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湿分类垃圾转运车
本技术涉及环卫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干湿分类垃圾转运车。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卫生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需要将垃圾统一运输至垃圾回收点时,经常使用干湿分类垃圾转运车运送垃圾。现有技术中,干湿分类垃圾转运车包括转运车本体,转运车本体包括车架,车架上连接有用于回收垃圾的箱体,箱体朝后的一侧连接有可开合的活动门体;此设计中,打开活动门体,需要先将垃圾放进箱体的内腔中,当需要转运的垃圾全部放入箱体内时,将活动门体关上,转运车本体将垃圾转运至垃圾回收点,到了垃圾回收点,打开活动门体,回收人员爬上车将箱体内的垃圾清理出箱体外,卸下垃圾时操作麻烦,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卸下垃圾时操作麻烦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干湿分类垃圾转运车,此装置卸除垃圾方便,省时省力。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干湿分类垃圾转运车,包括转运车本体,所述转运车本体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连接有用于回收垃圾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后部铰接有直线驱动器,所述直线驱动器上设有可做往复直线移动的且向转运本体的车头所在方向延伸的推拉杆,所述推拉杆伸出的端部与箱体朝下的一端铰接,所述箱体的后部铰接在车架上。本技术中,需要卸下垃圾时,直线驱动器动作,推拉杆不断向外伸出,箱体向后并向下倾斜,箱体内的垃圾一次性被倾倒出去,操作方便,不需要人力爬到箱体内卸下垃圾,省时省力;可应用于垃圾的运输工作中。 >为了实现废液的回收,所述箱体的上部连接有至少一组开合门体组件,所述开合本体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可上下翻转的开合面板,所述箱体内支撑设置有均流板,所述均流板上排布有若干均流孔,所述均流板的下侧、箱体内壁的底侧和箱体内壁之间形成用于集液的集液腔,所述集液腔对应的箱体外侧连接有出水阀,所述出水阀的进水口与集液腔连通,出水阀的出水口与外部环境连通;此设计中,打开开合面板,就可往箱体内扔垃圾,垃圾分为湿式垃圾和干式垃圾,湿式垃圾中含有的水分经均流板进入集液腔内,可定期打开出水阀,将远离出水阀一端的箱体向上抬起,可在出水阀的出水口处连接出液管,集液腔内的废液经出液管排至专门回收废液的回收桶内。为了实现垃圾分类,所述箱体内设有分隔组件,分隔组件将箱体的内腔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容纳腔。为了方便垃圾的倾倒,在前后方向上,所述箱体朝前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侧门面板,箱体朝后的一端连接有开合的活动侧门面板,所述活动侧门面板的上侧与箱体铰接,箱体下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连接组件,所述活动侧门面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卡爪,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箱体外侧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朝外的一端铰接有连接手柄,搭扣手柄上可转动地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上固定连接有朝着卡爪所在方向延伸的挂钩,挂钩可刚好卡入卡爪内;活动侧门面板未打开时,箱体和活动侧门面板将容纳腔封闭起来;此设计中,需要打开活动侧门面板时,将连接手柄朝着活动侧门面板所在方向转动,连接手柄推动连接轴向活动侧门面板所在方向移动,挂钩离开卡爪时,转动挂钩,使挂钩往远离活动侧门面板所在方向转动,活动侧门面板被松开,向上翻转活动侧门面板,活动侧门面板被打开;需要锁住活动侧门面板时,反向动作即可,在此不再赘述。为了进一步方便垃圾的倾倒,所述分隔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箱体内壁上的固定板,固定板的下方连接有可上下翻转的活动板,活动板处于竖直状态时,活动板的下侧不高于均流板的上侧;此设计中,先倾倒对着活动侧门面板的容纳腔内的垃圾,打开活动侧门面板,将该容纳腔内的垃圾倾倒出去;向外拉活动板,使活动板朝着活动侧门面板所在方向转动,另一个容纳腔内的垃圾进入该容纳腔内,另一个容纳腔内的垃圾也被倾倒出去,垃圾全部倾倒出去后,将活动侧门面板锁住。为了实现开合面板的翻转,所述开合门体组件设置有两个,开合门体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气弹簧,开合面板朝里一侧的至少铰接有一个气弹簧,所述气弹簧的活塞杆伸出的端部与箱体内侧铰接;此设计中,需要往容纳腔内扔垃圾时,气弹簧动作,使活塞杆不断伸出,气弹簧推动开合面板向上翻转,扔完垃圾后,气弹簧反向动作,开合面板在气弹簧的作用下回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一组开合门体组件中,开合面板设置有两个,两个开合面板分别设置在箱体的左右两端,两组开合门体组件分别在分隔组件的前后两侧朝外的方向上。为了方便打开开合面板,所述开合面板朝外的一侧设有把手。为了方便勾臂车与箱体的连接,所述固定侧门面板朝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吊耳支架,吊耳支架上固定连接有方便勾臂车钩住的吊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一。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二。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中垃圾回收结构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中垃圾回收结构的立体结构图一。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中垃圾回收结构中隐藏掉活动侧门面板后的立体结构图。图9为本技术中垃圾回收结构的立体结构图二。图10为本技术中垃圾回收结构的俯视图。图11为图10中的C-C向视图。图12为图10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3为图11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4为图3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转运车本体,101车架,2直线驱动器,201推拉杆,3滚轮,4固定侧门面板,5吊耳支架,6吊耳,7开合门体组件,701气弹簧,702开合面板,703活塞杆,704把手,8连接组件,801卡爪,802挂钩,803连接板,804连接轴,805连接手柄,9箱体,10活动侧门面板,11分隔组件,1101活动板,1102分隔搭扣,1103固定板,12出水阀,13集液腔,14均流孔,15均流板,16连接搭扣,1601活动合叶,1602固定合页,1603固定轴,17铰接耳,18连接梁,19滚轮固定板,20连接耳,21支撑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14所示的一种干湿分类垃圾转运车,包括转运车本体1,转运车本体1包括车架101,车架101上连接有垃圾回收结构,垃圾回收结构包括箱体9,车架101的后部铰接有直线驱动器2,直线驱动器2上设有可做往复直线移动的且向转运本体的车头所在方向延伸的推拉杆201,推拉杆201伸出的端部与箱体9朝下的一端铰接,箱体9的后部铰接在车架101上;箱体9与车架101连接的结构具体为,车架101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梁18,箱体9与连接梁18固定连接,连接梁18的下侧固定连接有铰接耳17,推拉杆201伸出的端部与铰接耳17铰接;箱体9的下侧排布有四个呈矩形布置的滚轮3,每个滚轮3在左右方向上的两侧设有滚轮固定板19,滚轮固定板19固定连接在箱体9外侧,车架101的后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梁21,支撑梁21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耳20,滚轮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湿分类垃圾转运车,包括转运车本体,所述转运车本体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连接有用于回收垃圾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后部铰接有直线驱动器,所述直线驱动器上设有可做往复直线移动的且向转运本体的车头所在方向延伸的推拉杆,所述推拉杆伸出的端部与箱体朝下的一端铰接,所述箱体的后部铰接在车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湿分类垃圾转运车,包括转运车本体,所述转运车本体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连接有用于回收垃圾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后部铰接有直线驱动器,所述直线驱动器上设有可做往复直线移动的且向转运本体的车头所在方向延伸的推拉杆,所述推拉杆伸出的端部与箱体朝下的一端铰接,所述箱体的后部铰接在车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湿分类垃圾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上部连接有至少一组开合门体组件,所述开合本体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可上下翻转的开合面板,所述箱体内支撑设置有均流板,所述均流板上排布有若干均流孔,所述均流板的下侧、箱体内壁的底侧和箱体内壁之间形成用于集液的集液腔,所述集液腔对应的箱体外侧连接有出水阀,所述出水阀的进水口与集液腔连通,出水阀的出水口与外部环境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湿分类垃圾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有分隔组件,分隔组件将箱体的内腔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容纳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干湿分类垃圾转运车,其特征在于:在前后方向上,所述箱体朝前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侧门面板,箱体朝后的一端连接有开合的活动侧门面板,所述活动侧门面板的上侧与箱体铰接,箱体下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连接组件,所述活动侧门面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卡爪,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兆东,张辉,游文明,高艳,张承阳,杨益洲,文成行,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力齐机械有限公司,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