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型越野车双油箱供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962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供给装置领域,尤其是一种轻型越野车双油箱供给装置,针对现有的由于越野车经常是在荒郊野外行驶,加油站分布较少,因此加油难度较大,如果增大油箱体积,市面上又没有对应的超大油箱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设置为中空结构的壳体,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壳体的底部内壁上放置有副油箱总成,壳体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主油箱总成,副油箱总成上设置有副油箱燃油传感器,副油箱总成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油箱托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快速方便的将副油箱总成加装在壳体内,同时能够对副油箱总成进行固定夹持,方便对副油箱总成的拆装,增加了汽车的行驶里程,满足看人们的需求。

A dual fuel tank supply device for light off roa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型越野车双油箱供给装置
本技术涉及供给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轻型越野车双油箱供给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以柴油机为动力来源的轻型越野车而言,油箱是供给系统比不可少的部件之一,油箱的体积大小通常决定一个车辆的续航里程,目前对于绝大多数的轻型越野车而言,多数采用单油箱;由于越野车经常是在荒郊野外行驶,加油站分布较少,因此加油难度较大,如果增大油箱体积,市面上又没有对应的超大油箱,因此,需要考虑在越野车的尾部增加一个油箱,以增加轻型越野车的续航里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由于越野车经常是在荒郊野外行驶,加油站分布较少,因此加油难度较大,如果增大油箱体积,市面上又没有对应的超大油箱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轻型越野车双油箱供给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轻型越野车双油箱供给装置,包括设置为中空结构的壳体,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壳体的底部内壁上放置有副油箱总成,壳体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主油箱总成,副油箱总成上设置有副油箱燃油传感器,副油箱总成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油箱托架,副油箱总成的上设置有油箱箍带,副油箱总成上开设有副油箱加注口,副油箱总成上设有燃油粗滤,副油箱总成上设置有主副油箱转换阀,主油箱总成上开设有主油箱加注口,主油箱总成上设置有主油箱加注管,主油箱总成上设置有主油箱燃烧传感器,主油箱总成上设置有副油箱排气管,且副油箱排气管与副油箱总成固定连接,副油箱总成上设置有副油箱加注管,且副油箱加注管与主油箱总成固定连接,壳体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移动槽,两个移动槽内均滑动安装有移动板,两个移动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夹持板,且两个夹持板均与副油箱总成相接触,两个夹持板对副油箱总成进行固定夹持。优选的,两个移动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铰接槽,铰接槽内滑动安装有铰接板,两个移动板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铰接座,两个铰接座上均铰接有铰接杆,且两个铰接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与铰接板相铰接,铰接板的移动通过两个铰接杆带动两个铰接座进行移动。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滑动孔,滑动孔与铰接槽相连通,铰接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的一侧开设有卡槽,固定块的移动带动铰接板进行移动。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连接孔,且滑动槽和连接孔内均滑动安装有同一个滑动杆,且滑动杆的一端延伸至滑动孔内并与卡槽相卡装,滑动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远离滑动杆的一端与滑动槽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复位弹簧起到限位和复位的作用。优选的,所述滑动槽内滑动安装有拉杆,拉杆的顶端与滑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拉杆上开设有定位孔,定位孔内滑动安装有定位杆,且定位杆的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滑动槽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定位杆对拉杆进行固定。优选的,所述滑动槽的顶部内壁开设有滑槽,滑动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滑块,且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壳体的底部铰接有第一密封板,且第一密封板与滑动槽和滑动孔密封配合,壳体的顶部铰接有第二密封板,且第二密封板与开口密封配合,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对开口、滑动槽和滑动孔进行密封。本技术中,所述一种轻型越野车双油箱供给装置,使用中,打开第二密封板,通过开口将副油箱总成放置到壳体内,然后打开第一密封板,拉动拉杆,两个夹持板对副油箱总成进行固定夹持,夹持紧固时,松开拉杆,通过复位弹簧的弹簧回弹作用力下,使滑动杆卡入卡槽内,对铰接板进行固定,然后关闭第一密封板即可;同时,副油箱加注口上的加油口盖打开,燃油经过副油箱加注管、副油箱燃油传感器的滤网过滤加注到副油箱总成中,主油箱总成的加注方式同理,副油箱总成和主油箱总成中油量的检测是通过副油箱燃油传感器和主油箱燃油传感器将油浮子的高低变化转换成电信号来实现的;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快速方便的将副油箱总成加装在壳体内,同时能够对副油箱总成进行固定夹持,方便对副油箱总成的拆装,增加了汽车的行驶里程,满足看人们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轻型越野车双油箱供给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轻型越野车双油箱供给装置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轻型越野车双油箱供给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轻型越野车双油箱供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开口、3副油箱总成、4主油箱总成、5副油箱燃油传感器、6油箱托架、7油箱箍带、8副油箱加注口、9燃油粗滤、10主副油箱转换阀、11主油箱加注口、12主油箱加注管、13主油箱燃烧传感器、14副油箱排气管、15副油箱加注管、16移动槽、17移动板、18夹持板、19铰接槽、20铰接板、21铰接座、22铰接杆、23滑动孔、24固定块、25卡槽、26滑动槽、27滑动杆、28复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一参照图1-4,一种轻型越野车双油箱供给装置,包括设置为中空结构的壳体1,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开口2,壳体1的底部内壁上放置有副油箱总成3,壳体1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主油箱总成4,副油箱总成3上设置有副油箱燃油传感器5,副油箱总成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油箱托架6,副油箱总成3的上设置有油箱箍带7,副油箱总成3上开设有副油箱加注口8,副油箱总成3上设有燃油粗滤9,副油箱总成3上设置有主副油箱转换阀10,主油箱总成4上开设有主油箱加注口11,主油箱总成4上设置有主油箱加注管12,主油箱总成4上设置有主油箱燃烧传感器13,主油箱总成4上设置有副油箱排气管14,且副油箱排气管14与副油箱总成3固定连接,副油箱总成3上设置有副油箱加注管15,且副油箱加注管15与主油箱总成4固定连接,壳体1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移动槽16,两个移动槽16内均滑动安装有移动板17,两个移动板17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夹持板18,且两个夹持板18均与副油箱总成3相接触。本技术中,两个移动槽16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铰接槽19,铰接槽18内滑动安装有铰接板20,两个移动板17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铰接座21,两个铰接座21上均铰接有铰接杆22,且两个铰接杆22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与铰接板20相铰接。本技术中,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滑动孔23,滑动孔23与铰接槽19相连通,铰接板2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24,固定块24的一侧开设有卡槽25。本技术中,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滑动槽26,滑动槽26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连接孔,且滑动槽26和连接孔内均滑动安装有同一个滑动杆27,且滑动杆27的一端延伸至滑动孔23内并与卡槽25相卡装,滑动杆27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28,复位弹簧28远离滑动杆27的一端与滑动槽26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本技术中,滑动槽26内滑动安装有拉杆,拉杆的顶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型越野车双油箱供给装置,包括设置为中空结构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开口,壳体的底部内壁上放置有副油箱总成,壳体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主油箱总成,副油箱总成上设置有副油箱燃油传感器,副油箱总成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油箱托架,副油箱总成的上设置有油箱箍带,副油箱总成上开设有副油箱加注口,副油箱总成上设有燃油粗滤,副油箱总成上设置有主副油箱转换阀,主油箱总成上开设有主油箱加注口,主油箱总成上设置有主油箱加注管,主油箱总成上设置有主油箱燃烧传感器,主油箱总成上设置有副油箱排气管,且副油箱排气管与副油箱总成固定连接,副油箱总成上设置有副油箱加注管,且副油箱加注管与主油箱总成固定连接,壳体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移动槽,两个移动槽内均滑动安装有移动板,两个移动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夹持板,且两个夹持板均与副油箱总成相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型越野车双油箱供给装置,包括设置为中空结构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开口,壳体的底部内壁上放置有副油箱总成,壳体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主油箱总成,副油箱总成上设置有副油箱燃油传感器,副油箱总成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油箱托架,副油箱总成的上设置有油箱箍带,副油箱总成上开设有副油箱加注口,副油箱总成上设有燃油粗滤,副油箱总成上设置有主副油箱转换阀,主油箱总成上开设有主油箱加注口,主油箱总成上设置有主油箱加注管,主油箱总成上设置有主油箱燃烧传感器,主油箱总成上设置有副油箱排气管,且副油箱排气管与副油箱总成固定连接,副油箱总成上设置有副油箱加注管,且副油箱加注管与主油箱总成固定连接,壳体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移动槽,两个移动槽内均滑动安装有移动板,两个移动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夹持板,且两个夹持板均与副油箱总成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型越野车双油箱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移动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铰接槽,铰接槽内滑动安装有铰接板,两个移动板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铰接座,两个铰接座上均铰接有铰接杆,且两个铰接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与铰接板相铰接。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辉余翔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枭龙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