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9962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边坡防治技术领域。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支护单元;支护单元包括竖向桩、斜梁以及桩基础;斜梁的两端分别与竖向桩和桩基础连接;相邻竖向桩的顶端通过压顶梁连接,相邻桩基础之间通过地基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对边坡进行有效支护的同时,不需要大型设备,避免了大型设备进场就位困难或者对边坡的较大扰动,相对于单排或双排微型桩,受力更合理,抗变形能力更强,相对于多排微型桩,施工工期较短,造价低。

A kind of slope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边坡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工程建设的需要,将开挖形成环境、基坑边坡,对边坡进行支挡治理是必要的,特别是迫切需要对已产生变形的边坡抢险治理。而采用常规的中型、大型支护桩、锚杆、锚索支护,施工工期长,大型机械设备进场或就位困难或对边坡的扰动较大;采用稳定坡率放坡又没有空间。采用微型桩施工进度快,工期短,小型机械设备进场及布置容易,但单排或双排微型桩难以抵抗较大的岩土侧向荷载,或其结构内力较大,抗变形能力弱,受力体系欠合理。而且多排微型桩施工工期长,造价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支护结构不能完全满足边坡支护的要求,特别是不能满足对已产生变形的边坡抢险治理。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支护单元;支护单元包括竖向桩、斜梁以及桩基础;斜梁的两端分别与竖向桩和桩基础连接;相邻竖向桩的顶端通过压顶梁连接,相邻桩基础之间通过地基梁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斜梁可以传递内力,使竖向桩所受内力变小,充分发挥斜梁的抗压性能,进而使该结构抵抗变形能力增强,同时,斜梁所在的坡体可对边坡起到反压作用,减小竖向桩所受岩土侧向载荷,能够提高抵抗变形能力,有效对边坡进行支护,尤其是对已产生变形的边坡抢险治理。该结构不需要大型设备,避免了大型设备进场就位困难或者对边坡的扰动较大,同时相对于单排或双排微型桩,受力更合理,抗变形能力更强;相对于多排微型桩,施工工期较短,造价低。进一步地,上述竖向桩包括悬臂段以及嵌固段;斜梁与悬臂段和嵌固段的连接处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斜梁与竖向桩在边坡近中部连接,可以增大竖向桩与斜梁之间的角度,斜梁能够承受更大的侧向载荷,使竖向桩所受的岩土侧向载荷更小,整个支护结构的受力更加合理,抗变形能力更强。进一步地,上述相邻悬臂段之间设有挡板。本专利技术的挡板对相邻悬臂段之间的岩土具有遮挡作用。进一步地,上述竖向桩与斜梁之间的夹角为45°至60°。进一步地,上述相邻支护单元之间的距离为竖向桩桩经的3至5倍,并且竖向桩桩经小于300mm。进一步地,上述竖向桩和桩基础为均微型桩,竖向桩、斜梁、桩基础、压顶梁以及地基梁为钢管、型钢或钢筋混凝土。本专利技术的支护结构,受力更合理,抗变形能力更强,采用微型桩即能满足要求,因此,不需要大型设备的进场,避免了大型设备就位困难或者对边坡的扰动较大。一种基于上述边坡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边坡的斜坡坡顶钻孔,并在孔中施作竖向桩;S2:在相邻竖向桩的顶端之间施作压顶梁;S3:在边坡坡底钻孔,并在孔中施作桩基础;S4:在边坡斜面进行分段跳槽放坡至坡底开挖,并施作斜梁,使斜梁的两端与竖向桩和桩基础连接;S5:在相邻桩基础的顶端之间施作地基梁。本专利技术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仅依靠小型设备即能完成,而且整体施工作业简单、方便,同时斜梁可在斜坡上开挖安置槽,并在安置槽中施作斜梁,斜梁的施工方便,而且可以利用斜梁对边坡格构绿化,美化环境。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1中,施作竖向桩时,使竖向桩的顶端伸出斜坡坡顶,伸出斜坡坡顶的为悬臂段,位于土层中的为嵌固段;步骤S4中,施作斜梁时,使斜梁的顶端与悬臂段和嵌固段的连接处连接,并使斜梁的底端与桩基础的顶端连接。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5之后,在相邻悬臂段之间施作挡板。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斜梁可以传递内力,使竖向桩所受内力变小,充分发挥斜梁的抗压性能,进而使该结构抵抗变形能力增强,同时,斜梁所在的坡体可对边坡起到反压作用,减小竖向桩所受岩土侧向载荷,能够提高抵抗变形能力,有效对边坡进行支护,尤其是对已产生变形的边坡抢险治理。(2)本专利技术的支护结构不需要大型设备,避免了大型设备进场就位困难或者对边坡的扰动较大,同时相对于单排或双排微型桩,受力更合理,抗变形能力。(3)本专利技术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仅依靠小型设备即能完成,而且整体施工作业简单、方便,同时斜梁可在斜坡上开挖安置槽,并在安置槽中施作斜梁,斜梁的施工方便,而且可以利用斜梁对边坡格构绿化,美化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边坡支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边坡支护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0-支护单元;20-竖向桩;21-悬臂段;22-嵌固段;30-斜梁;40-桩基础;50-压顶梁;60-地基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照图1和图2,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包括:多个依次间隔设置的支护单元10。支护单元10包括竖向桩20、斜梁30以及桩基础40。竖向桩20从边坡坡顶向下延伸,桩基础40从边坡坡底向下延伸,斜梁30位于边坡的斜坡面上,并且斜梁30的两端分别与竖向桩20和桩基础40连接。相邻竖向桩20的顶端通过压顶梁50连接,相邻桩基础40之间通过地基梁60连接。竖向桩20包括悬臂段21和嵌固段22,悬臂段21位于斜坡坡顶的外侧,嵌固段22位于土层内。斜梁30的顶端与悬臂段21和嵌固段22之间的连接处连接,斜梁30的底端与桩基础40的顶端连接。通过斜梁30的支撑,使竖向桩20所受内力变小,充分发挥斜梁30的抗压性能,进而使该结构抵抗变形能力增强。在本实施例中,悬臂段21和嵌固段22一体成型。为了避免悬臂段21处的岩土滑落,本实施例中,相邻悬臂段21之间设有挡板;为了斜梁30具有很好的支撑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斜梁30与竖向桩20之间的夹角为45°至60°。在本实施例中,竖向桩20和桩基础40均为微型桩,竖向桩20、斜梁30、桩基础40、压顶梁50以及地基梁60可以为钢管、型钢或钢筋混凝土,并且相邻支护单元10之间的距离为竖向桩20桩经的3至5倍,并且竖向桩20桩经小于300mm。实施例2一种基于实施例1的边坡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边坡的斜坡坡顶钻孔,并在孔中安放由钢管制成的竖向桩20,并使竖向桩20的顶端位于土层外;S2:在相邻竖向桩20的顶端安放由钢管制成的压顶梁50,并将压顶梁50的两端通过螺栓或通过焊接分别与竖向桩20连接;S3:在边坡坡底钻孔,并在孔中安放由钢管制成的桩基础40;S4:在边坡斜面沿倾斜方向进行放坡开挖,形成安置槽,在安置槽中放置由钢管制成的斜梁30,并将斜梁30的顶端通过螺栓或者通过焊接与竖向桩20连接,由于斜梁30沿斜坡的倾斜方向延伸,斜梁30与竖向桩20之间的连接位置为竖向桩20开始进入土层的位置,因此,自然形成悬臂段21和嵌固段22,斜梁30的底端通过螺栓或者通过焊接与桩基础40的顶端连接;S5:在相邻桩基础40的顶端安放由钢管制成的地基梁60,并将地基梁6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支护单元(10);所述支护单元(10)包括竖向桩(20)、斜梁(30)以及桩基础(40);所述斜梁(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竖向桩(20)和所述桩基础(40)连接;相邻竖向桩(20)的顶端通过压顶梁(50)连接,相邻桩基础(40)之间通过地基梁(60)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支护单元(10);所述支护单元(10)包括竖向桩(20)、斜梁(30)以及桩基础(40);所述斜梁(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竖向桩(20)和所述桩基础(40)连接;相邻竖向桩(20)的顶端通过压顶梁(50)连接,相邻桩基础(40)之间通过地基梁(6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桩(20)包括悬臂段(21)以及嵌固段(22);所述斜梁(30)与所述悬臂段(21)和所述嵌固段(22)的连接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悬臂段(21)之间设有挡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桩(20)与所述斜梁(30)之间的夹角为45°至6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支护单元(10)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竖向桩(20)桩经的3至5倍,并且所述竖向桩(20)桩经小于3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桩(20)和桩基础(40)均为微型桩,所述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秋元邓继辉谢珂吴晓宁唐祯施毅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