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4-(氨甲基)-4-氟哌啶-1-羧酸叔丁酯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9232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4‑(氨甲基)‑4‑氟哌啶‑1‑羧酸叔丁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1‑N‑叔丁氧羰基‑4‑亚甲基哌啶为原料经过加成、还原等反应得到4‑(氨甲基)‑4‑氟哌啶‑1‑羧酸叔丁酯。本发明专利技术采取完全不同现有技术的制备策略,并且使用了完全不同的且廉价、易得的化合物为原料,成本低;产生的三废少,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tert butyl 4 - (aminomethyl) - 4-fluoropiperidine-1-carboxylic ac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4-(氨甲基)-4-氟哌啶-1-羧酸叔丁酯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4-(氨甲基)-4-氟哌啶-1-羧酸叔丁酯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4-(氨甲基)-4-氟哌啶-1-羧酸叔丁酯是一种常用的医药中间体,其现有的合成路线主要有以下几种:(1)将氢气通入4-[(dtbenzylamino)-甲基]-4-氟-哌啶-1-羧酸叔丁酯(4.12克,10毫摩尔)和氢氧化钯(2克)的搅拌溶液中,再加入甲醇(50mL),反应8小时,通过薄层色谱监测反应进程,反应完成后(薄层色谱法),将反应物质通过硅藻土床过滤,将滤液在旋转蒸发仪上浓缩,得到4-(氨甲基)-4-氟哌啶-1-羧酸叔丁酯;(2)将氢气通入搅拌的4-氨基甲基-4-氟哌啶-1-甲酸叔丁酯(1.37克,3.28毫摩尔)和氢氧化钯(1.37克,50%w/w)的溶液中,再加入甲醇(30mL),反应8小时,通过薄层色谱法监测反应进程,在反应完成(薄层色谱法)后,将反应物质通过硅藻土床过滤,并将滤液在旋转真空下浓缩,得到4-(氨甲基)-4-氟哌啶-1-羧酸叔丁酯;(3)将氢气通入搅拌的4-[(N,N-二苄基氨基)甲基]-4-氟哌啶-1-羧酸叔丁酯和氢氧化钯中,反应8小时后,将反应物质通过硅藻土床过滤,将滤液在旋转蒸发器上浓缩,得到4-(氨甲基)-4-氟哌啶-1-羧酸叔丁酯。现有的制备方法存在着质量分数为低、产率低、三废多的缺陷,严重影响了4-(氨甲基)-4-氟哌啶-1-羧酸叔丁酯合成产业的发展。专利技术内容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显著提高产物质量分数为和产率的4-(氨甲基)-4-氟哌啶-1-羧酸叔丁酯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4-(氨甲基)-4-氟哌啶-1-羧酸叔丁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将N,N-二甲基甲酰胺、1-N-叔丁氧羰基-4-亚甲基哌啶依次加入反应釜内,搅拌直至1-N-叔丁氧羰基-4-亚甲基哌啶完全溶解;(2)将反应釜内反应物温度降至10-15℃后,保持此温度,在10小时内缓慢分批加入氟化氢三乙胺盐,加料完成后继续搅拌3小时;(3)再向反应釜内加入碘化钠,搅拌反应2.5-3.5小时后,在1.8-2.2小时内缓慢滴加8-12%的叠氮化钠水溶液,升温至75-85℃保温反应70-74h后,检测1-N-叔丁氧羰基-4-亚甲基哌啶残留量,按质量分数计,当1-N-叔丁氧羰基-4-亚甲基哌啶残留量小于5%时,停止保温反应,否则继续反应;(4)将反应体系降温至23-27℃,向釜内加入水后,再加入1.5-2.5倍于体系质量的甲基叔丁基醚,萃取有效物质,萃取两次,每次搅拌25-35min后静置15-25min分相,收集甲基叔丁基醚有机相;(5)合并甲基叔丁基醚有机相,甲基叔丁基醚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1.5-2.5小时,过滤出硫酸镁,甲基叔丁基醚有机相在40-50℃减压蒸馏出甲基叔丁基醚直至不出液,得到液体中间体4-叠氮-4-氟哌啶-1-羧酸叔丁酯;(6)依次将四氢呋喃、水、4-叠氮-4-氟哌啶-1-羧酸叔丁酯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后,降温至10-20℃,分批2小时加完三苯基膦后,升温至65-70℃,回流保温反应48-60小时;(7)反应完毕,加入水搅拌1.5-2.5小时,40-50℃减压蒸出四氢呋喃,将反应釜内余下物质温度调至22-26℃,用氢氧化钠调pH至9-13,二氯甲烷萃取有效物质,萃取两次,每次搅拌30min后静置20min分相,收集二氯甲烷有机相,二氯甲烷有机相加入活性炭常温脱色后过滤,40-50℃减压蒸至无液体流出时,得到粘稠液体产物,再将其冷冻,粉碎,得类白色固体状4-(氨甲基)-4-氟哌啶-1-羧酸叔丁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按重量份计,上述步骤(1)至步骤(5)中,各物质的加入量为:质量分数为98.0%、水分<0.5%的N,N-二甲基甲酰胺280-290份、质量分数为97.5%的1-N-叔丁氧羰基-4-亚甲基哌啶60-70份、氟化氢三乙胺盐76-80份、质量分数为98%的碘化钠12-13份、质量分数为10%的叠氮化钠水溶液210-215份、步骤(4)加水量270-280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按重量份计,上述步骤(6)至步骤(7)中,各物质的加入量为:质量分数为99.9%的四氢呋喃390-400份、步骤(6)加水量70-80份、4-叠氮-4-氟哌啶-1-羧酸叔丁酯60-70份份、三苯基膦100-110份、步骤(7)加水量270-280份、二氯甲烷190-210份、活性炭8-12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步骤步骤(1)和步骤(6)中加料完成后,反应釜内均采用氮气置换三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步骤步骤(1)和步骤(7)中,搅拌的转速均为75-85r/min。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步骤(7)中,冷冻反应的操作为:将粘稠液体产物分装入聚乙烯袋子中,每袋放入4-6kg并平铺放入0-5℃冷库中进行冷冻24小时以上。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以1-N-叔丁氧羰基-4-亚甲基哌啶为原料经过加成、还原等反应得到4-(氨甲基)-4-氟哌啶-1-羧酸叔丁酯,采取完全不同现有技术的制备策略,并且使用了完全不同的且廉价、易得的化合物为原料,成本低;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产生的三废少,有利于工业化生产;3)本专利技术通过先合成中间产物4-叠氮-4-氟哌啶-1-羧酸叔丁酯,再利用4-叠氮-4-氟哌啶-1-羧酸叔丁酯与三苯基膦反应制得最终产物,可有效的提高最终产物4-(氨甲基)-4-氟哌啶-1-羧酸叔丁酯的产率;4)本专利技术步骤(6)中,选用四氢呋喃作为溶剂并结合减压蒸馏方法,可有效的提升最终产物的纯度。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所得中间产物液体中间体4-叠氮-4-氟哌啶-1-羧酸叔丁酯的气相色谱检测结果。图2为实施例1所得最终产物气相色谱检测结果。图3为实施例1所得最终产物成品核磁图谱。图4为实施例1所得最终产物定量核磁图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厂家的条件作进一步调整,未说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条件。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反应釜均为搪瓷夹套反应釜,便于对釜内的温度进行控制,其中步骤(1)至步骤(5)中所用的反应釜均为1000L,步骤(6)至步骤(7)中所用的反应釜均为2000L,反应釜的容积并不是本专利技术所要保护的内容。一种4-(氨甲基)-4-氟哌啶-1-羧酸叔丁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在反应釜内加入质量分数为98.0%,水分<0.5%的N,N-二甲基甲酰胺286kg,投入含量97.5%1-N-叔丁氧羰基-4-亚甲基哌啶64kg,4.0KW变频电机搅拌,转速80r/min将原料进行完全溶解均匀,本实施例中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4-(氨甲基)-4-氟哌啶-1-羧酸叔丁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n(1)将N,N-二甲基甲酰胺、1-N-叔丁氧羰基-4-亚甲基哌啶依次加入反应釜内,搅拌直至1-N-叔丁氧羰基-4-亚甲基哌啶完全溶解;/n(2)将反应釜内反应物温度降至10-15℃后,保持此温度,缓慢分批加入氟化氢三乙胺盐,加料完成后继续搅拌反应;/n(3)再向反应釜内加入碘化钠,搅拌反应2.5-3.5小时后,在1.8-2.2小时内缓慢滴加8-12%的叠氮化钠水溶液,升温至75-85℃保温反应70-74h后,检测1-N-叔丁氧羰基-4-亚甲基哌啶残留量,按质量分数计,当1-N-叔丁氧羰基-4-亚甲基哌啶残留量小于5%时,停止保温反应,否则继续反应;/n(4)将反应体系降温至23-27℃,向釜内加入水后,再加入1.5-2.5倍于体系质量的甲基叔丁基醚,萃取有效物质,每次搅拌25-35min后静置15-25min分相,收集甲基叔丁基醚有机相;/n(5)合并甲基叔丁基醚有机相,甲基叔丁基醚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1.5-2.5小时,过滤出硫酸镁,甲基叔丁基醚有机相在40-50℃减压蒸馏出甲基叔丁基醚直至不出液,得到液体中间体4-叠氮-4-氟哌啶-1-羧酸叔丁酯;/n(6)依次将四氢呋喃、水、4-叠氮-4-氟哌啶-1-羧酸叔丁酯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后,降温至10-20℃,分批加完三苯基膦后,升温至65-70℃,回流保温反应48-60小时;/n(7)反应完毕,加入水搅拌1.5-2.5小时,40-50℃减压蒸出四氢呋喃,将反应釜内余下物质温度调至22-26℃,再将反应釜内物质用氢氧化钠调pH至9-13,二氯甲烷萃取有效物质,收集二氯甲烷有机相,二氯甲烷有机相加入活性炭常温脱色后过滤,40-50℃减压蒸至无液体流出时,得到粘稠液体产物,再将其冷冻,粉碎,得类白色固体状4-(氨甲基)-4-氟哌啶-1-羧酸叔丁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4-(氨甲基)-4-氟哌啶-1-羧酸叔丁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将N,N-二甲基甲酰胺、1-N-叔丁氧羰基-4-亚甲基哌啶依次加入反应釜内,搅拌直至1-N-叔丁氧羰基-4-亚甲基哌啶完全溶解;
(2)将反应釜内反应物温度降至10-15℃后,保持此温度,缓慢分批加入氟化氢三乙胺盐,加料完成后继续搅拌反应;
(3)再向反应釜内加入碘化钠,搅拌反应2.5-3.5小时后,在1.8-2.2小时内缓慢滴加8-12%的叠氮化钠水溶液,升温至75-85℃保温反应70-74h后,检测1-N-叔丁氧羰基-4-亚甲基哌啶残留量,按质量分数计,当1-N-叔丁氧羰基-4-亚甲基哌啶残留量小于5%时,停止保温反应,否则继续反应;
(4)将反应体系降温至23-27℃,向釜内加入水后,再加入1.5-2.5倍于体系质量的甲基叔丁基醚,萃取有效物质,每次搅拌25-35min后静置15-25min分相,收集甲基叔丁基醚有机相;
(5)合并甲基叔丁基醚有机相,甲基叔丁基醚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1.5-2.5小时,过滤出硫酸镁,甲基叔丁基醚有机相在40-50℃减压蒸馏出甲基叔丁基醚直至不出液,得到液体中间体4-叠氮-4-氟哌啶-1-羧酸叔丁酯;
(6)依次将四氢呋喃、水、4-叠氮-4-氟哌啶-1-羧酸叔丁酯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后,降温至10-20℃,分批加完三苯基膦后,升温至65-70℃,回流保温反应48-60小时;
(7)反应完毕,加入水搅拌1.5-2.5小时,40-50℃减压蒸出四氢呋喃,将反应釜内余下物质温度调至22-26℃,再将反应釜内物质用氢氧化钠调pH至9-13,二氯甲烷萃取有效物质,收集二氯甲烷有机相,二氯甲烷有机相加入活性炭常温脱色后过滤,40-50℃减压蒸至无液体流出时,得到粘稠液体产物,再将其冷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家林徐瑾赵宁尤利军田怀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药石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