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铲式担架。具体包括左、右两部分可拆卸连接的半担架,各所述半担架包括上身架、下身架及将二者连接的连接块,所述上身架内侧转动连接上铲板,所述下身架内侧设有下铲板;所述上身架内侧、上铲板上方设有支撑销,两所述支撑销之间设有可将下凹状态的上铲板调成平整状态的提升装置。目的在于既可以作为铲式担架使用,满足普通病患的搬运转移,还可以迅速、平稳地调整切换为平直脊柱板,满足脊柱受损病患的搬运转移。
A multifunctional shovel stretch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铲式担架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铲式担架。
技术介绍
铲式担架是由左右两片铝合金或工程塑料支撑板组成,有别于一般的担架,它可以分为左右两部分,搬运伤员时,先将伤员放置在平卧位,固定颈部,然后分别将担架的左右两片从伤员侧面插入背部,扣合后再抬起搬运,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在搬运过程中对病人造成的二次伤害。针对脊柱受损的伤员,需要采用脊柱板、头部锁定器等专用医疗器械,并且需要至少三名专业医师或医助,采取脊柱损伤搬运术进行搬运和固定,将脊柱不稳定的患者仰卧固定在一块坚硬长背板上,并将他放置在中心直线位置,即头部、颈部、躯干、骨盆应以中心直线位置逐一固定,保持脊柱伸直位,严禁弯屈或扭转。这些操作不仅需要多名专业人士共同处理,在多次搬运过程中还是会导致伤者脊柱扭转、振动,带来二次伤害,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和瘫痪甚至引发呼吸骤停导致死亡。目前常规的技术方案里,由于脊柱板和铲式担架各有长处和用途,但又不能互相替代,通常需要在急救车上同时配备脊柱板和铲式担架,不仅会因为闲置一种器械增加成本,而且急救人员不得不携带两种担架到现场增加了体力消耗,还挤占了急救车上宝贵的急救室空间。中国专利《脊柱运动限制型铲式担架》(公开号CN207721993U)公开了可辅助限制脊柱运动的铲式担架,但该装置所述铲式担架仍然是一个中部下凹的形状,仅仅针对颈椎受损伤者实现头部的固定,无法实现背椎、腰椎受损伤者的稳妥安放和固定。因此,医疗器械
,亟需一种能将使用状态调整切换为平直脊柱板的多功能铲式担架,实现快速、简易搬运固定脊柱受损伤员的同时,避免占用过多专业人员,避免医护人员因携带两副不同担架浪费体力,大大节省救护车中宝贵的急救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将使用状态调整切换为平直脊柱板的多功能铲式担架,实现快速、简易搬运固定脊柱受损伤员的同时,避免占用过多专业人员,避免医护人员因携带两副不同担架浪费体力,大大节省救护车中宝贵的急救空间。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铲式担架,包括左、右两部分可拆卸连接的半担架,各所述半担架包括上身架、下身架及将二者连接的连接块,所述上身架内侧转动连接上铲板,所述下身架内侧设有下铲板;所述上身架内侧、上铲板上方设有支撑销,两所述支撑销之间设有可将下凹状态的上铲板调成平整状态的提升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提升装置包括中部竖直向上凸起的Ω形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两端设有供支撑销插入的适配支撑孔,所述支撑杆中部对应上铲板位置固接提升盒,所述提升盒靠近上铲板一侧竖直设置贯穿提升盒顶面、底面的齿条,所述齿条底端设有提升销,所述提升销垂直齿条向上铲板内延伸,所述上铲板端面对应提升销位置设有供提升销插入并允许提升销左右移动的提升孔;所述提升盒中设有驱动齿条升降的提升机构。进一步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与齿条啮合连接的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垂直支撑杆设置并通过从动转轴与提升盒转动连接;所述提升盒中还设有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的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通过主动转轴与提升盒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转轴远离上铲板的一端穿出提升盒并垂直穿过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悬伸端设有摇柄,所述摇柄上设有可穿过摇柄并插入支撑杆的定位棒。进一步的,所述主动齿轮、齿条位于从动齿轮的同一侧,所述从动齿轮的厚度大于主动齿轮、齿条的厚度之和。进一步的,所述从动齿轮的直径小于主动齿轮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上铲板靠近上身架位置、下铲板靠近下身架位置设有若干约束带孔。进一步的,所述上铲板靠近支撑销一端的板面上设有头部锁定器安装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多功能铲式担架,既可以作为铲式担架使用,满足普通病患的搬运转移,还可以在组装时安上提升装置,通过提升装置将铲式担架的使用状态迅速、平稳地调整切换为平直脊柱板,满足脊柱受损病患的搬运转移。在搬运脊柱受损病患时,直接将半担架从病人体侧插入身下后拼合再提升铲板面即可,操作手法简易、快速,无需占用过多的专业人员,而且避免了伤患在地面、担架、床之间的多次搬运,降低了二次伤害的危险,同时还能避免医护人员因携带两副不同担架白白浪费体力,提高了急救队的机动行性能和涉远性能,另外还可以大大节省救护车中宝贵的急救空间,可用于添置更多的急救设备,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作为普通铲式担架使用时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在图1基础上安装上调节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2的A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调节装置的正视图;图5为本技术调节为平直脊柱板式担架使用时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图5所示,一种多功能铲式担架,包括左、右两部分可拆卸连接的半担架,各所述半担架包括上身架1、下身架2及将二者连接的连接块5,所述上身架1内侧转动连接上铲板3,所述下身架2内侧设有下铲板4;所述上身架1内侧、上铲板3上方设有支撑销8,两所述支撑销8之间设有可将下凹状态的上铲板3调成平整状态的提升装置9。可以理解的是,由上身架1、下身架2、上铲板3、下铲板4、连接块5构成的铲式担架与市面上其他现有产品相类似,具有常规铲式担架基本的功能和设置,比如上身架1与下身架2通过连接块5实现伸缩式连接,从而适应不同身高的使用者;比如上身架1、下身架2都分为左右两部分并通过卡扣零件实现拆卸式连接,从而实现不搬起病患即能从身体两侧直接将使用者铲上担架。这些是本
的常规技术或常规选择,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又不是本技术方案的改进重点,在这里略作说明就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最为可贵的技术核心便在于设置了可将下凹状态的上铲板3调成平整状态的提升装置9,并且该提升装置9主要利用上身架1上对称设置的支撑销8即可实现功能,升级改造常规担架的生产设备极其方便,即使对现有普通铲式担架的成品进行改造升级也并不麻烦,至于提升装置9的具体形式,本技术只是展示了实际实施中最为稳妥、便携的结构,其他未背离本技术技术构想的实施形式显然也应该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畴。进一步的,所述提升装置9包括中部竖直向上凸起的Ω形的支撑杆90,所述支撑杆90两端设有供支撑销8插入的适配支撑孔,所述支撑杆90中部对应上铲板3位置固接提升盒91,所述提升盒91靠近上铲板3一侧竖直设置贯穿提升盒91顶面、底面的齿条92,所述齿条92底端设有提升销93,所述提升销93垂直齿条92向上铲板3内延伸,所述上铲板3端面对应提升销93位置设有供提升销93插入并允许提升销93左右移动的提升孔;所述提升盒91中设有驱动齿条92升降的提升机构。可以理解的是,将支撑杆90设置为中部竖直向上凸起的Ω形可以便于中部所设零部件的运转动作,同时为急救人员手动操作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支撑杆90两端设置支撑孔以便于支撑销8配合,为上铲板3调成平直状态时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所述提升盒91相当于提升机构的外壳,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铲式担架,包括左、右两部分可拆卸连接的半担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半担架包括上身架(1)、下身架(2)及将二者连接的连接块(5),所述上身架(1)内侧转动连接上铲板(3),所述下身架(2)内侧设有下铲板(4);/n所述上身架(1)内侧、上铲板(3)上方设有支撑销(8),两所述支撑销(8)之间设有可将下凹状态的上铲板(3)调成平整状态的提升装置(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铲式担架,包括左、右两部分可拆卸连接的半担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半担架包括上身架(1)、下身架(2)及将二者连接的连接块(5),所述上身架(1)内侧转动连接上铲板(3),所述下身架(2)内侧设有下铲板(4);
所述上身架(1)内侧、上铲板(3)上方设有支撑销(8),两所述支撑销(8)之间设有可将下凹状态的上铲板(3)调成平整状态的提升装置(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铲式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9)包括中部竖直向上凸起的Ω形的支撑杆(90),所述支撑杆(90)两端设有供支撑销(8)插入的适配支撑孔,所述支撑杆(90)中部对应上铲板(3)位置固接提升盒(91),所述提升盒(91)靠近上铲板(3)一侧竖直设置贯穿提升盒(91)顶面、底面的齿条(92),所述齿条(92)底端设有提升销(93),所述提升销(93)垂直齿条(92)向上铲板(3)内延伸,所述上铲板(3)端面对应提升销(93)位置设有供提升销(93)插入并允许提升销(93)左右移动的提升孔;所述提升盒(91)中设有驱动齿条(92)升降的提升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铲式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包括与齿条(92)啮合连接的从动齿轮(94),所述从动齿轮(94)垂直支撑杆(9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渝,
申请(专利权)人:赵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