端,所述连接座(15)与所述固定管(14)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固定管(14)远离所述针座(12)的一端,所述螺纹连接管(16)与所述连接座(15)一体成型,且位于所述连接座(15)远离所述连接座(15)的一端;/n所述连接管(21)、螺纹连接座(22)和压管阀门(23),所述螺纹连接座(22)与所述螺纹连接管(16)螺纹连接,且位于所述螺纹连接管(16)远离所述连接座(15)的一端,所述连接管(21)与所述螺纹连接座(2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螺纹连接座(22)远离所述螺纹连接管(16)的一端,所述压管阀门(23)与所述连接管(21)滑动连接,且套设于所述连接管(21)的外侧;/n所述容血组件(3)包括负压瓶(31)、透明玻璃片(32)、排液管(34)、调节块(35)、调节杆(36)和排液孔(38),所述负压瓶(31)与所述连接管(2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连接管(21)远离所述螺纹连接座(22)的一侧,所述透明玻璃片(32)与所述负压瓶(31)一体成型,且位于所述负压瓶(31)的前端,所述排液管(34)与所述负压瓶(31)固定连接,且位于负压瓶(31)的底端,所述调节块(35)与所述排液管(34)一体成型,且位于所述负压瓶(31)的底端,所述调节杆(36)与所述调节块(35)滑动连接,且套设于所述调节块(35)的内腔,所述排液孔(38)开设于所述调节杆(36)的内腔,所述负压瓶(31)侧内腔处于负压状态;/n所述消毒组件(4)包括外螺管(41)、内螺管(42)、单向阀(43)、堵块(44)、刺穿针(45)、橡胶塞(46)、中空囊袋(47)、肝素封管液层(48)和含氯消毒剂层(49),所述内螺管(42)与所述固定管(14)和所述负压瓶(31)固定连接,且分别位于所述固定管(14)的右端和所述负压瓶(31)的顶端,所述外螺管(41)与所述内螺管(42)螺纹连接,且位于所述内螺管(42)外侧,所述单向阀(43)与所述内螺管(4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内螺管(42)远离所述外螺管(41)的一侧的内腔,所述堵块(44)与所述内螺管(4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内螺管(42)的内腔,所述刺穿针(45)与所述堵块(44)固定连接,且贯穿于所述堵块(44)的内腔至所述内螺管(42)的顶端,所述橡胶塞(46)与所述外螺管(4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螺管(41)远离所述内螺管(42)一侧的内腔,所述中空囊袋(47)与所述外螺管(4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螺管(41)远离所述内螺管(42)的一端,所述肝素封管液层(48)位于靠近所述固定管(14)一侧的所述中空囊袋(47)的内腔,所述含氯消毒剂层(49)位于所述靠近所述负压瓶(31)一侧的所述中空囊袋(47)的内腔,所述中空囊袋(47)的内腔均为高压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血治疗用血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针体组件(1)、连接组件(2)、容血组件(3)和消毒组件(4),所述针体组件(1)包括针头(11)、针座(12)、固定管(14)、连接座(15)和螺纹连接管(16),所述针座(12)与所述针头(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针头(11)的底端,所述固定管(14)与所述针座(1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针座(12)远离所述针头(11)的一端,所述连接座(15)与所述固定管(14)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固定管(14)远离所述针座(12)的一端,所述螺纹连接管(16)与所述连接座(15)一体成型,且位于所述连接座(15)远离所述连接座(15)的一端;
所述连接管(21)、螺纹连接座(22)和压管阀门(23),所述螺纹连接座(22)与所述螺纹连接管(16)螺纹连接,且位于所述螺纹连接管(16)远离所述连接座(15)的一端,所述连接管(21)与所述螺纹连接座(2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螺纹连接座(22)远离所述螺纹连接管(16)的一端,所述压管阀门(23)与所述连接管(21)滑动连接,且套设于所述连接管(21)的外侧;
所述容血组件(3)包括负压瓶(31)、透明玻璃片(32)、排液管(34)、调节块(35)、调节杆(36)和排液孔(38),所述负压瓶(31)与所述连接管(2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连接管(21)远离所述螺纹连接座(22)的一侧,所述透明玻璃片(32)与所述负压瓶(31)一体成型,且位于所述负压瓶(31)的前端,所述排液管(34)与所述负压瓶(31)固定连接,且位于负压瓶(31)的底端,所述调节块(35)与所述排液管(34)一体成型,且位于所述负压瓶(31)的底端,所述调节杆(36)与所述调节块(35)滑动连接,且套设于所述调节块(35)的内腔,所述排液孔(38)开设于所述调节杆(36)的内腔,所述负压瓶(31)侧内腔处于负压状态;
所述消毒组件(4)包括外螺管(41)、内螺管(42)、单向阀(43)、堵块(44)、刺穿针(45)、橡胶塞(46)、中空囊袋(47)、肝素封管液层(48)和含氯消毒剂层(49),所述内螺管(42)与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晨阳李爱敏李红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