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0819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3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人车,包括两个前轮及两个输出轴与前轮同轴连接的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的上方设有电控柜,所述电控柜的顶部固设有悬架,所述悬架的后端下方设有两个位于前轮后方的万向轮,所述前轮的直径大于万向轮的直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可实现更小的转向半径,可中心转向,且转向效率高,同时可以在无人车驶过障碍物时保持无人车车身的平稳性等特点。

Unmanne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人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人车,属于无人车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社会中,无人车的使用开始逐渐普及起来,无人车在运输物流方便应用极广,在对货物进行货物运输时,通常需要设定各种路线,无人车通过感应装置对障碍物进行检测,从而自动转弯,规避障碍物。而无人车在行驶过程中转弯时,通常会采用电机带动轮胎的转动差速实现无人车的转向,而一般全轮转向的车辆,采取的是前后各一套转向执行机构,中间采用拉杆连接,或是采用两套独立转向装置,由电机驱动杆系执行操作。但是上述装置仅能实现更小的转向半径,由于结构的限制,无法实现中心转向,且转向半径依旧太大,转向效率太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车,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无法实现中心转向,且转向半径依旧太大,转向效率太低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无人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前部设有两个驱动轮,所述两个驱动轮分别由各自独立的左驱动电机和右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车架后部设有至少一个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为万向轮;通过上述两个驱动电机和驱动轮的设置,使得上述每个驱动轮均可以实现自转,且可以根据转向角度调节一个驱动轮的转速,从而通过转速差实现无人车的转向,同时通过后轮为从动轮的设置,可以有效的缩短无人车的转动半径,甚至以一个从动轮为中点,进行原地转向,有效的提高了转向质量,而对于驱动轮的直径设置,增加无人车的驱动力,增加输出力,提高行驶速度的同时可以提高转向效率。作为优选,所述车架的左前侧下方设有与左驱动电机固定的左悬臂,所述左悬臂的一端与车架转动连接,所述左悬臂的另一端与左减震器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左减震器的另一端与车架转动连接;所述车架的右前侧下方设有与右驱动电机固定的右悬臂,所述右悬臂的一端与车架转动连接,所述右悬臂的另一端与右减震器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右减震器的另一端与车架转动连接;通过上述左减震器和右减震器的设置,使得驱动轮在行驶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可以通过左减震器和右减震器实现无人车的减震缓冲,使得左右驱动轮在驶过障碍物时可以自动向上收缩,同时保证无人车的正常行驶,以避免无人车遇到障碍物时发生颠簸甚至翻倒,从而保证无人车行驶的平稳性和运输时的安全可靠性。作为优选,所述车架上设有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左减震器和右减震器的一端均与第一横梁转动连接,所述左悬臂和右悬臂均与第二横梁转动连接;通过上述对于左右悬臂的设置,使得左右悬臂可以随着驱动轮的上下起伏运动而运动,以保证减震机构的稳定运行,同时分散对减震器的作用力,降低对减震器的负载压力,减少减震器的损耗,延长部件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车架的后端设有两个从动轮,所述车架的后端下方设有与驱动轮的轴线平行的后摆臂,所述后摆臂的中部与车架之间形成转动连接,所述两个从动轮分别连接在后摆臂的两端;通过上述后摆臂的设置,使得无人车在驶过障碍物时,单独一个从动轮的上移会通过后摆臂的左右翻转,将力传导至另一从动轮,使得另一从动轮向下作用,增加对地面的附着力,加强从动轮的抓地力,加强无人车行驶时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车架上设有偏离后摆臂正上方的第三横梁,所述车架和第三横梁之间设有纵杆,所述纵杆的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连接杠,所述后摆臂与连接杠通过枢轴连接以实现后摆臂的中部与车架之间的转动连接;通过上述纵杆和连接杠的设置,使得上述后摆臂可以保持对称的左右翻转,以保证从动轮在无人车上的对称性,使得无人车的行驶更加的稳定。作为优选,所述后摆臂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向下倾斜的斜部,所述斜部的下端固定有用于旋转支撑所述从动轮的轮架的轴筒;通过上述斜部的设置,可以增强后摆臂的结构强度,使得后摆臂在对从动轮支撑时更加的稳定可靠,同时可以增加车架下方的空间,以便于安装其他部件。作为优选,所述后摆臂两端与车架之间分别设有一个斜向设置的气弹簧减震器,所述纵杆的两侧分别设有上耳体,所述后摆臂的两端分别设有下耳体,所述气弹簧减震器上下两端分别与上耳体及下耳体铰接;通过上述气弹簧的设置,可以增加对后轮的缓震,减少从动轮的震动,增加从动轮的活动力,同时可以增加气弹簧的活动性,使得气弹簧可以随着后摆臂的翻转而前后活动,避免气弹簧的硬配合影响后摆臂的活动性,甚至导致部件损坏。作为优选,所述车架前端的下侧设有至少一个向下弯曲的加强杠,所述加强杠的底端设有与加强杠连接的保险杠;通过上述保险杠和加强杠的设置,使得上述保险杠可以通过加强杠固定在车架上,从而可以通过无人车的整体强度对保险杠支撑,加强保险杠的连接结构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车架的底部固设有可抽拉移动的电瓶组,所述电瓶组的上方设有电路集成柜,所述电瓶组的下方前端设有电控柜,所述电瓶组和电控柜分别位于车架下方的前后两侧;通过上述电瓶组的设置,使得电瓶在无人车上可以通过人工控制进行移动,从而方便直接对电瓶进行拆卸和安装,更加的简单且省力,而电瓶组和电控柜的设置,可以保持无人车的前后质量平衡,从而保持车身的稳定,避免无人车的翻车。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可实现更小的转向半径,可中心转向,且转向效率高,同时可以在无人车驶过障碍物时保持无人车车身的平稳性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图1中的驱动轮、驱动电机及减震器之间相互配合的立体结构图;图3是图1中的从动轮、后摆臂及气弹簧之间相互配合的立体结构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的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4所示,一种无人车,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前部设有两个驱动轮2,所述两个驱动轮2分别由各自独立的左驱动电机11和右驱动电机12驱动,所述车架1后部设有至少一个从动轮31,所述从动轮31为万向轮,通过上述两个驱动电机和驱动轮的设置,使得上述每个驱动轮均可以实现自转,且可以根据转向角度调节一个驱动轮的转速,从而通过转速差实现无人车的转向,同时通过后轮为从动轮的设置,可以有效的缩短无人车的转动半径,甚至以一个从动轮为中点,进行原地转向,有效的提高了转向质量,而对于驱动轮的设置,增加无人车的驱动力,增加输出力,提高行驶速度的同时可以提高转向效率,上述驱动电机控制驱动轮转动及改变转速。如图1-2所示,所述车架1的左前侧下方设有与左驱动电机11固定的左悬臂41,所述左悬臂41的一端与车架1转动连接,所述左悬臂41的另一端与左减震器42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左减震器42的另一端与车架1转动连接;所述车架1的右前侧下方设有与右驱动电机12固定的右悬臂43,所述右悬臂43的一端与车架1转动连接,所述右悬臂43的另一端与右减震器44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右减震器44的另一端与车架1转动连接,通过上述左减震器和右减震器的设置,使得驱动轮在行驶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可以通过左减震器和右减震器实现无人车的减震缓冲,使得左右驱动轮在驶过障碍物时可以自动向上收缩,同时保证无人车的正常行驶,以避免无人车遇到障碍物时发生颠簸甚至翻倒,从而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前部设有两个驱动轮(2),所述两个驱动轮(2)分别由各自独立的左驱动电机(11)和右驱动电机(12)驱动,所述车架(1)后部设有至少一个从动轮(31),所述从动轮(31)为万向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前部设有两个驱动轮(2),所述两个驱动轮(2)分别由各自独立的左驱动电机(11)和右驱动电机(12)驱动,所述车架(1)后部设有至少一个从动轮(31),所述从动轮(31)为万向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的左前侧下方设有与左驱动电机(11)固定的左悬臂(41),所述左悬臂(41)的一端与车架(1)转动连接,所述左悬臂(41)的另一端与左减震器(42)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左减震器(42)的另一端与车架(1)转动连接;所述车架(1)的右前侧下方设有与右驱动电机(12)固定的右悬臂(43),所述右悬臂(43)的一端与车架(1)转动连接,所述右悬臂(43)的另一端与右减震器(44)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右减震器(44)的另一端与车架(1)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上设有第一横梁(13)和第二横梁(14),所述左减震器(42)和右减震器(44)的一端均与第一横梁(13)转动连接,所述左悬臂(41)和右悬臂(43)均与第二横梁(14)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的后端设有两个从动轮(31),所述车架(1)的后端下方设有与驱动轮(31)的轴线平行的后摆臂(15),所述后摆臂(15)的中部与车架(1)之间形成转动连接,所述两个从动轮(31)分别连接在后摆臂(15)的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军方广忠徐天波汪小林楼彦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联宜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