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试验设备的隔震减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006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型试验设备的隔震减震结构,该结构包括设于楼板上的安装池,安装池的池底铺设有用中砂压实回填形成的褥垫层,褥垫层上压紧有用于安装固定大型试验设备的混凝土筏板,混凝土筏板的侧壁与安装池的池壁之间设有分隔缝,分隔缝内设有连接筏板和池壁的Z字型钢板,Z字型钢板与池壁间夹设有保温板,Z字型钢板与筏板侧壁间夹设有弹性材料层。优点为,筏板质量较大可以吸收设备运行时一部分震动波,再通过筏板将震动传递到褥垫层,中砂构成的褥垫层松软,可耗散大部分震动能。整个筏板均匀传力,避免了局部的不均匀变形,设备的垂直度好;筏板与主体结构脱开,避免了对主体结构造成损伤,安全性好。

Isolation and shock absorption structure of a large test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试验设备的隔震减震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隔震减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试验设备的隔震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材料试验机一般安装在地面的基础上,其自重和试验时产生的冲击由基础直接承受,冲击力由基础传递到土层,能够迅速扩散、衰减。然而,由于场地限制,有时需要将试验机由原来的地面向上搬迁至上层(即负二层顶板上,通常也即停车场区域)或更高楼层进行安装,地下室为多层地下停车场。要在负一层安装试验机,至少面临二个问题:一是不能增加框架柱影响停车场车位布置;一是试验时产生的经常性震动会造成大楼的结构构件损坏、影响安全,同时也会通过大楼的梁板直接传递到上部主楼,造成舒适度下降,引起人员恐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大型试验设备的隔震减震结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大型的材料试验机从地面迁移至楼层上部安装时因试验时产生的经常性震动会造成大楼结构构件损坏、影响安全、震动传递至上部主楼造成舒适度下降及人员恐慌等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型试验设备的隔震减震结构,其包括设于楼板上的安装池,所述安装池的周围池壁为混凝土墙、梁或柱等主体结构的结构构件,所述安装池的池底铺设有用中砂压实回填形成的褥垫层,所述褥垫层上压紧有用于安装固定大型试验设备的混凝土筏板,所述混凝土筏板的侧壁与所述安装池的池壁之间设有分隔缝,所述分隔缝内设有连接所述筏板和所述池壁的Z字型钢板,所述Z字型钢板与所述池壁间夹设有保温板,所述Z字型钢板与所述筏板侧壁间夹设有弹性材料层。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安装池的深度为60-70cm,所述褥垫层的厚度为25-35cm,所述筏板的厚度为30-40cm。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筏板较厚在其具有一定的长宽后(长宽通常不小于1.5m),其总体质量较重,则其上安装大型试验设备后,大质量的筏板可有效吸收一部分试验设备的震动能且可使震动幅度控制在较小范围。进一步,所述分隔缝的宽度为8-12cm。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宽度的分隔缝后,筏板与主体建筑有效的隔开,筏板的震动绝大多数直接传递至下部褥垫层,极少量的通过具有一定弹簧的Z字型钢板及两侧的保温板及弹性材料层向主体建筑传递,隔震减震效果较佳。进一步,所述Z字型钢板由竖直段和位于所述竖直段上下两端的水平段组成,所述竖直段位于所述分隔缝的中部,上端所述水平段通过锚栓与所述安装池相应的池壁顶部固定连接,下端所述水平段通过锚栓与所述筏板的底板固定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竖直段和其上下端的水平段组成的Z字型钢板,在筏板有水平方向的震动位移时,Z字形钢板可轻易发生弯曲则不会将较大的力传递至池壁,也即不会将较大的震动能传递至主体建筑。进一步,所述Z字型钢板沿所述筏板的相应侧壁通长设置。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分隔缝处对下方的褥垫层的沙进行封闭,防止大型试验设备在运行时因震动作用将褥垫层的中沙由分隔缝向外溢出而减弱隔震减震效果或使阀板倾斜影响试验设备的垂直度,或者使外界的水经分隔缝进入褥垫层中增加砂含水率而影响褥垫层吸收震动能的效果。进一步,所述筏板与褥垫层之间夹设有一层厚2-3cm的水泥砂浆防水层。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止筏板现浇时水大量向下渗入褥垫层而影响褥垫层的减震隔震效果。进一步,所述保温板与所述安装池的池壁通过建筑胶粘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温板粘接于池壁,便于随后的Z字型钢板的安装。进一步,所述弹性材料层由沥青或沥青麻丝填充而成。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沥青或沥青麻丝具有一定弹性且具有较好的防水效果,一方面减弱筏板对池壁的震动作用,另一方面具有较好的防水渗入的效果。进一步,所述褥垫层采用的中砂的含水率在0.5%以内,所述褥垫层的压实系数在0.95以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经试验证实,褥垫层满足上述要求时,隔震减震的效果最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试验机安装在筏板上,由于筏板质量较大可以吸收一部分震动波,再通过筏板将震动传递到褥垫层,由于褥垫层的材质相对松软,可以耗散剩下的大部分震动能。由于整个传递过程在筏板的协调下,是均匀的避免了局部的不均匀变形,保证了设备的垂直度,加上与主体结构脱开(或通过柔性材料隔开),避免了冲击造成主体结构损伤,保证了安全;隔震减震的主要材料为褥垫层的中砂,为常规建筑材料,经济且耐久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型试验设备的隔震减震结构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楼板;2.池壁;3.褥垫层;4.筏板;5.Z字型钢板;6.保温板;7.弹性材料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用到“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的术语,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大型试验设备的隔震减震结构,其包括设于楼板1上的安装池,所述安装池的周围池壁2为混凝土墙、梁或柱等主体结构的结构构件,所述安装池的池底铺设有用中砂压实回填形成的褥垫层3,所述褥垫层3上压紧有用于安装固定大型试验设备的混凝土筏板4,所述混凝土筏板4的侧壁与所述安装池的池壁2之间设有分隔缝,所述分隔缝内设有连接所述筏板4和所述池壁2的Z字型钢板5,所述Z字型钢板5与所述池壁2间夹设有保温板6,所述Z字型钢板5与所述筏板4侧壁间夹设有弹性材料层7。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池可由楼板上的下沉区构成(类似于卫生间下沉等),安装池的池壁为建筑的混凝土墙、梁或柱等主体结构的结构构件,安装池可以是在楼板上砌筑形成,砌筑时池壁与楼板可通过锚栓固定。进一步,所述安装池的深度为60-70cm,所述褥垫层3的厚度为25-35cm,所述筏板4的厚度为30-40cm。进一步,所述分隔缝的宽度为8-12cm。进一步,所述Z字型钢板5由竖直段和位于所述竖直段上下两端的水平段组成,所述竖直段位于所述分隔缝的中部,上端所述水平段通过锚栓与所述安装池相应的池壁2顶部固定连接,下端所述水平段通过锚栓与所述筏板4的底板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Z字型钢板5沿所述筏板4的相应侧壁通长设置。进一步,所述筏板4与褥垫层3之间夹设有一层厚2-3cm的水泥砂浆防水层。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水泥砂浆为1:3水泥砂浆,抹上述砂浆时可在褥垫层上铺设一层0.4mm厚聚乙烯薄膜,防止向下渗水;水泥砂浆硬化后在做筏板现浇前也可在硬化后的水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型试验设备的隔震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楼板(1)上的安装池,所述安装池的周围池壁(2)为混凝土墙、梁或柱,所述安装池的池底铺设有用中砂压实回填形成的褥垫层(3),所述褥垫层(3)上压紧有用于安装固定大型试验设备的混凝土筏板(4),所述混凝土筏板(4)的侧壁与所述安装池的池壁(2)之间设有分隔缝,所述分隔缝内设有连接所述筏板(4)和所述池壁(2)的Z字型钢板(5),所述Z字型钢板(5)与所述池壁(2)间夹设有保温板(6),所述Z字型钢板(5)与所述筏板(4)侧壁间夹设有弹性材料层(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试验设备的隔震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楼板(1)上的安装池,所述安装池的周围池壁(2)为混凝土墙、梁或柱,所述安装池的池底铺设有用中砂压实回填形成的褥垫层(3),所述褥垫层(3)上压紧有用于安装固定大型试验设备的混凝土筏板(4),所述混凝土筏板(4)的侧壁与所述安装池的池壁(2)之间设有分隔缝,所述分隔缝内设有连接所述筏板(4)和所述池壁(2)的Z字型钢板(5),所述Z字型钢板(5)与所述池壁(2)间夹设有保温板(6),所述Z字型钢板(5)与所述筏板(4)侧壁间夹设有弹性材料层(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试验设备的隔震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池的深度为60-70cm,所述褥垫层(3)的厚度为25-35cm,所述筏板(4)的厚度为30-4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试验设备的隔震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缝的宽度为8-12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试验设备的隔震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Z字型钢板(5)由竖直段和位于所述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杨赵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中合元创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