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用平行流过冷式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1057 阅读:4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空调用平行流过冷式冷凝器,属汽车的制冷循环技术,包括集液管、扁平换热管、翅带、储液器,其中:储液器筒体通过储液器装配组件与集液管结合;储液器装配组件由可承托集液管的支撑定位件和接口元件组成;接口元件由可与储液器筒体外壁紧密贴合、并可承托住集液管的支座本体和可深入集液管的上孔或下孔的插接管口构成。本案储液器装配组件的巧妙设计,使过冷式冷凝器的制造工艺更简捷,可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储液器与集液管结合无需进、出口连接管路,从而有效减轻空调系统的重量和连接密封部位的数量,可有效提高空调系统的可靠性;也因由本案冷凝器与储液器的连接方式,可以适当减少空调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因而更节能、环保。(*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案属于汽车的制冷循环技术,特别是用于汽车空调的过冷式冷凝器。
技术介绍
冷凝器是汽车空调蒸发压缩式制冷系统的核心零部件。如中国专利申请200710004798. 7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模块,包括用于 冷却和冷凝制冷剂的冷凝器;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将来自冷凝器的制冷剂分离成气体制冷剂和液体制冷剂;子冷却器,用于冷却从气液分离器 流出的被分离液体制冷剂;以及热交换器,用于冷却与制冷剂不同的流体, 其中冷凝器、子冷却器和热交换器沿相对于通过冷凝器、子冷却器和热交 换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排列方向被安置;以及冷凝器沿排列方向位于子冷 却器和热交换器之间。如中国专利申请200620028722. 9公开了一种紧凑型汽车空调冷凝器,拟 使空调系统取消了连接冷凝器和贮液器的制冷剂管路,简化了贮液器的产品 结构并改变其形状,借助于由左集流管、右集流管、多孔扁管和波浪散热带 构成的多排多列的冷凝器,把右集流管和圆筒装配结合,并在其相应位置沖 制制冷剂流出口和归流口,在制冷剂流出口和归流口之间,右集流管内装隔 片,圓筒内装制冷剂过滤网。如中国专利申请03228897. 2公开了 一种汽车空调过冷式冷凝器,它包含 有冷凝器芯体、左、右集液管、扁管、翅片、隔板,其要点是在左集液管的 下方增设一个隔板,该隔板上、下方的左集液管上各设一孔分别与冷凝管和 过冷管一端相通,两个管的另一端与储液干燥器相连。已知技术的过冷式冷凝器普遍存在机体较重,体积较大,加工工艺复杂、 对制造工艺要求较高、制造成本高等问题,大大限制了产业化生产的效率;业界亟待一种制造工艺更为简单、结构更为紧凑轻质的过冷式冷凝器问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克服前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空 调用平行流过冷式冷凝器。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一种汽车空 调用平行流过冷式冷凝器,包括第一、第二集液管、和装置在集液管间的扁 平换热管、以及装置在扁平换热管间的翅带,以及与集液管接装的储液器,其中储液器筒体通过储液器装配组件与第一集液管或第二集液管结合;所 述储液器装配组件由可承托集液管的支撑定位件和接口元件组成;所述接口 元件由可与储液器筒体外壁紧密贴合、并可承托住集液管的支座本体和可深 入集液管的上孔或下孔的插接管口构成;储液器筒体的上通液孔与下通液孔 设置在恰使储液器内置的过滤器夹置其间的位置;所述集液管上的上孔或下 孔与该储液器的上通液孔、下通液孔对应配置。 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汽车空调用平行流过冷式冷凝器,其中所述插接管口沿支座本 体一侧的凸伸形成脐形管口;所述支座本体具有可与储液器筒体外壁紧密贴 合的弧面和可承托集液管的侧翻壁。前述的汽车空调用平行流过冷式冷凝器,其中所述支撑定位件具有可 与集液管外壁紧密贴合的承托弧面和可承托集液管的侧翻壁。前述的汽车空调用平行流过冷式冷凝器,其中所述第一、第二集液管 内分别设置区隔不同冷凝换热单元的隔板;第一隔板设置在第一集液管内形 成冷凝器的第一冷凝换热单元;第二隔板设置在第二集液管内形成与第一冷 凝换热单元邻接的第二冷凝换热单元;第三隔板设置在第一集液管内形成冷 凝器的第三冷凝换热单元;过冷区隔板设置在第二集液管内与第三隔板对称 的位置;在第二集液管上,邻接该过冷区隔板之上、下方位处,分别设置与 储液器的上通液孔及下通液孔匹配对应的上孔、下孔;相邻的冷凝换热单元单元的内部容积比设置为1.25 - 1.45。前述的汽车空调用平行流过冷式冷凝器,其中所述堵盖的端缘上均布 定位凸起。前述的汽车空调用平行流过冷式冷凝器,其中所述扁平换热管高度设 置为1. 1 ~ 1. 4mm;冷凝器厚度尺寸为16mm~ 20腿。前述的汽车空调用平行流过冷式冷凝器,其中所述翅带具有波峰、垂 直区段部、波谷连续形成的波紋构造;该翅带由波峰到波谷形成的峰高为 5. 0mm-6. 5mm,该翅带相邻的垂直区,爻部间形成预设间距为1. 3mm-1. 5mm。前述的汽车空调用平行流过冷式冷凝器,其中所述翅带各个垂直区段 部均布百叶窗口或按预设区部布设百叶窗口 ,各预设区部之间留有预设间距。前述的汽车空调用平行流过冷式冷凝器,其中所述翅带选择材料厚度 为0. 08mm-0. llmm。前述的汽车空调用平行流过冷式冷凝器,其中隔板设置为可使隔板关 闭集液管通^f各或开启集液管通^^的可调构造。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案在优异的结构配置下,至少有如下的优点本案中储液器装配组件的巧妙设计,使过冷式冷凝器的制造工艺更简捷, 可有效降低制造成本;本案储液器与集液管结合无需进、出口连接管路,从 而有效减轻空调系统的重量和连接密封部位的数量,可有效提高空调系统的 可靠性;也因由本案冷凝器与储液器的连接方式,可以适当减少空调系统的 制冷剂充注量,因而更节能、环保。本案充分应用制冷工质两相流动换热的原理,巧妙的布置隔板,形成更 加合理的换热单元配置,从而改善制冷工质在冷凝器内部的流动,实现高效 换热和降低通路阻抗的目的;本案设置具有百叶窗构造的波紋式翅带,有效 的增加换热面积;本案进一步的尺寸配置可使机体的换热效率、机体重量的 综合性能配比更为优化;本案隔板进一步设置为可调构造,更亲和作业者;本案结构简单,构思巧妙,制造成本低,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易于产业推广;本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技术进步,完全实现了技术目的。 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l是本案整体结构示意图2是图1的俯视面构造示意图3是图1的D-D剖视面构造示意图4是本案中扁平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5是本案中带有百叶窗口的波浪式翅带的结构示意图6是本案中集液管与堵盖装配结构示意图6a是本案中堵盖结构示意图6b是图6a的侧视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的A-A或C-C剖视面构造示意图8是图1的B-B剖视面构造示意图9是本案中储液器装配分解结构示意图IO是本案中接口元件单体形式实施例结构示意图10a是图IO的俯视面结构示意困10b是图IO的侧视面结构示意图10c是单体形式接口元件与储液器筒体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案中接口元件连体形式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lla是图ll的俯视面结构示意图; 图llb是图11的侧视面结构示意图11 c是连体形式接口元件与储液器筒体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特征及其功 效,详细说明如后;为了简单和清楚地目的,下文恰当的省略了公知技术的描述,以免一些不必要的细节影响对本技术方案的描述。请参见图l-ll所示, 一种汽车空调用平行流过冷式冷凝器,包括集液管2、 2a、和装置在两个集液管间、容制冷工质过流的扁平换热管3、以及装置 在扁平换热管间的翅带4,以及与集液管接装的储液器1,其中,储液器1具有干燥剂15和过滤器16,其内部构造可按已有技术配置,不 予赘述;储液器筒体1通过储液器装配组件8与一集液管结合;所述储液器装配组件由与储液器筒体固定安装的支撑定位件81和接口元 件组成82;所述接口元件由支座本体821和与支座本体相结合的插接管口 822 组成;该插接管口沿支座本体一侧的凸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空调用平行流过冷式冷凝器,包括第一、第二集液管、和装置在集液管间的扁平换热管、以及装置在扁平换热管间的翅带,以及与集液管接装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储液器筒体通过储液器装配组件与第一集液管或第二集液管结合;所述储液器装配组件由可承托集液管的支撑定位件和接口元件组成;所述接口元件由可与储液器筒体外壁紧密贴合、并可承托住集液管的支座本体和可深入集液管的上孔或下孔的插接管口构成;储液器筒体的上通液孔与下通液孔设置在恰使储液器内置的过滤器夹置其间的位置;所述集液管上的上孔或下孔与该储液器的上通液孔、下通液孔对应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娟华魏庆奇马贺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