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二维码标签的铝合金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00185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二维码标签的铝合金模板,包括铝合金模板和二维码标签,二维码标签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透明薄膜层、Lumilor电致发光涂料层、不透光绝缘薄膜层、感应线圈、纳米吸波材料层和粘胶层,二维码标签通过粘胶层粘贴在铝合金模板上,透明薄膜层上印刷有黑色二维码图案,透明薄膜层上位于黑色二维码图案位置处不透光;Lumilor电致发光涂料层上设置有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感应线圈的首端锡焊在第一电极片上,感应线圈的尾端锡焊在第二电极片上,感应线圈通过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连接Lumilor电致发光涂料层形成导电通路。本带有二维码标签的铝合金模板其二维码标签在接收电磁感应后发出冷荧光。

An aluminum alloy template with QR code lab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二维码标签的铝合金模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铝合金模板,尤其涉及一种带有二维码标签的铝合金模板。
技术介绍
铝合金模板是铝合金制作的建筑模板,又名铝模板,铝合金模板经专用设备挤压后制作而成。铝合金模板具有施工方便、重复使用次数多、稳定性好、承载力高的优点,目前在建筑领域有广泛的应用。2018年12月31日申请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9680924A公布了一种具有二维码技术的铝合金模板及施工方法,该具有二维码技术的铝合金模板包括铝合金模板,其根据工程图纸采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建立建筑信息模型,并通过模型对相应铝合金模板进行信息编码;二维码图片,其与编码信息一一对应并贴设于对应铝合金模板上;手持式扫描设备,其能对任意二维码图片进行二维码扫描并获取对应铝合金模板的信息。该具有二维码技术的铝合金模板通过在铝合金模板上贴设二维码图片,通过手持式扫描设备扫描能得出每个铝合金模板的相关信息,使得每个铝合金模板都能按照自身信息安装至准确位置上,提高了铝合金模板安装的准确性。二维码图片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图形。若光线暗,则手持式扫描设备分别出二维码上黑白相间的图形。这就造成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若环境光线暗(例如在夜晚施工),则手持式扫描设备不能到扫描识别出铝合金模板上的二维码图片,需要再通过补光灯(如手机闪光灯、LED灯)补光,补光光线太亮二维码图片反光也不行,操作麻烦。还有一种方法是在铝合金模板上贴设荧光二维码贴,荧光二维码贴如专利公开号CN208335230U,但是荧光二维码贴需要接收光能激发荧光超透PVC膜发光,荧光超透PVC膜在光线暗的时候发光(余晖)。而且荧光二维码贴的发光时间较短(一般几个小时),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带有二维码标签的铝合金模板,其二维码标签接收电磁感应后发出冷荧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二维码标签的铝合金模板,包括铝合金模板和二维码标签,所述二维码标签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透明薄膜层、Lumilor电致发光涂料层、不透光绝缘薄膜层、感应线圈、纳米吸波材料层和粘胶层,所述二维码标签通过粘胶层粘贴在铝合金模板上,所述透明薄膜层上印刷有黑色二维码图案,所述透明薄膜层上位于黑色二维码图案位置处不透光;所述Lumilor电致发光涂料层上设置有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不相互接触,所述感应线圈的一端为首端,另一端为尾端,所述感应线圈的首端锡焊在第一电极片上,所述感应线圈的尾端锡焊在第二电极片上,所述感应线圈通过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连接Lumilor电致发光涂料层形成导电通路。进一步的,所述Lumilor电致发光涂料层的厚度为0.5~1mm。进一步的,所述铝合金模板表面开设有一个凹槽,所述二维码标签通过粘胶层粘贴在所述凹槽内,且二维码标签的透明薄膜层表面低于铝合金模板表面。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带有二维码标签的铝合金模板的二维码标签的Lumilor电致发光涂料层在通电后发光,具体的,若环境光线暗时,用户可通过无线充电器发射电磁波,感应线圈接收电磁波后在感应线圈的首端和尾端之间形成电动势激发Lumilor电致发光涂料层发出冷荧光。Lumilor电致发光涂料层发光后由于透明薄膜层上位于黑色二维码图案位置处不透光,而透明薄膜层上位于黑色二维码图案位置处以外的其它位置处发出冷荧光,这样使透明薄膜层显示出明显的黑色二维码图案,有利于二维码扫描设备扫描二维码(若环境光线明亮则不需要通过无线充电器使Lumilor电致发光涂料层发光,二维码扫描设备正常扫描透明薄膜层上的二维码图案即可)。本二维码标签的铝合金模板的二维码标签结构简单、容易制造生产。进一步的,由于二维码标签有一定的厚度,铝合金模板表面开设有一个凹槽,二维码标签粘贴在所述凹槽内,使二维码标签的透明薄膜层表面低于铝合金模板表面,这样可以有效保护二维码标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二维码标签爆炸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1中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有二维码标签的铝合金模板,包括铝合金模板1和二维码标签2。所述铝合金模板1上开设有一个凹槽10。所述二维码标签2包括透明薄膜层21、Lumilor电致发光涂料层22、不透光绝缘薄膜层23、感应线圈24、纳米吸波材料层25和粘胶层26。在本具体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透明薄膜层21采用透明PVC薄膜,所述透明薄膜层21上印刷有黑色二维码图案20(印制二维码图案为现有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赘述),所述透明薄膜层21上位于黑色二维码图案20位置处不透光;所述Lumilor电致发光涂料层22是由Lumilor电致发光涂料喷涂在透明薄膜层21上位于黑色二维码图案20一侧干燥后形成,Lumilor电致发光涂料在在通过电流后可以发出冷荧光;Lumilor电致发光涂料层22的厚度为0.1~1mm,在本具体实施例中,优选的Lumilor电致发光涂料层22的厚度为0.3mm(若Lumilor电致发光涂料层21的厚度小于0.3mm,则Lumilor电致发光涂料层21通电后发出的冷荧光偏暗,Lumilor电致发光涂料层21的厚度为0.3mm亮度适中)。所述Lumilor电致发光涂料层22上设置有第一电极片221和第二电极片222,第一电极片221和第二电极片222不相互接触。所述不透光绝缘薄膜层23通过绝缘胶粘合在Lumilor电致发光涂料层22上,所述感应线圈24通过绝缘胶粘合在不透光绝缘薄膜层23上,所述感应线圈24的一端为首端241,另一端为尾端242,所述感应线圈24的首端241锡焊在第一电极片221上,所述感应线圈24的尾端242锡焊在第二电极片222上,所述感应线圈24通过第一电极片221和第二电极片222连接Lumilor电致发光涂料层22形成导电通路。不透光绝缘薄膜层23设置在感应线圈24和Lumilor电致发光涂料层21之间起到绝缘作用。所述纳米吸波材料层25采用的纳米吸波材料为现有材料,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8439410B所公开的一种B4C/SiC纳米线复合微波吸收材料,所述纳米吸波材料层25上表面通过绝缘胶粘合在感应线圈24和Lumilor电致发光涂料层21上。所述纳米吸波材料层25下表面设置有粘胶层26,粘胶层26采用环氧胶,所述二维码标签2通过粘胶层26粘贴在凹槽10内,并且二维码标签2的透明薄膜层21表面低于铝合金模板1表面,这样可以有效保护二维码标签2。二维码标签2需要配套无线充电器(无线充电器为现有设备)使用,通过无线充电器发射电磁波,感应线圈24接收电磁波后在感应线圈24的首端和尾端之间形成电动势激发Lumilor电致发光涂料层22发出冷荧光。Lumilor电致发光涂料层22发光后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二维码标签的铝合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合金模板和二维码标签,所述二维码标签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透明薄膜层、Lumilor电致发光涂料层、不透光绝缘薄膜层、感应线圈、纳米吸波材料层和粘胶层,所述二维码标签通过粘胶层粘贴在铝合金模板上,所述透明薄膜层上印刷有黑色二维码图案,所述透明薄膜层上位于黑色二维码图案位置处不透光;/n所述Lumilor电致发光涂料层上设置有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不相互接触,所述感应线圈的一端为首端,另一端为尾端,所述感应线圈的首端锡焊在第一电极片上,所述感应线圈的尾端锡焊在第二电极片上,所述感应线圈通过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连接Lumilor电致发光涂料层形成导电通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二维码标签的铝合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合金模板和二维码标签,所述二维码标签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透明薄膜层、Lumilor电致发光涂料层、不透光绝缘薄膜层、感应线圈、纳米吸波材料层和粘胶层,所述二维码标签通过粘胶层粘贴在铝合金模板上,所述透明薄膜层上印刷有黑色二维码图案,所述透明薄膜层上位于黑色二维码图案位置处不透光;
所述Lumilor电致发光涂料层上设置有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不相互接触,所述感应线圈的一端为首端,另一端为尾端,所述感应线圈的首端锡焊在第一电极片上,所述感应线圈的尾端锡焊在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长远黄行尧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闽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