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过冷储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0437 阅读:3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向过冷储液器,涉及空调制冷机组储液和过冷度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储液罐和置于储液罐内的换热器。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储液罐内置有四根接管,其中接管一直接与储液罐内部相通,接管二和接管三与换热器的一侧冷却回路连通,接管四与换热器的另一侧被冷却回路一端连通,换热器的另一侧被冷却回路的另一端与储液罐内部相通。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中过冷度的精确控制和运行稳定性,大大降低设备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制冷机组储液和过冷度控制
,属于空调 系统中应用的过冷储液装置。
技术介绍
当空调制冷机组的制冷剂管路较长,且室内机和室外机有高度差 时,制冷剂的沿程阻力加大,制冷剂会产生闪蒸,室内机的能效降低, 因管路过长,部分润滑油可能沉积在管道内,无法返回压縮机。液体 过冷是解决压降问题确保足量的制冷剂液体通过膨胀阀进入室内机 的唯一方法。若过冷不足,制冷剂仍然会产生闪蒸,降低系统能效, 因此制冷剂过冷度的精确控制就显得非常必要。现有技术中,产生液 体过冷的方法有回热循环、液体旁通节流、冰蓄冷技术应用等,但 都存在着系统不够稳定,过冷度控制精度不高,设备成本过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 制冷机组的双向过冷储液器。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中过冷度的精确控 制和运行稳定性,大大降低设备成本。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如下方式实现 一种双向过冷储液器,它包括储液罐和置于储液罐内的换热器。 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储液罐内置有四根接管,其中接管一直接与储液罐内部相通,接管二和接管三与换热器的一侧冷却回路连通,接管四 与换热器的另一侧被冷却回路一端连通,换热器的另一侧被冷却回路 的另一端与储液罐内部相通。在上述双向过冷储液器中,所述储液罐的外轮廓为立式形状,四 根接管的外接口置于储液罐的顶端。所述换热器为同轴套管式换热 器。在上述双向过冷储液器中,所述储液罐的外轮廓为卧式形状,四 根接管的外接口置于储液罐的侧端。所述换热器为同轴套管式换热 器。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换热器直接放在储液罐内并浸 在制冷剂中,换热效果倍增,可获得更大的过冷度,能够达到过冷度 的精确控制,提高系统的能效和稳定性,大大降低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示意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4是本专利技术在空调机组中实际应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看图1,本专利技术包括储液罐1和置于储液罐1内的换热器6。储 液罐l内置有四根接管,其中接管一2直接与储液罐1内部相通,接 管二 3和接管三4与换热器6的一侧冷却回路连通,接管四5与换热 器6的另一侧被冷却回路一端连通,换热器6的另一侧被冷却回路的另一端与储液罐l内部相通。 实施例1参看图2和图4,本实施例1中储液罐1的外轮廓为立式形状, 四根接管的外接口置于储液罐1的顶端,换热器6为同轴套管式换热 器。制冷工况从室外换热器排出的大部分制冷剂经过单向阀和接管 一 2进入储液罐1内,并聚集在储液罐1内底部。由室外换热器排出的小部分制冷剂经过设置在接管二 3前的节流器一初次节流后进入 接管二 3,然后进入与接管二 3连通的同轴套管换热器6的壳程61 内,通过壳程61外壁面冷却储液罐1内温度较高的液体制冷剂。经 过预冷的液体制冷剂进入换热器6管程62内,壳程61内温度较低制 冷剂通过壳程61管内壁面再次冷却管程62内的液体。管程62内制 冷剂达到一定过冷度后流入与其连通的接管四5,由接管四5排出后 通过管道进入室内机。壳程61内制冷剂吸收热量后变成两相混合物 由接管三4排入制冷空调机组气液分离器或系统其他容器。通过调节 接管二 3前的节流器一可以精确控制流出储液罐1制冷剂过冷度。制热工况从室内换热器排出的大部分制冷剂经过接管四5进入 同轴套管换热器6的管程62内,被换热器6壳程61内温度较低的制 冷剂冷却后流入储液罐1内,经过预冷的制冷剂在储液罐1内底部聚 集。壳程61内温度较低的制冷剂通过其外壁面吸收储液罐1内己经 预冷的制冷剂液体的热量,储液罐l内的制冷剂被再次冷却,达到一 定过冷度后由接管一 2排出储液罐1。大部分过冷制冷剂通过管道进入室外换热器,少部分制冷剂经节流器二节流后通过接管二 3进入换热器6的壳程61,吸收温度较高的制冷剂热量后变成两相混合物由 接管三4排入制冷空调机组气液分离器或系统其他容器。通过调节接 管二 3前的节流器二可以精确控制流出储液罐1制冷剂过冷度。 实施例2参看图3和图4,本实施例2中储液罐1的外轮廓为卧式形状, 四根接管的外接口置于储液罐1的侧端,换热器6为同轴套管式换热 器。实施例2中其它装置的结构布局以及制冷剂流程同实施例1完全 相同,在此不多赘述。值得说明的是,按照上述的技术方案,若将储液罐l的形状改变 为其它任意形状,或者将换热器6采用其它形式的换热器,如板式换 热器等。诸如此类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双向过冷储液器,它包括储液罐(1)和置于储液罐(1)内的换热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1)内置有四根接管,其中接管一(2)直接与储液罐(1)内部相通,接管二(3)和接管三(4)与换热器(6)的一侧冷却回路连通,接管四(5)与换热器(6)的另一侧被冷却回路一端连通,换热器(6)的另一侧被冷却回路的另一端与储液罐(1)内部相通。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过冷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储液罐(1)的外轮廓为立式形状,四根接管的外接口置于储液罐(1)的顶端;所述换热器(6)为同轴套管式换热器。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过冷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储液罐(1)的外轮廓为卧式形状,四根接管的外接口置于储液罐(1)的侧端;所述换热器(6)为同轴套管式换热器。全文摘要一种双向过冷储液器,涉及空调制冷机组储液和过冷度控制
本专利技术包括储液罐和置于储液罐内的换热器。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储液罐内置有四根接管,其中接管一直接与储液罐内部相通,接管二和接管三与换热器的一侧冷却回路连通,接管四与换热器的另一侧被冷却回路一端连通,换热器的另一侧被冷却回路的另一端与储液罐内部相通。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中过冷度的精确控制和运行稳定性,大大降低设备成本。文档编号F25B43/00GK101430149SQ20071017699公开日2009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8日专利技术者李国强, 白俊文, 新 范, 顾卫平 申请人:无锡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过冷储液器,它包括储液罐(1)和置于储液罐(1)内的换热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1)内置有四根接管,其中接管一(2)直接与储液罐(1)内部相通,接管二(3)和接管三(4)与换热器(6)的一侧冷却回路连通,接管四(5)与换热器(6)的另一侧被冷却回路一端连通,换热器(6)的另一侧被冷却回路的另一端与储液罐(1)内部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卫平白俊文范新李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