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U型连接件和具有其的预制夹心保温墙体,所述U型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所述连接件本体包括第一连接板和两个第二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彼此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形成有沿所述连接件本体的纵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穿筋孔,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形成有沿所述连接件本体的纵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穿筋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所述第二穿筋孔对应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U型连接件,能够提供双向的抗弯刚度,大大提高了连接件的锚固性能。且连接件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U-shaped connector and prefabricated sandwich insulation wall with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U型连接件和具有其的预制夹心保温墙体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U型连接件和具有其的预制夹心保温墙体。
技术介绍
随着装配化建筑的发展,预制夹心保温墙体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预制夹心保温墙体是集承载与保温一体化的新型预制保温墙体,具有良好的防火及耐久性能,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其中,预制夹心保温墙体的连接件是连接在预制夹心保温墙体的内叶墙板、外叶墙板以及中间保温层的关键构件。相关技术中,连接件按其形状主要分为棒状连接件、片状连接件以及格构式连接件。然而,上述三种类型的连接件存在某些缺陷,例如:1.抗剪强度和抗弯刚度较低;2.安装不便,布置较为复杂;3.锚固性能较差,生产工艺复杂,施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U型连接件,所述U型连接件的结构简单,当连接件应用于预制夹心保温墙体时,安装方便,加工难度较小、抗弯刚度较高且锚固性能较好。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U型连接件的预制夹心保温墙体。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U型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所述连接件本体包括第一连接板和两个第二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彼此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形成有沿所述连接件本体的纵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穿筋孔,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形成有沿所述连接件本体的纵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穿筋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所述第二穿筋孔对应设置。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U型连接件,通过在第一连接板的两侧连接两个第二连接板,使连接件能够提供双向的抗弯刚度,且通过在第一连接板和两个第二连接板上分别设置第一穿筋孔和第二穿筋孔,当连接件应用于预制夹心保温墙体时,连接件能够通过第一穿筋孔和第二穿筋孔穿过多个锚固筋,这样可以同时承担预制夹心保温墙体的剪切力与拉力,大大提高了连接件的锚固性能。而且,如此设置的连接件结构简单,生产工艺简单,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另外,连接件的施工过程易于操作,安装方便,进而能够减少工时,提高施工效率。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穿筋孔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端,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穿筋孔分别形成在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端。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板上位于所述连接件本体同一端的所述第一穿筋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穿筋孔沿所述连接件本体的横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上位于所述连接件本体同一端的所述第二穿筋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穿筋孔沿所述连接件本体的横向间隔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板上位于所述连接件本体同一端的多个所述第一穿筋孔沿所述连接件本体的横向排成一排或沿所述连接件本体的纵向交错布置;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上位于所述连接件本体同一端的多个所述第二穿筋孔沿所述连接件本体的横向排成一排或沿所述连接件本体的纵向交错布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分别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三穿筋孔,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所述第三穿筋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两端的所述第一穿筋孔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所述第三穿筋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两端的所述第二穿筋孔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穿筋孔和所述第二穿筋孔分别为圆孔、椭圆孔、长圆孔或多边形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第一穿筋孔和所述第二穿筋孔分别为圆孔时,位于所述连接件本体同一端的所述第一穿筋孔和所述第二穿筋孔在所述连接件本体的纵向上错开布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第一穿筋孔和所述第二穿筋孔分别为沿所述连接件本体的纵向延伸的椭圆孔或长圆孔时,位于所述连接件本体同一端的所述第一穿筋孔和所述第二穿筋孔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板和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过浆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第一连接板和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分别形成有所述过浆孔时,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所述过浆孔为第一过浆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所述过浆孔为第二过浆孔,位于所述连接件本体同一端的所述第一过浆孔和所述第二过浆孔沿所述连接件本体的纵向错开布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浆孔分别为圆孔、椭圆孔、长圆孔或多边形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板和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为平板,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相互平行。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本体采用增强纤维和树脂制成。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增强纤维为聚丙烯纤维和/或玻璃纤维和/或碳纤维和/或聚酯纤维和/或芳纶纤维和/或玄武岩纤维。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预制夹心保温墙体,包括:预制夹心保温墙体本体,所述预制夹心保温墙体本体包括第一叶墙板、第二叶墙板和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设在所述第一叶墙板和所述第二叶墙板之间;U型连接件,所述U型连接件嵌设在所述预制夹心保温墙体本体内,所述U型连接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叶墙板内,所述U型连接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叶墙板内,所述U型连接件为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U型连接件;多个第一锚固筋,所述第一锚固筋穿设在所述第一穿筋孔上;多个第二锚固筋,所述第二锚固筋穿设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个所述第二穿筋孔上,所述第二锚固筋与所述第一锚固筋沿所述连接件的纵向错开设置。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U型连接件的立体图;图2是采用图1中所示的连接件的预制夹心保温墙体的立体图;图3是图2中所示的预制夹心保温墙体剖开后的立体图;图4是图3中所示的预制夹心保温墙体的剖面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U型连接件的立体图;图6是采用图5中所示的连接件的预制夹心保温墙体的立体图;图7是图6中所示的预制夹心保温墙体剖开后的立体图;图8是图7中所示的预制夹心保温墙体的剖面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U型连接件的立体图;图10是采用图9中所示的连接件的预制夹心保温墙体的立体图;图11是图10中所示的预制夹心保温墙体剖开后的立体图;图12是图11中所示的预制夹心保温墙体的剖面图;图13是根据本技术第四个实施例的U型连接件的立体图;图14是采用图13中所示的连接件的预制夹心保温墙体的立体图;图15是图14中所示的预制夹心保温墙体剖开后的立体图;图16是图15中所示的预制夹心保温墙体的剖面图;图17是根据本技术第五个实施例的U型连接件的立体图;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U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连接件本体,所述连接件本体包括第一连接板和两个第二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彼此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形成有沿所述连接件本体的纵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穿筋孔,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形成有沿所述连接件本体的纵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穿筋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所述第二穿筋孔对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件本体,所述连接件本体包括第一连接板和两个第二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彼此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形成有沿所述连接件本体的纵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穿筋孔,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形成有沿所述连接件本体的纵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穿筋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所述第二穿筋孔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穿筋孔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端,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穿筋孔分别形成在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位于所述连接件本体同一端的所述第一穿筋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穿筋孔沿所述连接件本体的横向间隔设置;
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上位于所述连接件本体同一端的所述第二穿筋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穿筋孔沿所述连接件本体的横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U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位于所述连接件本体同一端的多个所述第一穿筋孔沿所述连接件本体的横向排成一排或沿所述连接件本体的纵向交错布置;
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上位于所述连接件本体同一端的多个所述第二穿筋孔沿所述连接件本体的横向排成一排或沿所述连接件本体的纵向交错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分别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三穿筋孔,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所述第三穿筋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两端的所述第一穿筋孔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所述第三穿筋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两端的所述第二穿筋孔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筋孔和所述第二穿筋孔分别为圆孔、椭圆孔、长圆孔或多边形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U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穿筋孔和所述第二穿筋孔分别为圆孔时,位于所述连接件本体同一端的所述第一穿筋孔和所述第二穿筋孔在所述连接件本体的纵向上错开布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童,肖明,王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