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陆建遵专利>正文

一种磁流变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2566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流变减振装置,可自发电,降低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并且降低故障率;包括缸体和活塞杆,缸体内部设置有空腔,缸体顶部连通设置有开口,活塞杆底端沿开口插入空腔内部,空腔内部设置有磁流变液,活塞杆底端设置有活塞主体,活塞主体上设置有电磁线圈,活塞主体上设置有通孔,活塞杆部分区域为永磁体材质,永磁体材质处外部设置有支撑环,支撑环内部设置有切割线圈,切割线圈与电磁线圈之间通过导线连接,并且导线上设置有变压器,支撑环通过多组连接杆与缸体顶部连接。

A kind of MR dam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流变减振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磁流变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汽车悬架是汽车传递扭矩和缓冲来自地面冲击力的重要结构,对于提升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减振器是汽车悬架的重要部件,对悬架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减振器从工作介质上可分为液压筒式减振器、电流变液减振器和磁流变减振器。其中磁流变减振器已经趋于成熟,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需要诸多电器元件来调节振动幅度以及电流强度之间的关系,并且需要外接电源来实现正常工作,使用局限性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自发电,以降低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并且降低故障率的磁流变减振装置。本技术的一种磁流变减振装置,包括缸体和活塞杆,缸体内部设置有空腔,缸体顶部连通设置有开口,活塞杆底端沿开口插入空腔内部,空腔内部设置有磁流变液,活塞杆底端设置有活塞主体,活塞主体上设置有电磁线圈,活塞主体上设置有通孔,活塞杆部分区域为永磁体材质,永磁体材质处外部设置有支撑环,支撑环内部设置有切割线圈,切割线圈与电磁线圈之间通过导线连接,并且导线上设置有变压器,支撑环通过多组连接杆与缸体顶部连接。本技术的一种磁流变减振装置,部分所述导线通过胶带缠绕在缸体外部。本技术的一种磁流变减振装置,多组连接杆均与支撑环和缸体焊接。本技术的一种磁流变减振装置,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内侧壁与活塞杆外侧壁紧密接触。本技术的一种磁流变减振装置,所述缸体外侧壁下半区域设置有下固定环,活塞杆外侧壁上半区域设置有上固定环,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之间设置有弹簧。本技术的一种磁流变减振装置,所述缸体底部连通设置有加液管,加液管上设置有阀门。本技术的一种磁流变减振装置,所述活塞杆外侧壁顶端设置有滚珠轴承,滚珠轴承外部设置有固定座,并且活塞杆顶端设置有连接环。本技术的一种磁流变减振装置,所述缸体为不锈钢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活塞杆受到外力振动时上下往复振动带动永磁体材质在切割线圈内部切割磁感线,从而在切割线圈与电磁线圈之间产生电流,并且活塞杆振动频率越高,产生的电流越大,从而磁流变液的黏度越大,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自发电,降低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并且降低故障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活塞杆和上固定环的连接示意俯视图;图3是缸体、活塞杆、上固定环、下固定环和弹簧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缸体和下固定环的连接示意俯视图;附图中标记:1、缸体;2、活塞杆;3、磁流变液;4、活塞主体;5、电磁线圈;6、通孔;7、连接杆;9、支撑环;10、切割线圈;11、导线;12、变压器;16、密封圈;17、下固定环;18、上固定环;19、弹簧;20、加液管;21、滚珠轴承;22、固定座;23、连接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磁流变减振装置,包括缸体(1)和活塞杆(2),缸体(1)内部设置有空腔,缸体1顶部连通设置有开口,活塞杆2底端沿开口插入空腔内部,空腔内部设置有磁流变液3,活塞杆2底端设置有活塞主体4,活塞主体4上设置有电磁线圈5,活塞主体4上设置有通孔6,活塞杆2部分区域为永磁体材质,永磁体材质处外部设置有支撑环9,支撑环9内部设置有切割线圈10,切割线圈10与电磁线圈5之间通过导线11连接,并且导线11上设置有变压器12,支撑环9通过多组连接杆7与缸体1顶部连接;活塞杆受到外力振动时上下往复振动带动永磁体材质在切割线圈内部切割磁感线,从而在切割线圈与电磁线圈之间产生电流,并且活塞杆振动频率越高,产生的电流越大,从而磁流变液的黏度越大,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自发电,降低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并且降低故障率。本实施例的一种磁流变减振装置,部分导线11通过胶带缠绕在缸体1外部。本实施例的一种磁流变减振装置,多组连接杆7均与支撑环9和缸体1焊接;多组连接杆均与支撑环和缸体焊接,提高使用稳定性。本实施例的一种磁流变减振装置,开口处设置有密封圈16,密封圈16内侧壁与活塞杆2外侧壁紧密接触;密封圈提高开口处的密封性,防止磁流变液发生泄漏。本实施例的一种磁流变减振装置,缸体1外侧壁下半区域设置有下固定环17,活塞杆2外侧壁上半区域设置有上固定环18,上固定环18和下固定环17之间设置有弹簧19;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之间设有弹簧,弹簧提供一定的减震效果。本实施例的一种磁流变减振装置,缸体1底部连通设置有加液管20,加液管20上设置有阀门;通过加液管和阀门向空腔内部添加磁流变液。本实施例的一种磁流变减振装置,活塞杆2外侧壁顶端设置有滚珠轴承21,滚珠轴承21外部设置有固定座22,并且活塞杆2顶端设置有连接环23;固定座固定在车身上,提供一定的扭转力,连接环外径大于滚珠轴承内圈内径,防止滚珠轴承与活塞杆发生脱离。本实施例的一种磁流变减振装置,缸体1为不锈钢材质;缸体为不锈钢材质,提高使用稳定性。本实施例的一种磁流变减振装置,缸体为不锈钢材质,密封圈提高开口处的密封性,防止磁流变液发生泄漏,活塞杆受到外力振动时上下往复振动带动永磁体材质在切割线圈内部切割磁感线,从而在切割线圈与电磁线圈之间产生电流,并且活塞杆振动频率越高,产生的电流越大,从而磁流变液的黏度越大,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之间设有弹簧,弹簧提供一定的减震效果,通过加液管和阀门向空腔内部添加磁流变液,固定座固定在车身上,提供一定的扭转力,连接环外径大于滚珠轴承内圈内径,防止滚珠轴承与活塞杆发生脱离,多组连接杆均与支撑环和缸体焊接。最后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流变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1)和活塞杆(2),缸体(1)内部设置有空腔,缸体(1)顶部连通设置有开口,活塞杆(2)底端沿开口插入空腔内部,空腔内部设置有磁流变液(3),活塞杆(2)底端设置有活塞主体(4),活塞主体(4)上设置有电磁线圈(5),活塞主体(4)上设置有通孔(6),活塞杆(2)部分区域为永磁体材质,永磁体材质处外部设置有支撑环(9),支撑环(9)内部设置有切割线圈(10),切割线圈(10)与电磁线圈(5)之间通过导线(11)连接,并且导线(11)上设置有变压器(12),支撑环(9)通过多组连接杆(7)与缸体(1)顶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流变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1)和活塞杆(2),缸体(1)内部设置有空腔,缸体(1)顶部连通设置有开口,活塞杆(2)底端沿开口插入空腔内部,空腔内部设置有磁流变液(3),活塞杆(2)底端设置有活塞主体(4),活塞主体(4)上设置有电磁线圈(5),活塞主体(4)上设置有通孔(6),活塞杆(2)部分区域为永磁体材质,永磁体材质处外部设置有支撑环(9),支撑环(9)内部设置有切割线圈(10),切割线圈(10)与电磁线圈(5)之间通过导线(11)连接,并且导线(11)上设置有变压器(12),支撑环(9)通过多组连接杆(7)与缸体(1)顶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流变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导线(11)通过胶带缠绕在缸体(1)外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磁流变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多组连接杆(7)均与支撑环(9)和缸体(1)焊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建遵
申请(专利权)人:陆建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