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的磁吸式尾止组件及其应用的拉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0031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9:18
拉链的磁吸式尾止组件及其应用的拉链,以XYZ坐标为参考,拉链包括分别沿Y轴向方向延伸的左、右链带,磁吸式尾止组件包括包含有第一磁吸体的第一尾止元件和包含有第二磁吸体的第二尾止元件,第一尾止元件与第二尾止元件在X轴方向上左、右分置,第一磁吸体与第二磁吸体之间具有磁吸力,第一尾止元件、第二尾止元件能够借助于磁吸力相互连接在一起,第一尾止元件、第二尾止元件分别沿Y轴向方向连接在拉链的左、右链带的尾端;其特征在于,第二尾止元件上设置有迎合部,在第一尾止元件上还设置有X轴向阻挡部,磁吸力用于驱动迎合部在第一尾止元件上移动并让迎合部结合到X轴向阻挡部。

Magnetic suction end stop assembly of zipper and zipper appli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链的磁吸式尾止组件及其应用的拉链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链的磁吸式尾止组件,包括第一尾止元件和第二尾止元件,所述第一尾止元件和第二尾止元件能够相互磁吸一起,从而便于引导拉链的链带进入拉头内。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应用有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的拉链。
技术介绍
拉链包括轴向延伸的左拉链布带和右拉链布带,在所述拉链布带的内侧布置有轴向延伸的链牙列,在所述右拉链布带的后端部设置有插座,在所述插座的左侧部设置有轴向延伸的插槽,在左拉链布带的后端部设置有与所述插槽适配设置的插管。在拉合拉链前,需要先把设置所述左侧拉链链带上的插管穿过拉头的左侧链牙通道插接到设置在所述插座的插槽中。上述插入操作对于一般人来说是轻易而举的事,但对于高龄者、身体有不便者来说却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随着对拉链小巧外观的追求,所述拉头、插管、插座设计得越来越小型化,上述插入操作就更加困难了。专利200410005486.4中公开了一种拉链,其包括一对对置的拉链纵条和一个可反复安装在拉链纵条上用于打开和闭合拉链纵条的滑扣;一个可分式底端止动件,其包括安装在拉链纵条的底端并使其在拉链平面上彼此开合的固定元件和插入元件,固定元件和插入元件各自的底端一体形成第一和第二旋转板,适用彼此相互旋转,以使固定元件和插入元件彼此相对转动,第一和第二板上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磁性元件,用于通过磁力将旋转板放入适合彼此旋转的适当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200410005486.4中公开了一种旋转式磁吸拉链尾止组件,而仅凭上述一种方式并不能适用于所有拉链的应用场合上,我们需要进一步研发另一种同样能够实现自动对准的拉链尾止组件。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拉链的磁吸式尾止组件,以XYZ坐标为参考,所述拉链包括分别沿Y轴向方向延伸的左链带、右链带,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包括包含有第一磁吸体的第一尾止元件和包含有第二磁吸体的第二尾止元件,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与所述第二尾止元件在X轴方向上左、右分置,所述第一磁吸体与所述第二磁吸体之间具有磁吸力,所述第一尾止元件、第二尾止元件能够借助于所述磁吸力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尾止元件、第二尾止元件分别沿Y轴向方向连接在所述拉链的左、右链带的尾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尾止元件上设置有迎合部,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上还设置有X轴向阻挡部,所述磁吸力用于驱动所述迎合部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上移动并让所述迎合部结合到所述X轴向阻挡部;其中,所述X轴向阻挡部用于让所述迎合部不能沿X轴线的其中一个方向移动脱离所述第一尾止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尾止元件、第二尾止元件分别沿Y轴向方向连接在所述拉链的左、右链带的尾端,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第一尾止元件、第二尾止元件的中轴线是沿Y轴向延伸的。其中,所述第一磁吸体与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之间可以为分体式结构亦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可选择永磁体或软磁体用作所述第一磁吸体。所述第二磁吸体与所述第二尾止元件之间可以为分体式结构亦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可选择永磁体或软磁体用作所述第二磁吸体。其中,所述磁吸力用于驱动所述迎合部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上移动,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迎合部是可以在所述磁吸力的驱动下移动的,即所述迎合部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上至少可以依靠所述第一磁吸体与所述第二磁吸体提供动力源而自动配置运动势能。其中,X轴线的其中一个方向,是指所述X轴线的正方向或负方向。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由于所述磁吸力用于驱动所述迎合部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上移动并让所述迎合部结合到所述X轴向阻挡部,这样在使用者手握持所述迎合部结合到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上时会感受到无形力的牵引而获取操作指引,从而有利于顺利并准确地把所述迎合部结合到所述X轴向阻挡部上;又或者,使用者在把所述迎合部结合到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上后松手释放所述迎合部,让所述迎合部在所述磁吸力的驱动下自动滑行而结合到所述X轴向阻挡部。可见,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与第二尾止元件的对准操作是非常便捷的。另外,通过所述X轴向阻挡部可以防止所述迎合部沿X轴线的其中一个方向脱离所述第一尾止元件,避免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与所述第二尾止元件非正常分离而导致拉链被意外拉开。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上还设置有Z轴向阻挡部,所述迎合部还能够在所述磁吸力的驱动下结合到Z轴向阻挡部,所述Z轴向阻挡部用于让所述迎合部不能沿z轴线的其中一个方向移动脱离所述第一尾止元件。其中,Z轴线的其中一个方向,是指所述Z轴线的正方向或负方向。所述X轴向阻挡部和Z轴向阻挡部可以为相互独立并分隔布置的两个构造体,亦可以进一步采用如下的结构形式,所述Z轴向阻挡部与所述X轴向阻挡部连接为一个整体,并形成一个能够接纳至少部分的所述迎合部的空缺部位。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部分或全部所述迎合部插入到所述空缺部位时,所述迎合部也就同时结合到所述X轴向阻挡部和Z轴向阻挡部上。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上还设置有Y轴向阻挡部,所述迎合部还能够在所述磁吸力的驱动下结合到Y轴向阻挡部;其中,所述Y轴向阻挡部用于让所述迎合部不能沿Y轴线的其中一个方向移动脱离所述第一尾止元件。其中,Y轴线的其中一个方向,是指所述Y轴线的正方向或负方向。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空缺部位设置在所述Y轴向阻挡部上。如此在所述迎合部被接纳于所述空缺部位时,所述迎合部也结合到Y轴向阻挡部上,不仅简化了所述第一尾止元件的结构,还进一步简化了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与所述第二尾止元件之间的对准操作。为了能够给予使用者进一步的操作指引,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尾止元件包含有用于衔接所述左链带的第一衔接体和连接在所述第一衔接体的尾端部上的第一尾部,在所述第一尾部上设置有滑行通道,至少部分的所述迎合部能够在所述磁吸力的驱动下在所述滑行通道上滑行。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借助所述滑行通道的外观特征可让使用者直观、明确地获知所述迎合部的滑行位置、空间,提高一次性把所述迎合部结合到所述X轴向阻挡部、所述Z轴向阻挡部上的成功率。其中,可以是部分或者整体所述迎合部在所述滑行通道上滑行。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滑行通道的通道入口呈喇叭状。这样,喇叭状的所述通道入口能够为所述迎合部顺畅地滑进所述滑行通道提供运动导向。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磁吸体设置在第一尾部上并对应所述滑行通道布置。为了形成所述滑行通道,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尾部上设置有分别沿X轴向方向延伸的前竖立凸起壁体和后竖立凸起壁体,所述前竖立凸起壁体和后竖立凸起壁体在Y轴方向上前后间隔布置,所述前竖立凸起壁体和后竖立凸起壁体分别构成所述Y轴向阻挡部,所述空缺部位设置在所述前竖立凸起壁体或所述后竖立凸起壁体上,所述前竖立凸起壁体、所述后竖立凸起壁体和所述第一尾部的底壁体围成所述滑行通道。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前竖立凸起壁体和所述后竖立凸起壁体明确地界定了所述迎合部的移动范围,并能够为所述迎合部在所述磁吸力的驱动下提供明确的导向进而使至少部分的所述迎合部能够准确、快捷地插入到所述空缺部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拉链的磁吸式尾止组件,以XYZ坐标为参考,所述拉链包括分别沿Y轴向方向延伸的左链带、右链带,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包括包含有第一磁吸体的第一尾止元件和包含有第二磁吸体的第二尾止元件,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与所述第二尾止元件在X轴方向上左、右分置,所述第一磁吸体与所述第二磁吸体之间具有磁吸力,所述第一尾止元件、第二尾止元件能够借助于所述磁吸力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尾止元件、第二尾止元件分别沿Y轴向方向连接在所述拉链的左、右链带的尾端;其特征在于,/n所述第二尾止元件上设置有迎合部,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上还设置有X轴向阻挡部,所述磁吸力用于驱动所述迎合部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上移动并让所述迎合部结合到所述X轴向阻挡部;其中,所述X轴向阻挡部用于让所述迎合部不能沿X轴线的其中一个方向移动脱离所述第一尾止元件。/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21 CN 20191054388711.拉链的磁吸式尾止组件,以XYZ坐标为参考,所述拉链包括分别沿Y轴向方向延伸的左链带、右链带,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包括包含有第一磁吸体的第一尾止元件和包含有第二磁吸体的第二尾止元件,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与所述第二尾止元件在X轴方向上左、右分置,所述第一磁吸体与所述第二磁吸体之间具有磁吸力,所述第一尾止元件、第二尾止元件能够借助于所述磁吸力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尾止元件、第二尾止元件分别沿Y轴向方向连接在所述拉链的左、右链带的尾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尾止元件上设置有迎合部,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上还设置有X轴向阻挡部,所述磁吸力用于驱动所述迎合部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上移动并让所述迎合部结合到所述X轴向阻挡部;其中,所述X轴向阻挡部用于让所述迎合部不能沿X轴线的其中一个方向移动脱离所述第一尾止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式尾止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上还设置有Z轴向阻挡部,所述迎合部还能够在所述磁吸力的驱动下结合到Z轴向阻挡部,所述Z轴向阻挡部用于让所述迎合部不能沿z轴线的其中一个方向移动脱离所述第一尾止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吸式尾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Z轴向阻挡部与所述X轴向阻挡部连接为一个整体,并形成一个能够接纳至少部分的所述迎合部的空缺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吸式尾止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上还设置有Y轴向阻挡部,所述迎合部还能够在所述磁吸力的驱动下结合到Y轴向阻挡部;其中,所述Y轴向阻挡部用于让所述迎合部不能沿Y轴线的其中一个方向移动脱离所述第一尾止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吸式尾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缺部位设置在所述Y轴向阻挡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磁吸式尾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尾止元件包含有用于衔接所述左链带的第一衔接体和连接在所述第一衔接体的尾端部上的第一尾部,在所述第一尾部上设置有滑行通道,至少部分的所述迎合部能够在所述磁吸力的驱动下在所述滑行通道上滑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吸式尾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行通道的通道入口呈喇叭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吸式尾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体设置在第一尾部上并对应所述滑行通道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吸式尾止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尾部上设置有分别沿X轴向方向延伸的前竖立凸起壁体和后竖立凸起壁体,所述前竖立凸起壁体和后竖立凸起壁体在Y轴方向上前后间隔布置,所述前竖立凸起壁体和后竖立凸起壁体分别构成所述Y轴向阻挡部,所述空缺部位设置在所述前竖立凸起壁体或所述后竖立凸起壁体上,所述前竖立凸起壁体、所述后竖立凸起壁体和所述第一尾部的底壁体围成所述滑行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吸式尾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尾止元件还包括有盖板,所述盖板连接于所述前竖立凸起壁体和后竖立凸起壁体之间并遮盖在所述滑行通道的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磁吸式尾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尾止元件还包含有用于衔接所述右链带的第二衔接体,所述迎合部连接在所述第二衔接体的尾端,所述迎合部包括有第二迎合主体和凸出角部,所述第二磁吸体设置在所述第二迎合主体上,所述凸出角部从所述第二迎合主体上沿Y轴方向凸出设置,所述凸出角部能够插入到所述空缺部位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式尾止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上还设置有Y轴向阻挡部,所述迎合部还能够在所述磁吸力的驱动下结合到所述Y轴向阻挡部;其中,所述Y轴向阻挡部用于让所述迎合部不能沿Y轴线的其中一个方向移动脱离所述第一尾止元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磁吸式尾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向阻挡部与所述Y轴向阻挡部连接为一个整体,并形成一个能够接纳至少部分的所述迎合部的空缺部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磁吸式尾止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上还设置有Z轴向阻挡部,所述迎合部还能够在所述磁吸力的驱动下结合到Z轴向阻挡部;其中,所述Z轴向阻挡部用于让所述迎合部不能沿z轴线的其中一个方向移动脱离所述第一尾止元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磁吸式尾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缺部位设置在所述Z轴向阻挡部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磁吸式尾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尾止元件包含有用于衔接所述左链带的第一衔接体和连接在所述第一衔接体的尾端部上的第一尾部,所述Z轴向阻挡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尾部上,在所述Z轴向阻挡部上设置有滑行通道,至少部分的所述迎合部能够在所述磁吸力的驱动下在所述滑行通道上滑行。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磁吸式尾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尾部大致呈L形,包括有沿Y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尾部主体和沿X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承载台,所述第一尾部主体与所述第一衔接体连接;所述第一承载台构成所述Z轴向阻挡部,所述第一磁吸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尾部主体上。


18.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昌华
申请(专利权)人:开易广东服装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