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频率的交直流电源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93700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高频率的交直流电源模块,包括模块盒体、上层弱电电缆板和下层强电电缆板,模块盒体的前部设有前盖,模块盒体的后部设有后盖,后盖的内部另一侧顶部设有主控板接口,主控板接口底部设有通风口板,上层弱电电缆板和下层强电电缆板分别安装在模块盒体的上下两层中,上层弱电电缆板的顶部内侧设有风机调速板,风机调速板的一侧设有主控制板,模块盒体的内腔前部两侧设有二极管组合器件和MOS管组合器件,二极管组合器件和MOS管组合器件均安装在上层弱电电缆板和下层强电电缆板的前部。本电源模块具有轻便的特质,方便安装,拆卸以及后期维护,并且体积小,能够对高频率的交直流电源进行转换。

A high frequency AC / DC power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高频率的交直流电源模块
本技术涉及通信电源模块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频率的交直流电源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新型能源的推广,诸如太阳能、风能、储能系统或生物能源系统接入电网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此类系统或设备应遵循国家或电网公司所要求的标准或法规,以保障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制造商或相关研发机构应在产品研发或批量生产时对产品的性能进行测试,确保产品在接入电网时满足相关法规要求,证明其设备是否合格。生产的此系列交直流电源是为了应对此类新能源设备、系统测试需求而研制的双向程控电源。但目前常规交直流电源,能做到高频电压的电源并不多,就算是有,也存在着大体积,质量过重,效率低等一系列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频率的交直流电源模块,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遇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高频率的交直流电源模块,包括模块盒体、上层弱电电缆板和下层强电电缆板,所述模块盒体的前部设有前盖,所述前盖的两侧设有把手,所述模块盒体的后部设有后盖,所述后盖的内部一侧设有电流端子,另一侧顶部设有主控板接口,所述主控板接口底部设有通风口板,所述上层弱电电缆板和下层强电电缆板分别安装在模块盒体的上下两层中,所述上层弱电电缆板的顶部内侧设有风机调速板,所述风机调速板的一侧设有主控制板,所述模块盒体的内腔前部两侧设有二极管组合器件和MOS管组合器件,所述二极管组合器件和MOS管组合器件均安装在上层弱电电缆板和下层强电电缆板的前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层弱电电缆板靠近后盖的一侧设有第一铝合金板,所述主控制板设置在第一铝合金板靠近风机调速板的一侧,所述第一铝合金板的另一侧设有电容板,所述电容板的内部远离主控制板的一侧设有电压测量板,所述上层弱电电缆板的中部设有第二铝合金板,所述第二铝合金板从左向右依次设有隔离变压器、开关电源、MOS管驱动板。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铝合金板的侧边和第二铝合金板的侧边均设有绑线孔。上述方案中,所述主控制板采用SiCMOSFET芯片。上述方案中,所述下层强电电缆板的顶部一侧设有滤波器板,所述下层强电电缆板的顶部另一侧上部设有高频变压器,所述高频变压器的下部设有电抗器板。上述方案中,所述前盖的内部、后盖的内部和通风口板的内部均设有散热孔,所述前盖的四端和后盖的四端均开设有与模块盒体相连接的固定孔,所述通风口板通过螺丝与后盖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电源模块,采用了高性能MOS管等电子器件,通过提高MOS管的开关频率来轻量化电源模块的体积和重量,并且内部元器件模块化,各模块组装合理、易于扩展维护和制造安装的测试仪,以使电源模块的结构更为合理紧凑。在电气设计的时候,该电源模块采用了一种电路板的方案,避免了老方案中的那些大的电抗器以及变压器和其他电器元件,尽可能的将所有器件选择轻便以及耐用的材质焊接在电路板上,这样既缩小了器件的体积,降低了电源模块本身的体积,又大大的降低了电源模块的重量。2、主回路的主控制板采用高性能SiCMOSFET芯片,能够输出高频高压,可用于模拟航空发电机、新能源设备、双向程控电源等设备。主控制板通过线路与主控板接口连接,主控制板是所有元器件的主控制板,独立供电,来提高本电源模块交直流电的高频率,来适应新能源设备、系统测试需求而研制的双向程控电源。3、在电源模块内部安装了一个风机调速板,可以根据实时的功率大小,来进行风机的调速,避免了风机一直满功率运转带来的不友好的噪音,既节省了电力资源,又降低了噪音干扰。在模块盒体的前盖上安装把手,方便后期对电源的维护操作。4、本电源模块内各个元器件安装时根据主电路电流的流向优化了电连接,使内部走线结构更为简单。本电源模块具有轻便的特质,方便安装,拆卸以及后期维护。模块内部进行了强弱电的分离,并且在强电部分的话,又将工频和高频的电分开,减少了电磁干扰,并且本电源模块自身就是一个独立的AC/AC或AC/DC转换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前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后盖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下层强电电缆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上层弱电电缆板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模块盒体;11-前盖;12-后盖;13-把手;14-电流端子;15-主控板接口;16-通风口板;17-固定孔;2-上层弱电电缆板;3-下层强电电缆板;31-滤波器板;32-高频变压器;33-电抗器板;34-二极管组合器件;35-MOS管组合器件;4-第一铝合金板;41-风机调速板;42-主控制板;43-电容板;44-电压测量板;5-第二铝合金板;51-隔离变压器;52-开关电源;53-MOS管驱动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用于高频率的交直流电源模块,包括模块盒体1、上层弱电电缆板2和下层强电电缆板3,模块盒体1的前部设有前盖11,前盖11的两侧设有不锈钢的把手13,用在安装或者拆卸模块的时候,方便移动本电源模块。模块盒体1的后部设有后盖12,后盖12的内部一侧设有与外界其他模块进行输入和输出的电流端子14,电流端子14采用了免压接线鼻子的快速插拔端子组成,外部接线仅需将线缆剥至合适长度,将铜芯插入线鼻子,再将压扣扣上即可完成接线步骤。另一侧顶部设有对外控制接光纤的主控板接口15,主控板接口15直接露出于模块盒体1的外侧,接线时仅需对照好序号,直接将光纤插入。主控板接口15底部设有通风口板16,通风口板16通过螺丝与后盖12固定连接,方便后期维护时拆卸。前盖11的内部、后盖12的内部和通风口板16的内部均设有散热孔,前盖11的四端和后盖12的四端均开设有与模块盒体1相连接的固定孔17,四个固定孔17可以从正面通过螺栓来固定本电源模块,免去从侧边等不方便下手的地方固定。由于电源模块内部电抗器板33有一处需要经常插拔网线及维护,故将后盖12的右下角通风孔处拆分,做一块可拆卸的通风板在电源模块下方,这样既不影响通风散热的效果,又可以在不将模块从柜内拆除下来进行维护的前提下,直接对本电源模块内部进行插拔网线或维护。上层弱电电缆板2和下层强电电缆板3分别安装在模块盒体1的上下两层中,请参阅图5,上层弱电电缆板2的顶部内侧设有风机调速板41,风机调速板41单独供电,然后控制风机的调速。将此模块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空间用来摆上上述的弱电元器件和控制器件。模块盒体1的内腔前部两侧的框架上设有二极管组合器件34和MOS管组合器件35,二极管组合器件34和MOS管组合器件35均安装在上层弱电电缆板2和下层强电电缆板3的前部。上层弱电电缆板2靠近后盖12的一侧设有第一铝合金板4,第一铝合金板4靠近风机调速板41的一侧设有主控制板42,主控制板42采用SiCMOSFET芯片,能够输出高频高压,可用于模拟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高频率的交直流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盒体(1)、上层弱电电缆板(2)和下层强电电缆板(3),所述模块盒体(1)的前部设有前盖(11),所述前盖(11)的两侧设有把手(13),所述模块盒体(1)的后部设有后盖(12),所述后盖(12)的内部一侧设有电流端子(14),另一侧顶部设有主控板接口(15),所述主控板接口(15)底部设有通风口板(16),所述上层弱电电缆板(2)和下层强电电缆板(3)分别安装在模块盒体(1)的上下两层中,所述上层弱电电缆板(2)的顶部内侧设有风机调速板(41),所述风机调速板(41)的一侧设有主控制板(42),所述模块盒体(1)的内腔前部两侧设有二极管组合器件(34)和MOS管组合器件(35),所述二极管组合器件(34)和MOS管组合器件(35)均安装在上层弱电电缆板(2)和下层强电电缆板(3)的前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频率的交直流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盒体(1)、上层弱电电缆板(2)和下层强电电缆板(3),所述模块盒体(1)的前部设有前盖(11),所述前盖(11)的两侧设有把手(13),所述模块盒体(1)的后部设有后盖(12),所述后盖(12)的内部一侧设有电流端子(14),另一侧顶部设有主控板接口(15),所述主控板接口(15)底部设有通风口板(16),所述上层弱电电缆板(2)和下层强电电缆板(3)分别安装在模块盒体(1)的上下两层中,所述上层弱电电缆板(2)的顶部内侧设有风机调速板(41),所述风机调速板(41)的一侧设有主控制板(42),所述模块盒体(1)的内腔前部两侧设有二极管组合器件(34)和MOS管组合器件(35),所述二极管组合器件(34)和MOS管组合器件(35)均安装在上层弱电电缆板(2)和下层强电电缆板(3)的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频率的交直流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弱电电缆板(2)靠近后盖(12)的一侧设有第一铝合金板(4),所述主控制板(42)设置在第一铝合金板(4)靠近风机调速板(41)的一侧,所述第一铝合金板(4)的另一侧设有电容板(43),所述电容板(43)的内部远离主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辉周冠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璞骏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