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水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198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热水壶,包括外壳、位于外壳内的内胆以及封闭外壳底部的壶身底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内胆内的发热盘组件以及设置在内胆与壶身底盖之间的壶身上底,所述发热盘组件下端穿过内胆底部与壶身上底配合固定连接,且发热盘组件与内胆底部密封固定。该电热水壶的发热盘组件能够单独拆卸进行维修或更换,操作方便,节约用户成本。

An electric kett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热水壶
本技术涉及热水壶
,尤其涉及一种电热水壶。
技术介绍
电热水壶作为一种烧开水的工具,具有加热速度快、使用方便的特点,在居家、办公等场所使用非常普遍。现有技术中的电热水壶是通过发热盘进行加热的,发热盘组件通常设置在电热水壶的内胆下方并与内胆连接为一体,不能分拆,而发热盘组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老化损坏,如果发热盘组件损坏,难以单独进行维修或更换,只能将整个电热水壶报废,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维修以提高使用寿命的电热水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热水壶,包括外壳、位于外壳内的内胆以及封闭外壳底部的壶身底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内胆内的发热盘组件以及设置在内胆与壶身底盖之间的壶身上底,所述发热盘组件下端穿过内胆底部与壶身上底配合固定连接,且发热盘组件与内胆底部密封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盘组件包括发热盘、与发热盘上表面接触连接的导热板以及嵌设在导热板外周的密封圈,所述内胆底部向下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发热盘下表面成型有螺柱,所述螺柱依次穿过凹陷部底部和壶身上底后通过套设在螺柱下端的第一螺母进行固定;所述密封圈外周与凹陷部侧壁过盈配合以对凹陷部底部密封。进一步的,所述凹陷部包括第一凹陷区域和由第一凹陷区域继续下凹形成的第二凹陷区域,所述密封圈下端面与第一凹陷区域的底面抵接而密封圈外周与第一凹陷区域的侧壁过盈装配;所述螺柱依次穿过第二凹陷区域底面和壶身上底后通过套设在螺柱下端的第一螺母进行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外周上端径向成型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下端面与内胆底面相抵接。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下端沿密封圈圆周方向成型有上凹的凹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凹陷区域的底面与壶身上底上分别设有供螺柱穿过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向下延伸形成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下端伸入第二通孔并与第二通孔的侧壁焊接固定,所述外壳与内胆上端及壶身上底焊接固定以使壶身上底、内胆及外壳之间形成真空腔。进一步的,所述壶身上底的下表面上设有将第二通孔围合的筒状固定座,所述螺柱下端穿过固定座后通过第一螺母固定,且所述固定座的侧壁上形成有供导线穿过的开口。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盘组件上还设有依次穿过发热盘和导热板的水质TDS检测探头,所述水质TDS检测探头外周套设有将水质TDS检测探头与发热盘和导热板的连接处密封的密封环,所述发热盘下表面设有对密封环进行抵压的压片。进一步的,所述水质TDS检测探头上还设有温度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内胆内表面及导热板上表面设有陶瓷涂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电热水壶的发热盘组件可拆卸地设置在内胆内,在需要维修或者更换发热盘组件时,先拆下壶身底盖,然后拧松卸下第一螺母,即可将发热盘组件从壶口取出,完成维修或者更换后再从壶口放入内胆内,从壶身上底下方拧紧第一螺母即可,从而使得发热组件维修更换非常方便,延长电热水壶的使用寿命;外壳与内胆及壶身上底间形成的真空腔能够对电热水壶内的开水进行保温,而不必另行采用开水瓶储存开水,使用方便贴心,节约用户开支。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的电热水壶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进一步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部分结构进一步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电热水壶取下线座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5所示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该电热水壶包括外壳1、位于外壳1内的内胆2以及封闭外壳1底部的壶身底盖3,还包括位于内胆2内的发热盘组件4以及设置在内胆2与壶身底盖3之间的壶身上底5,发热盘组件4下端穿过内胆2底部与壶身上底5配合固定连接,且发热盘组件4与内胆2底部密封固定。具体的,发热盘组件4包括发热盘41、与发热盘41上表面接触连接的导热板42以及嵌设在导热板42外周的密封圈43,发热盘41与导热板42可以通过焊接进行固定。发热盘41下表面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中设置有电热管412,电热管412发热产生的热量通过发热盘41传导至导热板42对内胆2内的水进行加热。内胆2底部向下凹陷形成凹陷部,发热盘41下表面成型有螺柱411,螺柱411依次穿过凹陷部底部和壶身上底5并在螺柱411下端套设第一螺母44,旋紧第一螺母44使密封圈43外周与凹陷部侧壁过盈配合,从而实现对发热盘组件4的固定及对凹陷部底部的密封。本实施例中,密封圈43采用硅胶圈。作为一种优选,凹陷部包括第一凹陷区域21和由第一凹陷区域21继续下凹形成的第二凹陷区域22,密封圈43下端面与第一凹陷区域21的底面抵接而密封圈43外周与第一凹陷区域21的侧壁过盈装配,发热盘组件4容纳在第一凹陷区域21与第二凹陷区域22中;螺柱411依次穿过第二凹陷区域22底面和壶身上底5后通过套设在螺柱411下端的第一螺母44进行固定。为了使密封圈43对能对内胆2底部进行进一步的密封,密封圈43外周上端径向设置限位环431,限位环431下端面与内胆2底面相抵接。采用这种设计,在旋紧第一螺母44的时候,密封圈43的外周与第一凹陷区域21的侧壁相抵接并过盈装配进行密封,同时,限位环431的下端面与密封圈43的下端面分别与内胆2底面和第一凹陷区域21底面紧密接触相抵,能够对螺柱411穿过的位置进行更进一步的密封,避免内胆2漏水。本实施例中,密封圈43下端面上成型有上凹的环形凹槽432。这样,在密封圈43装配时,凹槽432外侧壁在凹陷部21侧壁挤压下,能向内侧发生形变,便于密封圈43装配。本实施例中,第二凹陷区域22的底面与壶身上底5上分别设有供螺柱411穿过的第一通孔23和第二通孔51,第一通孔23的侧壁向下延伸形成连接筒24,连接筒24下端伸入第二通孔51并与第二通孔51的侧壁焊接固定,同时外壳1与内胆2上端及壶身上底5焊接固定,这样可以很好地对壶身上底5、内胆2及外壳1之间的空间进行封闭,并对该空间进行抽真空形成真空腔,使得该电热水壶具有很好的保温性能,水烧开后不必另行采用开水瓶进行储存,使用更加方便贴心。本实施例中,发热盘组件4的供电导线(图中未示出)布设在第一通孔23和第二通孔51中,这样就不必单独设置导线穿设通道,这就使得第一通孔23和第二通孔51的直径是大于螺柱411的直径,在此设计下,为了对螺柱411进行固定,壶身上底5的下表面上设有将第二通孔51围合的筒状固定座52,螺柱411下端穿过固定座52后通过第一螺母44固定,且固定座52的侧壁上形成有供导线穿过的开口521。本实施例中,发热盘组件4上还设有依次穿过发热盘41和导热板42的水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热水壶,包括外壳(1)、位于外壳(1)内的内胆(2)以及封闭外壳(1)底部的壶身底盖(3),其特征在于:/n还包括位于内胆(2)内的发热盘组件(4)以及设置在内胆(2)与壶身底盖(3)之间的壶身上底(5),所述发热盘组件(4)下端穿过内胆(2)底部与壶身上底(5)配合固定连接,且发热盘组件(4)与内胆(2)底部密封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热水壶,包括外壳(1)、位于外壳(1)内的内胆(2)以及封闭外壳(1)底部的壶身底盖(3),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位于内胆(2)内的发热盘组件(4)以及设置在内胆(2)与壶身底盖(3)之间的壶身上底(5),所述发热盘组件(4)下端穿过内胆(2)底部与壶身上底(5)配合固定连接,且发热盘组件(4)与内胆(2)底部密封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盘组件(4)包括发热盘(41)、与发热盘(41)上表面接触连接的导热板(42)以及嵌设在导热板(42)外周的密封圈(43),所述内胆(2)底部向下凹陷形成凹陷部;
所述发热盘(41)下表面成型有螺柱(411),所述螺柱(411)依次穿过凹陷部底部和壶身上底(5)后通过套设在螺柱(411)下端的第一螺母(44)进行固定;所述密封圈(43)外周与凹陷部侧壁过盈配合以对凹陷部底部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陷部包括第一凹陷区域(21)和由第一凹陷区域(21)继续下凹形成的第二凹陷区域(22),所述密封圈(43)下端面与第一凹陷区域(21)的底面抵接而密封圈(43)外周与第一凹陷区域(21)的侧壁过盈装配;所述螺柱(411)依次穿过第二凹陷区域(22)底面和壶身上底(5)后通过套设在螺柱(411)下端的第一螺母(44)进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圈(43)外周上端径向成型有限位环(431),所述限位环(431)下端面与内胆(2)底面相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杭唐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瑞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