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桥面铺装用树脂混凝土坑槽修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1929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桥面铺装用树脂混凝土坑槽修补结构,属于钢桥面铺装养护工程结构领域,旨在提供一种新型树脂混凝土坑槽修补结构,以提升新旧铺装层的协同变形性及抗裂性能,其技术方案要点如下,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原钢桥面板,防水粘结层,树脂混凝土铺装层;还包括原铺装层,树脂混凝土铺装层与原铺装层之间的接缝处置角度为45°~60°,且树脂混凝土铺装层与原铺装层之间的接缝处置材料采用高分子弹性挂壁胶。

A repair structure of resin concrete pit for steel deck pav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桥面铺装用树脂混凝土坑槽修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桥面铺装养护工程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钢桥面铺装用树脂混凝土坑槽修补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大跨径钢箱梁桥近百余座,近二十年的使用过程中,采用过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环氧沥青混凝土等多种铺装材料。由于我国交通量较大,重载、超载现象频繁,且逐年递增,相当一部分铺装层自通车以来发生了较为严重的疲劳裂缝和高温永久变形等病害。此外,由于未能及时修复也出现过大面积的结构性破坏,严重影响桥面通车功能,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大跨径钢桥面铺装的日常维养与修复技术已成为铺装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现有技术中,对钢桥面的铺装多采用预制块修补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难度,但依然存在施工接缝处二次开裂,铺装层渗水后钢板锈蚀等缺陷。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钢桥面铺装用树脂混凝土坑槽修补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钢桥面铺装养护维修中新旧铺装层接缝开裂问题,而提供一种钢桥面铺装用树脂混凝土坑槽修补结构,以提升新旧铺装层的协同变形性及抗裂性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钢桥面铺装用树脂混凝土坑槽修补结构,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原钢桥面板,防水粘结层,树脂混凝土铺装层;还包括原铺装层,树脂混凝土铺装层与原铺装层之间的接缝处置角度为45°~60°,且树脂混凝土铺装层与原铺装层之间的接缝处置材料采用高分子弹性挂壁胶。进一步的,树脂混凝土铺装层由树脂混凝土同步铺设于高强树脂防水粘结层表面形成。这样做的好处是,未等防水粘结层硬化,直接湿接上层混凝土,缩短养护时间。进一步的,树脂混凝土铺装层与原铺装层之间的接缝处置角度为上宽下窄向外展开45°~60°。进一步地,所述原铺装层的倾斜面上设置有涂胶防渗槽。进一步地,所述涂胶防渗槽的底面与设置在水平面下方,用于阻碍缝隙处的雨水进一步下渗。进一步的,树脂混凝土铺装层的厚度为2.5~8.0cm。进一步的,所述树脂混凝土铺装层与原铺装层之间的接缝处的顶端与水平面垂直设置1~3cm。进一步的,所述树脂混凝土铺装层与原铺装层之间的接缝处的顶端沿铺装方向设置有抗剪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的独立式树脂防水层与钢板的粘结力好,固化成膜,高强不渗水,兼顾粘结、防水两大性能要求;树脂混凝土铺装层与原铺装层之间的接缝处置角度为上宽下窄向外展开45°~60°,相比垂直接缝增大了新旧铺装界面的接触面积,缓解界面剪切破坏,且使树脂混凝土固化较快,常温养生1-2天即可开放交通,满足快速养护需求;本技术独立式防水粘结层和树脂混凝土铺装的结构设计,能保证钢板长期不被渗水,使钢板与铺装层达到良好的协同受力作用,对于提升桥面系的耐久性有很大意义。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钢桥面铺装用树脂混凝土坑槽修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钢桥面铺装用树脂混凝土坑槽修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钢桥面铺装用树脂混凝土坑槽修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钢桥面铺装用树脂混凝土坑槽修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钢桥面铺装用树脂混凝土坑槽修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钢桥面铺装用树脂混凝土坑槽修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原钢桥面板、2-防水粘结层、3-树脂混凝土铺装层、4-原铺装层、41-涂胶防渗槽、5-高分子弹性挂壁胶、51-抗剪槽。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针对现有钢桥面铺装养护工程中存在施工缝处二次开裂,铺装层渗水后钢板锈蚀等缺陷,提出一种钢桥面铺装用树脂混凝土坑槽修补结构。借助有良好变形性、防渗水性、挂壁不流淌的接缝粘结材料,发挥接缝密实与防裂效果。设置独立式防水粘结层,为钢板创造保护性的防水屏障,打破以往防水层完全固化再施工的工序,待防水层施工完后即摊铺上层混合料,层间粘结更可靠,施工更快速、便捷。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以下段落中,更为详细地限定了实施例的不同方面。如此限定的各方面可与任何其他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组合,除非明确指出不可组合。尤其是,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任何特征可与其他一个或多个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钢桥面铺装用树脂混凝土坑槽修补结构包括原钢桥面板1,防水粘结层2,树脂混凝土铺装层3,原铺装层4,高分子弹性挂壁胶5。其中,防水粘结层2中的环氧树脂与固化剂的比例为5:1,涂布量为1.0kg/m2,其中防水粘结层2的撒布量为1.0kg/m2;树脂混凝土铺装层3的厚度为2.5~8.0cm,由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胺类固化剂按5:1比例混合而成,油石比7.5~8.0%;树脂混凝土铺装层3与原铺装层4之间的接缝处置角度为45°,弹性挂壁胶5的涂布量为0.9kg/m2,树脂混凝土铺装层3与原铺装层4之间的接缝处倾斜设置。在上述实施例中,将树脂混凝土铺装层3与原铺装层4之间的接缝处倾斜设置,由于树脂混凝土铺装层3自身重力和车辆的压覆,会使树脂混凝土铺装层3有下沉的倾向,而将接缝面倾斜设置,一方面原铺装层4给与树脂混凝土铺装层3一个向上的支撑力,减缓树脂混凝土铺装层3的下沉,另一方面两者之间由于弹性挂壁胶5的设置,随着两者之间互相作用力均施加于弹性挂壁胶5,会使两者之间的接缝越来越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裂缝逐渐增大的问题,降低了树脂混凝土铺装层3与原铺装层4之间协同变形性。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树脂混凝土铺装层3由树脂混凝土同步铺设于防水粘结层2表面形成。进一步地,树脂混凝土铺装层3与原铺装层4之间的接缝处置角度为上宽下窄向外展开45°~60°。在铺设树脂混凝土铺装层3时,需要先在原铺装层4涂胶,为了均匀涂抹弹性挂壁胶5,如图2和图3所示,原铺装层4的倾斜面上设置有涂胶防渗槽41,胶液可以存储于涂胶防渗槽41内,再通过涂胶防渗槽41将周围的侧壁上涂抹均匀。此外涂胶防渗槽41可设置多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桥面铺装用树脂混凝土坑槽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原钢桥面板(1),防水粘结层(2),树脂混凝土铺装层(3);还包括原铺装层(4),所述树脂混凝土铺装层(3)与原铺装层(4)之间的接缝处倾斜设置,且所述树脂混凝土铺装层(3)与原铺装层(4)之间的接缝处材料采用高分子弹性挂壁胶(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桥面铺装用树脂混凝土坑槽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原钢桥面板(1),防水粘结层(2),树脂混凝土铺装层(3);还包括原铺装层(4),所述树脂混凝土铺装层(3)与原铺装层(4)之间的接缝处倾斜设置,且所述树脂混凝土铺装层(3)与原铺装层(4)之间的接缝处材料采用高分子弹性挂壁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桥面铺装用树脂混凝土坑槽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混凝土铺装层(3)由树脂混凝土同步铺设于防水粘结层(2)表面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桥面铺装用树脂混凝土坑槽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混凝土铺装层(3)与原铺装层(4)之间的接缝处置角度为上宽下窄向外展开45°~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桥面铺装用树脂混凝土坑槽修补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建军黄冰释余俊林王勇陈鑫潘友强张辉周橙琪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鄂东长江公路大桥有限公司江苏中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