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生乌桕苗的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0561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3 2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丛生乌桕苗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工序:选苗,选择若干株相同色系或不同色系品种的乌桕苗进行拼栽;生长素喷施,在生长季中的5~7月份进行生长素喷施;修剪,在乌桕苗拼栽第一年的休眠季进行平茬处理;第二年生长季中的5~7月份对外围枝进行疏剪处理以控制一级枝、二级枝的数量和长度,同时对内膛枝进行清理;水肥管理,分别在生长季和休眠季进行水肥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适时进行生长素喷施可以促使苗木分枝生长,早时培养出第一层分枝;结合乌桕的假二叉分枝特性进行适当修剪可以较快获得圆满的冠型;配合生长期的水肥管理促进苗木生长;选用不同色系品种的乌桕苗进行培育还能获得多色丛生乌桕苗。

Cultivation methods of Sapium sebiferum seedl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丛生乌桕苗的培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丛生乌桕苗的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乌桕为落叶高大乔木,生长速度快,寿命长,病虫害少,既耐干旱瘠薄,又耐水湿和轻中度盐碱,入秋叶色变异丰富,有红、黄、紫色等多种色彩,绚丽多姿,冬日树梢挂满白色的种子,犹如点点梅花,经久不凋,是优良的生态绿化和园林景观树种。丛生苗是指树的分枝点在出土的位置或者分枝点较低,相较于高杆苗,丛生苗有快速成型,容易形成浑圆饱满树形的优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周围环境的审美要求也逐渐提高,具有特殊观赏价值的园林树木供不应求,目前乌桕市场的主流苗木仍是独干培养,有部分的丛生乌桕苗供应,但大多是采用劣质乌桕实生苗多株简单拼凑培养,因其均是实生苗,未经品种选育,秋季呈色效果很不稳定,整体色彩也不够靓丽,很难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又因一般是苗圃剩余的劣质苗拼凑捆绑自然栽植,未经科学的修剪、促萌、引导培养,较难形成圆满的球型树冠,严重影响园林应用效果。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丛生乌桕苗的培育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呈色稳定、冠型圆润饱满、成型快的丛生乌桕苗的培育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丛生乌桕苗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工序:选苗,选择若干株相同色系或不同色系品质的乌桕苗进行拼栽;生长素喷施,在生长季中的5~7月份对拼栽的乌桕苗进行生长素喷施;修剪,在乌桕苗拼栽第一年的休眠季进行平茬处理;第二年生长季中的5~7月份对外围枝进行疏剪处理以控制一级枝、二级枝的数量和长度,同时对内膛枝进行清理;水肥管理,分别在生长季和休眠季对拼栽的乌桕苗进行水肥管理。进一步地,所述选苗工序中的乌桕苗选至红色系乌桕苗、紫色系乌桕苗、黄色系乌桕苗和橙色系乌桕苗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地,所述选苗工序中选择的乌桕苗数量为4~8株。优选的,乌桕苗的拼栽组合方式可以是红色系乌桕苗、紫色系乌桕苗、黄色系乌桕苗和橙色系乌桕苗各1株,或红色系乌桕苗、紫色系乌桕苗、黄色系乌桕苗和橙色系乌桕苗各2株,或红色系乌桕苗、黄色系乌桕苗各2株,或红色系乌桕苗、紫色系乌桕苗各2株,红色系乌桕苗、橙色系乌桕苗各2株,或红色系乌桕苗4株,或紫色系乌桕苗4株,或黄色系乌桕苗4株,或橙色系乌桕苗4株。进一步地,所述生长素喷施的浓度为100~1000mg/L。乌桕具有典型的假二叉分枝的特性,分枝后各侧枝长势均匀、没有主干,在生长季中的5~7月份,每月各喷施浓度为生长素100~1000mg/L一次,能够促使分枝伸长生长,尽早形成第一层分枝。进一步地,所述生长素喷施工序具体包括:在生长季中的5~7月份每月分别对拼栽的乌桕苗进行生长素喷施。进一步地,所述修剪工序中的平茬处理过程中,对离地高度为0~60cm的枝条进行平茬处理。进一步地,所述修剪工序中的疏剪处理过程中,将一级枝的数量控制在5~10根、二级枝的数量控制在15~30根、一级枝的长度控制在20~60cm、二级枝的长度控制在50~150cm。进一步地,所述水肥管理工序为:在生长季中的5~7月份,对每株乌桕苗施入1~3kg含磷钾的复合肥;休眠季中的12月份至来年1月份,施入5~10kg腐熟的有机肥。具体的,通过生长素喷施和修剪工序,丛生乌桕苗的树冠在第二年能够大致成型;第三年及以后的修剪工作主要是在5~7月份疏剪过密的内膛枝,维护均匀饱满的圆型树冠。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生长季对拼栽的丛生乌桕苗进行生长素喷施可以促使苗木萌发更长的分枝,促进树冠骨架快速形成;在生长季的5-7月份进行适时修剪,能够避免第一层分枝过长、分布不均匀影响丛生苗树冠的形态、避免内膛枝过密出现枯梢等问题,可以较快获得第一层分枝均匀、冠型圆满的丛生苗木;配合水肥管理可以促进乌桕苗的营养积累,使得叶片糖分储存充足,可以获得植株健壮、秋叶呈色鲜艳的丛生植株;同时通过选用乌桕相同或不同色系的乌桕苗进行拼栽,能够获得单色、双色或多色的丛生乌桕苗,以满足不同市场方向的需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表示特征尺寸、数量和物理特性的所有数字均应该理解为在所有情况下均是由术语“约”来修饰的。因此,除非有相反的说明,否则上述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列出的数值参数均是近似值,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本文所公开的教导内容寻求获得的所需特性,适当改变这些近似值。用端点表示的数值范围的使用包括该范围内的所有数字以及该范围内的任何范围,例如,1至5包括1、1.2、1.4、1.55、2、2.75、3、3.80、4和5等等。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术语“优选”指的是较优的选择方案,但不只限于所选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丛生乌桕苗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工序:选苗,选择若干株相同色系或不同色系品质的乌桕苗进行拼栽;生长素喷施,在生长季中的5~7月份对拼栽的乌桕苗进行生长素喷施;修剪,在乌桕苗拼栽第一年的休眠季进行平茬处理;第二年生长季中的5~7月份对外围枝进行疏剪处理以控制一级枝、二级枝的数量和长度,同时对内膛枝进行清理;水肥管理,分别在生长季和休眠季对拼栽的乌桕苗进行水肥管理。其中,选苗工序中的乌桕苗选至红色系乌桕苗、紫色系乌桕苗、黄色系乌桕苗和橙色系乌桕苗中的一种或几种;选苗工序中选择的乌桕苗数量为4~8株。优选的,乌桕苗的拼栽组合方式可以是红色系乌桕苗、紫色系乌桕苗、黄色系乌桕苗和橙色系乌桕苗各1株,或红色系乌桕苗、紫色系乌桕苗、黄色系乌桕苗和橙色系乌桕苗各2株,或红色系乌桕苗、黄色系乌桕苗各2株,或红色系乌桕苗、紫色系乌桕苗各2株,红色系乌桕苗、橙色系乌桕苗各2株,或红色系乌桕苗4株,或紫色系乌桕苗4株,或黄色系乌桕苗4株,或橙色系乌桕苗4株。生长素喷施的浓度优选为100~1000mg/L。生长素喷施工序具体包括:在生长季中的5~7月份每月分别对拼栽的乌桕苗进行生长素喷施。因为乌桕具有典型的假二叉分枝的特性,分枝后各侧枝长势均匀、没有主干,在生长季中的5~7月份,每月各喷施浓度为生长素100~1000mg/L一次,能够促使分枝伸长生长,尽早形成第一层分枝。修剪工序中的平茬处理过程中,主要是对离地高度为0~60cm的枝条进行平茬处理。修剪工序中的疏剪处理过程中,将一级枝的数量控制在5~10根、二级枝的数量控制在15~30根、一级枝的长度控制在20~60cm、二级枝的长度控制在50~150cm。水肥管理工序的具体内容为:在生长季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丛生乌桕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n选苗,选择若干株相同色系或不同色系品种的乌桕苗进行拼栽;/n生长素喷施,在生长季中的5~7月份对拼栽的乌桕苗进行生长素喷施;/n修剪,在乌桕苗拼栽第一年的休眠季进行平茬处理;第二年生长季中的5~7月份对外围枝进行疏剪处理以控制一级枝、二级枝的数量和长度,同时对内膛枝进行清理;/n水肥管理,分别在生长季和休眠季对拼栽的乌桕苗进行水肥管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丛生乌桕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选苗,选择若干株相同色系或不同色系品种的乌桕苗进行拼栽;
生长素喷施,在生长季中的5~7月份对拼栽的乌桕苗进行生长素喷施;
修剪,在乌桕苗拼栽第一年的休眠季进行平茬处理;第二年生长季中的5~7月份对外围枝进行疏剪处理以控制一级枝、二级枝的数量和长度,同时对内膛枝进行清理;
水肥管理,分别在生长季和休眠季对拼栽的乌桕苗进行水肥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丛生乌桕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苗工序中的乌桕苗选至红色系乌桕苗、紫色系乌桕苗、黄色系乌桕苗和橙色系乌桕苗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丛生乌桕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苗工序中选择的乌桕苗数量为4~8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丛生乌桕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长素喷施的浓度为100~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伟孔芬张海波赵崇久杨成徐瑞苏健任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