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字钢轨道行走驱动机构及混凝土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0883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3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字钢轨道行走驱动机构及混凝土输送系统,包括挂吊承载车,挂吊承载车内设置有轮毂电机,轮毂电机的轮毂表面设置有摩擦轮,摩擦轮与可轨道的下表面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轮毂电机设于挂吊承载车下方的方式,使得摩擦轮受力均衡,避免了摩擦轮单边磨损的问题;可实现单轨驱动,控制简单,成本较低,且驱动部分为独立的部分,故障后便于快速更换维修;另外,由于采用直流电机作为驱动机构,因此具有启动力矩大,调速范围广,驱动力大等诸多优点。

A driving mechanism and concrete conveying system for I-steel tr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字钢轨道行走驱动机构及混凝土输送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工字钢轨道行走驱动机构及使用了输送结构的混凝土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现在装配式建筑生产工厂的水泥输送机构,大多采用两种驱动结构形式,一种是双轨结构,采用传统左右轮驱动,当通过直线轨道时要求两侧同步运行,当通过弯道时要求两侧驱动差动运行,控制复杂;另外一个单轨驱动,采用减速机挂靠一侧,因减速机单边挂靠,摩擦轮损耗不均匀,摩擦力不均衡,驱动达不到理想状态。而对于现有大多数工字钢作为轨道的行走驱动装置,传统的一直采用普通电机带动齿轮,驱动承载轮,依靠重力来增大摩擦力的方式。此种驱动一般可采用变频器逐步调速,提速时间要求较长,否则钢轮容易在工字钢上打滑,且普通电机启动力矩偏小,调速范围较小。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提速快、摩擦轮损耗均匀的工字钢轨道行走驱动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速快、摩擦轮损耗均匀的工字钢轨道行走驱动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字钢轨道行走驱动机构,包括挂吊承载车,所述挂吊承载车内设置有轮毂电机,所述轮毂电机的轮毂表面设置有摩擦轮,所述摩擦轮可与所述轨道的下表面配合。较佳的,所述挂吊承载车包括可位于所述轨道两侧的第三挂板和第四挂板,所述第三挂板上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轨道配合的第三挂轮,所述第四挂板上可转动的设置有可与所述轨道配合的第四挂轮,所述第三挂板和第四挂板通过第三螺柱螺母连接为一体结构。较佳的,所述轮毂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三挂板和第四挂板之间。较佳的,所述挂吊承载车的前端和/或后端设置有第二驱动连接部。较佳的,所述第二驱动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三挂板和第四挂板的端部。较佳的,所述第三挂板和第四挂板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所述轮毂电机与安装架连接;所述安装架通过调节螺杆和调节螺母与所述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连接。较佳的,所述调节螺母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调节弹簧。较佳的,所述安装架的侧壁设置有导向块,所述第三挂板和/或第四挂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块配合的导向槽。较佳的,所述第三挂板和/或第四挂板对应所述导向槽处设置有护板。一种混凝土输送系统,包括输送单元和上述的工字钢轨道行走驱动机构,所述输送单元通过吊架和挂吊车组件连接在所述轨道上;吊架的至少一端设置有第一驱动连接部,所述第一驱动连接部与所述驱动机构的第二驱动连接部连接。本专利技术采用轮毂电机设于挂吊承载车下方的方式,使得摩擦轮受力均衡,避免了摩擦轮单边磨损的问题;可实现单轨驱动,控制简单,成本较低,且驱动部分为独立的部分,故障后便于快速更换维修;另外,由于采用直流电机作为驱动机构,因此具有启动力矩大,调速范围广,驱动力大等诸多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去掉第一悬架前的外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II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输送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9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9后视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9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输送单元去掉水泥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5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7是图15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7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中挂吊车组件与连接轴连接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0是图19中E-E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1是图1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水泥罐的结构示意图。图23是图22中IV处的局部放大图。图24是图22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5是图2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6是图22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27是图8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8是图27中F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需注意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至图8,一种工字钢轨道行走驱动机构,包括挂吊承载车501,挂吊承载车501内设置有轮毂电机27,轮毂电机27的轮毂表面设置有摩擦轮34,摩擦轮34可与轨道100的下表面配合。具体的,挂吊承载车501包括可位于轨道100两侧的第三挂板22和第四挂板23,第三挂板22上可转动的设置有与轨道100配合的第三挂轮24,第四挂板23上可转动的设置有可与轨道100配合的第四挂轮25,第三挂板22和第四挂板23通过第三螺柱螺母26连接为一体结构。通过挂吊承载车可以是本驱动装置在单轨上就行驱动,尤其适用于工字型单轨。轮毂电机27设置于第三挂板22和第四挂板23之间;轮毂电机位于整个驱动装置的正下方,可以进一步确保摩擦轮34受到摩擦力均匀,进而避免了摩擦轮损耗不均匀,造成驱动不理想的情况。挂吊承载车501的前端和/或后端设置有第二驱动连接部37;便于本专利技术与外部需要挂、拖、推行走的机构连接。具体的,第二驱动连接部37设置于第三挂板22和第四挂板23的端部。第三挂板22和第四挂板23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悬架28和第二悬架29,轮毂电机27与安装架30连接;安装架30通过调节螺杆31和调节螺母32与第一悬架28和第二悬架29连接。即可以通过调节螺杆31和调节螺母32,达到调节摩擦力的效果。调节螺母32的下表面与第一悬架28和第二悬架29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调节弹簧33。该调节弹簧为压紧力弹簧,通过压紧力弹簧与调节螺杆配合,可以调节摩擦轮与工字钢轨道下表面的摩擦力。优选的,摩擦轮为聚氨酯材质制成的摩擦轮,聚氨酯软硬适宜,摩擦系数较高,与工字钢轨道配合,具有较强的接触摩擦力,使驱动系统能够相对工字钢行走。安装架30的侧壁设置有导向块42,第三挂板22和/或第四挂板23上设置有与导向块42配合的导向槽35;当驱动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浮动,可通过导向块和导向槽配合,始终确保轮毂电机27在挂吊承载车501内上下运动,防止因为波动产生偏移后,影响摩擦力的均匀性,进而造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字钢轨道行走驱动机构,其特征是:包括挂吊承载车(501);所述挂吊承载车(501)内设置有轮毂电机(27);所述轮毂电机(27)的轮毂表面设置有摩擦轮(34);所述摩擦轮(34)可与轨道(100)的下表面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字钢轨道行走驱动机构,其特征是:包括挂吊承载车(501);所述挂吊承载车(501)内设置有轮毂电机(27);所述轮毂电机(27)的轮毂表面设置有摩擦轮(34);所述摩擦轮(34)可与轨道(100)的下表面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字钢轨道行走驱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挂吊承载车(501)包括可位于所述轨道(100)两侧的第三挂板(22)和第四挂板(23);所述第三挂板(22)上可转动的设置有可与所述轨道(100)配合的第三挂轮(24);所述第四挂板(23)上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轨道(100)配合的第四挂轮(25);所述第三挂板(22)和第四挂板(23)通过第三螺柱螺母(26)连接为一体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字钢轨道行走驱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轮毂电机(27)设置于所述第三挂板(22)和第四挂板(23)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字钢轨道行走驱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挂吊承载车(501)的前端和/或后端设置有第二驱动连接部(37)。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字钢轨道行走驱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驱动连接部(37)设置于所述第三挂板(22)和第四挂板(23)的端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字钢轨道行走驱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三挂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中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