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侧面防撞机构及其电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98693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侧面防撞机构及其电动车,包括座椅前横梁、座椅后横梁、中通道、门槛外板以及传力梁,座椅前横梁和所述座椅后横梁的一端分别与门槛外板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中通道连接,其中,传力梁设置在座椅前横梁与座椅后横梁之间,传力梁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第三支撑部,第一支撑部与座椅前横梁相连接,第二支撑部与座椅后横梁相连接,第三支撑部与中通道相连接。区别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传力梁相对电动车的电池包设置,并且与电动车的电池包不干涉,传力梁用于当门槛外板受到碰撞时,对座椅前横梁与座椅后横梁起到支撑、导力的作用,防止座椅前横梁与座椅后横梁挤压电动车的电池包。

A side anti-collision mechanism of electric vehicle and its electric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车侧面防撞机构及其电动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车侧面防撞机构及其电动车。
技术介绍
近年来,对于车型车身设计中侧向柱碰时前地板区域的安全设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图1所示。传统车型柱碰区域的传力结构包括门槛外板、座椅前横梁、座椅后横梁、前纵梁后段以及前地板下横梁,其中门槛内板和座椅前后横梁得到了前纵梁后段、前地板下纵梁足够的支撑,从而保证了座椅横梁在碰撞时不出现弯折变形,以及减少了门槛内板的变形量。达到保证驾驶舱空间的目的。但是电动车相比传统燃油车减少了发动机,增加了电池包及其相关附件等,考虑到正碰和后碰的安全性,一般电池包布置在前地板下部区域,由于电池包的增加,前地板下部的结构会与电池包包络出现干涉,影响电动车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电动车侧面防撞机构其电动车,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电动车前地板下部的结构会与电池包包络出现干涉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电动车侧面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前横梁、座椅后横梁、中通道、门槛外板以及传力梁;所述座椅前横梁与所述座椅后横梁平行设置在汽车前排座椅区域的下方,所述座椅前横梁的一端与所述门槛外板相连接,所述座椅前横梁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通道相连接,所述座椅后横梁的一端与所述门槛外板相连接,所述座椅后横梁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通道相连接;所述传力梁设置在所述座椅前横梁与所述座椅后横梁之间,所述传力梁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座椅前横梁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座椅后横梁相连接,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中通道相连接;所述传力梁相对电动车的电池包设置,并且与电动车的电池包不干涉,所述传力梁用于当门槛外板收到碰撞时,对所述座椅前横梁与所述座椅后横梁起到支撑、导力的作用,防止所述座椅前横梁与所述座椅后横梁挤压电动车的电池包;其中,所述传力梁的硬度大于所述门槛外板的的硬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传力梁的形状为T字形,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以及所述第三支撑部分别对应T字形的三个端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传力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传力梁分别设置在所述座椅前横梁与所述座椅后横梁的头尾两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传力梁与所述座椅前横梁、座椅后横梁之间均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传力梁与所述座椅前横梁和座椅后横梁之间通过CO2焊进行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传力梁与所述中通道之间通过点焊的方式进行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传力梁与电动车的电池包之间的间隙大于等于15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座椅前横梁、座椅后横梁、中通道、门槛外板以及传力梁均为钣金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座椅前横梁、座椅后横梁的硬度大于所述传力梁的硬度。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包括座椅前横梁、座椅后横梁、中通道、门槛外板以及传力梁,其中,所述传力梁设置在所述座椅前横梁与所述座椅后横梁之间,所述传力梁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座椅前横梁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座椅后横梁相连接,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中通道相连接;这样的设置取消了传统柱碰区域的前纵梁后段3和前地板下纵梁4,充足的空间满足了纯电动车电池包的布置要求。所述传力梁相对电动车的电池包设置,并且与电动车的电池包不干涉,所述传力梁用于当门槛外板受到碰撞时,对所述座椅前横梁与所述座椅后横梁起到支撑、导力的作用,防止所述座椅前横梁与所述座椅后横梁挤压电动车的电池包。专利技术人还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包括如上述专利技术人提供的任意一种电动车侧面防撞机构。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包括座椅前横梁、座椅后横梁、中通道、门槛外板以及传力梁,其中,所述传力梁设置在所述座椅前横梁与所述座椅后横梁之间,所述传力梁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座椅前横梁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座椅后横梁相连接,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中通道相连接;这样的设置取消了传统柱碰区域的前纵梁后段3和前地板下纵梁4,充足的空间满足了纯电动车电池包的布置要求。所述传力梁相对电动车的电池包设置,并且与电动车的电池包不干涉,所述传力梁用于当门槛外板受到碰撞时,对所述座椅前横梁与所述座椅后横梁起到支撑、导力的作用,防止所述座椅前横梁与所述座椅后横梁挤压电动车的电池包。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所述传统车型柱碰区域的传力结构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动车侧面防撞机构示意图;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传力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座椅前横梁;2、座椅后横梁;3、前纵梁后段;4、前地板下纵梁;5、门槛外板;6、中通道;7、传力梁;71、第一支撑部;72、第二支撑部;73、第三支撑部。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以上包括两个;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请参阅图2-图3,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电动车侧面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前横梁1、座椅后横梁2、中通道6、门槛外板5以及传力梁7;所述座椅前横梁1与所述座椅后横梁2平行设置在汽车前排座椅区域的下方,所述座椅前横梁1的一端与所述门槛外板5相连接,所述座椅前横梁1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通道6相连接,所述座椅后横梁2的一端与所述门槛外板5相连接,所述座椅后横梁2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通道6相连接;这样的设置取消了传统柱碰区域的前纵梁后段3和前地板下纵梁4,充足的空间满足了纯电动车电池包的布置要求。其中,所述传力梁7设置在所述座椅前横梁1与所述座椅后横梁2之间,具体的,所述传力梁7与所述座椅前横梁1、座椅后横梁2之间均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操作简单,连接牢固。可选的,所述座椅前横梁、座椅后横梁、中通道、门槛外板以及传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车侧面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前横梁、座椅后横梁、中通道、门槛外板以及传力梁;/n所述座椅前横梁与所述座椅后横梁平行设置在汽车前排座椅区域的下方,所述座椅前横梁的一端与所述门槛外板相连接,所述座椅前横梁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通道相连接,所述座椅后横梁的一端与所述门槛外板相连接,所述座椅后横梁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通道相连接;/n所述传力梁设置在所述座椅前横梁与所述座椅后横梁之间,所述传力梁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座椅前横梁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座椅后横梁相连接,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中通道相连接;/n所述传力梁相对电动车的电池包设置,并且与电动车的电池包不干涉,所述传力梁用于当门槛外板收到碰撞时,对所述座椅前横梁与所述座椅后横梁起到支撑、导力的作用,防止所述座椅前横梁与所述座椅后横梁挤压电动车的电池包;/n其中,所述传力梁的硬度大于所述门槛外板的硬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侧面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前横梁、座椅后横梁、中通道、门槛外板以及传力梁;
所述座椅前横梁与所述座椅后横梁平行设置在汽车前排座椅区域的下方,所述座椅前横梁的一端与所述门槛外板相连接,所述座椅前横梁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通道相连接,所述座椅后横梁的一端与所述门槛外板相连接,所述座椅后横梁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通道相连接;
所述传力梁设置在所述座椅前横梁与所述座椅后横梁之间,所述传力梁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座椅前横梁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座椅后横梁相连接,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中通道相连接;
所述传力梁相对电动车的电池包设置,并且与电动车的电池包不干涉,所述传力梁用于当门槛外板收到碰撞时,对所述座椅前横梁与所述座椅后横梁起到支撑、导力的作用,防止所述座椅前横梁与所述座椅后横梁挤压电动车的电池包;
其中,所述传力梁的硬度大于所述门槛外板的硬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侧面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梁的形状为T字形,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以及所述第三支撑部分别对应T字形的三个端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君刘心文吴贵新王虎生刘丹丹田维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