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器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98928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器件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在配置于基板(3)上的第1电极层(5)上形成至少包含发光层(11)的有机功能层的第1形成工序、和在有机功能层上形成第2电极层(15)的第2形成工序,设定开始发光层(11)的形成后直至要开始第2电极层(15)的形成为止的环境中的光的累积照度的上限值,以使累积照度为该上限值以下的方式形成有机功能层,根据累积照度与相对寿命及相对电流发光效率的关系,设定产品寿命达到给定时间以上的累积照度的上限值,以使得基于由累积照度所致的相对寿命及相对电流发光效率设定的有机器件(1)的产品寿命达到给定时间以上。

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organic devi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有机器件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的有机器件的制造方法,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方法。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有机器件的制造方法中,在不包含500nm以下的波长的光的环境下湿式形成包含芳基胺化合物的发光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0/104184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当光射入时,发光层的特性有可能劣化。因此,像上述以往的有机器件的制造方法那样,在阻断了500nm以下的波长的光的环境下(黄光的环境下)进行发光层的形成。即使在此种环境下,当黄光(可能包含其他的光)射入发光层时,与黄光完全不射入发光层的情况相比,有机器件的特性也会降低,可靠性可能降低。因此,在有机器件的发光层的制造中,对于包含发光层的有机功能层的形成工序要求进一步的改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可靠性的降低的有机器件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有机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第1形成工序,在配置于基板上的第1电极层上,形成至少包含发光层的有机功能层;和第2形成工序,在有机功能层上形成第2电极层,设定第1形成工序中开始发光层的形成后直至第2形成工序中要开始第2电极层的形成为止的环境中的光的累积照度的上限值,以使累积照度为该上限值以下的方式形成有机功能层,根据累积照度与相对寿命及相对电流发光效率的关系,设定产品寿命达到给定时间以上的累积照度的上限值,以使得基于由累积照度所致的相对寿命及相对电流发光效率设定的有机器件的产品寿命达到给定时间以上。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有机器件的制造方法中,根据累积照度与相对寿命及相对电流发光效率的关系,设定开始发光层的形成后直至要开始第2电极层的形成为止的环境中的光的累积照度的上限值,以使得有机器件的产品寿命达到给定时间以上。此后,以使累积照度为上述上限值以下的方式,形成有机功能层。由此,在有机器件的制造方法中,能够制造产品寿命达到给定时间以上的有机器件。因而,在有机器件的制造方法中,能够抑制可靠性的降低。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将累积照度为0时的有机器件的产品寿命设为LT0、将光射入有机器件给定时间t时的累积照度下的相对寿命设为ΔLTt、将光射入有机器件给定时间t时的累积照度下的相对电流发光效率设为ΔEfft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下式算出有机器件的产品寿命LT。LT=(LT0)×ΔLTt×(ΔEfft)2由此,由于能够精度优良地算出有机器件的产品寿命LT,因此能够精度优良地设定累积照度的上限值。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累积照度的上限值设为100lx·hrs以下。由此,能够制造产品寿命例如为40000小时的有机器件。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有机器件的制造方法中,包括:第1形成工序,在配置于基板上的第1电极层上,形成至少包含发光层的有机功能层;和第2形成工序,在有机功能层上形成第2电极层,以使第1形成工序中开始发光层的形成后直至第2形成工序中要开始第2电极层的形成为止的环境中的光的累积照度为100lx·hrs以下的方式,形成有机功能层。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有机器件的制造方法中,以使开始发光层的形成后直至要开始第2电极层的形成为止的环境中的光的累积照度为100lx·hrs以下的方式形成有机功能层。由此,在有机器件的制造方法中,能够制造产品寿命例如为40000小时的有机器件。因而,在有机器件的制造方法中,能够抑制可靠性的降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有机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第1形成工序,在配置于基板上的第1电极层上,形成至少包含发光层的有机功能层;和第2形成工序,在有机功能层上形成第2电极层,设定第1形成工序中开始发光层的形成后直至第2形成工序中要开始第2电极层的形成为止的环境中的光的累积吸收辐射照度的上限值,以使累积吸收辐射照度为该上限值以下的方式形成有机功能层,累积吸收辐射照度是形成发光层的材料对光的各波长的累积辐射照度的积分值,根据累积吸收辐射照度与相对寿命及相对电流发光效率的关系,设定产品寿命达到给定时间以上的累积吸收辐射照度的上限值,以使得基于由累积吸收辐射照度所致的相对寿命及相对电流发光效率设定的有机器件的产品寿命达到给定时间以上。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有机器件的制造方法中,根据累积吸收辐射照度与相对寿命及相对电流发光效率的关系,设定开始发光层的形成后直至要开始第2电极层的形成为止的环境中的光的累积吸收辐射照度的上限值,以使得有机器件的产品寿命达到给定时间以上。此后,以使累积吸收辐射照度为上述上限值以下的方式,形成有机功能层。由此,在有机器件的制造方法中,能够制造产品寿命达到给定时间以上的有机器件。因而,在有机器件的制造方法中,能够抑制可靠性的降低。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的发光光谱的至少1个峰的波长可以在形成发光层的材料的吸收光谱的分布内。在如此所述地在形成发光层的材料的吸收光谱的分布内包含光的发光光谱的峰值波长的情况下,上述有机器件的制造方法特别有效。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可以不包含500nm以下的波长区域。在有机器件的制造中,有时使用在短波长区域为高灵敏度的材料。因此,通过使用阻断了比500nm更短波长的光的所谓的黄光,能够抑制在短波长区域为高灵敏度的材料发生反应,从而能够抑制光对有机器件的特性产生影响。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基于射入有机功能层的光的光谱和有机功能层的材料的吸收光谱来设定累积照度的上限值。由此,能够更加精度优良地设定累积照度的上限值。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能够抑制有机器件的可靠性的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利用一个实施方式的有机器件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有机EL元件的剖面构成的图。图2是表示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表示黄光的波长与相对功率的关系的图。图4是表示发光层的吸收光谱分布的图。图5是表示累积照度与相对寿命的关系的图。图6是表示累积照度与相对电流发光效率的关系的图。图7是表示累积照度与相对寿命及相对电流发光效率的关系的表。图8是表示累积照度与预估产品寿命的关系的图。图9是表示累积照度与产品寿命的关系的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合适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说明中对于相同或相当要素使用相同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有机EL元件(有机器件)1具备:支承基板3、阳极层(第1电极层)5、空穴注入层(有机功能层)7、空穴传输层(有机功能层)9、发光层(有机功能层)11、电子注入层(有机功能层)13、和阴极层(第2电极层)15。有机EL元件1可以采用从支承基板3侧射出光的形态、或从与支承基板3相反的一侧射出光的形态。以下,作为有机EL元件1,对从支承基板3侧射出光的形态进行说明。[支承基板]支承基板3由对可见光(波长400nm~800nm的光)具有透光性的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器件的制造方法,/n所述制造方法包括:/n第1形成工序,在配置于基板上的第1电极层上,形成至少包含发光层的有机功能层;和/n第2形成工序,在所述有机功能层上形成第2电极层,/n设定所述第1形成工序中开始所述发光层的形成后直至所述第2形成工序中要开始所述第2电极层的形成为止的环境中的光的累积照度的上限值,以使所述累积照度为该上限值以下的方式形成所述有机功能层,/n根据所述累积照度与相对寿命及相对电流发光效率的关系,设定产品寿命达到给定时间以上的所述累积照度的所述上限值,以使得基于由所述累积照度所致的所述相对寿命及所述相对电流发光效率设定的有机器件的所述产品寿命达到所述给定时间以上。/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08 JP 2017-2156431.一种有机器件的制造方法,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第1形成工序,在配置于基板上的第1电极层上,形成至少包含发光层的有机功能层;和
第2形成工序,在所述有机功能层上形成第2电极层,
设定所述第1形成工序中开始所述发光层的形成后直至所述第2形成工序中要开始所述第2电极层的形成为止的环境中的光的累积照度的上限值,以使所述累积照度为该上限值以下的方式形成所述有机功能层,
根据所述累积照度与相对寿命及相对电流发光效率的关系,设定产品寿命达到给定时间以上的所述累积照度的所述上限值,以使得基于由所述累积照度所致的所述相对寿命及所述相对电流发光效率设定的有机器件的所述产品寿命达到所述给定时间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将所述累积照度为0时的所述有机器件的产品寿命设为LT0、将所述光射入所述有机器件给定时间t时的所述累积照度下的相对寿命设为ΔLTt、将所述光射入所述有机器件所述给定时间t时的所述累积照度下的相对电流发光效率设为ΔEfft的情况下,根据下式算出所述有机器件的所述产品寿命LT,
LT=(LT0)×ΔLTt×(ΔEfft)2。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赤津光俊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