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侧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00397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侧门锁,包括锁体组件和执行组件,执行组件的电动机按预定方向转动,带动蜗杆进而带动蜗轮逆时针方向转动,蜗轮带动保险杆向右滑动,离合杆在离合杆扭簧的扭力作用下顺时针转动,离合杆与第一转换板构成解保险,此时拉动锁扣组件的第一内拉板,克服第一内拉板扭簧扭力顺时针转动,拨动第一转换板,第一转换板带动离合杆和释放板转动,释放板带动棘爪销和棘爪转动,当棘爪转动至不对卡板起限制作用的状态即与卡板脱开时,卡板在卡板扭簧的作用力下转动使侧门锁解锁即车门打开。本汽车侧门锁构成锁体组件和执行组件的部件相对较少,部件构成的零件相对少,部件之间连接的灵活性和力学性能较理想。

Car side door 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侧门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讲是一种汽车侧门锁。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汽车侧门锁已是很成熟的技术,一般包括锁体组件和执行组件,执行组件也有称执行器组件或称闭锁器,锁体组件包括由绕自身铆钉转动的棘爪和绕自身铆钉转动的卡板或称锁舌构成基本的锁扣单元,再利用执行组件中的电动机带动蜗轮蜗杆电动机构和其他手动机构上保险或解除保险,再从车外或车内开锁。现有技术的汽车侧门锁的结构各异,功能不同。但据申请人了解,现有技术的汽车侧门锁仍存在以下不足:1构成侧门锁的部件相对较多,部件构成的零件相对多,占用空间相对大,部件之间连接的灵活性和力学性能不太理想,开锁和上锁操作过程中灵活性不够,可靠性不强,操作相对费力,锁的使用寿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2、由于零部件相对较多,材料成本相对较高,同时装配工序相对较多,装配效率相对不高,且装配人工成本相对增加,导致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不明显。3、有的执行组件采用前盖与电器组件的分体式结构,防水效果不理想,增加了装配难度。4、有的零部件有异响,增加了噪音;有些零部件工作可靠性不强,且装配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构成锁体组件的部件相对较少,锁体组件的部件构成的零件相对少,锁体组件的部件之间连接的灵活性和力学性能较理想的汽车侧门锁。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侧门锁,包括锁体组件和执行组件,所述锁体组件包括:外拉板套合在壳体第一轴上,绕壳体第一轴转动,并与第一转换板拨动连接,外拉板的外端用于与外拉手连接;第一内拉板套合在前盖第一轴上,绕前盖第一轴转动,并与第一转换板拨动连接,第一内拉板的一端用于与内拉手连接;离合杆的轴与释放板的孔转动套合,离合杆扭簧套合在离合杆的轴上,离合杆扭簧的一端与离合杆连接,另一端与释放板连接,离合杆扭簧的扭矩推动离合杆向第一转换板靠近并形成配合;释放板的凸台的外圆周面套合在第一转换板的孔内,释放板的凸台的内孔套合在壳体第二轴上,并绕壳体第二轴转动;释放板扭簧也套合在壳体第二轴上,释放板扭簧的一端与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释放板和第一转换板连接;所述释放板和第一转换板在外力驱动下能克服释放板扭簧的扭力,绕壳体第二轴转动并经棘爪销推动棘爪向释放位置转动;棘爪销固定在棘爪上,棘爪铆钉铆接在与壳体连接的底板上;棘爪套合在棘爪铆钉上,并绕棘爪铆钉转动;棘爪扭簧套合在棘爪铆钉上,棘爪扭簧的一端与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棘爪销连接,棘爪销在外力作用下克服所述棘爪扭簧的扭矩转动时,带动所述棘爪一起转动;卡板铆钉铆接在底板上,卡板套合在卡板铆钉上,并绕卡板铆钉转动;卡板扭簧套合在壳体第三轴上,并绕壳体第三轴转动,卡板扭簧的一端连接在壳体上,另一端连接在卡板上。采用以上结构后,本专利技术汽车侧门锁具有以下优点:构成锁体组件的部件相对少,锁体组件的部件构成的零件相对少,占用空间相对小,部件之间连接的灵活性和力学性能均十分理想,开锁和上锁操作过程灵活性、可靠性强,操作相对简单省力,锁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同时,本汽车侧门锁由于构成锁体组件的零部件相对少,材料成本相对降低,同时装配工序相对减少,装配效率相对提高,装配人工成本相对下降,使本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明显。进一步地,所述执行组件包括:与壳体连接的前盖内部预埋有若干根金属导电片,所述的金属导电片一端与位于前盖插座内的接插头连接,接插头用于与车身线束电气连接,金属导电片另一端与安装在前盖内的电动机和安装在前盖内的至少一个微动开关连接;电动机轴上有蜗杆,与蜗杆啮合并构成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蜗轮活动套合在前盖第二轴上,并能绕前盖第二轴转动;偏心扭簧一端与蜗轮连接,另一端与前盖连接,使蜗轮保持在两个极限位置之一;保险杆滑动配合在前盖内的导向槽上并可做直线移动,所述蜗轮的一端与保险杆的一端构成拨动连接,保险杆的另一端可与离合杆相抵;采用以上结构后,执行组件将前盖与电器组件做成一个整体,即执行组件的所有零部件直接安装在前盖上,其防水效果好,且保险杆采用轴向滑动式结构,构成执行组件的部件相对少,执行组件的部件构成的零件相对少,占用空间相对小,执行组件的部件之间连接的灵活性和力学性能均十分理想,开锁和上锁操作过程灵活性、可靠性强,操作相对简单省力,锁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同时,本侧门锁由于构成执行组件的零部件相对少,材料成本相对降低,同时装配工序相对减少,装配效率相对提高,装配人工成本相对下降,使本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明显。进一步地,微动开关中包括一个第一微动开关,第一微动开关的触头抵至直线移动的保险杆的一侧面,用于将保险杆移动状态的电信号经导电片和车身线束输出以告知驾驶人员。采用以上结构后,第一微动开关的灵敏度更好,精确度更高。进一步地,所述的执行组件还包括内锁止杆,所述的内锁止杆套合在前盖第三轴上,并绕前盖第三轴转动,内锁止杆的一端与蜗轮构成拨动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内拉手连接。采用以上结构后,增加了一层保险,缺电如汽车断电或遥控电池没电的情况下,从车内拉动内锁拉线,能同样实现上保险或解除保险。进一步地,所述的锁体组件还包括一外锁止杆和一外保险转换杆;所述的外锁止杆套合在壳体第四轴上,并绕壳体第四轴转动,外锁止杆的一端用于与车门上的锁芯连杆铰接,外锁止杆的另一端与外保险转换杆拨动连接,所述外保险转换杆套合在壳体第五轴上,并绕壳体第五轴转动,外保险转换杆一侧与保险杆铰接并可带动保险杆左右移动;外保险转换杆的底面还有用于与卡板的向上凸块相配合以起防误锁作用的向下凸块。采用以上结构后,又增加了一层保险,缺电如汽车断电或遥控电池没电的情况下,从车外利用钥匙带动锁芯连杆,能同样实现上保险或解除保险。本结构还有一个巧妙之处:保险转换杆身兼防误锁结构,驾驶室的车门关着时,门闩推动卡板逆时针转,带动卡板的向上凸块转动到外保险转换杆的向下凸块无法拨动的位置,这时可以拨动外保险转换杆,带动保险杆左移,进而推动离合杆上保险;当驾驶室的车门打开时,卡板顺时针转动,带动卡板的向上凸块转动到与外保险转换杆的凸块相抵的位置,这时外保险转换杆的向下凸块因卡板的向上凸块相抵无法被拨动,也就是无法上保险。即,驾驶室车门在打开的状态下,驾驶室的门无法上保险,而车门始终可以打开,从而避免钥匙锁在车内的情况发生。保险转换杆一件两用,省材料、省空间,装配相对简单,操作简单方便。进一步地,所述的锁体组件还包括一紧急锁杆,所述紧急锁杆转动配合在壳体的一个通孔内,紧急锁杆的内端面被背板轴向限位,紧急锁杆的外圆周的顶部固定有一用于单向拨动保险杆的凸爪,紧急锁杆的外圆周的中部有一防止异响的径向凸起,紧急锁杆的外端面有供钥匙插入转动以单向上保险的凹槽。采用以上结构后,又增加了一层保险,缺电如汽车断电或遥控电池没电的情况下,可从车内利用钥匙带动锁芯连杆,能实现上保险即人需离开时即使停电也能锁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紧急锁杆的体积小,占用空间小,与保险杆的连接简单,上保险操作灵活可靠,噪音小。进一步地,所述的执行组件还包括儿童锁构件,所述的儿童锁构件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侧门锁,包括锁体组件和执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组件包括:/n外拉板(21)套合在壳体第一轴(40)上,绕壳体第一轴(40)转动,并与第一转换板(18)拨动连接,外拉板(21)的外端用于与外拉手连接;/n第一内拉板(27)套合在前盖第一轴(44)上,绕前盖第一轴(44)转动,并与第一转换板(18)拨动连接,第一内拉板(27)的一端用于与内拉手连接;/n离合杆(15)的轴与释放板(17)的孔转动套合,离合杆扭簧(14)套合在离合杆(15)的轴上,离合杆扭簧(14)的一端与离合杆(15)连接,另一端与释放板(17)连接,离合杆扭簧(14)的扭矩推动离合杆(15)向第一转换板(18)靠近并形成配合;/n释放板(17)的凸台的外圆周面套合在第一转换板(18)的孔内,释放板(17)的凸台的内孔套合在壳体第二轴(41)上,并绕壳体第二轴(41)转动;释放板扭簧(16)也套合在壳体第二轴(41)上,释放板扭簧(16)的一端与壳体(9)连接,另一端与释放板(17)和第一转换板(18)连接;所述释放板(17)和第一转换板(18)在外力驱动下能克服释放板扭簧(16)的扭力,绕壳体第二轴(41)转动并经棘爪销(3)推动棘爪(2)向释放位置转动;/n棘爪销(3)固定在棘爪(2)上,棘爪铆钉(4)铆接在与壳体(9)连接的底板(1)上;棘爪(2)套合在棘爪铆钉(4)上,并绕棘爪铆钉(4)转动;棘爪扭簧(10)套合在棘爪铆钉(4)上,棘爪扭簧(10)的一端与壳体(9)连接,另一端与棘爪销(3)连接,棘爪销(3)在外力作用下克服所述棘爪扭簧(10)的扭矩转动时,带动棘爪(2)一起转动;/n卡板铆钉(7)铆接在底板(1)上,卡板(6)套合在卡板铆钉(7)上,并绕卡板铆钉(7)转动;卡板扭簧(11)套合在壳体第三轴(42)上,并绕第三轴(42)转动,卡板扭簧(11)的一端连接在壳体(9)上,另一端连接在卡板(6)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侧门锁,包括锁体组件和执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组件包括:
外拉板(21)套合在壳体第一轴(40)上,绕壳体第一轴(40)转动,并与第一转换板(18)拨动连接,外拉板(21)的外端用于与外拉手连接;
第一内拉板(27)套合在前盖第一轴(44)上,绕前盖第一轴(44)转动,并与第一转换板(18)拨动连接,第一内拉板(27)的一端用于与内拉手连接;
离合杆(15)的轴与释放板(17)的孔转动套合,离合杆扭簧(14)套合在离合杆(15)的轴上,离合杆扭簧(14)的一端与离合杆(15)连接,另一端与释放板(17)连接,离合杆扭簧(14)的扭矩推动离合杆(15)向第一转换板(18)靠近并形成配合;
释放板(17)的凸台的外圆周面套合在第一转换板(18)的孔内,释放板(17)的凸台的内孔套合在壳体第二轴(41)上,并绕壳体第二轴(41)转动;释放板扭簧(16)也套合在壳体第二轴(41)上,释放板扭簧(16)的一端与壳体(9)连接,另一端与释放板(17)和第一转换板(18)连接;所述释放板(17)和第一转换板(18)在外力驱动下能克服释放板扭簧(16)的扭力,绕壳体第二轴(41)转动并经棘爪销(3)推动棘爪(2)向释放位置转动;
棘爪销(3)固定在棘爪(2)上,棘爪铆钉(4)铆接在与壳体(9)连接的底板(1)上;棘爪(2)套合在棘爪铆钉(4)上,并绕棘爪铆钉(4)转动;棘爪扭簧(10)套合在棘爪铆钉(4)上,棘爪扭簧(10)的一端与壳体(9)连接,另一端与棘爪销(3)连接,棘爪销(3)在外力作用下克服所述棘爪扭簧(10)的扭矩转动时,带动棘爪(2)一起转动;
卡板铆钉(7)铆接在底板(1)上,卡板(6)套合在卡板铆钉(7)上,并绕卡板铆钉(7)转动;卡板扭簧(11)套合在壳体第三轴(42)上,并绕第三轴(42)转动,卡板扭簧(11)的一端连接在壳体(9)上,另一端连接在卡板(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组件包括:
与壳体(9)连接的前盖(24)内部预埋有若干根金属导电片,所述的金属导电片一端与位于前盖(24)插座(24c)内的接插头连接,接插头用于与车身线束电气连接,金属导电片另一端与安装在前盖(24)内的电动机(31)和安装在前盖(24)内的至少一个微动开关连接;
电动机(31)轴上有蜗杆(32),与蜗杆(32)啮合并构成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蜗轮(28)套合在前盖第二轴(43)上,并绕前盖第二轴(43)转动;偏心扭簧(29)一端与蜗轮(28)连接,另一端与前盖(24)连接,使蜗轮(28)保持在两个极限位置之一;
保险杆(20)滑动配合在前盖(24)内的导向槽上并可做直线移动,所述蜗轮(28)的一端与保险杆(20)的一端构成拨动连接,保险杆(20)的另一端与离合杆(15)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侧门锁,其特征在于:微动开关中包括一个第一微动开关(25a),第一微动开关(25a)的触头抵至直线移动的保险杆(20)的一侧面,用于将保险杆(20)移动状态的电信号经导电片和车身线束输出以告知驾驶人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会励凯亮邱遥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勇博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